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16家油田的生產!中國石油再次「上新」了

2020-11-28 騰訊網

數位化 中國石油 夢想雲

共1646字|建議閱讀時間4分鐘

編輯 | 江南

2020年,對油氣行業而言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國際市場變換風起雲湧,國內增儲上產持續攻堅,全球的油氣勘探開發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如何高效解決發展的難題,國內外眾多專家一致將目光放在了轉型上,運用數位化、智能化技術,解決勘探開發領域的面臨的一系列技術和途徑,給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那麼,數位化與油氣行業連接的熱點在哪裡?它又將如何消除行業痛點,將地下蘊藏的更多油氣資源開採出來?

11月27日,中國石油在北京舉辦的一場「勘探開發夢想雲2020」發布會,給我們帶了一些答案。

近幾年來,面對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國內外越來越多的石油巨頭開始向數位化邁進,通過自主研發或與IT巨頭聯手,尋求數位化與產業的完美結合。

中國石油作為全球領先的石油企業自然也不例外,近幾年在數位化領域做出了諸多探索。

2017年,中國石油信息管理部和勘探與生產分公司,按照上遊業務信息化頂層設計,組織夢想雲研發與應用實施,分別於2018年、2019年面向行業發布了兩代產品。

歷經五年集中攻關和深化應用,夢想雲已成為油氣行業最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和中國石油工業最大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數位技術平臺。

夢想雲集中管理了中國石油60多年的勘探開發數據,覆蓋了16家油氣田公司、45餘萬口井、2.6萬多座站庫,累計行程5PB核心數據資產。

此次中國石油夢想雲2020發布會全新推出了「夢溪」數據湖產品,首創連環數據湖治理體系,推動上遊業務數據資源向數據資產轉變。

「夢溪」數據湖的推出刷新了夢想雲的新技能。例如井筒中心,為每口井都賦予了一個「身份證」,支持井筒數據全局共享;智能搜尋引擎「小夢」,在電腦端和手機端為油氣工作者提供秒級查詢;「石油大腦」系列產品讓一線工人變成「超級」工人,實現手勢操作、智能巡檢、遠程協同和防爆檢測。

在夢想雲的助力下,中國石油上遊業務率先邁向了數字時代。比如油氣生產物聯網建設的井站覆蓋率分別達到了61%和72%,油氣生產組織由五級到三級,人工智慧應用於實際生產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夢想雲的應用已經初見成效。

發布會上,塔裡木油田和東方物探作為試點單位介紹了通過落地夢想雲構建的數位化新生態。

塔裡木盆地是我國最具油氣勘探開發潛力的盆地,但塔裡木油田的油氣勘探開發卻面臨著自然環境惡劣、地質條件複雜等特點。油田要想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必須要與數位化技術相結合。

目前塔裡木油田依託夢想雲,建立起了塔裡木區域湖、塔裡木專屬雲平臺、塔裡木協同工作門戶、塔裡木油田信息公路網、塔裡木數位化生態標準規範體系,推出了「坦途」的數位化新產品,助力油田開啟全面數位化轉型。

而今,物探領域也同樣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和重大的機遇。東方物探抓住數位化建設風口,深入推進數位化與主營業務的結合,野外作業效率比主要競爭對手高出了30%。

除了塔裡木油田和東方物探,長慶油田利用智慧機器人實現無人巡檢,西南油氣田試點配產智能工作流,全氣藏模型優化周期由1個月縮短到20分鐘,無一不在彰顯著數位化的「神奇功效」。

2020年,面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和疫情倒逼、行業震蕩,多數油氣企業都將目光放在了轉型之上。可以說,油氣行業的數位化轉型既是順勢而為,也是不得不為。

IEA《數位化和能源》預測,數位化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將使油氣生產成本減少10%—20%,使全球油氣技術可採儲量提高5%,頁巖氣有望獲得最大收益。

