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解讀(下)

2020-09-11 金吉列留學武漢

上回說到普利茅斯大學的海洋研究所一共有八個研究主題:沿海和海洋科學、海洋環境工程、海洋生物學,生態學和保護、海洋生物地球化學、海洋地球科學、沿海地理與海洋政策、航運與海運業務和海洋文化。

前兩篇 文章講解了 前五個研究主題, 接下來為大家接著解讀沿海地理與海洋政策、航運與海運業務和海洋文化三個研究主題。

六.沿海地理和海洋政策為了了解社會與海洋之間的互動,其中包括三項研究:

1. 海洋保護

海洋保護研究小組調查人類活動對海洋生物多樣性及其生態系統服務的影響,以便為海洋生態系統和社會的利益提供科學證據和管理建議。在該小組內,有幾個單位在海洋保護的關鍵領域工作:國際海洋垃圾研究組,深海生態研究單位,海洋和沿海政策研究組和海洋脊椎動物研究單位。

2. 流域和河流科學

Catchment 和 River Science 研究小組承擔與集水區和河流系統內河流過程有關的基礎,適用和應用科學。他們的概念方法強調了地貌學和水文學之間的聯繫對於河流生態學和「源頭到海洋」對水生系統的理解的重要性。

3. 第四紀環境研究小組

第四紀環境研究小組正致力於研究過去的全球環境變化。近期工作的主要焦點是在地球系統重新調整到突然的氣候變化期間,對快速環境轉變的理解有所提高,從而對預計的 21 世紀變暖和海平面上升提供長期觀點。

七.國際航運和海運業務,普利茅斯大學擁有豐富的航海歷史,鞏固了我們在該領域的良好聲譽。我們的研究人員認識到海事商業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雖然該船仍然是供應鏈的關鍵部分,但其他活動,如國際物流,港口活動和多式聯運,都在海上貿易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該主題包括四個方面:

1. 國際航運和物流

該小組的研究重點是海事物流和供應鏈管理部門的治理,特別強調發展中和轉型經濟以及它們如何在全球化,可持續性,風險和安全的背景下相互作用。

2. 海上網絡威脅

海事網絡威脅研究小組匯集了來自整個大學的前沿多學科研究和實踐專業知識。目前的研究包括:現有船舶系統的脆弱性分析,船舶運營的威脅評估,包括人為決策,海運業務的供應鏈脆弱性,減少網絡攻擊漏洞的流程和培訓和了解對風險和威脅的心理感知和反應。

3. 海洋和海洋法

法律和刑事司法小組的成員在環境監管以及海洋和海洋法的許多方面都有研究興趣,包括:監管廢物法,環境影響評估,保護文化遺產,海上安全,海上保險和海上貨物運輸和對野生生物犯罪的回應(國內和國際)等。

4. 導航和海事科學

普利茅斯航海學院成立於 150 多年前,為維多利亞時代的商船提供職業教育。由於海洋導航中心,通過現代化的先進設施,包括 CAD 建模設施,為船舶使用開發新的視覺場景,將培訓和開發的遺產交付給新一代專業海員模擬器。

八. 海洋文化圍繞海洋環境進行藝術和人文科學研究,海洋領域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繼續在整個人類表達範圍內激發創造力。海洋文化是普利茅斯大學藝術學院的一個重要主題,旨在以包容,生活肯定,挑戰,信息和愉快的方式分享關於藝術和文化的知識和理解。其中包括了四個方面:

1. 土地 / 水與視覺藝術

Land / Water 由藝術家,作家和策展人組成,他們擁抱各種創意和批評實踐。作為一個研究小組,它作為審訊自然和文化,美學和代表性的論壇。我們開展的工作可以解決一系列問題。這些包括環境變化,可持續性,旅程,場地和區域特異性。

2. 海事歷史

普利茅斯與發現之旅,新世界的建立以及皇家海軍的發展有著歷史淵源,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可以與這個全球海洋歷史聯繫起來。海上和海軍歷史提供了在全球和區域基礎上探索這些聯繫的手段。

