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將破130臺/萬人

2020-11-23 中國鋼鐵新聞網

  本報實習記者 褚召忍

  8月20日~25日,以「智能新生態、開放新時代」為主題的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大會上講話時指出,加快發展機器人產業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要構建開放協同的全球產業生態,共同推動全球機器人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機器人產業發展潛力與應用前景不可小覷

  伴隨著全球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機器人產業也取得長足進步。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14.8萬臺(套),全球產量佔比超過38%;服務機器人產品類型日益豐富,已深入到人們家居生活及日常工作的各個方面。

  苗圩指出,自2015年首屆世界機器人大會舉辦以來,全球機器人領域創新創業更加活躍,技術演進和迭代步伐明顯加快,產業和市場規模快速擴張,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有力支撐了製造業的智能轉型。今年初以來,受國際經濟發展環境影響,全球工業機器人產業增速放緩,同時,機器人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關鍵核心技術需要進一步突破,應用場景和領域需要進一步拓展,風險防控和法律法規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但總體來看,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與製造業融合創新的重要載體,機器人產業仍然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隨著全球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消費升級加速,特別是隨著機器人技術創新加速、應用領域拓展、供給能力的提升和需求規模的擴大,機器人產業將實現快速發展。

  北京市市長陳吉寧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和經濟結構,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機器人在全球範圍內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步伐加快,並向生產、生活各個領域深度滲透。機器人正從搬運、裝配等傳統應用領域快速向更加智能化、精細化的先進位造、醫療健康、生活服務等領域延伸。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懷進鵬指出,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機器人技術日新月異,網絡化、智能化和融合化趨勢日益顯著,加速了新舊動能轉換,促進了數字經濟與智能製造協同發力,並不斷改變著我們的工作與生活。

  人工智慧技術與機器人技術的融合發展,促使機器人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儘管基於人工智慧的機器人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但其發展潛力與應用前景不容小覷。對於如何促進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懷進鵬提出了4個方面的建議:一是夯實基礎,豐富源頭供給;二是共築生態,培育創新土壤;三是注重倫理,強化科技治理前沿布局;四是開放合作,深化交流共享機制,加強商品、技術、資金、人員的交流融通,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和廣闊空間。

  國際機器人研究基金會(IFRR)主席烏薩馬·哈提卜(Oussama Khatib)在代表國際支持機構致辭時表示,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人機合作發生變革性轉變的時代。這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過去幾年來,世界機器人大會吸引了眾多國際機器人領域的傑出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及產業界人士參與其中,為所有利益相關方打造了一個獨特的交流和創新平臺。今後,它將繼續在全球範圍內發揮更大的推動作用,創造機器人發展的美好未來。

  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勢頭良好

  大會期間,中國電子學會發布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94.1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預計為159.2億美元,服務機器人預計為94.6億美元,特種機器人預計為40.3億美元。2014年~2019年,全球機器人市場平均增長率約為12.3%。2019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86.8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預計為57.3億美元,服務機器人預計為22億美元,特種機器人預計為7.5億美元。2014年~2019年,我國機器人市場平均增長率約為20.9%。

  2019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約佔全球市場份額的1/3,是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發布的信息,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在2017年達到97臺/萬人,超過全球平均水平;預計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將在2021年突破130臺/萬人。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加之醫療、教育需求持續旺盛,我國服務機器人存在巨大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2019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2億美元。

  特種機器人市場保持較快發展,各種類型產品不斷湧現,在應對地震、洪澇災害和極端天氣、火災、案犯等公共安全事件中,有著突出需求。2019年,我國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7.5億美元,增速將達到17.7%,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據了解,出席本屆大會開幕式的還有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公安部、民政部、財政部等23個部委的相關領導,22個國際機器人組織代表,機器人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和新聞媒體記者等共計1200餘人。

  大會吸引了來自20餘個國家180餘家企業的700多個展品參展,範圍涵蓋了各類機器人及先進的零部件。ABB、安川電機、星松、優必選等全球機器人領軍企業悉數參展,展會期間項目籤約金額達近100億元。

