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堅信龍存在,還背井離鄉獨自上山尋龍15年的道長,後來怎樣?

2020-12-02 佳欣侃史

《雜說》:「龍噓氣成雲,雲固弗靈於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雲亦靈怪矣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也有著自己心底最深處的執念,因為有了信仰與執念,他們才能夠朝著某一個方向一直努力下去。不問來路,不求歸途,懷有信仰的人從來不會思考太多,他們只會一往無前,堅定著自己的方向,而後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與行動。或許在他人看來無法理解,然而卻恰恰是因為心底的執念,才能夠擁有別樣的青春。

一. 信仰永遠自由

關於信仰這回事,大多是說不清而又道不明的,人生來自然是沒有信仰的,信仰都是後天培養出來的。或許來自家人的薰陶,或許來自外界的影響,又或許來自本身突然的頓悟,不管是以哪種方式收穫信仰,信仰都是個人自己的事情。我們無權幹涉他人的信仰,同樣的也無權對他們進行批判,信仰是自由的,正如人也是自由的一樣。

至於信仰,不同的人其實也有不同的信仰,有人信仰宗教,而有人卻信仰中華民族的圖騰,也就是那個在歷史的記載中經常能夠看到,但卻無法證明存在的龍。那麼,那個堅信龍存在,還背井離鄉獨自上山尋龍15年的道長,後來怎樣?不管龍是否真實存在,但對於我們中華民族而言,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於我們的歷史以及文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 馬東營世界觀裡的龍

至於那位信仰龍的道長,就是馬東營,他原本也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甚至可以說是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當中。而馬東營與其他人非常不一樣,或許是因為他從小比較孤僻,又或許是因為他尤其喜歡看書,後來在書本當中看到了龍,就此對龍懷有一種信仰和執念。在馬東營的世界觀當中,龍是確確實實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他不相信任何關於龍是虛構出來的解讀,他只相信自己的想法,那就是龍藏匿於深山之中。

儘管龍對於中華民族的意義巨大,但我們今天其實也在思考,龍或許就是古人虛構出來的一個意象。只有將龍虛構成一個高大完美,而又沒有任何缺陷的形象,人們才能夠藉助於對龍的崇拜,進而提升人類自己的本能。只有激勵才能夠成長,龍的存在其實還有這樣的意思。然而馬冬營卻並不相信,他始終堅持自己的那套想法,甚至開始了長達15年的尋龍道路。

三. 建立道觀繼續尋龍

自從幼年從書本當中了解到龍之後,馬東營對龍的嚮往就到了非常深的地步,甚至持續了20年的時間。等到馬東營30多歲的時候,他終於下定決心,不能繼續等待龍的出現,而應該自己去尋找。於是,馬東營開始了自己跋山涉水的道路,一直到2004年,馬東營才真正的停下來,建起了一座屬於自己的道觀。在尋找龍的過程當中,馬東營愛上了道教,或許也是因為馬東營相信,如果自己虔誠向道,或許能夠為自己尋找龍提供一臂之力。

儘管建立了屬於自己的道觀,但這並不代表馬東營就放棄了尋龍這件事情,只要他還沒有離開這個世界,他就永遠不會放棄對於龍的尋找。幼年時期所形成的價值觀,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巨大而又深遠的,如果馬東營不是在幼年時期認識並了解到龍,他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對龍有如此大的好奇。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因為過早對於龍的興趣,讓他最後衍生成了一種信仰和執念,導致馬東營一生都活在對龍的這種信仰當中。

因此,在建立道觀並且成為道長之後,馬東營仍然在深山裡面尋找,大多數時候人們都看不到他的蹤影。有人認為馬東營會放棄,但時間長達15年之久,馬東營依然在前進。然而在大多數人認為馬東營可能一生都會前行在路上時,馬東營卻又突然接受了沒有龍的現狀。對於彼時的馬冬營而言,他徹底的將執念變成自己內心深處的信仰。他開始明白,並不是只有真的見到才能夠代表龍的存在,反而讓更多的人對龍有更多的了解,才是他應該做的事情。

