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4月24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今天上午,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的航天日專題直播在位於豐臺區東高地街道的中華航天博物館啟動,同時,豐臺區聯合中國航天科工三院同步開展科普課堂、航天線上答題競賽等系列活動,為廣大航天愛好者和中小學生提供普及航天科普知識、感受航天精神、傳承航天文化的平臺。
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發祥地,豐臺區有著深厚的航天文化底蘊。赫赫有名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就坐落於此。航天一院是我國最大的運載火箭和戰略飛彈研製基地,航天三院是我國飛航飛彈事業的發祥地。同時,中國航天史上很多開創性的第一,如中國最早的飛機修造廠、第一所飛行航校,都誕生在豐臺區。一直以來,豐臺區圍繞航天主題,舉辦「科普資源牽手工程」「魅力豐臺科普行科普惠民」等特色鮮明的教育活動,通過專題展、航模體驗、微話劇展演、社區科普展覽等多樣形式,讓學生與航天更「親近」,助力航天夢想,凝聚實現中國夢航天夢的強大力量。
中華航天博物館「雲春遊」 廣泛傳播航天文化
今年,豐臺區創新航天日活動形式,聯合中華航天博物館線上直播開館,打破地域和時間限制,為「遊客」提供豐富多彩的「雲春遊」體驗,持續輸出航天文化的魅力。
直播活動在博物館員工向錢學森銅像敬獻花籃儀式中開始,深切緬懷以錢學森為代表的老一代航天人為我國科學事業、國防現代化建設建立的卓越功勳。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鏡頭轉向《請歷史記住他們》的巨幅油畫。「這位是核物理學家王淦昌,在組織上要他隱姓埋名長期從事核武器研究時,他堅定地回答——『我願以身許國』,郭永懷,這位空氣動力學家,犧牲於直升飛機墜毀事故中,遺體燒毀,但緊抱在懷中的絕密資料公文包卻完好無損……」講解直播進行到這裡,網友們紛紛留言:「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於攀登,這就是我們中國的航天精神」「中國航天,加油!」「向航天人致敬」。
今年同時是「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直播中重現了「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場景,引領著觀眾的思緒,重溫了那段令人難忘的激情歲月。伴隨著講解員的娓娓道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展現在觀眾眼前。在博物館重要藏品——首個航天日當天天安門廣場升起的那面國旗旁,工作人員合唱航天人追夢之歌《飛天利劍》,至此,此次直播落下帷幕。
「遊客在線下遊覽時只能聽導遊講解,但在直播間裡,他們可以隨時『留言插話』。」講解員說,「這是博物館數位化新方式,能讓航天文化真正走到大眾身邊。」航天院士「雲科普」 助力航天精神薪火相傳
同時,位於豐臺區的中國航天科工三院,一系列別開生面的航空教育活動也在陸續展開。黃瑞松院士、劉永才院士開設雲端航天科普講堂,用一連串科學問題和故事弘揚科學家精神,為孩子們傳遞載人航天的夢想。此外,三院突破傳統「問卷式」答題模式,創新性引入遊戲思維,給社會大眾帶來航天科普「頭腦王者」線上競賽。據三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競賽精心設計成雙人對壘闖關答題模式,參與者可通過不斷學習和闖關,提升自己的段位以獲得更高的排名,寓教於樂,增強學習的愉悅體驗,通過正激勵,有效引導社會各界關注航天、了解航天、熱愛航天、支持航天,普及航天知識,宣傳航天事業發展成就。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