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為何要率先吃轉基因動物?

2020-11-2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11月20日電 美國政府19日批准一種轉基因三文魚供給人類食用,成為世界上在轉基因動物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國家。儘管一些消費者和環境組織反對這項決定,但既然屏障被三文魚攻破,許多專家認為,更多的轉基因動物擺上更多國家的餐桌可能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這對促進美國的農業優勢無疑是有好處的。

  【長達25年的審批】

  作為一種快速生長的品種,AquAdvantage三文魚早在25年前就被加拿大科學家培育出來,但審批過程卻「漫長而昂貴」。大約20年 前,AquaBounty科技公司開始接觸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但直到2010年,美藥管局才確定AquAdvantage三文魚作為食品與傳統三文魚 「一樣安全」,對環境不構成危害。又過了五年才追蹤批准上市。

  對於這一漫長的審批過程,美藥管局獸醫藥中心高級政策分析師Laura Epstein在當天的電話記者會上解釋說,這是該機構第一次批准轉基因動物用於人類食用,「對多數屬於第一次的產品,我們總是很謹慎」,需要更多傾聽公 眾的意見,從而做出正確的決定,而這需要時間。

  【好處大得有點「恐怖」】

  吃過鱈魚味兒的超大個兒三文魚嗎?AquAdvantage三文魚是美國AquaBounty Technologies公司的研究人員將大西洋三文魚、太平洋奇努克三文魚(Chinook Salmon)以及大洋鱈魚(Ocean Pout)三種魚進行基因雜交改造,培育出來的一種全新三文魚品種。其具體做法是,在大西洋三文魚的受精卵中植入從奇努克三文魚體內提取的生長激素基因序 列,以及從大洋鱈魚體內提取的抗凍蛋白基因序列。

  為何選擇這三種三文魚進行雜交培育?奇努克三文魚是鮭魚家族中體形最龐大的一種,而大洋鱈魚血液中的抗凍蛋白,則可以讓它們在寒冷的水域中生存。

  普通的野生大西洋三文魚,通常只會在春夏季節的溫暖水流中發育成長,需要三年才能長大。但「吸收」了奇努克三文魚和大洋鱈魚優良基因的 AquAdvantage三文魚則不同,在合成基因的作用下,它在寒冷的氣候中依然能分泌生長激素,這樣它的生長周期更短,上市時間從三年縮短為一年半, 而且身材也比普通野生三文魚要大得多。

  【措施:封閉、特許+絕育】

  當被問到是否還有其他轉基因動物在等待審批時,美藥管局獸醫藥中心高級政策分析師Laura Epstein和其他參加記者會的官員都拒絕發表評論。

  無論美藥管局,還是許多遺傳學技術專家,都認為沒有必要擔憂轉基因動物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這些專家更多的是擔心轉基因動物是否會逃到野外破壞生態環境。

  美藥管局給出的答案是,現在只批准加拿大和巴拿馬兩個封閉的陸上養殖場,不允許在美國和其他地方養殖轉基因三文魚。此外,養殖場將採取多種防護措施,包括給養殖槽和出水管加裝多重物理防護設施,還有轉基因三文魚是絕育三文魚。

  【反對聲浪依然猛烈】

  轉基因食品歷來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新華國際客戶端發現,轉基因三文魚也不例外地招來不少批評。一貫反對轉基因技術的美國消費者權益組織Center for Food Safety說,這是給美國人「過早的一個假日『驚喜』」,這一決定威脅原生三文魚物種的生存,對人體可能有未知健康影響,該組織將起訴美藥管局,以推翻這項決定。

  另一個組織「地球之友」把轉基因三文魚稱為「地獄魚(frankenfish)」,認為美藥管局的審批「存在漏洞」、「不負責任」,聲稱美國人的餐桌上沒有轉基因三文魚的位置,並呼籲食品商品拒賣轉基因三文魚。

  反轉基因團體發布的諷刺畫

  【初衷:避免海洋被過度捕撈?】

  美國珀杜大學動物科學系遺傳學教授William Muir在發給多家媒體的聲明中說,這是「環境、消費者和(審批)過程的巨大勝利」。一年前曾與多位科學家一道上書白宮呼籲為轉基因動物開綠燈的Muir說,科學評估的結果很清楚,「沒有可信證據表明這些魚對人體健康或環境構成危險」。

