中華航天博物館線上直播 「雲春遊」輸出航天文化

2021-01-12 北京豐臺官方發布

作為豐臺區科普教育基地,中華航天博物館在豐臺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積極開展貼近生活、貼近公眾、貼近實際的科普活動。近年來先後參加豐臺區「科普資源牽手工程」,參與「魅力豐臺科普行科普惠民」——科普地圖、科普護照活動,原創微話劇《匠心永鑄》在豐臺科技周進行多場展演,館藏「東方紅二號」衛星亮相「飛越太空」社區科普展覽,積極發揮科普在改善民生中的作用,促進科普大眾化傳播。

2016年國務院批准將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5年來,中華航天博物館圍繞「航天日」主題,舉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色突出的活動,影響力越來越大。受阿里巴巴邀請,中華航天博物館已於2020年3月14日、4月11日完成兩次「淘寶雲春遊」線上博物館直播活動,瀏覽量累計達40.06萬,反響熱烈。

4月24日,中華航天博物館進行了一場「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航天日專題直播,為全國的航天愛好者和中小學生提供普及航天科普知識、感受航天精神、傳承航天文化的平臺。

直播活動在博物館員工向錢學森銅像敬獻花籃儀式中開始,深切緬懷以錢學森為代表的老一代航天人為我國科學事業、國防現代化建設建立的卓越功勳。

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鏡頭轉向《請歷史記住他們》的巨幅油畫,上面描繪了23位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兩彈一星」計劃是中國科研的裡程碑,不僅奠定了中國的國防事業穩固發展,更是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五大國的地位。1999年9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至此,這批甘於奉獻的英雄和他們的輝煌業績在30年後得以公眾於世。

這幅油畫上每一位科技專家的動作與眼神中都透出堅定與執著。核物理學家王淦昌眼鏡片後的淡定從容,我們仿佛又聽到了在組織上要他隱姓埋名長期從事核武器研究時的那句樸素的回答——「我願以身許國」,鄧稼先那雙手半合的姿勢,是他在表示原子彈和氫彈能量差別時的最典型的動作,郭永懷,這位空氣動力學家,犧牲於直升飛機墜毀事故中,遺體燒毀,但緊抱在懷中的絕密資料公文包卻完好無損,在他那平靜的目光中蘊含著黨和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崇高境界……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一曲悠揚的《東方紅》樂曲在浩瀚太空奏響,宣告了中國進入航天時代。直播中重現了「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場景,引領著觀眾的思緒,重溫了那段令人難忘的激情歲月。

隨後,講解員將一段航天往事——「隱姓埋名」王淦昌娓娓道來,博物館的神秘景點、軍工歷史文化遺址——將軍樓展室也在直播中亮相,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展現了中國航天事業創建以來積澱的寶貴精神財富。

直播的最後,在博物館重要藏品——首個航天日當天天安門廣場升起的那面國旗旁,工作人員合唱航天人追夢之歌《飛天利劍》。

直播間的觀眾們踴躍地留言,與講解員積極互動:「這是淘寶最硬核的直播」「厲害了我的國」「孩子喜歡看」「喜歡國家多點這樣的直播」……

設立航天日,是要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激發全民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力量。中華航天博物館通過線上參觀的方式,將疫情期間的特殊情況和觀眾渴望獲得航天知識的需求相結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大眾「近距離」欣賞文物之美的需求。

