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張村鎮:靳小良返鄉創業帶鄉親脫貧

2020-12-05 瀟湘晨報

映象網訊(記者 申連偉 通訊員 鄧波 孫光旭 聶興旺)從2000年回到家鄉,流轉600畝土地栽下苗木,到2010年第一批苗木出售5200萬。他就是鄧州市張村鎮西河村靳莊返鄉創業青年、楓蘭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靳小良。

「我通過查閱書籍和園林專家討論,發現叢生元寶楓樹和紅玉蘭兩種苗木很適合鄧州的氣候和土壤。我們村緊鄰249省道,交通十分便利,耕地都具備了機井灌溉的條件。」靳小良把以上的想法與村民和村鎮領導詳細交談,大家都非常贊同,600畝苗圃用地也順利辦理好租賃手續。終於在2002年4月苗圃全部建成,栽植了20000株元寶楓和紅花玉蘭。

「剛開始創業,最重要的是資金問題。我東挪西借,又反覆跑貸款,把需要的資金湊齊很不容易。有的朋友對我這個項目不看好,感覺周期太長,希望渺茫。」對於這一切,靳小良默默承受著。他每天帶領村民在田間打理苗木,起早貪黑地忙碌。一晃幾年過去,當初栽下的小苗漸漸長大,靳小良和家人看到了希望。2009年3月,第一批苗木出售,賣了15000株,總銷售金額達5200萬,得到父老鄉親和各級領導們的一致稱讚。

「靳小良創立楓蘭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附近200多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帶動十餘名貧困群眾在基地打工。疫情防控期間,靳小良為家鄉捐款10萬元。希望更多的家鄉青年能像靳小良一樣,為家鄉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張村鎮黨委書記楊柯說。2017年靳小良被評為「返鄉創業之星」,這位土生土長的農家打工仔的創業事跡,已被當地群眾傳為佳話。

安國華是該鎮西河村人,十幾年來,他和路佩霞、靳新活、盧明彩等十幾個村民一起,一直在楓蘭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務工,每月有固定的收入,每天按時上班下班。「我就幹些除草、施肥和打藥等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也累不著。公司非常照顧我們,儘量讓我們幹一些更輕的活兒。到了栽種小苗的忙季,需要的人更多,附近的勞動力都出來幹活。大家說,小良為咱家鄉辦了一件好事兒,都支持他在家鄉發展。」安國華樂呵呵地說道。

近幾年,靳小良深入掌握了苗木市場的發展方向,他的楓蘭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的苗木深受市場青睞。於是在他又在北京陸續開辦園林工程公司,發展400多畝規模化精品展示苗圃,作為銷售中轉站。截至目前,公司苗圃土地共1700多畝,總儲備大規格資源性苗木50000多株,總市值2.1億元左右,帶動當地300多名農民家門口就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成為鄧州市知名的民營企業。