  Muir認為,把野生三文魚作為食物來源的做法不可持續,「我們的海洋被過度捕撈」,而轉基因動物提供了一種「安全、可持續的備選方案」,所以這也打開了利用生物技術的工具提高動物源食品生產能力的大門,有助養活不斷增多的人口。不過也有人士認為,美國在轉基因動物研究方面領先實現,背後有著巨大的產業利益。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儘管批准轉基因三文魚上市是一個裡程碑式的決定,但至少在短期內它對消費者的影響微乎其微。AquAdvantage三文魚還需要好多個月甚至一年以上才能上市。即便以最大能力生產,市場上銷售的AquAdvantage三文魚數量也只會是「九牛一毛」。

  新華國客戶端發現,美國市場上70%至80%的加工食品含轉基因成分,轉基因作物已成為美國人食物供應鏈的一個部分。但轉基因動物還是個新鮮事物。或許,時間會告訴我們轉基因動物食品是否會被消費者接受。(記者林小春,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

相關焦點

  • 37、窮人才吃轉基因,富人都吃有機食品?比爾·蓋茨不贊同
    動物實驗夠嗎|436黃金大米|37窮人才吃富人不吃|38未知風險|39領導吃|40公眾為何反對文/洪廣玉37、 在美國,窮人才吃轉基因,富人都吃有機食品?前首富比爾·蓋茨支持轉基因食品但要注意,消費者去買有機食品的動機是多樣的,並不一定是要迴避轉基因食品,其原因可能包括:有機種植被認為有利於環保、有機食品很多是本地種植,消費有機食品更能有社區文化的參與感、有機食品超市提供了更好的消費環境、附加服務和售後服務。
  • 美國登月實為造假?美國人為何不再登月?是遇見外星人害怕了?
    對於徵服月球而言,那便是得益於美國人的登月計劃。大約從1962年開始,直到1972年年間,美國NASA總計登月7次,除去阿波羅13號失敗以外,其餘6次均成功登上月球。但有意思的是,自打1972年12月19日,美國人最後一次成功登月後。時至今日,再沒有聽到有關美國登月的說法。那麼,美國人為何不再登月了呢?
  • 美國人的感恩節,為何要吃火雞慶祝?從吃雞的歷史談起
    從美國快餐店中酥脆多汁的炸雞,到英國人引以為傲的馬薩拉咖喱雞,再到法國人推崇經典的法式燉雞,美味的雞肉在世界各地都有著眾多「粉絲」。 說到這裡我和很多人一樣,一直疑惑:為何吃火雞會成為美國人慶祝感恩節的必備元素?
  • 美國人開玩笑自嘲:美國的加州在今年,已經率先實現「火星移民」
    故事背景往往是地球的資源陷入枯竭,要向其他星球移民獲取資源,最常見的就是移民到太陽系裡的另一顆行星——火星。而這樣的事情始終還是過於科幻,直到現在能實現火星探索的國家還屈指可數,更不要說移民火星了。 然而,美國人卻開玩笑自嘲道:美國的
  • 1916年,美國為何要判一頭母象絞刑,它做錯了什麼?真相讓人嘆息
    眾所周知,野生大象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倘若隨便獵殺,將面臨嚴重的法律追責。1995年,我國就有4人因偷獵大象被處刑。也是他們開了先河,之後,我國再也沒有人敢打野生大象的主意。
  • 歐洲率先開始,禁止化妝品動物實驗近兩年在全球有哪些進展?
    歐洲率先開始,禁止化妝品動物實驗近兩年在全球有哪些進展?然而,動物試驗作為一種重要的檢驗化妝品安全的方法,一直飽受動物保護人士的詬病。事實上,包括日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長期以來一直用動物進行化妝品試驗,並被指責過於殘忍。自2013年3月歐盟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全面禁止化妝品動物實驗以來,關於禁止化妝品動物實驗的呼聲漸高,諸多國家和地區也在不斷推進相關法規建設並取得了部分成果。
  • 「中華」克隆猴領跑世界,率先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
    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平臺育嬰室的恆溫箱裡「沒有克隆猴,就很難建立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對媒體表示,「體細胞克隆猴的成功,將推動我國率先發展出基於非人靈長類疾病動物模型的全新醫藥研發產業鏈,加速針對阿爾茨海默病、自閉症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代謝性疾病的新藥研發進程。」
  • 大喊「保護動物」的日本人,為何每年要捕殺30000隻海豚?
    日本這一國度,如今民眾素質之高的確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與效仿,可是,每年9月到次年2月期間,在日本南部漁村太地町還在上演著一場驚心動魄的血案,無數海豚被驅逐、趕殺,至今,日本人的手中依舊沾染著血淋淋的海豚血。全世界都在每年發出疑問,為何如此高度文明的日本依舊在海洋捕殺這一領域如此愚昧與殘忍,日本人在國際上也是發出「保護動物」呼聲最大的群體。
  • 為什麼在《獨立日2》這類科幻片中,外星人總率先和美國人接觸?|電影