來源:豐臺區委宣傳部 豐臺區融媒體中心《豐臺報》

圖文:胡文媛

相關焦點

  • 豐臺「航天日」 中華航天博物館線上直播開館
    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當天,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的航天日專題直播在位於豐臺區東高地街道的中華航天博物館啟動,同時,豐臺區聯合中國航天科工三院同步開展科普課堂、航天線上答題競賽等系列活動,為廣大航天愛好者和中小學生提供普及航天科普知識、感受航天精神、傳承航天文化的平臺
  • 航天日專題直播在中華航天博物館啟動
    今天上午,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的航天日專題直播在位於豐臺區東高地街道的中華航天博物館啟動,同時,豐臺區聯合中國航天科工三院同步開展科普課堂、航天線上答題競賽等系列活動,為廣大航天愛好者和中小學生提供普及航天科普知識、感受航天精神、傳承航天文化的平臺。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發祥地,豐臺區有著深厚的航天文化底蘊。
  • 中華航天博物館未來營地在線課堂帶你看宇宙
    為進一步推進航天科技科普教育,幫助廣大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中國航天發展歷程、學習航天人物、弘揚航天精神、激發創新創造與實踐能力,中華航天博物館與獨家運營合作夥伴明德未來積極組織、參與各類活動,依託線上平臺,將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貫穿航天科普的全程。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 見證中國航天史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徽寶套組《天問一號》耀世首發,一璽一箭,一飛沖天,由中華航天博物館官方權威監製,中國最強玉雕天團以國玉和田傾力打造,一經發行便引起了強烈的航天收藏熱!NO.0001《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徽寶套組由中華航天博物館永久館藏,意義非凡!
  • 肯德基攜手中華航天博物館推出WOW桶中國航天季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同時也是長徵一號火箭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五十周年紀念日。值此特別的紀念,肯德基宅急送攜手中華航天博物館推出WOW桶中國航天季,匯聚中國航天愛好者心中熱愛,致敬中國航天事業。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見證中國航天史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徽寶套組《天問一號》耀世首發,一璽一箭,一飛沖天,由中華航天博物館官方權威監製,中國最強玉雕天團以國玉和田傾力打造,一經發行便引起了強烈的航天收藏熱!NO.0001《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徽寶套組由中華航天博物館永久館藏,意義非凡!
  •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
  • 賀陽衡水一中唐山校區開展中華航天博物館研學活動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拓展同學們的知識面,賀陽衡水一中唐山校區聯合荔枝研學機構,開展了以"從這裡出發,走向星辰大海"為主題的中華航天博物館研學活動。吃過早飯,同學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在學校門口集合,著統一藍色校服,佩戴胸卡,放眼望去像一片藍色的海洋,給寒冷的冬天塗上了一抹生機。路途中研學老師對本次行程進行了精彩講解,同學們熱情的鼓掌表現出對這次研學的期待,老師們也拿出手機記錄下一幕幕精彩的瞬間。隨後採取知識問答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 探索太空奧秘,領略中華航天文明
    中華航天博物館坐落在北京中軸線天安門以南十多公裡處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內,是展示中國航天科技與成就的專業博物館。圖片來源網絡中華航天博物館共有三層展廳。一層和二層展廳為對外展廳,主要分為運載火箭、載人航天、人造衛星、月球探測、火箭發射演示、太空飛行器、中國航天形象、航天集團綜合簡介、古代航天探測、國際合作與交流、未來航天展望等十多個展示區域。這些展區以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為主線,通過翔實珍貴的歷史資料和豐富的實物與模型,以現代的展示手段生動的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過去和未來。
  • 人工智慧產品再升級,阿爾法蛋新品亮相中華航天博物館
    「來自阿爾法星的神秘阿爾法蛋物種降落地球,希望可以陪伴地球孩子更好成長……」擁有大蛋、小蛋、超能蛋等眾多成員的阿爾法星,希望讓地球上不同年齡的孩子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阿爾法蛋好夥伴。11月26日,阿爾法星的新朋友來了。
  • 朱樅鵬:從天宮二號到航天技術試驗,航天人就是要面對一個個新徵程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從天宮二號到航天技術試驗,航天人就是要面對一個個新徵程》朱樅鵬採訪視頻:「南方夏天晚上熱,乘涼時就能看見衛星在頭頂上飛。」所以,科學家實際上是肩負著責任的,把工作跟國家的富強結合到一起,特別我們搞航天的,體會更深。」8月22號,歡迎來中華世紀壇劇場,聽朱樅鵬老師聊聊航天技術試驗的故事。
  • 廣播|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參觀指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博物館(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的前身是北京航空館,成立於1985年,是在北航飛機結構陳列室、飛機機庫基礎上擴建而成,是我國首個航空航天科學技術的綜合科技館。博物館經近4年原址新建並擴充展品,2012年甲子校慶重新開館並更名,集教學、科普、文化傳承為一體,是航空航天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航空航天科普與文化、北航精神以及青少年愛國主義、國防教育的重要基地。博物館展區面積8300平米,分為長空逐夢、銀鷹巡空、神舟問天、空天走廊4個展區。
  • 詩詞中暢想太空 瓷盤裡演繹銀河 南昌肯德基攜手航天迷共賀中國...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同時也是長徵一號火箭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五十周年紀念日。值此特別的紀念,肯德基宅急送攜手中華航天博物館推出WOW桶中國航天季,匯聚中國航天愛好者心中熱愛,致敬中國航天事業。
  • 重溫中國航天追夢歷程
    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衛星的國家。從太空傳回的《東方紅》樂曲,讓每一個中國人激動、自豪。今年4月24日,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暨「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之際,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永遠的東方紅——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五十周年」雲展覽在國家博物館雲展廳開幕。
  • 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獲贈搭載神舟七號飛船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
    圖為捐贈儀式現場 攝影:趙二召  中國西藏網訊 9月30日,「少年強國 太空築夢」航天精神中華行(西藏站)活動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搭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捐贈儀式在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行。
  • 中國地質博物館抖音直播揭秘「中華神鳥」化石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當天,抖音宣布與全國20餘家博物館推出「雲端博物館」活動,邀請博物館館長、文化名人通過抖音直播帶領觀眾線上看展,讓更多人走近博物館,了解博物館,體驗博物館的魅力。抖音與中國地質博物館獨家合作,推出《館長聊國寶——北京猿人頭蓋骨重磅在線》,在這場直播中,中國地質博物館副館長劉樹臣與講解員雷明月對話,將北京猿人頭蓋骨和中華龍鳥的故事娓娓道來。
  • 北京航空航天主題研學營
    研學內容: 1、探訪「古代文明」展廳,學習中華五千年輝煌的文化,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典型特點,繪製中華文明樹狀圖; 2、探訪「復興之路」,牢記近代屈辱史,學習愛國圖強、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3、開展尋找國家寶藏定向任務
  • 助力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任務 航天文創直播強勢破圈
    兩天三場直播助力航天文化傳播   為更好地傳播航天文化,服務百姓生活,賦能企業發展,7月21日至23日期間,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和所屬航天文創品牌「太空創想」品牌,聯合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在文昌開展了面向全國的「登陸火星、文昌始發」航天科教文化系列活動,其中,中國諮詢行業領軍品牌北京美思美譽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中國首家赴美上市的時尚品牌共創平臺如涵控股以及洪人文化
  • 史密森尼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
    對世界領先的航天航空博物館的翻新。
  • 天街助力航天夢 中國航天2020科普互動展正式啟幕
    這場頗具科普意義的大型互動展,是由龍湖商業和中國航天•神舟傳媒首度聯合,帶來大量關於中國航天發展歷史與航天科技成果的豐富內容。此次展覽通過五大場景回顧中國航天發展的崢嶸歲月和重大事件,重點展示載人航天、探月、探火等航天任務,細數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偉大成就,在沉浸式的場景中向我們講述中國夢,航天夢,感受中國航天科技發展的速度和實力,喚起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此次展覽結合了實物道具、互動體驗、科技手段、潮流元素等多種展覽方式,涵蓋了五大科技核心空間、三大太空場景還原、顏值與科普雙線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