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北極凍土油田:這裡的石油輸往中國

2020-12-02 新華網客戶端

  ▲這是2月27日在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萬科爾油田拍攝的鑽井現場。

新華社記者白雪騏攝

  新華社莫斯科3月5日電(記者欒海、白雪騏)3月,北極圈內的俄羅斯萬科爾油田仍是北風如刀、白雪皚皚。

  中俄兩國14名記者組成的聯合採訪團日前在這一油田走訪3天,觀察俄石油工人如何掘進鑽井、提取樣本和監測設備,實地感知俄油氣工業的發展前景。

  萬科爾油田位於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北部地區,現由俄羅斯石油公司下屬企業「俄石油-萬科爾」公司開採經營。據介紹,該油田已探明石油和凝析油可採總儲量4.8億噸,天然氣儲量1780億立方米,含油氣區域總面積398.77平方公裡,2009年開始工業化開採。

  記者看到,油田區域的大多數建築設施架設在超過2米高的金屬桁架上。這樣做儘管花費很大,但可減少對凍土帶環境的影響。

  巨大的鑽機轟鳴聲從位於第1301號油井群、高約10層樓的井架上傳來。這眼油井幾近鑽鑿完工,兩名工人正用起重機和旋轉拆卸裝置,將井內首尾套接的一根根鑽杆拔出、分離、集中立放。

  鑽井監管處高級監理佩希恩說,萬科爾油田採用集群方式鑽鑿油氣井,即把整個井架建在下設輪軌系統的移動平臺上,在鑽好一眼井後,將井架沿鋼軌向前推出約10米便可開鑽一眼新井,如此延伸下去。每個井口都設置了垂直伸出地表兩三米、俗稱「採油樹」的圓柱形開採裝置。

  「我們的鑽機是沿一定傾斜角度下鑽的,」佩希恩說,「在到達產油層後,主鑽頭會改為橫向水平掘進,主鑽頭後部的長長鑽杆內會伸出多個側向鑽頭,其整體猶如一排魚刺。如此設置是為儘可能增加掘進工作面,以便日後提高產油量。」

  測試顯示,與僅有一個主鑽頭水平掘進相比,設置側向鑽頭可使單口油井產油量提高32%。萬科爾油田目前有60個井群,共有5個新井群正被掘進。

  在第308號井群,兩名工人正在一個「採油樹」的出油口提取石油樣本。剛完成提取的瓶子外壁摸上去有些溫暖,瓶子中大部分為居於上部的淺棕色石油,中間一圈是白色泡沫,底部是少量淡黃色水。

  據1號石油開採車間副主任涅沃斯特魯耶夫介紹,該井群的產油層深度為地下1000多米,工作組每周對這一井群採樣至少兩次,主要檢測項目是樣品餾分、黏度、凝固度、懸浮顆粒濃度和含硫量。

  離開戶外作業區後,記者來到「萬科爾及周邊油田工程技術中央管理處」。該管理處副主任波格丹諾夫說,他們通過安裝在各種設施上的大量傳感器、監測裝置和信息傳輸網絡,在終端電腦屏幕上監控油氣開採、預處理、輸送、發電供暖等全過程,其監控區域總面積達450平方公裡。

  「石油預處理及輸送」車間主任烏洽金告訴記者,取自井中的石油需經脫氣、脫水、去除雜質、穩定油質等工序,以達到商品級標準。從油中分離出的水會被重新送回井下,保持地層正常壓力。這些石油會通過直徑820毫米的管道,傳輸556公裡、跨越3條河流後,匯入俄石油管道網絡。在此過程中,管道上的遙控機械和洩漏檢測裝置、防火防盜和通信中繼設施,將為確保運輸安全各盡職能。

  天然氣預處理、輸送過程及其管道監測防護裝置與石油系統類似。不同之處是天然氣在通過油田內的集氣樞紐站後立刻進入地下管道,以確保天然氣在低溫下安全運輸。

  據萬科爾油田新聞處介紹,該油田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管道向中國東北部輸油的最主要油源之一。2018年俄石油向東方出口的石油總量增加24.1%,達到5920萬噸,其中對華石油出口量佔比超過84%。

  「俄中聯合開發北極大陸架和遠東油氣資源、共同研製適於北極航道的船舶,有望成為兩國能源合作的新增長點。」俄石油新聞處說,「俄中能源合作可進一步覆蓋全產業鏈,其中包括油氣探採銷售、機器設備生產本地化、開發系統性解決方案、能源和融資項目管理數位化等。」 

