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3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流式細胞術作為細胞分析的關鍵技術之一,可以精準提供疾病動態信息。對於疾病機制研究、預防、診斷、進展和治療監測均有重要意義。流式細胞術的臨床應用,也從經典的血液腫瘤免疫分型,逐步發展到人體免疫功能評估等健康管理方面。
為幫助廣大醫務工作者解決日常工作中的疑問,了解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提高和改善疾病的精準診療,2020年9月20日,由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主辦的「臨床流式應用高峰論壇」以線下+線上的方式順利舉辦。
本次會議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檢驗醫學部(國家重點專科)副主任、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健康管理分會副主任委員歐陽涓教授任大會主席,國內外血液病理、健康管理、精準醫學研究、感染免疫、腫瘤免疫等領域知名專家共同分享、探討對臨床流式細胞學的認識與應用經驗,同時還邀請到廣東省人民醫院周茂華教授、南部戰區總醫院李力主任、金域醫學檢驗中心潘建華主任、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許豔麗教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林向華教授等幾位廣東省資深流式細胞學領域專家主持會議。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孫炳剛參加會議。
線下會場圖
國際著名流式細胞學專家—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臨床流式實驗室主任,血液病理學部終身教授王颯教授通過《流式AML MRD檢測》無私分享了MD安德森多年的工作經驗,「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做好AML MRD檢測以及科學地發報告,並對ELN指南、該領域最新文獻分享其獨到見解。
王颯教授分享《流式AML MRD檢測》
協和華美醫學實驗室首席專家、中國醫學裝備人工智慧聯盟病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汝昆教授在對《淋巴瘤的流式細胞學診斷》的分享中,通過臨床、病理和流式三個維度強調指出,任何一項技術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腫瘤的診斷應該是全面綜合性的,特別是血液病、淋巴瘤的診斷。
汝昆教授分享《淋巴瘤的流式細胞學診斷》
鄭州大學一附院檢驗科副主任、鄭州大學醫學檢驗系血液學檢驗教研室主任嶽保紅教授在對《NK/T淋巴瘤流式細胞術診斷案例分享》進行專題演講時,從臨床診斷分型解析診斷策略,也提示相對於病理檢測等手段,流式細胞術在快速提示微量異常細胞存在及浸潤情況有著較大的優勢,並分享了新的指標鑑別單克隆T的應用實踐。最後嶽保紅教授通過幾個病例來說明並總結了多技術、多參數診斷淋巴瘤的思路。
嶽保紅教授解讀《NK/T淋巴瘤流式細胞術診斷案例分享》
南方醫科大學衛生與健康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常務理事歐陽平教授分享了《後疫情時代健康管理發展的思考》,他呼籲要圍繞全民、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執行精準健康管理,並探索基因檢測、功能醫學等生物尖端技術在健康管理領域的應用,並強調應用流式細胞術評估人體免疫力,應該關口前移到健康管理。
歐陽平教授分享《後疫情時代健康管理發展的思考》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分子診斷與基因檢測中心主任柯尊富教授通過《WES+RNA助力肺癌轉化醫學研究探索》,介紹了RNA-seq在肺癌靶向治療中的應用,並分享了如何在免疫治療早期獲知免疫療效的現有研究成果。
柯尊富教授分享《WES+RNA助力肺癌轉化醫學研究探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檢驗科副主任汪峰教授,淋巴細胞亞群數量、表型及功能三位一體全面評估宿主免疫功能,首創免疫功能評分模型。並從幾個常見病毒感染的病例和一系列新冠病毒相關的原創性研究成果,生動地講解了宿主免疫評估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
汪峰教授分享《感染免疫學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檢驗科池沛冬教授通過《流式細胞術在腫瘤免疫監測中的作用》,對腫瘤免疫學機制進行了詳細講解,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CAR-T治療兩個方面回顧了腫瘤免疫治療的前沿進展,最後她還分享了自己在黑色素瘤患者T細胞、B細胞、單核細胞等各個免疫指標監測的臨床研究成果。
池沛冬教授分享《流式細胞術在腫瘤免疫監測中的作用》
最後,歐陽涓主席致辭總結時指出,本次臨床流式應用高峰論壇,涵蓋了血液臨床、檢驗、病理、健康管理、精準轉化研究相關領域。專業度這麼高的會議,有這麼多觀眾參與,熱情這麼高,既出乎意料,也在預期之中。她表示,各位授課專家不吝賜教,介紹各自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分享自己工作中的實踐經驗,對流式專業人員而言是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會議解答了大家平時工作實踐中的疑問,也啟發了大家的思路,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大門。這種多學科的交流活動,讓我們對流式在血液腫瘤、感染性疾病等諸多臨床疾病精準醫療,以及關口前移到精準健康管理中的應用有了更深的體會和信心。」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