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
野豬大多數情況之下是指的「歐亞野豬」,通常又稱為「山豬、豕舒胖子」,野豬主要分為四個亞洲群體,包括歐洲亞群,印度亞群,遠東亞群,以及印尼亞群。
當然在最初,野豬並不是一種全球性的物種,但是野豬的適應能力非常的強,所以廣泛地引入到世界其他國家,從而使它成為了一種世界性物種,它的原始起源地是在歐洲和亞洲。
所以如今野豬我們很多地區都可以看到,當然這種生物也是屬於無危狀態了,不過話說回來,我國對野豬的保護還是比較淺,屬於三有保護動物,所以大家不要隨便的捕殺,這可能會觸發對自己的影響。但是在國外,野豬基本上是沒有受到保護,甚至是支持對野豬的大力捕殺,因為野豬的破壞力十分的強。
美國野豬泛濫成災
野豬在被廣泛引入北美之後,對美國的影響可以說非常巨大,該生物跟「亞洲鯉魚」是一樣的,都完全是沒有辦法控制了,美國地廣人稀,所以對該生物的控制也不行,從而使得野豬的群體越來越大。
根據美國公開的調查數據顯示,保守對美國野豬的數量預估是超過了600萬隻,並且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地上升,每年因為野豬的泛濫,對美國的農業以及其他破壞是達到了10億美元,所以野豬的繁殖在美國非常的強。
很明顯,如今美國對野豬完全沒有辦法,束手無策,所以美國也是鼓勵對野豬的捕獵,但是對於野豬來說,就算是人為捕獵,或者說採用更加先進的捕獵方式,都沒有將野豬的繁殖速度控制下來,因為能力有限。
加上野豬在美國的分布區域非常的廣泛,導致了野豬更加難以控制。從野豬的適應環境都可以知道,野豬能夠在溫帶與熱帶,從半乾旱氣候至熱帶雨林、溫帶林地、半沙漠和草原完全生活下來,所以環境對它來說毫無影響力。
為何美國人不食用野豬?
野豬是一種雜食性生物,只要能吃的東西都吃,所以長得也是「皮糙肉厚」,與我們養殖的家豬相比較,完全不是一個口味。
加上野豬散發出來的羶味非常的重,所以更加沒有人願意食用了,就算是在全球其他地區,野豬肉基本上也沒有人要。再加上野豬的繁殖率和幼仔的存活率都很高,雌獸的懷孕期是4個月,一胎產4-12頭小仔,而且在繁殖旺盛期的雌獸,一年能生兩胎。
所以野豬泛濫完全屬於正常的情況,沒有人吃,加上野豬又並非是美國的本土物種,那麼天地也非常的少,所以除了人類直接性的控制之外,基本上也就只有自然死亡才可能了。
同時如果真的野豬肉很好吃,在美國也不會成為大家關注的點,美國人對野豬的興趣並不大,大部分人更加喜歡吃牛肉,同時我們看到美國的西餐之中,也頂多就是牛肉最多。
所以美國人不食用野豬肉是非常正常的,加上他們在近些肉類的烹飪方面技術缺乏,這也就導致了食用上的困難,要是放在我國就不一樣了,我國人工養殖的野豬價格都是家豬的5倍了,根本是沒有多餘的,是吃不起,所以不同的地區針對野豬是有不一樣的對待方式,這也是為何我國要保護的原因,當然說到最後,我們也還是來說一說野豬的天敵問題。
野豬的天敵是什麼?
野豬的天敵其實很多,有狼、熊、豹、猞猁、猛禽等野生動物。但是野豬的自我保護能力非常的強,所以天敵對野豬的捕殺也非常的困難,主要是因為野豬跑得非常的快,在獵犬的追逐下。
它可以連續奔跑15-20千米,這種超凡的體力連馬拉松選手也要自愧不如,同時業豬在奔跑的時候,還會發出預警,提醒其他的種群逃離,所以在沒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之下,天地是很難捕獲,只有在採用突擊的方式才容易。
當然,說了這麼多天敵,其實人也是野豬的天敵,只不過在不同的區域保護起來了,所以野豬才「避開了」人類的影響,嚴格地來說,人類也是所有生物的天敵。在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之下,不少的動植物已經在逐步消失或滅絕了。
所以如果針對野豬在稀缺或者較少的地區不進行保護的話,那麼遲早也會滅絕。我國如今能夠看到的野豬就算是比較少,還不夠其他生物種群的食用了,所以保護是有必要的。
當然對於野豬入侵其他物種我們是管不著的,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但是生物入侵的破壞力非常大,對野豬這類的物種,美國採取捕殺的計劃也正常,不然對其他物種的影響也是致命的,這就是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