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建築事務所戴帆談 「中國造園」與「禪宗」

2021-01-12 央廣網

「空谷幽蘭——中國山西大同造園」亮相法國裡昂,引起了歐洲媒體的廣泛關注。共振建築事務所(Resonance Architects )的「中國山西大同造園」能成為這幾年來東、西方建築界討論最多,最為出名的建築項目之一,原因有很多。

毋庸置疑,源於東方的思想與宗教是這個標誌性項目的重要根基。但是,這個項目能夠擁有如此巨大的名聲,離不開這個項目前衛的個性與觀念。「中國山西大同造園」的深邃的空間感、標誌性的奇特建築造型、玄妙的水系的營造等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但是,「中國山西大同造園」的種種建築行為是藝術還是瘋狂?正如你所想,這還真有點不好說。所以記者採訪了共振建築事務所的創始人及建築設計總監戴帆來試圖揭開這個秘密。

問 : 「山西大同造園」在不同的建築不同的空間用不同的角度探討人類的社會文化、藝術、建築、宗教等,信息量巨大,系統龐雜,我發現裡面也有許多禪宗的思想,結合「山西大同造園」談一下你對禪宗與建築史的討論,以及對21世紀建築的思考。

中國與禪相關的建築幾乎都是去陳詞濫調的去強調「禪意」,一種美學意境,其實沒有把握住「禪」的本質,與禪的精神相去甚遠。禪的本質,在於抵達和把握世界的存在,即所謂「真實在」,禪給予我們看透世界的眼睛。

禪宗最初舶來中國時,是作為佛教的附著物,在中國傳布過程中,融入了許多程式和道家思想等基於民族文化的心理的要素,禪是中國的實際精神和充滿高遠思索的印度形上學的牢固焊接。

我記憶深刻的有一則「非風非幡」的公案 :

六祖風揚剎幡,有二僧對論 :一雲幡動,一雲風動,往復曾未契理;祖雲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慧能得出的結論完全逸出了經驗和常識的論域。慧能否定風動和幡動,而論定是「仁者心動」。在這個語境當中,一切曾經有過的經驗及其語言都失效了,存在的問題只是當下。

「何者是佛?」

「離心之外,即無有佛」

「何者是法身?」

「心是法身,能生萬法故,號法界之身。」

風吹幡動這樣一個本來屬於客觀世界的物理問題,慧能卻可以把它視作純粹的視覺上的直觀,並依「境隨心轉」的唯心思路,把它轉移到禪宗的精神現象論域,把它視做自己當下心境的直觀。禪宗自然觀的美學品格,首先在於自然的心相化。禪宗對客觀的自然現象並沒有多少興趣,它更多的是對真如法身感興趣。

禪並不喜歡在生活表面存在的複雜。生命本身是極其單純的。如果用智力去測量生命,那麼,在分析的目光中,它將以無與倫比的錯綜複雜映現出來。即使使用了支配科學的所有手段,現在仍然無法測知生命的神秘。

生命的外表儘管錯綜複雜,但我們感到自己能夠理解它,即不是從外部,而是從內部把握生命,這正是禪發掘到的東西。

問 :能否結合具體的設計談一談?

「山西大同造園」二樓有一個藝術展廳,展廳進門的門頭上有一頭朝向外部六牙大象,六牙大象的鼻子一直穿過房間通向對面的牆上構成了一個窗戶,好像把房間之外的空間吸入象鼻之中,釋迦牟尼從蔸率天宮降生於人間時,乘六牙白象,其母摩耶夫人晝寢,夢六牙白象來降腹中,遂生釋迦·在藏傳佛教中,六牙白象用鼻子挑著一個帶刀刃的因陀羅輪。

我們規定空間的一個變種,這是我們的一個態度,一個步驟,一個方法,一個策略,絕對不是一個終極。

我們用一種遊戲的態度對待一個空間。

禪宗的目的是為了達到一種醒悟,禪宗稱這種經驗為覺悟。

「我無法可說,而我正在說它,那正是詩,就像我需要它。」在邏輯上沒有意義的言論和問題仍然有其用途。公案表面上看來無意義的問題和回答研究和思考,或者具有啟發作用,或者使人直接感知現實。公案可以具有意義,即使其意義在邏輯的疆域之外。