3. 數字藝術與技術學院( iDAT )

i- DAT 是一個開放式研究實驗室,可以通過創造性技術進行有趣的實驗。我們共同創建和分享技術原型和實踐,推動和挑戰數字藝術和創意媒體實踐的界限。我們的主要重點是使「數據」具有實際性,可玩性和隨時可用的材料,以產生新的意義並為參與,觀眾參與和藝術創新提供信息。

4. 駐地藝術家

海洋學院邀請各大駐地藝術家為文化事業貢獻他們自己。

藝術家包括 Rosie Sherwood ( 駐地藝術家 ) , Dr Alexis Kirke ( 駐地作曲家 e) , Caroline Carver ( 駐地詩人 ) 和 Sue Austin ( 駐地藝術家 ) 。

相關焦點

  • 英國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實施海洋未來發展新戰略
    ,英國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PML)發布了《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2020—2025年新戰略》(Plymouth Marine Laboratory’s new Strategy 2020-2025)。在國家層面,PML完全符合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UKRI)及英國自然環境研究理事會(NERC)的跨學科研究願景,旨在提供產生積極的環境影響以及經濟社會影響所需的前沿科學。在地區層面,PML將繼續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開展協作,從而進一步加強普利茅斯乃至英國西南地區的實力,使其為發揮海洋科學優勢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 來普利茅斯大學學習,成為一名探險家!
    來普利茅斯大學,讓你的學習之旅充滿無限可能!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來探索和發現未知的知識,開啟學生們的好奇心!「我們回來時,雨一直下個不停,後來變成了颶風,我們被困在洪水泛濫的森林裡好幾天,這太可怕了。」普利茅斯擁有無與倫比的地理位置和作為海洋生物中心的聲譽,擁有各種豐富的沿海棲息——河口、沙灘和巖石海岸——很容易就可以進行野外作業。普利茅斯大學是歐洲最負盛名的海洋教學、研究和教育組織之一。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發現南極磷蝦 「避難所」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近日,該所研究員孫松研究組對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提出新的觀點。該團隊認為,南大洋食物網的關鍵物種——南極磷蝦通過新的避難所對南大洋主要棲息地快速升溫和海冰減少呈現一定的恢復力。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發現南極磷蝦「避難所」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近日,該所研究員孫松研究組對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提出新的觀點。據介紹,孫松研究組聯合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英國南極局、那不勒斯動物所和墨西拿大學的科學家,通過整合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Discovery航次之後全球唯一一次單季節環南極航次)南極磷蝦樣品數據、KRILLBASE南極磷蝦資料庫(1926-2016)和南極磷蝦穩定同位素元數據等多個大資料庫並進行研究
  • 中科院海洋所對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提出新觀點
    研究團隊從更廣的環南極尺度上提供了新的視角,將為南極周邊海洋保護區建設和磷蝦漁業的合理管理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此項工作由來自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英國南極局、那不勒斯動物所和墨西拿大學的科學家共同完成,海洋所楊光副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李超倫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
  • 科學家發現殭屍蠕蟲 指頭大小以海洋動物屍體為食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2日消息,據科學日報報導, 一種據稱與鯨魚一起共同進化的食骨蠕蟲物種追溯到史前時期,它主要以巨大的海洋爬行動物的屍體為食。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食骨蠕蟲屬(Osedax),俗稱殭屍蠕蟲,起源於至少1億年前,並依靠史前爬行動物,例如蛇頸龍和海龜的骨頭為生。
  • 海洋所對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提出新觀點
    研究團隊從更廣的環南極尺度上提供了新的視角,為南極周邊海洋保護區建設和磷蝦漁業的合理管理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  此項工作由來自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英國南極局、那不勒斯動物所和墨西拿大學的科學家共同完成,海洋所楊光副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李超倫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科學的前沿陣地
    它是海洋科學的前沿陣地,那裡的科研人員為了國家的海洋事業默默地奮鬥和付出著。研究所的誕生1949年6月,當時擔任山東大學教授的童第周與曾呈奎二人去北平(今北京)參加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籌備會。在會上,正在籌備建立中國科學院的竺可楨專門找到了他們倆,共同商討建立海洋研究機構的想法。這次談話就是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成立的起點。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20年海洋科學暑期夏令營活動報名通知 為引導和激發青年大學生從事科研的興趣和熱情,零距離體驗感知海洋科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將於2020年7月中下旬舉行2020年海洋科學暑期夏令營活動。
