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國內首個網絡互助平臺「抗癌公社」成立至今,10年時間裡,大病籌款網絡互助行業已發展到1.5億的客戶規模。根據螞蟻集團研究院《網絡互助行業白皮書》預計,2025年這一數據將達到4.5億人,覆蓋中國14億人口的32%左右。
按照大病網絡互助金總額在全社會大病醫療費用的佔比統計,2019年網絡互助將全國大病醫療費用平均保障水平從60%提升到60.73%,貢獻度為0.73%,預計2025年貢獻度將上升到3%。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為,在全民醫保和商業健康保險之外,基於網際網路數位技術興起的網絡互助,正在成為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一支補充力量。
這支補充力量有如星星之火,正藉此進入以醫療支付為樞紐的對醫療健康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整合中,上可達前端健康管理,後可接健康險萬億藍海,這是一個尚待挖掘的新戰場,也必將引發對這一極富想像空間的藍海市場的爭奪戰。
網絡互助平臺切入慢病
今年的疫情讓民眾在線醫療需求激增,網絡互助平臺也藉此實現了商業鏈條的延伸。日前,輕鬆集團將旗下「中聯朵爾網際網路肝病中心」提升至集團發展的重要戰略位置。「在此之前,(我們)就密切關注用戶需求動向,已完成這一賽道的初步卡位。」輕鬆集團方面表示。
據了解,肝病專家、醫生可在此平臺為3億肝病患者提供在線診療、處方開具、在線取藥等健康服務。輕鬆集團( )表示,肝病只是切入點,還將不斷探索邊界,整合線上線下資源,不斷升級迭代、擴大病種範圍,最終要落地全面的慢病管理服務。
為此,輕鬆集團在2019年就和眾惠相互、丁香園、中康資訊、美年大健康成立全球首個慢病管理聯盟,通過整合健康保障平臺、健康資訊、保險公司、健康體檢機構資源優勢,為慢病用戶構建的一體化幹預及管理機制。而現在的慢病管理聯盟2.0,引入線上醫藥服務企業叮噹快藥,升級為慢病管理閉環。
今年5 月,另一家網絡互助平臺——支付寶旗下的相互寶發布了獨立的「慢病互助計劃」,三高、心血管病、腎炎等八大類慢性病人群可以在這個新計劃中進行互助,獲得防癌保障。相互寶根據年齡, 39 周歲以內用戶的保障額度為 30 萬,40- 59 周歲用戶為 10 萬。
這是相互寶繼大病互助計劃、老年防癌計劃之後,推出的第三個獨立的互助計劃。這三個互助計劃之間獨立運行、獨立分攤,互不影響。
業內另一互助平臺也在不久前更迭了口號,從要做」中國最領先的保險保障平臺「升級成為」中國最領先的健康保障平臺「。其CEO表示,希望以平臺的方式整合不同的產品服務,做醫療和健康管理相關服務的整合,為用戶提供更廣泛的健康保障服務,發展健康戰略。
很顯然,網絡互助平臺紛紛切入慢病市場,發力健康管理,意在拓展產業鏈,向前端延伸。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4+7」帶量採購、醫保控費、兩票制等政策影響下,企業產品銷量、價格大幅下滑,部分產品落標,銷售和利潤壓力下,與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合作,通過數位化以及網際網路等方式觸達患者成為藥企的出路之一。與此同時,網際網路醫療平臺與藥企合作,通過提供慢病管理以及問診等服務來獲得收入。
當前,國內用戶並未完全形成為網際網路醫療服務買單的習慣。趙衡認為,慢病管理平臺可以賺錢的部分仍在賣藥環節,而平臺對服務收費直接影響了後端的賣藥環節。此外,慢病管理平臺的藥品品類要全,慢性病患者不會因為平臺有免費的健康管理而更換用藥,因此平臺還需要拓寬合作藥企的數量。
醫療互助和商業保險」互補「
今年2月,政府下發《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將醫療互助正式納入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稱,網絡互助行業對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補充作用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對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覆蓋面發揮重要補充作用;二是參與門檻低,可及性很好;三是對由於重大疾病家庭成員導致陷入絕境的家庭具有明顯補償作用,可為有效防止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做出貢獻。
比如,陽光保險集團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共同啟動的「粉紅陽光·輕鬆愛-關愛女性」公益計劃,就是旨在資助在輕鬆籌平臺發起籌款的女性貧困乳腺癌患者。輕鬆集團CEO張科曾公開表示,很多人認為網絡互助是在搶商業保險的生意,其實,前者不僅對後者不存在競爭關係,甚至已經從「互補」關係上升到「合作」關係。