「實證主義者在智力方面達到了無的境界——而後去屏蔽遠離它。佛教徒走向它,並且更進一步,將其運用於物質生活和非語言的層次。實證主義者獲得了無的概念,佛教徒則領悟了其本質。如果為實驗性設計設定一個嚴格的定義:基於「結果無法預知」的行為而產生的設計,支持朝向意外事件、驚奇和無法預測的過程的設計。

讓抽象的空間變成一個動物,為什麼要用禪宗,這是關於用一些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並置在一起,它會產生一些新的意義,已經有意識地把一個宗教的具體的東西跟一個建築的東西放在一起,一個公認的宗教史的動物跟一個建築空間結合在一起。這也是拉開兩個概念的距離,創造更大的思考空間。這個其實也預設了一種新的工作方式,從這一點到那一點,從這個史到那個史,這個都是有一定的相關的。

當中國現代很多建築去模仿古代園林意境之後,我已經開始思考園林以後的出路。當然至於最後做出來的建築是不是園林,那也不是我所考慮的,我的目標是要終止之前的那種關於園林的思考,園林除了這個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這個已經是我在重新思考的。目標是用一種方法來改變建築的結構,用一種方法代替之前的方法。

問 :「禪」在具體的生活中是怎樣的呢?

禪宗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只注重這種體驗,而對任何進一步的解釋不感興趣,不受一切固定信條和束縛,這就使它成為真正超脫世俗的。日常生活的奇異與神秘。禪宗的覺悟並不意味著退避塵世,相反地,是要積極地參與日常的事務。「禪」所說的覺悟是指直接體驗一切事物的佛性,首先是日常生活中的人、事和物的佛性。因此,在禪宗強調生活的實際性時,「禪」仍然是十分神秘的。一個達到覺悟的人,完全生活在現在,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日常事務上,在每一個動作裡都能體驗到生活的奇異和神秘。

在我成長的生活經驗中,南方的水很多,去郊遊的時候或者下雨天娟娟流水或許構成了我早年印象中的感性氛圍,水有一種讓我著迷的感覺,像湘江和周邊河裡的樹生活在兩維之中,樹幹的倒影使得池塘變得更深,而水底的淤泥使正在起作用的制鏡子的錫汞劑。

水在空間的渠溝中的像在血管裡的血液,像在經絡裡的氣一樣在流動,或許也是意識的蔓延,時間的線形運轉。中國古代畫家在作畫的時候,要緊的是集中思緒,應意志之命,一氣呵成。他們把描繪的東西是作為一個整體去感受。他們的作畫方法,似乎是一種自動機械的運動。曰為:十年畫竹,此身化為竹,而後化竹,皆忘竹,即得其妙,神動天隨。自己變成了竹子,而且在畫竹子的時候,連自己與竹子的「同一化」都忘了,這難道不是竹子的禪嗎?這是與「精神有節奏的運動」同步進行的運動。這種「精神有節奏的運動」存在於畫家自身之中,也存在於竹子之中,存在於畫家於竹子的某個「共有」之處。

射箭的大師再演示射箭時就像一種宗教儀式,以自發、輕鬆和漫步經心的動作來作舞,多年的刻苦訓練轉化自己的身心,以便學會如何以一種輕鬆自如的力量「從精神上」拉開弓,並且「毫不緊張地」鬆開弦,讓箭像「熟果子一樣從弓箭手那兒落下」。當他達到完美的高度時,弓、箭、靶和弓箭手全部互相融合,他自己不射箭,而是「它」在為他射箭。

問 :結合「山西大同造園」談一下你對繪畫與建築之間關係的理解。

對於許多中國古代的畫家而言,庭園不僅成為他們畫作的背景,同時也是很好的繪畫題材。而如果是繪畫是對真實的庭園做一種二維的描繪,那麼,庭園無疑就是畫中世界與畫中理想的立體呈現。