目前,國外一眾石油巨頭已經開始了數位化的規模應用,貝克休斯、哈裡伯頓、殼牌、bp等紛紛攜數位化產品構築新的解決方案。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我國能源轉型迫在眉睫。中國石油的夢想雲平臺的不斷成長,標誌著數位化轉型已經步入了快車道。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焦方正介紹,未來,夢想雲將在更多領域開展更廣泛務實的跨界合作,形成智能數據生態、建成一流智能雲平臺,進一步打造成為面向能源行業、流程工業的國際一流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助力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中國的油田還剩多少石油?國家權威數據發布了
    2、哪家油田發現的石油最多? 2019 年,中國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超過1億噸的盆地有3個:鄂爾多斯盆地、準噶爾盆地和渤海灣盆地(含海域)。 以油田來區分,長慶油田所屬的慶城油田摘得年度發現石油最多的桂冠,其在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長組長71+2段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 3.58 億噸;緊隨其後的是新疆油田所屬的瑪湖油田。 3、哪家油田生產的石油最多?
  • 中國第一家海洋石油公司:渤海石油公司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1965年12月,渤海石油公司在塘沽建立,這是中國第一家海洋石油公司,也是新中國最早從事海上石油勘探、開發
  • 頁巖油新突破 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形成億噸級增儲
    截至2月27日,大港油田頁巖油水平井官東1701H井、官東1702H井已自噴超260天,原油日產穩定在20-30立方米,官東地區已形成億噸級增儲戰場,標誌著中國石油在渤海灣盆地率先實現陸相頁巖油工業化開發。
  • 俄羅斯北極凍土油田:這裡的石油輸往中國
    據介紹,該油田已探明石油和凝析油可採總儲量4.8億噸,天然氣儲量1780億立方米,含油氣區域總面積398.77平方公裡,2009年開始工業化開採。  記者看到,油田區域的大多數建築設施架設在超過2米高的金屬桁架上。這樣做儘管花費很大,但可減少對凍土帶環境的影響。  巨大的鑽機轟鳴聲從位於第1301號油井群、高約10層樓的井架上傳來。
  • 新疆發現瑪湖礫巖特大型油田是中國石油工業的重大突破
    1955年10月29日,新疆準噶爾盆地/西北緣/斷裂帶上,滾滾原油自克拉瑪依一號井中噴湧而出,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序幕由此拉開。  此後半個多世紀的光陰裡,中國石油工業迅速崛起,蓬勃發展。  2005年來,國家與中國石油持續立項,組織680人的精銳之師,開展多學科、產學研用協同攻關,歷時十餘年矢志不渝的探索,解除思想禁錮、勇闖勘探禁區,終於取得豐碩成果,不僅創立了凹陷區礫巖油藏勘探理論技術體系,並在此理論技術體系指導與支撐下,發現了全球最大礫巖油田——瑪湖十億噸級特大油田。
  • 咱油田閃亮女主播,石油精神論壇上演講有點NE
    咱油田閃亮女主播,石油精神論壇上演講有點NE 油市嚴冬,寒風凜冽
  • 圖解中國石油分布和主要油田
    圖解中國石油分布和主要油田 2012-08-03 16:56
  • 你知道中國有多少個油田嗎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面臨著嚴重的石油能源緊缺問題,為了避免被其他國家掐脖子,舉國同心,為了脫掉「貧油國」這個帽子,湧現出了一批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石油工人。比如「鐵人王進喜」就緊緊的和大慶油田綁在了一起,大家肯定都聽過他說的「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句話。正是這種艱苦奮鬥、忘我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鼓舞了參加石油會戰的千軍萬馬,帶來了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 沙漠中崛起的石油綠洲——塔中油田
    據最新的資源評價,塔裡木盆地可探明的油氣總資源160億噸,其中石油資源量8O億噸,天然氣資源10萬億立方米,被中外地質家稱為21世紀中國石油戰略接替地區。中國最大的沙漠油田——塔中油田就座落於此。 20世紀50年代,塔裡木盆地開始了大規模的油氣勘探。
  • 石油的一般性質研究與勝利油田基本情況
    二、中國原油的一般性質(一)中國油田分布(圖一)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松遼、塔裡木、鄂爾多斯(600295,股吧)、準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在產油量方面長慶、大慶、勝利、塔裡木、渤海油田位居前五。
