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文物局回應重建圓明園建議#
國家文物局網站針對人大代表提出的「重建圓明園」的建議給予正確準確回覆:圓明園不僅僅是清代皇家園林的重要標誌,更是中國近代被侵略、被殖民的歷史見證,時刻警示後人勿忘國恥、警鐘長鳴,並且重建圓明園缺乏必要的考古和歷史文獻。也為這次舊事重提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有的小夥伴會說,景觀可以重建,歷史可以重來嗎?文物保護的價值有何意義?歷史遺址重建後是否還有意義呢?
01歷史上重建提議
細心的小夥伴從網絡上搜索一下就會知道,提出重建圓明園的議案從20世紀開始到現在已有很多次了。
第一次是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重建,並出臺了《北京城市建設總體方案》,方案中明確規定將圓明園遺址建成「圓明園遺址公園」。從而產生了兩派:「修復派」和「保留派」,兩個派別的人各執一詞,都認為自己有道理,爭持不休。
1999年的「兩會」期間有的代表提出「重現圓明園景觀」的提案,遭到49人反對。2002年《北京市公園條例》規定:具有特殊歷史價值的人文景觀,禁止改變原有風貌和格局,很多媒體以「圓明園不重建寫入法中」為題目做了很多報導,重建提案,告一段落。
2020年的兩會中再次歷史重提,國家文物局的答覆:不再重建,也算是在重建圓明園的問題上畫上句號。
02網友回復
關於重建圓明園的問題,引起網友的熱議,並紛紛拒絕重建,有的網友還給出四大理由:
1、現存的圓明園永遠是國恥紀念地,是世世代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
2、圓明園的重要價值不是昔日園林的輝煌,而是被侵略焚毀後留下的罪證;
3、進行修復、重建就是對遺址的破壞;
4、破鏡難圓,無論是在建築質量和規模上,永遠無法達到當時原有的水平,最多只能新增一個人造景點,會使景點變成四不像,不倫不類。
03圓明園簡介
圓明園分為三個部分:圓明園、長春園和怡春園,每個園的建築風格都不相同,既有宮廷建築的華貴,又有江南園林的婉約,同時又汲取了西方歐洲園林的建築形式,才有圓明園的宏大的規模、傑出的建築技藝、豐富的文化收藏。
了解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後來經過150多年的修葺和完善,建成了「萬園之園」,佔地5200多畝,相當於8.5個紫禁城,水域面積佔了2100畝,園林風景一百多處,建築面積更是達到了16萬平方米,比故宮還多一萬平方米。
園中收藏的珍貴圖書、文物數不勝數,圓明園景觀搶劫後,圓明園中的寶物成為了拍賣場的常客,為了贖回寶物,我們都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04圓明園遊覽季節
如今的圓明園既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去北京旅遊的重要打卡地之一。圓明園的一年四季都有一條特色的觀光遊覽線路,可以讓你在重溫歷史的同時,欣賞圓明園的美。
關於遊覽季節有人說一年四季都可以到此參觀遊覽,我認為還是春、夏、秋三季比較合適,因為春季是萬物復甦,春暖花開的季節,這裡的桃花、杏花、牡丹都會逐一開放;夏日裡的可以乘船遊湖,欣賞古蓮二代還有罕見的並蒂蓮等;秋季的圓明園則是欣賞菊花、銀杏的好去處。
有人會問,為什麼不推薦冬季?
這句話問到點子上了,冬季是萬物凋零的季節,也是悽慘的季節,特別是北方的冬季更是如此。本來圓明園就是被瘋狂搶劫11天後,一把大火焚燒三天三夜的遺址,你會選擇冬季來遊覽嗎?
我認為,冬季可以是孩子們研學旅遊,學習歷史的好去處。
圓明園不僅僅只是山清水秀的皇家園林,還是鶯歌燕舞、蟲鳴蛙唱的「動物園」。其實在圓明園中人工飼養了不少動物諸如孔雀、鸚鵡、丹頂鶴、鷺鷥、金魚、天鵝、黃鸝、大雁、雞、豬、鴨、鵝、牛等,這些動物都可以遺存的資料上了解到。
所以如此優美的園林居住環境,一年四季都是值得居住的地方,所以清朝皇帝長居於此亦屬正常,可以解釋得通了。
05結語
無論是從歷史文獻還是從圖片資料中了解到的信息,都是顯示圓明園的壯觀、宏大、唯美,但是歷史就是歷史,往事可以重提,實物已經不復存在了。
你認為昔日唯美的皇家園林,是否能在重建後恢復如初呢?你是否支持重建?
旅行是自己心靈的一次放鬆,旅行也是一種生存方式。小蘇珈為你分享旅遊那點事,品讀不一樣的旅行見解。
往期文章閱讀
世界「最美」的紅土地,川穹下的萬花筒,不失為一個周末的好選擇
八十萬畝人造景觀,景色不輸婺源和門源,距離昆明約3小時車程
地跨三省的徒步聖地,被驢友們譽為「地球上最後一片世外桃源」
隱藏在古鎮中的中國鄉村第一圖書館,不僅是圖書館,還是觀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