  • 3500英裡走遍英倫20 普利茅斯,美國等一眾國家歷史的發源地
    酒足飯飽,來到普利茅斯的港口,下面就是歷史性的地標了[5X:0130]這個小港口,是英國殖民的啟航所在,美國歷史的發源地。從這開始的幾張圖片上的文字是大聖朋友圈裡開玩笑惡搞,大家勿怪。我文字寫一些歷史吧。
  • 專題解讀 | 國內海洋能發電領域技術分析(中)
    )模塊F04B液體變容式機械;泵從上圖技術領域小類構成可以看出,除了在海洋能發電設備本身(F03B、F04B)的技術發展外,我國海洋能發電裝置領域的技術創新主要集中以下幾個方面:① 海洋能和風力、重力以及光伏等聯合發電領域(F03D、F03G、H02S);② 發電機本體、供配及電能存儲系統領域(H02K
  •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青島政暢招標代理有限公司受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的委託,就「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專業設備、配件招標項目」項目(項目編號:QDZC20190507-019)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QDZC20190507
  • 海洋所等在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孫松研究組對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提出新觀點,南大洋食物網的重要物種——南極磷蝦通過新避難所使南大洋主要棲息地快速升溫和海冰減少呈現一定的恢復力,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上。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60周年發展紀實
    1950年2月3日,中國科學院研究計劃局在北京召開動生物學研究機構調整座談會後,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並在青島設立海洋生物研究室,從開展海洋生物學研究著手,逐步擴展到海洋科學的全部領域,然後再建立多學科、綜合性的海洋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組建正式列入了中國科學院的議事日程。1950年8月1日,這是一個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歷史將永遠銘記。
  • 南通市與海洋所籤約共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南通)
    1月11日,南通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共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南通)籤約儀式在青島舉行。南通市副市長徐輝和中科院海洋所所長孫松在協議書上簽字,海洋所黨委書記王啟堯主持會議。孫松首先全面介紹了研究所學科布局、重大科研成果、人才隊伍、能力建設、國際合作、院地合作與高新技術產業化等情況,詳細介紹了海洋所在江蘇沿海地區相關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和進展。
  • 對不起,你遊泳時嗆下的每一口海水,都含有汽車輪胎微粒
    科學家們此前發現,化妝品的微珠以及購物袋和塑料瓶等較大物品發生的降解會在全球海洋環境中——從深海到北極地區——造成微塑料。如今,由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出資、普利茅斯大學牽頭實施的研究項目對外發布了新信息,那將有助於科學界更加深入地理解,輪胎以及源自衣服類和海事裝備的人工合成纖維所形成的微粒也會進入海洋的原理。
  • 沿海城市擴張加劇海洋光汙染!高達75%的海底受影響 對沿海物種構成...
    由英國普利茅斯大學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無論在多雲還是晴朗的天空下,日常街道照明使用的大量光線都會滲透到水柱的所有區域。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沿海城市的光汙染會影響居住在附近海灘,多巖石的海岸。而且這可能對沿海物種構成重大威脅。
  • 海洋所發現南極磷蝦「避難所」!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磷蝦種群正在恢復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7日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團隊對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提出新觀點,認為南極磷蝦在主要聚集區豐度減少,但通過新的避難所正呈現一定的恢復力。中科院孫松團隊通過整合2013/2014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南極磷蝦樣品數據、KRILLBASE南極磷蝦資料庫(1926-2016)和南極磷蝦穩定同位素元數據等多個大資料庫,研究發現,在環境快速變化的大西洋扇區南極磷蝦豐度減少,相對穩定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扇區成為南極磷蝦的避難所,能夠比一個世紀之前容納更多的磷蝦種群
  •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20年接收推薦免試生招生簡章   歡迎全國各大院校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申請我所2020級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簡稱:推免碩士生)和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簡稱:直博生),上述兩類統稱推免生。
  •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招人啦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是自然資源部直屬的事業單位,主要從事中國海、大洋和極地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環境與資源探測、勘查的高新技術研發與應用。為充實人才隊伍,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招聘對象 招聘對象為具有工作經歷的專業技術崗位人員。博士後出站人員視同具有工作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