  《中國冶金報》(2019年08月29日 03版三版)

相關焦點

  • 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首次下滑 協作機器人或將成為行業發展方向
    1、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首次下滑  2009-2018年,工業機器人全球銷量波動上升,並在2018年達到了42.2萬臺。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為37.3萬臺左右,同比下滑了11.6%,這是近10年來除2012年以外的首次下滑。
  • 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國產品牌崛起,但是國際巨頭技術壁壘依然很高
    這兩年,隨著中國人工成本的不斷上升,工業機器人對於製造業顯得越發重要。公開數據統計顯示,自2013年以來,中國已經連續5年成為工業機器人首席消費大國。雖然消費排名第一,但是中國的機器人製造產業如何呢?
  • 國產工業機器人崛起,但三大技術仍被國外壟斷
    2016年,成都市民參觀會寫毛筆字的庫卡機器人@視覺中國機器人產量連年增長,市場廣闊可為報告稱,2017 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約為13.6 萬臺,同比2016 年增長了92%。與韓國、日本等國家相比,我國製造業的工業機器人密度較低,預計未來5-8年間,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的平均增速將超過20%。從密度上來說,我國製造業中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僅為68臺/萬人,接近於全球74臺/萬人的平均水準,但是依然低於歐洲的99臺/萬人,遠低於日本(303臺/萬人)和韓國(631臺/萬人)的水平。
  • 2025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邁入百萬臺
    2025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邁入百萬臺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0-12-03 10:12:15   「2021年,國產控制器將全面取代外資品牌;2025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邁入百萬臺可期
  • 2021-2025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預測分析
    》中顯示:  2018年,我國多功能工業機器人進出口總量為11.82萬臺,2019年增長27.46%至15.07萬臺。  2020年1-9月,我國多功能工業機器人進出口總量繼續增長,共實現進出口總量11.56萬臺,同比增長4.05%。圖表 2018-2020年中國多功能工業機器人進出口總量單位:萬臺,%
  • 2021-202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近年來中國工業機器人銷 售處於快速增長階段,**年國內企業在我國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9500臺,同比增長65.5%;外資企業在華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27000 臺,同比增長20%。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過去**年,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複合增速約30%,不 過截至**,我國工業機器人數量僅為日本的10%和德國的25%,市場空間廣闊,未來**年中國該行業複合增速可達30%,爆發性增長可期。預計未來隨著人 工成本逐年提高、老齡化社會加劇形成,中國機器人需求將快速增長。
  • 站在製造業風口上的國產機器人——究竟離發達國家還有多遠?
    新加坡、韓國、德國、美國的機器人實際使用密度分別為838臺/萬工人、774臺/萬工人、338臺/萬工人、217臺/萬工人,遠遠超出我國。   註:機器人使用密度是指每萬名工人配套使用工業機器人的數量,該指標是反映一個國家製造業水平的重要參數。
  • 2020年全球工業和服務機器人市場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 協作機器人...
    在亞洲,新安裝的機器人份額約佔全球供應量的2/3,2019年亞洲/澳洲工業機器人銷量達24.5萬臺;歐洲是工業機器人的第二大市場,2019年銷量為7.19萬臺;美洲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最小,2019年銷量為4.78萬臺。
  • 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存在問題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工業機器人較早服務於汽車工業,是目前應用範圍最廣、應用標準最高、應用成熟度最好的領域。隨著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工業機器人逐步拓展至通用工業領域,其中以3C電子自動化應用較為成熟。金屬加工、化工、食品製造等領域,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密度逐漸提升。
  • 工業機器人行業深度研究報告:冬盡春始,蓄勢待發
    2019 年 12 月 3 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2021-2035 年) 》(徵求意見稿),上調 2025 年新能源車銷量佔比目標,提出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將明 顯提高,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載作業系統等關鍵技術將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將達到 25%左 右。
  • 新松機器人 營業收入_新松機器人軟體 - CSDN
    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存貨為194.6萬臺,預計2018年達到232.7萬臺。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高達28.5萬臺。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還預測,未來三年內全球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將保持近15%的增長速率。