中國的園林是一種真實的幻境,而對於造園者來說,園林的設計常常遵循繪畫的原則,精心設計的畫面好像是畫家蒙住遊人的眼睛帶其在園中穿行,而古代畫家的繪畫常常與詩歌與禪宗聯繫在一起,在唐代和宋代,中國的畫家和士大夫經常去拜訪僧人和寺廟,禪宗的方法與美學無疑通過詩歌經過繪畫滲透到園林的空間營造之中,《園治》的作者計成自幼學畫,中年才改行造園。

造園如畫,如詩。園林已經不再僅僅是眼前的一方水池,幾塊巖石或是數個茅屋,數個亭榭,而是思想物化的禪的妙悟與,主人居在其中,也變超越了真實世界,進入到氛圍與冥想之中。

問 :在「山西大同造園」的每個空間中感覺到了非常強觀念,能否談一談這些觀念與建築空間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呢?

空間的作用或者空間的厚度僅僅是一扇半開半掩的門,它通向既是心理的又是宇宙的深層,而設計是反射這些體驗的表層;

還有另一種情況,截然相反,空間是一種由具體可感覺的觸覺的空間,體驗正是在這個空間內部進行的。一切體驗都是在空間環境中——好比在水中,在空氣中。

所以空間具有雙重性,在空間的內部出現了一種特殊的空間,既滿又空的空間,也就是思維的空間。空間就是這個中介,在這個既滿又空的空間中,思維在說話,空間在思維。

所以,成為空間目標的思維與成為精神—體驗目標的空間最終找到了這個會合點。

問 :結合2014年的「共生國際建築展」,談一下中國的時間與空間的關係。

其實我們可以分析一下中國的時間與空間的關係以及與西方的差異,為我們的建築設計的空間提供一個理論結構。

中國的空間與西方的空間的區別究竟是什麼?

中國的空間藝術重視無色的世界、空靈的世界以及如夢如影的世界,空間被虛靈化、節奏化、虛靈不昧方為真實生命,中國古代文人的園林藝術的審美境界與人格境界是密切相連的,一片山水就是一片心靈的境界,空間的本身就是人生之顯現,園林之境,空間之境,標示人的意識所對之世界、人心構造之世界以及因象所觀之世界,是人心靈中出現的一個活的、流動的、虛靈的空間,而不是實有的世界,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

中國空間美學中強調在悟中「遊」。雲遊於天,鳥遊於空,魚遊於水,在古人的想像世界中,遊的空間是不粘不滯,自在飄動,忽動忽西,忽濃忽淡,不是要在大地上創造意義,而是在空靈的世界裡感受宇宙的氣息,有魚遊,有雲遊,有心遊。

當然,這些僅僅是為了建立一種關於東、西方空間觀念的歷史知識,或許我們可以在建築設計中策略地利用這種知識。

  特別註明: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目的在於傳遞信息,不做投資指導參考,請網友自行斟酌、謹慎處理。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於七日內和我們聯繫。聯繫方式:央廣網新疆頻道編輯部 電話0991-8532976。