「下一步,我打算繼續擴大規模,發展苗木及苗木花卉旅遊觀光園產業,帶動更多的農戶共同致富,促進地方經濟快速發展。」靳小良信心滿滿地說。

(映象網鄧州新聞熱線:17638149609,投稿郵箱:hnrdengzhou@163.com。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來源:河南聯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陵城:創業平臺為返鄉創業者提供「原動力」
    1月14日,陵城區義渡口鎮冷家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田丁秀琴高興地說。丁秀琴口中提到的小周、小冷,是一凡藤椅家具有限公司的創辦人冷玉寶和周娟娟夫妻二人,夫妻倆是義渡口鎮冷家村人,2010年在河北省霸州市打工時,與藤編結下不解之緣。當時,藤編行業已經是河北霸州市家喻戶曉的致富項目。
  • 昔日「孔雀東南飛」 今朝「八方鳳還巢」葉縣近3萬人返鄉創業
    葉縣又曾是省重點扶貧開發縣,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道路四通八達,村村通客車,村內亮起了路燈、建起了遊園,村集體經濟遍地開花。於是,一些創業有成者開始把目光轉向家鄉。葉縣成立了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確保返鄉創業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地、見實效。
  • 讓「返鄉不返貧」創業夢落地生根
    受訪者供圖  她放棄城市穩定的工作,毅然回到農村創業;她組織返鄉青年創業團隊,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她自建生態體驗基地,助力精準扶貧……她就是梅州興寧市源清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梅州市品鮮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雪蓮。  今年,張雪蓮被省婦聯評選為2017年度「廣東省三八紅旗手」。她說,這個稱號是對她奮鬥的最佳褒獎和最好鼓勵,她的最大夢想就是助力鄉村振興,讓「返鄉不返貧」。
  • 學了技能回鄉 帶著鄉親致富——十萬「城歸」匯聚虞城創業
    從「東南飛」到「鳳還巢」,越來越多的「城歸」加入到返鄉創業大軍。統計顯示,近年來全國各類返鄉下鄉「雙創」人員達700萬人,年均增幅在10%以上。  在勞務輸出大縣河南虞城,最近3年陸續有10萬人返鄉創業。他們創辦各類企業8458戶,帶動就業5萬多人,呈現出「鎮鎮有產業,村村有典型」的生動景象。  「鄉愁,鄉愁,返鄉創業不用愁!」
  • 尹曉波:返鄉創業「鳳還巢」 扶貧路上譜華章
    龍江縣堅持圍繞加快新時期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廣大返鄉創業人才帶領村集體利用智慧發展特色農業。龍江縣現有返鄉創業人才151人,頭站鎮北華村村民尹曉波就是其中一員,他用勤勞的雙手和堅定的信念,開啟創業之路發展特色種植業,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
  •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香菇妹」文龍香:帶動「百花齊放春滿園」
    創業伊始,自學充電經過在外10年的漂泊,文龍香決定結束和孩子長期分離的生活返鄉創業。2015年,文龍香做起了香菇生意,由於經驗不足,第一年就虧損了18萬元。20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文龍香參加了湖北省電商聯盟平臺的學習,讓她開闊了眼界。
  • 「蚌埠退役軍人創業就業之星」劉勇:退役不褪色 致富不忘鄉親
    退役軍人創業就業之星,今天我們來認識固鎮縣連龍花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勇,他2002年12月入伍,在部隊服役五年,退伍後返鄉創業,經過數年努力,劉勇成立的合作社現在年產值達到7千多萬元,吸納了50餘名周邊貧困戶及農村閒散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
  • 返鄉創業天地寬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有「中國蔬菜第一縣」之稱的山東聊城市莘縣,越來越多的懂農業、愛農村、善經營的返鄉創業人員成為新型職業農民,一批批「田秀才」「土博士」在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的舞臺上閃亮登場。  「這些學名叫蠐螬的蟲子別看它小,卻有著驚人的消化和排洩能力。
  • 農學博士李洪全:返鄉創業 造福桑梓
    達川區管村鎮龐家村返鄉創業的新農民李洪全是一位農學博士。2017年底,他放棄在深圳小有成就的外貿公司,選擇回鄉創業,通過產業發展造福鄉梓,助力鄉村振興。2012年,在湖北省農科院完成博士學習後,李洪全到深圳開啟了創業旅程。經過幾年的奮鬥,他的外貿服裝業務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面對上升發展的事業,李洪全卻選擇放棄,回到家鄉達川區管村鎮龐家村搞起了種養殖業。
  • 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 我們能做什麼
    然而,大學生返鄉創業過程中依舊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大學就讀專業與農村就業需求不匹配、難以融入鄉村的「圈子」、找不準定位等。如何進一步鼓勵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參與鄉村振興,成了今年省兩會不少代表和委員的討論焦點。
  • 貴州苗族青年返鄉創業變身「青蛙王子」(高清組圖)
    今年35歲的苗族青年楊勝華,家住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排調鎮甲石村,因發展青蛙養殖,被村民們親切稱為「青蛙王子」。 2018年,楊勝華放棄在沿海地區的高薪工作,決定返鄉創業,而這個決定來自於不經意間看到的一則青蛙養殖致富的新聞報導。通過了解,他堅信家鄉的良好生態環境,同樣適合於發展青蛙養殖產業。
  • 「理論」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情境分析與策略抉擇
    深刻認識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個體需求和現實情境,對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策略進行剖析,無論是在化疫情為轉機的當下時期,還是在全力保障經濟向好發展趨勢、全面提升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遠階段,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情境分析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類型參考。
  • 打贏脫貧攻堅戰(801期)丨美蘭區大致坡鎮聯合愛心企業開展捐贈幫扶...
    打贏脫貧攻堅戰(801期)丨美蘭區大致坡鎮聯合愛心企業開展捐贈幫扶活動 2020-11-23 14: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蘆筍節節高脫貧加速度
    4月21日,記者來到潁上縣西三十鋪鎮餘塘村起林特色種植扶貧基地,一個個敞亮的大棚裡,青翠肥嫩的蘆筍從土裡競相鑽出來,就像一支支毛筆在肥沃的土地上勾勒春天的圖畫。蘆筍因熱量低且富含組織蛋白,被稱為餐桌上的「貴族」,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 ...身「牛勁」惠鄉親丨黔西縣觀音洞鎮金山村金源養殖場負責人熊祥芬
    我早年在外地打工,2012年返鄉創業興辦養牛場,帶領村民發展牛養殖。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我不但逐漸走出了困境,還積累了資金和經驗,養殖場越辦越紅火,帶動群眾致富的示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成為黔西縣遠近聞名的龍頭養殖大戶。養殖培訓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近年來,我們金源養殖場按協議把牛分給農戶飼養,並負責購買保險、進行防疫、提供技術指導。
  • 朱義:退而不休返鄉帶民富 - 山西農民報數字報
    截至2019年,全村成立了14家「農家樂」,累計接待遊客4萬餘人次,為村民直接創收近40萬元,並獲評2019年度「山西省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2018年以來,右玉縣殺虎口風景名勝區的馬營河村通過舉辦生態民俗文化旅遊節和「慶豐收——馬營河村森林康養旅遊節」等活動,一舉打響了馬營河鄉村旅遊品牌,村民們靠吃 「旅遊飯」迅速鼓起了腰包。
  • 張啟源:感恩扶貧,脫貧後引領本村群眾致富的土家漢子
    2015年,因在家的父母年老多病,無人照顧,自己在外務工的薪資偏低,張啟源選擇了返鄉創業。 農村沒有數控工具機,張啟源沒有氣餒,縣電信局駐村扶貧工作隊也鼓勵他發展特色產業。在幫扶單位負責人張啟明的指導下,他認真調查市場,並多方籌資2萬元,深入桑植縣特色養殖場學習技術,開始了豪豬養殖。
  • 海歸返鄉創業養殖羊駝 帶動貧困戶致富
    【脫貧故事】海歸返鄉創業養殖羊駝 帶動貧困戶致富【解說】山西省陽曲縣坪裡村屬貧困村,全村經濟收入來源主要依靠種植業、養殖業和勞務輸出。2014年,山西「90後」女孩鄧昕在澳洲完成學業回到中國後,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山西農業大學有一個科研團隊,研究羊駝已十幾年。於是,一心想要創業的鄧昕與該校合作,從澳洲引進羊駝,在坪裡村創辦羊駝養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