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採蘭,在通往藝術的道路上,和女兒一起成長

2020-12-05 一隻缺心眼兒的兔子

聽人講,同樣是畫肖像,一張素描20塊,但是用烙鐵畫烙畫可以賺50塊。引起李採蘭的強烈好奇。

在「多賺錢」的誘惑下,李採蘭的生命開始與烙畫結緣;在興趣的指引下,烙畫為她開啟了一扇藝術的大門。烙畫一掃她事業的陰霾,不僅帶給她穩定的收入,還帶給她久違的自尊心和成就感,更為她的人生指明方向。

專心烙畫中的李採蘭

高考前夜

6月6日晚,李採蘭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個《高考前夜》的小視頻。為了舒解家裡的緊張氣氛,女兒萌萌主動請纓,即興發揮了一首《權力的遊戲》的主題曲《冰與火之歌》。

兩個月前,萌萌收到了一份專業課過線的通知書,那是她心儀的音樂學院發來的。在接下來的兩天,萌萌作為全國千萬高考大軍中的一員,會參加藝術生文化課的考試。從視頻的琴音裡,我聽到的是,萌萌對高考的自信滿滿和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萌萌5歲那年,李採蘭只身前往西安發展事業。萌萌則一直留在寶雞,由人稱「梁老師」的母親撫養。母親在幼兒教育領域工作了40多年,是名副其實的育兒專家。萌萌交由母親撫養,李採蘭放心。

雖然西安和寶雞不過2小時車程,但是13年來,李採蘭每年在寶雞家裡的時間,除了春節,平時屈指可數。在西安打拼的最初幾年,無論是在街頭給遊客畫像還是擺攤賣烙畫,都要「看天吃飯」,收入不穩定,少回家是為了節省開支; 2010年,李採蘭終於在「書院門」有了自己的「採蘭烙畫」店後,因為越是節假日,生意越好,她又完全沒了回家的自由。但是,在這人生的重要關口,作為母親,她還是選擇推掉一切事務,守護在女兒身旁。

萌萌琴音裡的堅強與果敢,讓人難忘

初識烙畫

2006年春,李採蘭隻身來到西安工作。只是,這份得之不易的工作,在3個月後告終。每天徘徊在西安街頭,李採蘭的心情跌到谷底。這是她5年來的第7份工作,又一次的「閃離」,讓她對未來惶恐。是回家帶孩子還是繼續在西安闖蕩,她反覆糾結。最終,李採蘭給自己定了一個期限——一年。如果一年後還是看不到任何希望,就老老實實地回家。

書院門大街,是通往西安市著名景點碑林和關中書院的一條文化商業街,是到西安旅遊的「文化人」必到的打卡地。商業街上,那些剪紙、刻印、制壎、畫扇面等手藝人的活法,讓李採蘭看到希望。

李採蘭13歲學畫,15歲接受美院老師正規的素描訓練,練就了紮實的素描功底。「大學期間,她給班上每個同學都畫了幅肖像。我們都很喜歡,一直珍藏著。」李採蘭的閨蜜秋子告訴我。

「我是學新聞專業的。一直以來,繪畫只是我的業餘愛好。如果能有份穩定的工作,我絕對不會把繪畫當做終身職業。」李採蘭說。

那年夏天開始,李採蘭買來畫板和鉛筆,躲在出租屋裡練素描。2007年春節剛過,她就背上畫板,走上街頭,給人畫像。第一天就有人找她畫,讓她開心壞了。之後的日子,只要不下雨,李採蘭都會上街畫像。

一天,一個藝術同行走來與她閒聊。那人說,他在上海的一次採風中,看到一種用烙鐵繪製的烙畫。還說,與其畫一張鉛筆素描賺20塊,不如將工具換做烙鐵,畫一張肖像至少50。那是2007年的夏天。

好奇之餘,李採蘭按照網上資料裡說的,買回電烙鐵,在素描紙上試著烙出她的第一張人物肖像。完工時,她超級興奮,因為,用烙鐵烙出的色彩和質感是鉛筆素描完全無法比擬的。

自學一周後完成的烙畫《愛因斯坦》

自我成長

2007年,李採蘭跑遍西安的大街小巷,因為她從沒見過烙畫實物。起初,她希望找位烙畫師,拜師學藝。可是,沒有。她有些沮喪。但她馬上意識到:整個西安市場都看不到烙畫,這就說明,烙畫市場在西安還是個空白。起步越早,就越能搶佔先機。李採蘭心中暗喜。