相關焦點

  • 經典和高貴的代名詞 :世界著名旅遊規劃公司排行共振文旅集團
    本網3月4日訊 共振文旅集團(Resonance Culturetour Group)是全球知名的一流文旅策劃、文旅規劃、文旅建築設計、文旅運營集團。共振文旅集團(Resonance Culturetour Group)在國際文旅、策劃、規劃、建築、景觀設計大賽中先後獲獎有300多次,其中一等獎就有150多項。共振始終致力於全球化的發展方向。集團已經在世界上包括亞洲、歐洲、南美洲、拉丁美洲和中東在內的幾乎所有區域內完成了諸多的文旅工程。
  • 知名旅遊規劃設計公司共振文旅集團:獻給時間的讚美詩
    共振文旅集團(Resonance Culturetour Group)是全球知名的一流文旅策劃、文旅規劃、文旅建築設計、文旅運營集團。  共振文旅集團(Resonance Culturetour Group)在國際文旅、策劃、規劃、建築、景觀設計大賽中先後獲獎有300多次,其中一等獎就有150多項。  共振始終致力於全球化的發展方向。集團已經在世界上包括亞洲、歐洲、南美洲、拉丁美洲和中東在內的幾乎所有區域內完成了諸多的文旅工程。
  • 巧奪天工的創意:全球十大文旅旅遊策劃規劃集團共振文旅集團
    共振文旅集團(RCG)是全球知名的文旅城、旅遊度假區、文旅小鎮、主題樂園、文旅商業綜合體及高端酒店策劃規劃建築景觀設計綜合性集團。 共振文旅集團(Resonance Culturetour Group)在規模各異的眾多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
  • 「共振設計」平面設計欣賞(一)
    戴帆 共振設計事務所(北京·長沙·倫敦)設計總監 參展及獎項:2007 日本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海報類優異獎2007 "骰子"國際當代藝術展2006 北京國際標誌雙年獎全場金獎,銅獎兩項, 優秀一項2006 "X 動力 2006" 漢字主題國際海報邀請展 2006 廣州全球100位優秀設計師海報邀請展2006 亞太設計展2006 日本富士山海報三年展2005 義大利全球包裝設計大獎food類優異獎 2005 中國 CDC 05展 優異獎
  • 日本庭院禪意建築之美|日本|庭院|禪意|建築_網易藝術
    歷史上,日本派出大量僧人到中國修習佛教經典和研習佛教文化,他們把中國最好的佛教思想,特別是禪宗體系帶回日本,並發展到極致。如今的中國僧人和文化學者只能在日本感受禪宗文化的精髓所在,禪意庭院可謂是精髓中的精華。
  • 張兵會見貝氏建築事務所 負責人貝建中一行
    張兵會見貝氏建築事務所 負責人貝建中一行 發布日期:2019-10-23 08:45 信息來源:嘉興日報瀏覽次數: 昨天下午,市委書記張兵會見了華裔頂級建築設計師貝聿銘之子、知名建築師、貝氏建築事務所負責人貝建中一行,雙方就進一步深化合作舉行座談交流。
  • 新書發售 | 日本a+u雜誌MAD建築事務所專輯:《夢境》Dreamscape
    MAD Architects: Dreamscape收錄MAD建築事務所17個重要建築作品及5個藝術作品
  • 日本禪宗的本土文化特色畢業論文
    日本禪宗的本土文化特色畢業論文禪宗本是印度佛教思想與中國哲學思想相結合的產物.它將嚴密並且富有推理的佛教教義變化為靠個人直觀把握的邏輯.禪宗主張「自立本願」,具有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本心,見性成佛等簡單易行的特點.傳統佛教講究「念佛讀經」,而禪宗更講求實踐,除了坐禪修習外,還講求「作務」,包括砍柴,打水,掃地,種田等,以勞動作為最佳的修習方式.禪宗思想本身具有的這些屬性適應了日本文化的諸多特徵
  • 改變慣用建築形制-張潤大廈/山水秀建築事務所
    二層平臺上的坡頂小屋 梁山 感謝山水秀建築事務所 ▼設計過程 山水秀建築事務所 ▼辦公空間與商業庭院體驗互補 山水秀建築事務所
  • 荷蘭建築事務所MVRDV聯合創始人韋尼·馬斯:建築傳遞城市氣質
    荷蘭建築事務所MVRDV聯合創始人韋尼·馬斯:建築傳遞城市氣質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04 18:57:25
  • 南懷瑾:禪宗佛法在達摩祖師之前,就已在中國本土流行
    佛教源自印度,所以很多人將中國本土禪宗佛法的開創歸於來自印度佛教的達摩祖師。其實,這不過是人們的刻板印象與認知錯誤。現代佛學大師南懷瑾指出,其實禪宗佛法在達摩祖師到來之前已在中國本土流行。很多人對此表示質疑,畢竟相關的資料描述都顯示,達摩祖師為禪宗佛法的開山鼻祖,畢竟面壁九年以及一葦渡江的典故耳熟能詳。看似鐵證如山的證據其實經不起推敲,從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禪宗佛法與中國玄學極其類似的論述結構以及領悟禪宗佛法的法門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在達摩祖師布道之前,禪宗佛法早已在中國傳開了。
  • B.L.U.E.建築設計事務所 | 森之谷溫泉中心:玻璃盒子與自然界的...
