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小小
微信|公號ID:WYKXR163
2016年8月,伍倫貢大學地質學家艾倫·努特曼(Allen Nutman)宣布,他和同事在格陵蘭島的一塊露頭中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化石。然而,美國宇航局地質學家阿比蓋爾·奧爾伍德(Abigail Allwood)經過分析認為,這些所謂的化石可能只是普通石頭。
努特曼等人最初在37億年前的巖石中發現了一排約2.5釐米高的錐形結構,並將其解釋為疊層石,即由古代海洋細菌組成的多層生物化學結構。此前發現的最古老疊層石位於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區,已經有35億年歷史,新的發現比其要早2億年。
如果這些發現得到證實,將幫助找到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更多線索。它表明,生命的出現可能並非是偶然現象,而是只要給了機會就能抓住機會的現象。
然而令奧爾伍德覺得奇怪的是,疊層石都整齊地排列在巖石表面,而且就像瑞士Toblerone巧克力棒那樣應該是向上生長,而新發現的錐形結構卻並非如此。出於好奇,奧爾伍德決定親自去看看這些結構,並幸運地提取到疊層石樣本。
結果顯示,這些所謂的化石根本不是疊層石,而是數十億年地質巨變的產物,經過扭曲、擠壓、拉伸的古代巖石最終形成了看起來像是生物堆積的結構。
奧爾伍德稱:「我們首先注意到的是,有一兩個錐形結構是向下生長的。」當她從露頭中切下一塊所謂的疊層石時,立刻就意識到它根本不是錐體。實際上是一塊山脊,只是向露頭中延伸了幾釐米。
回到實驗室,奧爾伍德和同事分析了格陵蘭巖石樣本的化學成分,發現了更多的證據來支持他們的解釋。真正的疊層石應該有內部層,但是格陵蘭的疊層石沒有。相反,它們內部幾乎都是純矽,邊緣是白雲石礦物,將它們與上面的巖石分開。這些結構根本不是微生物的工作成果。
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起源線索已經很不容易,更不用說前往火星探測生命痕跡了。奧爾伍德警告稱,Mars 2020探測器將來也會帶回火星巖石樣本,研究人員需要謹慎地研究它們,以免出現類似的錯誤。她還建議研發虛擬實境裝置,讓科學家能夠以身臨其境的方式來觀察火星地貌,以便得出更精確結論。(小小)
本文來源:網易科學人 責任編輯: 王鳳枝_NT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