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水無墨列印」神在哪兒?—新聞—科學網

2021-01-21 科學網

 


■新聞緣起

 

隨著噴墨印表機價格的降低和列印質量的不斷提升,昂貴的耗材特別是墨水的消耗成為人們不得不面對的實際問題。日前,一項由吉林大學研究人員研發的「噴水無墨列印技術」(water-jetprinting),創新性地找到解題方法,不僅極大降低了列印成本,還實現了「綠色列印」。這無疑是對傳統噴墨技術的挑戰。

 

「瞧,這是一張空白的紙。」

 

「首先,我們在墨盒中注入水。」

 

「然後,用普通印表機進行列印。」

 

「瞧,打出了帶顏色的字,神奇吧!」

 

聽起來,這個噴水無墨列印有點像國外地下傳送的密文,其實完全不一樣。密寫紙開始時不顯示文字,遇到一種特殊藥水後顯現出文字,而且這種藥水對環境有害。

 

相比之下噴水無墨列印對環保的好處就不言而喻了。對於喜歡閱讀即時消息又愛環保的人群,這真是個福音。

 

那麼,無水噴墨列印的奧秘在哪兒?玄機在列印紙?水?還是印表機?對此,吉林大學化學學院張曉安教授為讀者答疑釋惑。

 

普通A4紙?還是特製紙?

 

無色的水怎麼會在紙上打出有色的字?普通的A4列印紙能否實現?

 

張曉安和科研團隊的成員們想了很多法子,甚至去研究過市面上常見的毛筆練字帖。「這種練字帖的構造,是在炭黑色的基底上,加上兩層厚厚的紙,幹的時候紙會遮色,但是加了水之後,紙被印溼,變得透明了,就透出了基底的炭黑色,這是物理變化,字跡幾分鐘就會消失。」張曉安說,想讓字跡在紙上留存,又要最大化地減少紙張厚度,就需要化學技術。於是,科研團隊開始在紙上下起了功夫,要制出一種加入智能染料的特殊紙張。

 

這種特製紙,總共有4層,要經過4道工序完成,「先在濾紙的基底上鋪一層起到隔絕空氣作用的保護層,然後鋪上智能染料,再鋪一層保護層,最後烘乾。」在科研團隊中,負責特製紙張製作的吉大化學學院研究生席冠說,科研團隊製作了工業化生產紙張的模型工廠,可以通過人工進行製作,每張紙出爐需要10分鐘。

 

開始時,列印出來的字跡只能保存半個小時,後來,科研團隊不斷改進智能染料的工藝和配方,字跡的留存時間逐漸延長到如今的22小時。整個研發,歷經了三年多時間。

 

自來水?還是蒸餾水?

 

「我們在溶液中不斷篩選紙張,反覆試驗,終於發現了一種『聰明的分子』。」張曉安解釋,這個「聰明的分子」自帶「開關」,有兩種結構,一種有顏色,一種沒有顏色,「只要它在水的環境中,就會打開開關,產生微環境,出現顏色,如果沒有水,就沒有了顏色。」

 

除了特質的紙張,對列印水有沒有特殊的要求?

 

張曉安說,列印所需的水也有要求,需要蒸餾水,在市面上就可以買到。印表機的墨盒孔很小,如果水質很硬,會有雜質阻塞墨盒的孔隙,影響列印效果,最好用軟水。

 

目前的成果仍然只是初步階段。現在為止,只可以通過調配溶液來實現紅、黃、藍、紫4種顏色的單色列印,還不能實現全色列印,「不過,這將是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在字跡保留的時間方面,也正在改進延長。」張曉安說。

 

放在常溫、乾燥的室內,這些字跡可以保留22個小時。如果想儘快再使用這張紙,上面的字可以馬上消失。

 

科研團隊的博士盛蘭將這張紙放在數顯加熱磁力攪拌器上,啟動加熱功能,字跡漸漸變淡,大約30秒,紙張重回空白,又能繼續用它列印了。

 

噴水與噴墨印表機有啥不一樣?

 

但是,什麼情況下你只需要使用一個字跡保持短時間的列印品呢?

 

正如張曉安所說,我們可以展望用這種紙列印出每一天的報紙或雜誌,第二天該紙又可以重複列印使用。對於那些喜歡閱讀報紙但是又不想造成大量浪費的人群,這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法。

 

根據張曉安統計的數字計算:2011年,我國全年的印刷紙消費量多達2760萬噸;全球列印、複印耗紙量仍逐年增加,並且約40%經列印或複印的紙張在閱讀一次後就被送往廢紙簍。

 

如果我國能使用噴水列印和反覆擦寫紙來部分替代一次性閱讀的列印品,每年至少可以節省2兆張的辦公用紙,約880萬噸,相當於少砍伐2.11億棵直徑23釐米、高15米的大樹。

 

當然,有時你需要列印的東西不希望一天後消失,是不是還需一臺傳統的噴墨印表機呢?