結語

不管怎樣,馬東營對於龍依然懷有信仰,只不過他的信仰轉變了方式,從不停的前進,到停下腳步。他似乎止步不前,又似乎從未改變。

參考資料:《雜說》

相關焦點

  • 堅信世上有龍存在的他,出走尋龍十幾年,後來真的找到龍了嗎?
    然而實際上,還真有人固執地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龍存在。比如我們接下來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名叫馬東營的男子,他不僅從小就堅信世界上有龍,長大後還專門跑到深山裡去尋找龍的蹤跡。那麼,堅信世上有龍存在的他,出走尋龍十幾年,後來真的找到龍了嗎?
  • 河南小夥去日本打工,意外娶了日本市長女兒,後來怎樣?
    當然這種說法還沒有具體的考證,只是一種傳說,中國與日本的關係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變化。近幾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我國與日本的關係也在緩和,中國人與日本人的交流也多了不少。有一個貧困的河南小夥去日本打工,意外娶了日本市長的女兒,他後來怎樣?前往日本拼搏這個河南小夥叫做文兵,文兵娶的妻子就是日本的一個市長的女兒。
  • 尋龍尺-傳說中尋失物、尋人、尋水源、尋礦藏、尋龍脈的寶物
    下面看看尋龍尺的來由吧尋龍尺,又稱為地靈尺、尋龍棒、探龍針等,英文名為「Dowsing Rod」,中性的稱法叫探測棒,中西方有5000年的歷史。它借用人體的磁場敏感度,將細微、精緻的感應,透過棒子的物理反應外放出來,變成可見的訊號,用來尋礦脈、找水源、點地穴、測風水、尋人、找失物、卜筮、斷吉兇等等。近年流行於地理風水界。
  • "女知青"白啟嫻,下鄉時一時賭氣嫁農民,後來的結局如何?
    上山下鄉是20世紀中國特有的政治名詞,指的是國家將大城市的知識青年派到農村進行鍛鍊。1955年,北京的60名青年正式到邊疆地區墾荒,這引發了上山下鄉的熱潮。  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大型的人口遷移行動,十年動蕩期間就有近2000萬青年參與上山下鄉運動,可以說知青是那個時代的特殊產物。  如今一些地區留存著知青總部懷舊區,一些青年點住房還存在,不過有一些知識青年後來回到了城市。留下來的知識青年或是紮根農村,或是擔任當地幹部,他們在農村留下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也有一些人遭了這輩子都難忘的罪。
  • 張至順道長訪談錄
    文革期間,張道長在道教聖地--陝西終南山與世隔絕的深山裡閉關修煉,一晃就是十幾年。1980年初秋,道長再次出關行道,在經過陝西樓觀臺時被眾道友一致推舉為監院。當時,黨的宗教政策還沒有全面落實下去,道長曆時三年,幾經周折,在直接上訪國家宗教局之後,才最終明確了樓觀臺的產權歸屬,不久又以自己高尚的品行及時阻止了一場因產權利益引發的惡鬥,得到廣大群眾的讚許。
  • 難怪《花千骨》清虛道長眼熟,他還演過《愛情公寓》,是我眼拙
    難怪《花千骨》清虛道長眼熟,他還演過《愛情公寓》,是我眼拙 花千骨這部玄幻劇,相信很多朋友看過,這部劇裡有很多我們熟悉的演員。一部作品的成功,也離不開背後的主創人員。這部花千骨也不例外,雖然主要講述了白子畫和花千骨的師徒感情,從長留學藝到成為妖神,不過配角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
  • 1997年,「殭屍道長」林正英去世,死因細節曝光,和拍鬼片有關係
    由他飾演的「殭屍道長」,表情嚴肅法術高強,之後他又出演了多部殭屍題材的電影,在靈幻殭屍片領域不斷探索和創新,引領了香港靈幻殭屍電影時代。而在1997年,他卻英年早逝,終年45歲,時至今日,網上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殭屍電影能有幾,一眉道人已無雙。」
  • 道長不煉丹反而到淘寶賣「符咒」、這樣的道長是真是假?
    說到道長你會想到什麼?呼雲喚雨、仙風道骨、太上老君、八卦陣?可能是受到電視劇的影響,總覺得這些道長十分的厲害,懲惡揚善、救濟蒼生。當然也不乏一些裝神弄鬼之輩,或是沉迷於長生不老的煉丹之中,但說不定他們都是有些真材實料的道長。
  • 「世界第一高音」吳強:那個被韓紅嫌棄的男人,後來怎樣了?