於是,李採蘭每天晚上到街上畫像,以保障生計;白天在家裡練習烙畫。烙畫的小木頭,很快堆滿租住的小屋。

2008年3月,李採蘭在「書院門」租了個固定的攤位,銷售她的烙畫。小個的賣10塊、20塊,大點的賣30塊、50塊。每天擺上攤的東西,都會被一搶而空。這讓李採蘭受到極大地鼓舞。「還有什麼比有人認同你的勞動成果,你的作品能賺到錢,更讓人鼓舞呢。」

這種用烙鐵熨燙出的烙畫,自帶歷史的懷舊感,與西安古城的城市印象不謀而合,選擇在文化商業街銷售,讓李採蘭的烙畫從面市的那天起,就備受遊客歡迎。

2010年2月1日,是李採蘭終身難忘的日子。這天,她在「書院門」租到一個不到10平方米的門店。為此,她調侃自己,「從此,我結束遊牧生活,開始定居生涯」。

與書畫家徐金寶(右)為鄰

現在,李採蘭閒下來時,會錄製一些烙畫基礎技法的小視頻。她把視頻放在朋友圈裡,供有興趣的朋友自學。

視頻裡,她嫻熟地手持經自己改制的烙畫機,一些面貌各異的點,剛勁有力的線;輕盈飄逸的弧線和濃筆重書的色塊,隨之呈現在畫面中。

雖然李採蘭強調,她從未涉獵過國畫,她的烙畫技法都是從素描衍生而來。但是,看著她的揮灑自如,國畫「八面出鋒」的筆法,被她演繹得爐火純青。對烙畫機筆尖各角度運用的駕輕就熟,是解決造型問題;對烙畫機溫度和筆尖停留的時間的把控,如同國畫中對墨色和顏料濃、淡、幹、溼的控制;手腕的力量控制,也幾乎與國畫無異。

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常說,他在科學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於小時候不僅學習科學,也學習藝術,培養了全面的素質,因而思路開闊。

同理,李採蘭對烙畫技法的無師自通,則應是得益於良好的文化課功底。李採蘭喜歡琢磨,除了烙畫技法,她對烙畫材質的研究,也不遺餘力。

初期,李採蘭大膽在各種木質上進行烙畫技法嘗試。「只要是能遇到的木頭,我都要試一下。我發現,這些材質本身的差異挺大的:有的可能稍微在上面點綴一點點,就能出來非常漂亮的效果,根本不用大肆渲染;有一些材料,你得費很大的勁,才能出來一點點效果。」李採蘭解釋。

另外,牛皮上的烙畫效果,也讓她驚豔。因為牛皮的紋理帶有天然的粗獷感、滄桑感,有彈性和「生命力」。「筆尖搭在木板上和在牛皮上,感覺完全不同:牛皮有彈性,所以出來的線條很柔和;而木板是硬的,要表現特別柔和的東西,就不太容易。」李採蘭說,「在牛皮上烙畫,我增加了一個技法——用刀雕刻。就是先用小刀在牛皮上刻和刮,再進行烙畫創作,因此我叫它『雕刻烙畫』」。這是李採蘭的獨創技法。

我仔細地端詳起眼前的「大秦帝國」,幾處硬朗的線條和凹痕明顯的造型,應該是運用了這種技法。

李採蘭大型烙畫展中展出的《大秦帝國》

李採蘭是寶雞太白縣人。從小耳聞目染的古城文化,讓她對兵馬俑、古戰車等歷史題材情有獨鍾。歷史題材,成為李採蘭在烙畫界獨樹一幟的創作風格。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陪同印度總理莫迪參觀大雁塔。專門成立的國賓接待小組,組織了一個接待畫展。說是畫展,其實展品只有三件。李採蘭的烙畫《玄奘西行路線圖》就在其中。

「一起參展的竟然有西安非常知名的書法家雷珍民老師的作品,這件事對我來說,真是莫大的榮幸。這件事極大地激勵了我。從那時起,我開始意識到,烙畫不僅可以作為謀生的手段,還可以作為藝術理想去追求。」李採蘭說。