 

幸運的是,噴水印表機是使用一個標準的印表機和墨盒(以水代墨)來實現的。獨特的地方是紙張。這意味著如果你需要一個永久的列印品,你只需簡單的更換印表機的墨盒,並使用普通的列印紙即可。

 

特製紙安全嗎?

 

紙張中由化學成分構成的智能染料,是否會對人體有傷害?

 

張曉安表示,他們已經做了相應的研究,證明噴水無墨列印是安全的。「從智能染料本身來講,我們進行了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來測驗毒性,結果顯示是安全的。」另外,紙張的保護層,能防止變色染料與人直接接觸,進一步增加了安全性,「與市面出售的列印染料的安全性是基本相同的,甚至更安全。」

 

「這種紙張,雖然在普通紙張成本的基礎上增加了5%的成本,但是,噴墨列印50張,大約需要7元錢,用無水噴墨技術列印,只花8分錢,因為我們只需要花8分錢去買一張紙,就可以一直使用50次,甚至更多。」張曉安說,這種「水代墨」列印成本約為同量噴墨列印的1%,省錢又環保。

 

另外,因為精密度的要求,現在噴水無墨列印最小能打出5號字體。「我們為了能打出更精細的字,不斷調整配方,使水不會橫向擴散,而是縱向透入。但是,有時候列印出來的字還是不夠清晰。」張曉安說。

 

對於「水代墨」在網上搜索的火爆程度,張曉安到現在還不敢相信。他說道:「我希望不光是得到大家的關注,而是能讓噴水無墨技術儘快走出實驗室,造福人類。」

 