    後來吳強解釋說,當時覺得這只是一句「玩笑話」。然而此「玩笑」一出,石破天驚,導師席上的韓紅直接站了起來:「什麼?你再說一遍!」吳強先是一愣,然後表情用力地把自己的話重複了一遍(大概那個時候,他已經知道壞了):「我的高音,在這個世界上,比任何人都高!」
  • 那個自卑的矮個子,後來怎麼樣了?
    留我站在原地,打量自己,怎麼這麼矮,矮就算了,還平胸,平胸就算了,還長得不漂亮,連我都開始討厭那個自己了。她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裡的沈佳宜有點像,是那種很優秀的女孩子。那一年,我換了髮型,努力學習,拼命打扮,但一切都很糟糕,事實證明顏值這個東西,後天的努力,根本幫不上什麼忙。
  • ...鬼吹燈|龍嶺迷窟|精絕古城|鬼吹燈之尋龍訣|天下霸唱
    2005年,天下霸唱在起點中文網上連載的《鬼吹燈》走紅,在觥籌交錯的酒桌上,他被起點中文網以十萬塊錢買走了前四本的著作財產權,後來,雙方又再次籤署了一份合約,後四本的著作財產權也全部轉讓給了起點。著作財產權中包括了全部的影視改編權,這兩份合約代表的是,天下霸唱從此失去了《鬼吹燈》8本小說的影視改編買賣權利。
  • 還記得「元嬰期」梁興揚道長嗎?他被私信威脅,手機號也洩露了
    一言以蔽之:有網友給道長投稿,說是吉外大的招生簡章上出現了「青天白旗日」。看不過去的梁道長就在自己微博上把這事兒曝光了下。這本來吧,做錯了事情,立正挨打就行。可吉外大偏不。不僅給梁道長發來私信威脅,還在梁道長公布「私信威脅」後的第23分鐘,撥打了梁道長從未公布過的私人電話。說真的,如果是我遇到這種破事,絕逼沒完——誰給你的權力侵犯我的個人隱私?但道長畢竟是道長,脾氣分外的好,吉外大把事情處理完了,他也就不再糾纏。
  • 民間故事:他拾金不昧,老漢把閨女許配給他,道長說:窮骨不見了
    馮大郎笑著說:「道長說笑了,你總得有證據。」道長說:「你我素昧平生,沒必要忽悠你。我所說是有依據的。」他指著馮大郎的背部說:「你的脊骨裡長著一根窮骨,這是命中帶來的,有這個窮骨壓制,你別想發財致富。
  • 背井離鄉2700年 以色列失落的部落驚現印度(圖)
    身為約瑟後代,背井離鄉2700年後希望返回故土——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熟悉中東歷史的人都知道,以色列很多部落流散在世界各地,今天他們大都找到了自己的根。但誰會想到,有一個部落竟在2700年前背井離鄉,流浪到印度。
  • 爬封龍山尋如來石室,後來找不到上山的路了?看我們是怎麼上去的
    其實這樣的天氣真的不願意出去跑,後來感覺在家裡呆著真的沒意思,所以就選了個路線。其實最開始準備去看比賽的,後來想了想,因為第二天還要送孩子去學英語,怎麼也得回來,所以說就不準備往溫塘那邊走了,而且那邊路也挺髒的,現在我去溫塘,都不準備走301省道了,多花點時間走點乾淨的路,感覺還是不錯。
  • 9嶽麓山下歲男孩周末獨自擺攤 賣涼粉豆腐腦1年多獲點讚
    腰側別著小包,坐在旁邊板凳上的小男孩是小攤的「老闆」,他守著攤子,等著上山的遊客,那是他的主要客戶。「小老闆」叫周燦煌,今年9歲,住在長沙礦山研究院附近,周末的時候都會和家人來嶽麓山練攤。  「我要兩杯,一杯四塊,兩杯多少錢呀?」燦煌的小攤吸引了幾個遊客上前詢問,不過這樣簡單的數學題難不倒小學三年級的他,「兩杯八塊呀,二四得八。」燦煌一臉傲嬌。
  • 電影《尋龍訣》中的彼岸花原來真的存在!
    轉自今日頭條:小ZU綠植,版權歸原作者看過《尋龍訣》的人都知道,電影中有一種神奇的花——彼岸花,它可以使人起死回生。那麼,在現實世界中究竟存在彼岸花嗎?
  • 油麻菜:每年夏至,張至順道長都要像候鳥一樣回到終南山……
    2019年是油麻菜老師尋訪記錄中醫的第十年,最近他正提筆回顧終南山隱修人張至順老道長的故事。老道長常年隱修的八卦頂,位於寶雞天王鎮的大山中,非常隱秘。車子經過好多什麼什麼溝什麼什麼河的地方,再行到坑坑窪窪路的盡頭,有一個小村莊。從這裡開始,就是崎嶇的山路了。2011年5月19日,老道長拎著自己設計的塑料背包,準備進山。
  • 傳說中用生命修「仙」的河南道長張志順
    張至順是1912年出生的,河南沈丘人。父親曾經去過國外,小時候家境富裕。但是好景不長,從7歲開始家境逆轉,張至順就跟著父母討飯了。有天,村子裡來了位的老道士,老道人唱著《湘子傳》,這讓張至順突發心意,萌發了想要出家的念頭。張至順來到了少華山中的碧雲庵。主持是一位劉明蒼的道長,是全真龍門派的20代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