張科認為,網絡互助為沒錢購買商業保險的人提供一種風險補償方案。一直以來,我國中西部地區不是特別發達,線下「人對人」宣傳保險效率較低,這也使得線下代理人需要向單個客戶推銷較高費用的產品才能實現利潤,造成此前保險產品保費普遍較高。
事實上,低收入人群目前還是缺乏商業保險購買能力,而網絡互助正好可以填補部分人群的風險管理空白,因為它門檻極低,有的甚至是零元門檻,這極大擴展了可支付的人群。張科提供的數字顯示,網絡互助出現5年多來已經覆蓋用戶3億人,僅2020年上半年,已支出互助金超過90億元。
其實,保險和網絡互助的產品,在底層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保險是B2C產品,「B」指的是保險公司,保險產品是保險公司和客戶之間的契約,一旦觸發理賠條件,保險公司需要按照合同,無條件為客戶理賠。而網絡互助是C2C產品,需要用戶秉持「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念,對互助事件進行分攤,運營平臺本身不承擔風險,但需要在每一個周期,公示告知客戶帳戶扣款原因。
在有效提升全民保障覆蓋率及保障水平的同時,壁虎互助創始人李海博認為,網絡互助還是C端用戶購買健康險的教育工具。不同於保險非常難做「買家秀」,網絡互助由於有義務對用戶進行公示,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就自動完成了對用戶的教育和宣傳。在他看來,網絡互助是保障入門級產品,相當於理財平臺的餘額寶,會開啟國民的保障意識。
然而,僅有網絡互助還是不夠的。「用戶會逐漸認識到,還需要更充分的保障,便會主動考慮購買商業保險。所以,從網絡互助往商業保險轉化時,由於進行了深度教育宣傳,轉化效率一般非常高。」張科表示,網絡互助平臺希望與保險公司合作,共同為整個社會構建一個更全方位、更好的醫療保障體系。
新戰場尚待進一步規範
無論是先行一步的網絡互助平臺,還是拓展網絡互助業務的網際網路,眼光瞄準的都是其後續對接的萬億健康險藍海。而健康險在我國進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極度依賴線下的代理人渠道。據了解,通過保險代理人銷售的健康險佔到60%以上。而隨著網際網路平臺、內容運營平臺等的發展,渠道正在變得越來越多樣。對於最終用戶而言,信息更加透明,既起到了市場教育普及的作用,也增強了投保意願。
但是就在近日,銀保監會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局的一篇文章將一直處在風口浪尖的網絡互助,再次推向了輿論的焦點。
「會員數量龐大,屬於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臺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這些負面敘述,為互助平臺企業敲響了警鐘。文章還表示,將儘快研究準入標準,實現持牌經營。
隨後,作為網絡互助平臺代表被點名的相互寶、水滴互助先後回應媒體,強調了平臺的經營穩健,並表示期待監管更多指導,呼籲互助監管儘快落地。
「幾年來,網絡互助平臺在發展的過程中確實有一些『資金池』風險,關閉的平臺也不在少數,甚至最近百度旗下的燈火互助成立不到一年就『夭折』了,監管對於這個行業有擔憂是很正常的。」一名網絡互助平臺高管表示。
早些時候,浙江網際網路金融聯合會批准發布了全國首個《網絡互助團體標準》。該標準由螞蟻金服牽頭,聯合了浙江大學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保險研究所互助保障研究中心、阿里健康等多方研究制定。
在這個網絡互助行業標準中,首次提出了互助平臺的「四要一不要」原則:要實名制度、全程風控、審核獨立、公開透明,不要資金風險。對於資金池問題,該標準建議互助平臺選擇無資金池形式,或者在有資金池的情況下,設立相應的資金託管制度,確保資金安全。
這一標準,能否為未來國家標準提供參考還有待觀察。但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政策研究室主任陸強華認為,疫情之後,大家會普遍重視醫療保障,網絡互助業務發展滿足了廣大人群,特別是中低收入人群的保障需求,可能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這一標準或許能成為網絡互助行業下一輪發展中的重要指引,成為行業進入規範有序發展的號角。
變局之際,必有洗牌。這是在網際網路巨頭藉由醫療支付體系的變革創新時點,將原本擁有的巨大流量進行精準過濾,即通過互助平臺篩選出關注健康,對醫療支付有危機感,且有一定支付意願但支付能力不高的用戶,藉此進入以醫療支付為樞紐的對醫療健康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整合,上達前端健康管理,後接健康險萬億藍海。
這是一個新戰場,也是對背後極富想像空間的藍海市場的預先爭奪戰。
歡迎添加作者微信就相關問題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