  • 玉門油田推進三次採油試驗-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周蕊)截至2020年12月31日,玉門油田恢復油井21井次,日恢復產能12.5噸,年增油1326噸;恢復水井15口,日恢復注水量259立方米,年增注水量超4.1萬立方米。
  • 中國石油青海油田效益「升值」,區塊勘探獲突破
    歷時4個多月建設,中國石油青海油田冷90區塊試採氣回收項目正式進入投產試運行階段。9月16日,冷90試採氣回收站日回收氣量達到2.7萬立方米。多拿效益儲量、產量,是青海油田提質增效工作上臺階的關鍵。對此,青海油田突出目標導向,按照「堅持高效勘探,突出以氣為先」的思路,突出風西、南翼山、英中、柴西南等重點目標,乾柴溝、英中深層、風西等區塊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切克裡克、躍進等地區多口井獲得工業油流。截至目前,基本落實三級地質儲量超過1億噸。青海油田一方面抓好勘探效益「升值」,另一方面為勘探成本「瘦身」。在風西區塊大面積推行兩開結構,單井鑽井投資降幅33%。
  • 發現瑪湖十億噸級特大型礫巖油田 西南石油大學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西南石油大學參與完成的「凹陷區礫巖油藏勘探理論技術與瑪湖特大型油田發現」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該校是全川唯一一家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通用項目)一等獎獲得單位。瑪湖特大型油田是在相關理論指導下,發現的10億噸級特大型礫巖油田,這是我國石油勘探近十年來的最大成果,是全球最大的整裝礫巖油田,已成為國內原油最重要的生產基地。
  •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國內最大頁巖油示範基地實現規模效益開發
    截至5月24日,中國石油長慶油田頁巖油華H40平臺開展雙機組拉鏈式壓裂,實現單機組日均壓裂4.5段連續作業。其間最高「瞬時速度」連續24小時壓裂18段、總入地液量2.78萬立方米、總加砂量2950立方米,較去年數據翻番,刷新國內單平臺壓裂工程效率紀錄。
  • 我國又發現10億噸級大油田 中國石油市值大增超200億
    國慶節前夕,中國石油發布重磅利好公告,在鄂爾多斯勘探發現10億噸級大油田,在四川累計探明萬億方頁巖氣大氣區。公告稱,在鄂爾多斯盆地長7生油層勘探獲得重大發現,新增探明地質儲量3.58億噸,預測地質儲量6.93億噸,這意味著發現了10億噸級的慶城大油田。
  • 油田地熱能否成為石油人的新飯碗
    「十三五」期間,我國地熱開發將按下「快進」鍵,新成立的國家級地熱研究中心已在部署新一輪攻關。在近日舉行的第240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2016年中國地熱國際論壇上,記者了解到,經過多年的地熱資源開發探索,我國地熱直接利用連續多年位於世界首位,但目前我國在乾熱巖基礎研究方面與國外還是有差距。
  • 中國成功拿下世界第二大油田,380億石油儲量,遭到別國眼紅
    ,2017年進口了高達4.19億噸原油,總共花費了1600億美元約合1.03萬億元人民幣,因此我國必須找到大型油田,滿足我們石油的日常供給。卡沙甘油田發現於2000年,由四個區塊組成,即卡沙甘、卡拉姆卡斯、阿克託德和卡伊蘭,被認為是1968年在阿拉斯加發現「普魯特赫本」油田之後世界上最大的油田,約一半的伴生氣將被回輸到巖層,第二階段,產量達到100萬桶/日,第三階段達到產量的峰值150萬桶/日,屆時,海上將有240口油井,30多個自動鑽井中心,6個技術運營裝置和輸氣體系。
  • 中國石油2020年度油氣田開發年會側記
    這一年,克服疫情和低油價嚴峻挑戰,原油生產走出低谷,產量實現同比增長;這一年,中國石油國內油氣當量產量首次突破2億噸,天然氣當量產量首次超過1億噸,天然氣產量首次佔據半壁江山,實現歷史性突破;這一年,一批油氣田再攀歷史新高峰,寫下濃墨重彩一筆……  穩油增氣再上新臺階  進入12月下旬,中國石油上遊不斷傳來喜訊。
  • 我為祖國獻石油——中國石油70年創業奮鬥史
    70年間,中國石油人秉承著這樣的「鐵人精神」,書寫了一篇為祖國獻石油的華章。新中國石油工業之「門」站在玉門油田老一井前,91歲高齡的趙宗鼐感慨萬千。1939年,位於今玉門市區南端的老君廟老一井正式投產。為了新中國的解放事業,老一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 長慶油田公司慶城油田勘探開發重大成果情況介紹新聞發布會實錄(文...
    很高興向大家介紹長慶油田基本情況。  長慶油田是中國石油的地區分公司,成立於1970年,主營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勘探開發業務,工作區域橫跨陝甘寧蒙晉5省(區),勘探開發面積約20萬平方公裡。現有採油單位13個、採氣單位10個、輸油單位3個以及其他科研、生產輔助單位,用工總量7萬餘人。成立近50年來,始終牢記「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初心使命,紮根西部,攻堅啃硬、拼搏進取,取得了突出的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