李採蘭與《玄奘西行路線圖》

李採蘭是幸運的。她在初涉烙畫藝術的過程中,同時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在「人和」的因素裡,她的家人一直給予了極大的支持與幫助。

但是,多數女性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受限於社會習俗和家庭觀念的桎梏,以及自身生理屬性的局限。「對於選擇藝術作為事業的女性來說,需要足夠的打破傳統的勇氣,必須擁有非常堅毅的性格,使她在藝術世界奮鬥下去,而不是屈從於社會賦予的妻子與母親的角色。」李採蘭說。

涅槃新生

大概是因為事業和生活的如意,李採蘭常常笑面盈盈,讓她細眉細眼的五官,看起來比其他藝術工作者親和許多,也比好多同齡的70後年輕許多。李採蘭坦言,在烙畫創作中,雖然她絕大多數時間是快樂的,但也經歷過陣痛的考驗。

「烙畫令我實現自我救贖。」李採蘭說

每年十一月之後到第二年的「五一」前夕,是西安的旅遊淡季。整個書院門大街會從人聲鼎沸的喧囂中沉寂下來。閒下來的李採蘭會突發奇想,創作全新的題材,比如唐卡。那是2012年冬,她想利用整個淡季,嘗試創作一幅1.2*0.9米的《千手觀音》的唐卡。

聽傳聞,筆繪唐卡的難度接近「登天」。「那是個大工程,那樣的精細活,沒有十幾二十年的手上功夫,沒有耐得往寂寞的超強毅力和堅韌,根本難以完成。」李採蘭告訴我,她就想挑戰下自己。

那段時間,李採蘭白天在店裡繼續完成零散的訂製作品,晚上回家後,就一頭扎進烙畫的小屋,一個人安安靜靜地、慢慢地描畫。她怕自己懈怠,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無論多忙,必須抽出兩個小時來烙這幅作品。

這樣堅持了6個多月,眼看就要進入2013年的生意旺季,可是手裡的唐卡還剩1/4沒有完成。突然有一天,一種從未有過的焦躁情緒湧上心頭——這是她畫烙畫以來從未有過的,不安、厭煩和恐懼。

她不知這種情緒從何而來,不知該如何平復,精神崩潰到完全沒法繼續工作。她甚至一度想,乾脆放棄那幅帶給她極度痛苦的畫作,讓自己解脫。

得知李採蘭的遭遇,朋友張天愛(化名)從外地給她寄來兩本書——美國作家華萊士D.沃特斯和查爾斯哈奈爾的《秘密》以及羅伯特柯裡爾的《奇蹟》。李採蘭非常感謝張天愛,這兩本書讓她徹底釐清現狀。原來她面臨的正是「心理極限的挑戰」。「只有衝破極限的封鎖,我才能繼續成長。」李採蘭頓悟。

說話間,李採蘭遞給我《奇蹟》。我隨意翻開一頁,「陷入困境正如冒險和勝利一般,是生命中必然具備的一部分。偉大的成功通常都是在無數次的痛苦失敗之後才能得到。」被她劃上藍色記號線,旁邊密密麻麻地記錄了幾種不同墨跡的讀後感。

之後,她像重新點燃的鬥士,滿血復活,再次狂熱地投入到未完的工作中。又是數月的「折磨」。直到2013年秋,當《千手觀音》的唐卡完滿地展現在面前,她輕輕地撫摸著那些曾經令她無比痛苦的線條,忍不住淚流滿面。她知道,這幅《千手觀音》帶給她的所有苦痛,都轉化成她烙畫人生的洗禮,使她重獲新生。

我特想一睹《千手觀音》的芳容,李採蘭翻出手機裡的照片。 「畫好後掛店裡,哪知,才掛了一周,就被人請走。我當時覺得自己開了個天價,我不想賣嘛。哪知那人非但沒砍價,還多加了錢。」

李採蘭說,她再遇到創作不佳、心緒不寧時,就會打開《奇蹟》和《秘密》這兩本書。隨便翻開一頁,讀上半個小時,心馬上會安靜下來。

李採蘭多次想把這兩本書介紹給女兒看,但是生性樂觀的萌萌總是一口回絕。萌萌說,她每次遇到學習不順和練琴厭煩時,就會條件反射似地想到媽媽,以及媽媽在人生低谷時遭遇的種種,「然後,警報就會立即解除」。

