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剛:無紡布上見真章 返鄉創業為社會貢獻企業力量

2021-01-07 中國發展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雙創周」活動之一——推動返鄉入鄉創業高質量發展主題論壇與今年所有的會議一樣,與會人員均須佩戴口罩出席。口罩,成為今年的「硬通貨」。作為口罩生產企業,鄭智剛的公司在這一特殊時期,不僅踐行了企業的社會擔當,更體現了作為返鄉創業企業的實力。 作為一家生產無紡布設備的企業,鄭智剛的江西德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著實在這次疫情中露了個臉。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短時間內,全國陷入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極度缺乏的狀態,鄭智剛的公司卻經受住了考驗。看到政府號召後,他大年初二便開始積極召回當地仍在休假員工。經過政企共同努力,公司在20天內成功研發出第一臺口罩設備並順利生產口罩。設備研發成功後,當地政府第一時間組織德樂科技新成立公司江西棉話科技有限公司200餘工人,一個月內生產出100餘臺設備,並生產提供2000餘萬個口罩,同時響應號召,向浙江、安徽、湖南、四川、河南等十幾個省、自治區提供了近200臺口罩機,大大緩解了全省乃至全國的疫情壓力。誰又能想到,在如此短時間內生產提供2000萬個口罩、200臺口罩機的,是一家創建不久的返鄉創業企業,而作為老闆的鄭智剛,也僅有初中文化水平。 「80後」的鄭智剛初中畢業後,隨家人前往嘉興一家無紡布設備機械廠開始學習車床製作技術,一幹就是8年。他憑著一股刻苦鑽研的勁頭,很快便掌握了車床製作工藝,並對無紡布加工設備的生產流程及工藝了如指掌,這堅定了他自己辦廠創業的信心。2009年,鄭智剛毅然辭職開始了創業生涯。2010年初,他開始在杭州籌備公司建設。經過2年多的發展,公司逐步走上正軌並做大做強,從最初的年銷售額不足百萬,發展到2018年銷售額高達6000餘萬,成為了行業標杆之一。 2018年,公司迎來了發展的轉折點。長期以來,公司廠房均為租賃,隨著公司的不斷擴大,短短幾年內工廠搬遷多次,造成了很大的浪費和損失,這也堅定了鄭智剛想擁有自己廠房的決心。一次偶然的機會,鄭智剛了解到,自己的家鄉德興市2016年成為全國第一批返鄉創業試點縣,2017年底德興市還成為開發性金融支持返鄉創業工作的全國唯一試點縣。針對返鄉創業企業的需求,在土地、稅收、規費、物流、信貸、外貿等方面均出臺了優惠政策。「我立刻有了返鄉創業的想法,可沒想到想法還未成熟,德興市委、市政府和招商部門主要領導竟主動來廠區進行考察和招商活動。」鄭智剛介紹,在德興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將企業遷回德興,回鄉發展創辦了江西德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返鄉創辦企業過程中,從辦理企業前期手續到批地辦廠蓋樓等有關事宜,政府相關部門均為鄭智剛提供了全程跟蹤服務,指定專業的招商部門負責服務。「有了政府的支持,我們邊建設邊生產,2018年7月~2020年8月,兩年時間順利完成了所有的基建和投產。」鄭智剛強調,政府政策僅在土地購置款一項就為公司節約了資金242萬元,此外,園區的財源信貸通為公司放貸500萬元,郵儲銀行也主動對接放貸300萬元,年利率均不到4%。目前,公司總投入約1.2億元,建成為一家總用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約合50畝),擁有標準生產車間4棟,配備了數控加工車間、零配件倉庫、組裝車間,集製造生產、研發、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工廠。「僅我們廠區便吸納近200餘人就業,其中高級工程師及高級技術人員多達數十餘人,貧困戶十餘人,人均工資約6000元。此外,公司更是帶動上遊零配件加工等五六家相關配套企業在德興落地發展,帶動當地就業近500餘人。」鄭智剛說。 目前,無紡布行業仍存在很大發展空間,德樂公司無紡布加工設備的國內市場佔有率達50%,部分設備佔有率高達80%,國外佔有率近20%,上下遊產業鏈仍有很大拓展空間。於是,鄭智剛積極組織籌建江西德勝新材料有限公司,以生產無紡布原材料為主,第一期預計投資1.5億元進行2條生產線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下一步,圍繞江西德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設備,通過以商招商、合作入股、自主投入等多種模式,逐步投資上下遊生產企業,逐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這也將會帶動家鄉至少幾千餘人就業,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企業力量。」鄭智剛如是說。

相關焦點

  • 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 我們能做什麼
    「折騰」幾年後,他慢慢摸索出現代農業的一些「門道」,農場完成了全程機械化,並在綠色生產上取得了很大進步。如今的汪琰斌,已成為寧波新興職業農民中的一面旗幟。  「我覺得在大學生返鄉創業這件事情上,最重要的是改變大家對於這件事情的偏見,大學生也可以做農民,可以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汪琰斌說。