    出於善意的目的,應該率先選擇文明程度最高的那些,交流起來障礙最小;出於惡意的目的,也應該率先打擊文明程度最高的那些國家,打擊他們,是實力測量,打擊他們,也是戰略手段,可以讓別的國家群龍無首,陷入極大混亂,從而降低徵服的成本。也許真正的外星人不這麼想,但科幻片裡的外星人的確是這麼想的,畢竟它遵循的還是人類的邏輯。
  • 大清洗運動時為何蘇聯人要逃到美國?
    據美國方面公布的數據表明,如今擁有美國國籍的俄羅斯族裔高達300萬人。在這300多萬的俄羅斯裔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蘇聯大清洗運動的時候跑到美國的。那麼這些人為。政治為何要放棄自己的祖國,不遠萬裡跑到美國去生活呢?
  • 嫦娥五號首次月球亮出五星紅旗,為何還是比美國登月要落後?
    按照中國的速度,應該比美國更快登月才是,為何落後半個世紀已久?首次月球亮出五星紅旗許多人對於身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尤其是當嫦娥五號在月球亮出五星紅旗的時候,更是讓人激動萬分。人類的登月計劃在上個世紀60年代,超級大國蘇聯和美國爭先恐後地宣布載人航天計劃。1961年4月12日,蘇聯的尤裡·加加林率先乘坐東方1號飛船衝出地球,突破逃逸速度,成功脫離地球的引力,來到了太空,成為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
  • 為何要馬上殺掉食人的老虎?動物專家總結出2點,讓人不寒而慄
    幾年前,網絡上有一流行語:人艱不拆。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人類雖是萬物之靈長,擁有很高的智慧,但是和動物比起來,身體素質方面,還是差了一大截。武松打虎固然英勇,但那只是虛構出來的小說,根本算不得數。老虎是山中之王,也是大型食肉動物,只要是肉類,它都來者不拒,即使是人也一樣。
  • 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物專坑中國人?你太自作多情了
    美國居民吃不吃轉基因食物?目前大約有64個國家要求在食物標籤上註明含有轉基因成分。美國FDA還沒有這個強制要求,只是生產商在自願的基礎上標註。越來越多的人呼籲應當在食物標籤上註明是否含有轉基因成分。包括我自己在內的絕大多數生活在美國的人們,不可避免地、毫不知情地已經吃過了。
  • 揭秘克隆猴誕生:靈長類動物的克隆難度為何這麼大
    除此之外,俄勒岡美國國家靈長類中心Shoukhrat Mitalipov教授、匹茲堡大學Calvin Simerly等人也嘗試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非人靈長類動物,均未成功。   近日,這一難題被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攻克,他們率先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出兩隻獼猴,完成這一實驗的是以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孫強及和博士後劉真為主的團隊。
  • 食草動物看到食肉動物,為何不反抗而是逃跑?看看美國黃石公園!
    食草動物看到食肉動物,為何不反抗而是逃跑?看看美國黃石公園!自然界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環境,只有你足夠強大,才可以在惡劣的環境當中生存下來,否則你面臨的只能是淘汰,這就是達爾文曾經說到過的優勝劣汰,在動物當中分為食肉性動物和食草性動物,食肉動物體型非常的強大,並且異常兇猛,而食草性動物體型相對比較小,性格也會更溫順一些,這些食肉動物是以食草動物為食的,我們也發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在看到食肉動物之後,食草動物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逃跑
  • 野豬引入北美,已泛濫成災,為何美國人不食用?在中國已受保護
    為何美國人不食用野豬? 野豬是一種雜食性生物,只要能吃的東西都吃,所以長得也是「皮糙肉厚」,與我們養殖的家豬相比較,完全不是一個口味。
  • 野生動物中包含160萬種未知病毒,為何人類要「飛蛾撲火」?
    從家畜到野生動物,各種各樣的動物都能攜帶人畜共患病因子。家畜人畜共患病的例子包括細菌性疾病E桿菌和弓形蟲病。其他從野生動物宿主傳染給人類的人畜共患病包括西尼羅河病毒、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以及現在的COVID-19。
  • 全世界都在保護野生動物,美國為什麼要殘殺120萬隻動物?
    在全世界都保護野生動物努力的時候,美國為什麼要如此粗暴對待野生動物?人與自然真的不能和諧相處嗎?美農業部到底殘殺了多少野生動物?據野豬的重災區德克薩斯地區的資料,德州大約有超過260萬頭野豬,如果要保持不增長,那麼至少要殺死2/3的野豬,但很明顯這是個完不成的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