《穆桂英》,李採蘭的代表作之一

授人以漁

學鋼琴是萌萌5歲時,從一堆培訓班裡自己挑選的。她彈琴完全出於個人興趣。在此後13年的學習中,從來不用長輩督促。這一點,像極了李採蘭學烙畫時的情形。

雖然,李採蘭在女兒的成長上沒花過多少工夫,但是,在烙畫傳承上,她從不惜力。2009年,李採蘭還在書院門大街擺攤時,就有人前來向她討教烙畫技法。對於這些愛好者,李採蘭總是耐心傳授。

2011年,西安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聯繫到李採蘭,希望派一位老師跟她學烙畫,好在學校開設烙畫課程。之後的9年裡,這所學校培養了一大批烙畫人才。其中,一個叫郭海霞的聾啞姑娘,畢業後留校任教,成為專職烙畫教師。她花費一年多時間臨仿的《清明上河圖》,在2015年的「第二屆全國殘疾人展能節」上榮獲大獎。

烙畫又稱為燙畫,火筆畫,是用火燒熱烙鐵在物體表面熨燙出烙痕作畫,是一種古老的繪畫技法。相傳,烙畫起源於秦漢時期,因歷史變遷,技法曾一度失傳。直到清人趙興意外重拾技藝。

為了這個古老的畫種代代相傳,李採蘭決定擴大烙畫的技藝傳播。2017年,李採蘭停掉了「書院門」的小店,成立了烙畫工作室。2019年6月,由西安宣平裡景區和道康文化公司共同投資的「採蘭烙畫藝術館」正式落成。「在景區內建造350多平方米的藝術館,滿足讓120多人同時體驗烙畫過程,以大規模的烙畫研、學基地,促進傳統非遺文化的進一步推廣。」這樣的設想讓李採蘭一說起來就興奮不已。

寬敞的烙畫體驗室,陽光普照

6月24日,萌萌的文化課成績出來,總分520,過了陝西省的一本線,她將如願步入音樂聖殿。

對於「高考」和「填報志願」的話題,李採蘭說,它不僅是一次人生選擇,而且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認識自己的機會。很多人會糾結於選擇的專業、學校或城市,是因為他們還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雖說如此,又有多少人在他18歲的時候,就能清楚地認識自己呢?多數人在18歲時,還分辨不出什麼是一時的熱情,什麼是持久的熱望;什麼是易變的欲望,什麼是持久的理想。」