  • 陵城:創業平臺為返鄉創業者提供「原動力」
    夫妻二人通過與陵城區人社部門聯繫,得知有企業培訓、貸款貼息、融資擔保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保駕護航」,更加堅定其返鄉創業的信心,他們辭去了高薪工作,到工廠學習藤編技術。經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帶著購買的藤編材料回到了家鄉冷家村開始了創業之路。經過多年努力,周娟娟夫妻倆的藤編生意越做越紅火,每年有10多萬元的收入,工人們一年四季都有活幹。
  • 「理論」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情境分析與策略抉擇
    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情境分析與策略抉擇黨建寧當前全社會正在積極復工復產,農民工外出務工,不但能夠為全國經濟社會良好運行提供充足的勞動力保障,同時也能夠滿足收入增長需要。但同時,受多種客觀因素影響,有一部分農民工會選擇留鄉返鄉,在當地開展就業創業。
  • 讓「返鄉不返貧」創業夢落地生根
    受訪者供圖  她放棄城市穩定的工作,毅然回到農村創業;她組織返鄉青年創業團隊,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她自建生態體驗基地,助力精準扶貧……她就是梅州興寧市源清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梅州市品鮮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雪蓮。  今年,張雪蓮被省婦聯評選為2017年度「廣東省三八紅旗手」。她說,這個稱號是對她奮鬥的最佳褒獎和最好鼓勵,她的最大夢想就是助力鄉村振興,讓「返鄉不返貧」。
  • 疏附縣返鄉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火熱開展
    中國喀什網訊(通訊員 果海爾妮薩·玉蘇普)寒假期間,為紮實開展好返鄉大中專生假期實踐活動,疏附縣站敏鄉博斯坦村積極發揮返鄉大學生的作用,組織返鄉大中專生集中開展文體活動、發聲亮劍、專題培訓、志願服務等活動。  近日,博斯坦村利用周一升國旗時間,組織返鄉大中專生開展發聲亮劍活動。
  • 昔日「孔雀東南飛」 今朝「八方鳳還巢」葉縣近3萬人返鄉創業
    於是,一些創業有成者開始把目光轉向家鄉。葉縣成立了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確保返鄉創業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地、見實效。各鄉(鎮、街道)和縣有關部門成立返鄉創業工作領導機構,並將返鄉創業納入年度目標考核,為返鄉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真情打動。葉縣招商引資領導小組成員積極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葉縣商會活動中推介葉縣,聯絡感情。
  • 駐馬店市:「翼展計劃」讓返鄉大學生展翼高飛
    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賀建 倪迎娟 楊姍姍「這個活動很好,既可以鍛鍊能力為以後找工作奠定基礎,還能解決每年假期學校布置的社會實踐任務,一舉兩得!」「很好的機會,想讓孩子去鍛鍊一下,不知可否?」「希望能入選,太想去了!」
  • 阿壩州通報表揚一批優秀農民工和返鄉創業明星(附名單)
    ,通報表揚了28名優秀農民工、25名返鄉創業明星、16個返鄉創業示範企業、9個農民工服務工作先進集體。據了解,受表揚的農民工既有在養老院從事陪護工作的農民工代表,也有到浙江務工的黑水農民工代表,還有回鄉創業養豬創業代表,也有用流傳於青藏高原1300多年的古法壓榨技術創業的示範企業代表等。近年來,阿壩州高度重視農民工工作,曾在全省範圍內率先成立返鄉創業科。
  • 非必要不返鄉 雲南發布致在外務工朋友的信
    1月13日,雲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致在外務工朋友的一封信,倡議非必要不返鄉,儘量減少流動,留在企業、留在務工地過年。以下為致信全文:雲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致在外務工朋友的一封信親愛的在外務工朋友們:2020年是極不平凡一年。
  • 僑界人士持續看好浦東機遇 冀為創造改革開放新奇蹟貢獻力量
    參與浦東開發開放的建設者中,有一大批帶著資金和技術來到浦東投資創業的僑界人士。  實踐證明,僑界人士是推動浦東開發開放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表示,下一個30年,將發揮自身優勢,更好地服務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大局,為創造新時代高水平改革開放新奇蹟貢獻一份力量。
  • 鄧州張村鎮:靳小良返鄉創業帶鄉親脫貧