    建築設計事務所)建築施工圖設計 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幕牆施工圖設計 中標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室內設計 B.L.U.E.2005-2012年間工作於SAKO建築設計工社,在「塘沽遠洋國際小學校」項目中擔任主設計師;2008年曾獲得日本商業空間協會設計大獎賽銀獎;2012 年應邀成為北方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講師;2014年於北京創立了B.L.U.E.建築設計事務所;2016年被評為中國建築裝飾協會年度中國室內設計十大新銳人物、40 UNDER 40中國設計傑出青年(2016-2017),2017年被評為第一財經中國最佳國際創業者
  • 雲浮 禪宗故裡,生態之美
    近年來,雲浮旅遊重點關注禪宗生態特色文化,著力打造「禪宗六祖文化」品牌。在軟實力建設方面,雲浮不僅舉辦了七屆禪宗六祖文化節,還組織編輯了《六祖惠能》音樂劇、拍攝了《月明三更》電視連續劇;大型實景演出音畫大典《禪宗聖域·六祖惠能》也將於2018年正式亮相。
  • 義大利"現代建築之父"因新冠肺炎去世 曾設計奧運主場館
    同時,格裡高蒂還是一位城市規劃師和策展人,在中國先後參與過上海閔行區浦江鎮中心鎮區的規劃設計和外灘金融貿易區外灘源的設計。  維託裡奧·格裡高蒂1927年出生於義大利西部城市諾瓦拉,1952年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1974年至1976年,他擔任威尼斯雙年展視覺藝術和建築總監。他與合作夥伴共同創辦了格裡高蒂建築設計事務所,曾任米蘭理工大學教授並在世界上多所大學建築系任教、擔任客座教授,也是建築學中新理性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
  • 禪宗最重視實踐,沒有實證,都是口頭白談,上不得臺面
    禪宗的主體精神最終落腳到它的實踐觀上。禪宗特別注重親證自修的實踐活動。禪宗大師惠能認為「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行俱備」是最上乘,「最上乘是最上行義,不在口諍。」可見,親證自修的實踐活動是禪宗的本質特點。禪宗要求人「努力依法修,」「念念修行佛行。」
  • 禪宗與文藝美學相通的探索
    一、禪宗精神與文藝美學的相通近年來,已出現了一些研究和論述佛教和禪宗對文藝美學的影響的論著(註:例如有曾祖蔭的《中國佛教與美學》,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出版;王海林的《佛教美學》,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年出版;高長江的《禪宗與藝術審美》吉林大學出版社,1989年出版;黃河濤的《禪與中國藝術精神的嬗變》,商務印書館,1994年出版;丁明夷、刑軍的《
  • 關於公布第十屆中國威海國際建築設計大獎賽暨2019國際大學生建築...
    王蘇嘉  謝  磊  肖蓉婷 6 美的梧州城市展廳 廣州市冼劍雄聯合建築設計事務所(普通合夥) 詹  濤  田  望  王夢宇  鄔  超  馮  威 梁敏全  任  偉  吳楚傑  陳賜楠 7 暨南大學南校區體育館 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 許  瀅
  • 會議︱從中國禪到當代禪修:東亞禪宗的歷史形成與思想建構
    首先,什麼是「中國禪」,中國禪與「禪坐」的關係是什麼,隨著研究的深入,學界對這些「禪宗」的根本性質與特點也進行了頗為殊致的回答。看起來,禪宗史的研究需要不斷地回到此類「禪」和「禪宗」的本質問題。被譽為當前日本禪宗(尤其是語錄)研究最重要學者、駒澤大學的小川隆教授對此給出了新答案。
  • 園林是中國人看待建築和植物的方式,西方又與東方有何不同?
    而與此同時,童寯之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童明策展的「覺醒的現代性——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中國第一代建築師」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童寯正是當年最早留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那一批建築師之一。河西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書法精神與禪宗思想美學
    本文乃作者塞班如來zzz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中國書法受禪宗思想的影響也是很深的,從歷史上看,不僅,不少著名書家是佛禪高僧,而且不少士大夫書家,或與禪僧有廣泛的交往、深厚的友誼,或於禪學有精深的研究,或接受了禪學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