李採蘭說:「說起來,我是幾乎與萌萌同期開始學藝的。我的經歷,萌萌一直看在眼裡。我很欣慰,在她18歲之前就清楚地知道,她終其一生要追尋的是什麼。我很感恩,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的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我們正走在通往完美DNA「模板」的道路上
    人體DNA本來具足修復和再生細胞的能力。在三維度的世界中,人類大約在25歲以後細胞修復和再生的能力開始下降,衰老的過程開始逐漸加快。當地球修復到五維度後,我們的身體將經歷一個重新組合和新生的過程。伴隨身體的變化我們的意識狀態也會變化,因為身心本為一體。一種更加充滿平靜,愛和同萬有合一的意識狀態將被體驗到。物理身體和意識的變化在2012年以前就已經開始只不過在2012年12月21號後變化的速度將加快。很多星門在過去幾年相繼打開,地球上無數的的神聖水晶和聖地的能量被激活,來自許多不同渠道的能量將一直滋養地球和在她上面的生命。
  • 陪你一起成長哦
    2020年12月28日語文補課同學:1沈子涵2桂志毅3沈重陽4楊沐晗5宋雨彤6胡若曦7黃梓暄原創作文小片段:陪你一起成長 沈重陽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人會陪我們一起成長,陪我們一起經歷風風雨雨,陪我們渡過一個又一個困難
  • 通往財富自由的道路是什麼?影響力定律告訴你,幫你過上富足生活
    這是若水的第119期分享作者:若水來源:若水說時間管理《百萬富翁快車道》一書中講到,通往財富和財務自由有一條隱秘的道路,可以在這條道路上以極快的速度積累財富,過上想要的生活,那就是影響力定律。通往財富的正確道路,是遵循或接近影響力定律的道路,需要滿足5條戒律:需求、進入、控制、規模和時間。違反的戒律越多,我們獲得影響力的可能性也就越低,獲得財富自由的可能性就越小。01需求戒律需求戒律認為,解決需求的生意才會成功。能滿足大量的需求,就能賺到大量的錢。需求可以是痛點、服務缺漏、未解決的問題或者情感方面的需求。
  • 成長,得益於女兒的英語學習……
    就這樣,妻子領著四歲半的女兒,開始了在課外班的英語學習。女兒還是非常乖巧,專注力也是非常優秀,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直到現在,我也是常常對女兒說;媽媽是培養你的大功臣!必須要感恩媽媽的耐心栽培!就拿女兒現在的學校來說吧,女兒的英語成績非常優秀,名列前茅!這是九年的英語學習,一路堅持下來的結果。
  • 電視劇《少年派》中的教育思考:好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父母與孩子既是一輩子的牽絆,有時也是冤家,最近火爆的青春偶像劇《少年派》中,編劇六六開始聚焦少年的成長與煩惱,劇中穿插了很多值得玩味的教育思考,比如中年老母親與青春期孩子之間的矛盾、如何同孩子談人生,家長如何同孩子一起成長,等等問題。
  • 通往物理學終極理論的道路上,我們需要一場聯姻
    《十的力量》也告訴我們:當我們在不同的距離、時間和能量尺度中穿梭時,我們還跨越了不同的知識領域。心理學研究人類行為,演化生物學監測生態系統,天文物理學探索行星和恆星,宇宙學則專注於整個宇宙。同樣的,在微觀尺度上,我們也看到生物學、生物化學、原子物理、原子核與粒子物理各司其職。各個學科看上去就像大峽谷(Grand Canyon)裡的地質層那樣層次分明。
  • 霍金女兒確認參與GMIC2019:科普是一門藝術
    此次大會上,露西·霍金將向人們展示科普的力量以及科學的美麗。霍金女兒確認參與GMIC2019:科普是一門藝術GMIC2019暨科學復興節將於7月25日到7月28日在廣州召開。本次GMIC大會邀請了百位世界頂級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齊聚廣州,每一位受邀嘉賓在各自研究領域都是一座巔峰,有著世界範圍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今年GMIC大會是首次移師廣州舉辦,將於7月25日到7月28日在廣州廣交會展館和廣交會威斯汀酒店召開。本次大會的口號為「讓科學成為一種習慣」。
  • 網絡研討會:增材製造啟航—GE航空通往批量生產的道路
    每部發動機具有約300 個增材製造零部件,由GE航空和 Avio Aero生產。GE航空的增材之旅始於將近十年前, 從CFM LEAP 發動機上的燃油噴嘴進行了重新設計開始,一直到2015 年獲得 FAA 認證。
  • 讓孩子在音樂藝術教育的滋養中快樂成長
    央廣網北京4月19日消息 (記者 王啟慧)音樂藝術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促進兒童大腦身心發展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現階段,學前教育在音樂教學方面的研究較少,存在重視技能而忽略感知、欣賞等問題。
  • 痞子一樣的王朔:懟天又懟地,卻在女兒婚禮上慫的躲在家餵貓
    在京圈的影視圈內,有一群共同成長於軍區大院的朋友。他們以自己的生活為實例,拍攝創作出許多優秀的藝術作品。談起他們的人生經歷,必不可或缺的就是從小的生長經歷和成長環境。獨特的成長的空間讓這一群共同成長的孩子養成了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王朔,本篇文章的主人公。