  • 中商產業研究院特推出: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
    中商情報網訊:自2013年我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之後,至今保持這一地位。在強大的「供需法則」作用下,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產量激增,工業機器人銷量和銷售額持續增長。如今全球大環境下行,2019年產量下降,但是產業增長大趨勢未改變,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對機器人需求旺盛,企業均看好市場前景。為了讓廣大讀者深入了解工業機器人產業,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了《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報告分為5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工業機器人的定義、發展歷程、剖析了工業機器人產業鏈。
  • 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結構分化趨勢明顯
    根據IFR(國際機器人聯盟)最新的2020年工業機器人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有所回落 (同比減少9%),但我國依然是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強勁的市場,全球市場份額保持穩定增長,已連續7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
  • 智東西早報:我國工業機器人年產量破10萬臺 運營商5G頻段劃分曝光
    原標題:智東西早報:我國工業機器人年產量破10萬臺 運營商5G頻段劃分曝光 「智東西」早報第1052期 2018.9.28 周五 #今日要聞#> 1、1-8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突破10萬臺 9月27日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2018年1-8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累計產量達到101717臺(套),同比增長19.4%。
  • 2020-202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近年來中國工業機器人銷 售處於快速增長階段,**年國內企業在我國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9500臺,同比增長65.5%;外資企業在華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27000 臺,同比增長20%。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過去**年,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複合增速約30%,不 過截至**,我國工業機器人數量僅為日本的10%和德國的25%,市場空間廣闊,未來**年中國該行業複合增速可達30%,爆發性增長可期。預計未來隨著人 工成本逐年提高、老齡化社會加劇形成,中國機器人需求將快速增長。
  • 2014年中國十大工業機器人公司排行榜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突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一條主線,著力營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加快促進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大力倡導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國內一大批企業或自主研製或與科研院所合作,進入工業機器人研製和生產行列,我國工業機器人進入了初步產業化階段。
  • 工業機器人行業持續復甦 淺談工業機器人核心競爭力
    1- 11 月份,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累計 20.68 萬套,同比增長 22.2%,行業已經基本 擺脫低谷,進入新一輪的景氣周期。 長期看機器換人加速。根據 IFR 數據統計,2019 年我國每萬名產業工人所擁有的 工業機器人數量僅為 187 臺,遠低於日本、德國等傳統製造業強國的水平。
  • 機器人本體和集成市場概述
    我國機器人本體的生產始於1977年,2000年後進入快速增長時期,每年增速在30%以上,截止2013年,預計中國大約新增工業機器人36000多臺。機器人主要以進口外資品牌為主,國產機器人因為缺乏技術方面的突破,目前無法大規模批量生產。機器人集成方面一直保持向上的趨勢。
  • 國產工業機器人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
    作為順應包裝領域自動化、智能化趨勢的產業,包裝機械行業都在朝著自動化的方向發展,面對著嚴峻的市場形勢,越來越多的包裝設備製造企業將目光焦點轉移到了工業機器人上,想要通過引入先進的技術來推動行業的發展。   國產工業機器人行業現狀   眾所周知,自2013年以來,我國便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需求和應用市常多年來,我國工業機器人不管是銷量還是市場規模,都始終保持著兩位數的大幅增長,發展如同坐火箭。   伴隨著又一次行業洗牌的完成,這樣的局面似乎正在被改變。
  • 工業機器人密度排名:韓國居首 中國增速最猛
    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機器人密度將大幅增加,因為其目標是躋身為世界上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十大國家之列。到那時,中國的機器人密度將達到每萬名人類員工中平均配有150個機器人的水平。此外,中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銷售10萬個國產工業機器人。在全球範圍內,韓國是製造業中部署機器人密度最高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