說到未來的應用領域,張曉安教授說:「根據遇水變色的原理,我們可以應用到很多領域,像溼度檢測等。下一步將在極端潮溼或乾燥的地區繼續研究。」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無墨列印Zink CES呈現照片背後的故事
    【中關村在線辦公列印頻道原創】很多女孩子用過惠普小印、LG 口袋照片印表機這類便攜的玩具,出遊列印照片。如果這次你到拉斯維加斯逛了逛CES展會,就有機會知道這種照片印表機背後的故事啦——Zink公司和無墨列印技術。
  • 349元的小米口袋照片印表機,無墨列印,多種列印形式一體
    一說到照片印表機可能想到的就是特別笨重、複雜、費用高等形象,可是隨著科技進步、研發投入高等,照片印表機也成為一款人均都可消費的數碼產品,前期小米出品一款小米口袋照片印表機,349元定位,做到小巧精緻、巴掌大小,方便隨身攜帶,而且列印照片極其方便快捷,真是出行、旅遊的好陪伴,包括記錄筆記、出行視頻等都可以使用小米口袋照片印表機來進行記錄
  • 西安交大解決單晶葉片3D列印修復後的再結晶難題—新聞—科學網
    而3D列印憑藉其「精準定位、可控增材」的特點在單晶葉片的修復/再製造領域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但由於3D列印冷卻速度快,容易造成高殘餘應力、高位錯密度的亞穩態微觀組織結構。這種亞穩態結構在標準熱處理或服役過程中容易發生再結晶,導致材料高溫力學性能下降,造成安全隱患。
  • 3D列印的液態磁鐵還能這麼玩?—新聞—科學網
    Peter問道:「你們能否用液體列印全液態磁性器件?那將會非常有趣。」 受Peter的啟發,劉緒博的研究方向便從磁性納米粒子界面自組裝的微觀理論轉向了宏觀全液態磁性器件的開發,終於在2018年3月成功製備了具有磁極的液態器件,後對此進行了一系列相關的驗證分析,並於今年在《科學》順利發表這個有趣的研究結果。
  • 599 元,榮耀 MINI 印表機發布:三步無墨快印,支持 AR 列印
    IT之家12月27日消息 在今晚的榮耀2018花粉年會上,榮耀發布了榮耀MINI印表機,其操作簡便,支持連接藍牙、選擇照片、列印三步快印;輕便無墨化:只有手掌大小,採用Zink無墨列印技術,還有300dpi的高清畫質。可實現即拍即印。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科學網作為以網絡社區為基礎構建起面向全球華人科學家的網絡新媒體,利用網絡平臺優勢,2012年3月8日第一時間網絡同步直播中微子實驗結果新聞發布會>;並於3月14日在網際網路上率先推出在線訪談《聚焦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邀請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項目主要參與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科學網知名博主曹俊、邢志忠兩位老師同廣大網友交流。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薛隨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 及時的新聞報導、權威的專家解讀、深度的熱點追蹤,關注科技工作者的喜怒哀樂,搭建跨學科交流的橋梁。 ◆吳季(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科學報》是中國的科學事業和公眾的橋梁。
  • 雙11央視新聞直播間,央視主持人直呼咕咕機「太方便實用了」
    直播作為今年疫情重創下的商業新風口,央視新聞與天貓聯合打造雙十一專場直播,助力企業經濟復甦。中國智造點亮雙十一11月1日晚7:30,央視新聞攜手天貓啟動『中國智造點亮未來——天貓耐用品購物狂歡夜』直播。
  • [每日新聞報]廣東深圳:潛水教練營救被困鯨魚 噴水感謝不願離去
    [每日新聞報]廣東深圳:潛水教練營救被困鯨魚 噴水感謝不願離去 廣東深圳:潛水教練營救被困鯨魚,噴水感謝不願離去。
  • 《新聞聯播》結尾播放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
    《新聞聯播》結尾播放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   在最後一天春節假期的央視《新聞聯播》結束後,更罕見地放出「彩蛋」,成為史上最溫情結尾:以《時間都去哪兒了》這首歌曲為主題音樂,曬出了從網絡徵集的百姓全家福。
  • 海鳥貼紙印表機-貼紙標籤列印,即打即用
    包裝盒背面和側面有簡單的產品特點和參數介紹,如:可採用無墨列印(熱敏)、內置電池待機約15天等。 打開產品包裝,內部用紙盒固定保護印表機產品防止運輸途中磕碰,包裝內包括海鳥貼紙印表機產品一臺、Type-C接口充電線和產品使用說明書。
  • 鍾世鎮院士團隊骨骼3D列印進入動物試驗階段—新聞—科學網
    「樂觀估計,類似的列印骨頭將在5-6年內投入臨床,此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想最終成功列印出真正的人骨,還需要另外兩部分研究的支撐:生物力學和3D列印材料研發,這兩方面正是歐陽鈞教授和邱小忠教授的研究方向。
  • 科學網—操控「生物墨水」列印人體「零件」
    然而,組裝出的土豆內的細胞雖然有很好的活性,但這樣的土豆種到地裡卻很難直接發芽(列印出的器官與體內器官從功能上來說還有較大的差距),這種「形似而神不似」的問題正是當下生物3D列印面臨的瓶頸之一。 據記者了解,要想列印出既在外形結構上相似,結構內的細胞又具有協同功能的組織器官並非易事。這不僅需要開發合適的活性「生物墨水」,還需要一臺能夠精準操控的3D列印設備。
  • 無墨列印,支持按鍵編輯,小米有品上線生活印表機
    他就是海鳥貼紙印表機,這款海鳥貼紙印表機與海鳥的標籤印表機工作原理一致,都是通過使用熱敏紙來實現對文字和圖案的列印,通過選用具備不同圖案和性質的熱敏紙來滿足不同場景的使用需求。
  • 我國首幅3D地形圖誕生記—新聞—科學網
    該中心科研攻關人員檢校3D地形圖成果質量【科學網 記者 劉曉倩 通訊員 邊紅星、楊忠傑】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列印出我國第一幅3D地形圖的消息日前在《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聯播》等媒體刊(播)發後,很快被全國上百家報刊、網站轉載,受到讀者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 中科院化學所產業化基地:輕鬆列印綠色世界—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化學所供圖 不用感光衝洗,也不產生廢水廢液,報紙、書籍的版樣就可以列印出來;電腦、手機的線路板,不用刻蝕,同樣也可以輕鬆列印出來……這些看似神奇的技術,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下已經成為現實。 在位於北京懷柔的中科院化學所產業化基地,我們現場感受了納米綠色印刷技術的神奇魅力。
  • 玻璃中的鈣鈦礦量子點:光信息存儲又出「新星」—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董國平教授團隊實現了以玻璃中形成的鈣鈦礦量子點作為關鍵材料,採用可逆3D雷射列印技術來實現光信息存儲,他們的工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光信息存儲材料「新星」 董國平認為,金屬滷素鈣鈦礦(MHP)在光電器件應用領域有兩個特點。
  • 海洋科普丨為什麼鯨魚要噴水?從哪裡噴水?
    相信很多人看到鯨魚從海面冒出來的時候,都會想問鯨魚為什麼噴水? 鯨魚噴出來的不是水?   相信一般人都認為鯨魚最大的特徵是會噴水,而漫畫裡鯨魚可愛的圖案總是有二道水柱,像這樣↓可是事實上,鯨魚噴出來的不是海水,而是氣體喔~
  • 海底泥火山是這樣產生的—新聞—科學網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9/2020JF005623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宙斯是古希臘第三代神王,第一代和第二代神都去哪兒了?
    了解希臘神話的朋友都知道,宙斯、波塞冬、哈迪斯、赫拉、雅典娜等神祇都是古希臘的第三代神,在他們之前還有第二代和第一代古神,那麼前兩代神都去哪兒了呢?第一代神祇大多為原始古神,第一位誕生的神祇叫做卡奧斯,乃是混沌之神,萬物先有混沌,後又天地,這一點和我國神話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