  • 她靠自律和堅持獲得美妙身材,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有鮮花等待你
    後來,她憑藉不服輸的精神刻苦訓練,終於達成了自己的目標,還贏得了許多粉絲的支持和鼓勵。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她的故事吧。Taneth Gimenez出生於一九八八年的加拿大,她自幼就對健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在她十七歲的時候,不幸在一場比賽中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愛好。但是。她在十九歲的時候,又再一次開始了健身訓練。
  • 「我和祖國一起成長」 2020年「六一」國際兒童節主題活動舉行
    「我和祖國一起成長」 2020年「六一」國際兒童節主題活動舉行 2020-06-01 17:39:14」 2020年「六一」國際兒童節主題活動舉行 供圖   中新網北京6月1日電 (記者 高凱)5月31日晚,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福利會和國家大劇院共同主辦、北京市教委支持的「我和祖國一起成長」2020年「六一」國際兒童節主題活動在京舉行。
  • 星空大咖|周華誠:親愛的女兒,爸爸想陪你一起長大
    八年前,他開始為女兒拍攝成長照片。不知不覺間,電腦裡已存了近十萬張照片。有一天,他突然想:是不是,可以把這些照片和故事結集成冊,當作小小的禮物送給女兒呢?於是,我們就看到了一本接一本洋溢著濃鬱父愛的書,誕生。今天,米格為大家推薦周華誠老師的這本新書,《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我有幾隻狗狗》。
  • 視界|比爾·布蘭特和亨利·摩爾的相遇:平行或相交的道路
    近期,在英國約克郡赫普沃思畫廊展出的「比爾·布蘭特/亨利·摩爾」展匯集了200多件作品,展現了兩位藝術家對勞力、社會、工業、英國風景和人體等主題上的共同興趣,也呈現了雕塑,攝影,素描和拼貼畫之間的關係。同時,展覽也試圖探索20世紀這兩位偉大藝術家平行與相交的藝術道路。
  • 電子書下載|《理察·費曼傳》《通往權力之路》
    16歲少年簡墨,一個處於金字塔底端的紙人,和專斷的養父生活在單調乏味的六街。直到一場謀殺從天而降,簡墨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他進入到傳授造物術的神奇學校,結識了一群身份各異的生死夥伴。《從爵本位到官本位》作者:閻步克出版:2017-03評分:9.0薦語 | 官僚等級制是中國傳統政治的重要方面,秦漢官階制度和中華帝國早期官僚等級結構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課題
  • 在涅槃道路上成長為牛人的三維設計師阿介
    大學學環境藝術的他,大二時候學習平面基礎的時候開始對三維感興趣,就考慮往這方面發展。畢業後,他嘗試了很多方向,最開始做LOGO品牌,然後做UI,後來轉電商C4D,最後發現還是對品牌IP最感興趣。兩年前有過一次創業的經歷,從8個人到我和駱爺,只剩無奈。如今仍歷歷在目,我一直堅信妥協只是暫時的,想到這裡我覺得該準備些什麼,於是和朋友商量了下,創業的事,定下了名字《涅槃創設》和定位語「魔氣不滅 只待涅槃」開始創作自己的個人IP。大概歷時25天左右完成了平面及三維的創作,發表在站酷這個平臺,很榮幸能得到首推的肯定,這個時候我知道這條路我走對了。
  • 「火影忍者」通往偉大的道路各不相同:長門師徒的豪傑物語
    在三年的快樂時光中,長門彌彥小南三人不但忍術突飛猛進,能夠聯手擊敗自來也的分身,長門也在自來也的指引和疏導下,學會對輪迴眼的控制以及自來也精神和對和平的詮釋。而自來也,在三年的相處中,他明白,善良溫柔的長門,正是他一直尋找的預言之子,在盡了自己引導變革者的職責後,他決定讓長門獨自去尋找拯救世界的道路,他自己也要尋找通往和平的道路。
  • 外媒盤點《賽博朋克2077》砍掉的9個功能 通往夜之城的道路是漫長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外媒盤點《賽博朋克2077》砍掉的9個功能 通往夜之城的道路是漫長的 通往夜之城的道路是漫長的,經過7年的構思和發展,《賽博朋克2077》註定是要發生改變的。現在《賽博朋克2077》已經發售,如果回過頭來看看CDPR在之前的採訪和宣傳中談到了什麼,有哪些功能沒   原標題:外媒盤點《賽博朋克2077》砍掉的9個功能  通往夜之城的道路是漫長的     通往夜之城的道路是漫長的,經過7年的構思和發展,《賽博朋克2077》註定是要發生改變的。
  • 向日葵媽媽:盡企業之所能,和每個用戶一起成長,生而向上
    圍繞親子教育和孩子成長的,眾多的家長用戶在社群中與同頻的媽媽交流分享成長。在眾多社群中,有這樣一個社群和這樣一群特殊的媽媽。她們參與到平臺每一個課程的甄選和體驗,他們是平臺課程的第一波試用人,他們是每個少兒課程的護航人。她們是平臺的「種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