    他就是鄧州市張村鎮西河村靳莊返鄉創業青年、楓蘭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靳小良。「我通過查閱書籍和園林專家討論,發現叢生元寶楓樹和紅玉蘭兩種苗木很適合鄧州的氣候和土壤。我們村緊鄰249省道,交通十分便利,耕地都具備了機井灌溉的條件。」靳小良把以上的想法與村民和村鎮領導詳細交談,大家都非常贊同,600畝苗圃用地也順利辦理好租賃手續。
  • 推動農民在廣闊天地創業創新為農業農村經濟增添新動能新活力
    一、農民創業創新意義重大   近年來,廣大農民在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引導下,在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積極投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為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農村繁榮穩定和穩增長、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作出了重要貢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青島留德博士後返鄉創業 造出刀具「削鐵如泥」
    「削鐵如泥」,這些刀打破國際壟斷留德博士後喬竹輝返鄉創業研製出國際領先水平的超硬、高韌硬質合金刀具
  • 誰是「最強大腦」,全省公安民警法律知識競賽上見真章
    誰是「最強大腦」,全省公安民警法律知識競賽上見真章 2020-11-13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見眾心 見天地 見未來 2020企業社會責任峰會成功舉辦
    北京商報訊(記者 郭秀娟)12月10日,由中國經濟傳媒協會、中國扶貧開發協會作為指導單位,北京商報社、《中外企業文化》雜誌社主辦,西街傳媒(北京)有限公司承辦,北商研究院、《數據》雜誌社和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為合作單位的「2020企業社會責任峰會」在新聞大廈長安發布廳成功舉辦。
  • 漳州柚皮王:唱響中國民族品牌 為時代發展貢獻力量
    肩負社會責任,踐行環保事業。聯合國前任秘書長潘基文盛讚漳州柚皮王變廢為寶。【變廢為寶見奇蹟】柚皮王」品牌的擁有者吳錦輝,1974年出生漳州平和大溪宜盤村。他認為,做大做強民族品牌,講好中國故事。吳錦輝曾在廣州香龍香料有限公司擔任香料工程師,從事香料拼配二十多年。
  • 凱裡返鄉創業青年楊光富,捐資為開發區紅巖村集體經濟「解鎖」
    每到一戶,大家都對著楊光富,樹起了大拇指,說他為紅巖村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楊光富是凱裡市旁海鎮岔河村人,今年30多歲,在外打工。後有感於打工沒出路,他就把打工的積蓄拿出來,返鄉創業。一路走來,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創業。去年七、八月份,經有關單位介紹紅巖村情況後,楊光富決定幫扶凱裡經濟開發區的紅巖村,助力脫貧攻堅。
  • [聚焦四川農民工返鄉創業]達州男子返鄉創業養蛇 租住廢棄幼兒園與...
    男子在外漂泊10多年 打工創業路坎坷  「我一輩子都想打工創業,也打工創了一輩子的業,直到現在終於穩定下來了!」1月13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在袁家溝見到了返鄉農民工袁家成,已經進入不惑之年的他歷經10多年打工創業路,如今終於自己當起了老闆,而他的創業項目竟是人人畏懼的蛇。
  • 社會實踐心得體會: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為使廣大團員青年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家鄉建設做貢獻,過一個祥和、文明、充實而有意義的寒假,根據團中央、團省委、學校黨委、團委有關文件精神,在院黨總支、團總支的總體部署下,經濟學院積極開展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現總結  一、活動的主題  今年寒假經濟學院開展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以「強化社會責任感,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題。
  • 長春市雙陽區入選全國鄉村振興農村創新創業十佳優秀案例
    同時,雙陽區鼓勵引導各類「雙創」主體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大潮,把有成就、貢獻大的返鄉創業者吸納為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讓長期紮根鄉村、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年輕有為返鄉創業者進入村黨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行列,真正使「雙創」主體成為了影響一方的名人、帶動致富的能人。雙陽區返鄉創業大學生代表、奢嶺街道馬場村黨組織書記李華靚被光榮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榮獲2019年「全國十佳農民」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