相關焦點

  • 俄羅斯對北極地區豐富油氣資源的不懈追求
    俄羅斯為開發其在北極地區的巨大資源而進行的永恆的艱苦鬥爭就是最真實的例子。 每當原油價格跌破每桶60-70美元,俄羅斯的北極雄心就會受到影響。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即唯一獲準進入北極地區的公司)的制裁只會讓俄羅斯的情況變得更糟,因為它們禁止西方大公司參與北極地區的合資企業。然而,俄羅斯不斷發現新的油田,每一個油田都和上一個油田一樣好,這證明了北極的資源是巨大的。
  • 北極海冰面積創新低 多國巨頭備戰北極能源開採
    冰天雪地的北極人跡罕至,一直蒙著神秘的面紗,而這裡卻是資源的寶庫,包括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與化石能源、可再生生物資源以及水力風力等恆定資源。最近,隨著北極冰川的進一步消減,能源開發變得越發可行。  全球冰川正在以怎樣的速度融化?冰川融化會對我們帶來怎樣的影響?北極蘊藏的豐富資源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呢?
  • 北極凍土融化給中國帶來商機,但也帶來巨大危害
    全球氣候變暖不斷加劇,北極的變暖速度更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北極地區廣袤的永久凍土帶已開始融化按照一項研究報告所稱,地球平均氣溫每上升一度,就會有400萬平方公裡的永久凍土帶融化。恐怕你永遠不會想到的是,北極地區永久凍土的融化,不僅帶來了二氧化碳、甲烷、遠古病菌釋放等巨大威脅,也給俄羅斯和中國的一些貿易者帶來了巨大商機。 在俄羅斯的雅庫特地區,曾生活著一群高大威猛,毛絨絨的動物——猛獁象。
  • 太空衛星發現北極圈石油洩漏地點!原因是北極永久凍土融化?
    石油洩漏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它是目前一種世界性的嚴重汙染。其防治必須依靠全球性的合作才能較為有效地實現。據最新消息,俄羅斯一家工業發電廠的2.2萬噸石油產品洩漏到北極圈的一條河流中。據初步估計,該地區受到汙染後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復甦。這是人類太空衛星從太空拍攝的北極圈漏油的圖像,拍攝到了5月31日和6月1日在Ambarnaya河上行駛的石油。
  • 北極永久凍土融化給中國帶來5千億美元商機,也給地球帶來大危機
    全球氣候變暖不斷加劇,北極的變暖速度更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北極地區廣袤的永久凍土帶已開始融化。按照一項研究報告所稱,地球平均氣溫每上升一度,就會有400萬平方公裡的永久凍土帶融化。恐怕你永遠不會想到的是,北極地區永久凍土的融化,不僅帶來了二氧化碳、甲烷、遠古病菌釋放等巨大威脅,也給俄羅斯和中國的一些貿易者帶來了巨大商機。 在俄羅斯的雅庫特地區,曾生活著一群高大威猛,毛絨絨的動物——猛獁象。
  • 俄羅斯石油巨頭宣布啟動大型北極項目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能源世界網11月26日莫斯科報導,俄羅斯石油巨頭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周三宣布,其位於北極的沃斯託克(Vostok)大型石油項目開始運營。該項目是俄羅斯戰略能源計劃的一部分。
  • 俄羅斯北極航線的復甦,正給俄第二次機會,中國將會對此非常歡迎
    對於坐擁裏海石油產油區的前蘇聯和俄羅斯而言,似乎能源從來不是問題。直至今日,說到俄羅斯的主要出口產品,似乎還是石油和天然氣。能源出口支撐著這個大國的經濟,你甚至無法透過這巨額收入看出俄羅斯是否取得了經濟的復甦。如今,一個大的機遇正在給予俄羅斯第二次機會,就是北極航線的復甦。
  • 中國石油進口與南海
    中國石油、天然氣進口來源分布圖示。地圖上的國境當然不是中國官方認可的,比如說,阿克賽欽被標到印度去了,但不影響對石油進口來源的示意。有點不解的是,管道的輸油能力相對於總需求來說很低,哈薩克、俄羅斯和緬甸都只有不到1%,大頭還是海運,包括俄羅斯遠東(15%)。
  • 北極凍土解凍,給人類帶來的不只是古生物遺體,還有更多的是災難
    北極凍土解凍,給人類帶來的不只是古生物遺體,還有更多的是災難人類文明自誕生以來,發展速度非常驚人,從工業革命開始,人類正是進入了科技時代,工業革命雖然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也給地球環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 俄羅斯石油公司在北極大陸架進行地層鑽井作業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俄羅斯油氣網2020年11月27日莫斯科報導,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俄油/Rosneft)已是北極地質調查史上第一個在喀拉海北部鑽取淺地層井的石油公司。這個地層鑽井作業是在俄油的大規模地質調查遠徵中進行的。    這個項目的主要任務是收集巖心樣。
  • 頁巖油新突破 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形成億噸級增儲
    截至2月27日,大港油田頁巖油水平井官東1701H井、官東1702H井已自噴超260天,原油日產穩定在20-30立方米,官東地區已形成億噸級增儲戰場,標誌著中國石油在渤海灣盆地率先實現陸相頁巖油工業化開發。
  • 北極永久凍土變化驚人,專家發出警告!
    但隨著全球變暖,這裡的情況似乎正悄然發生著改變,比如此前,一些研究指出,北極的春天正提前到來。現在,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稱,北極一些地方的土壤不再一年四季都處在凍結狀態,這對於地球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因為它將釋放大量溫室氣體到大氣中。今年4月,俄羅斯科學家Nikita Zimov博士派遣一個小組走入俄羅斯西伯利亞北部的切爾斯基,在那裡科學家們發現,土壤在最近的冬季裡仍然是糊狀和潮溼的。
  • 多年凍土融化或致俄羅斯發電廠柴油罐坍塌!這可怎麼辦?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短時凍土是指凍結時間在數小時至半個月的巖土層但實際上,赤道附近吉力馬札羅山、南美的安第斯山和南極地區也有一些多年凍土分布,只是這些地區的多年凍土面積較小。除了這些陸地多年凍土之外,北冰洋的大陸架下面還有大量的海底多年凍土,估算面積約為230萬平方公裡,其最大的厚度可達100米。北極海底多年凍土是在末次盛冰期形成的,後來隨著海水上升被淹沒,從而變成海底多年凍土。
  • 北極永久凍土並不 「永久」:遠古病毒釋放或威脅人類
    曾經有一個時期,這些土壤是蕨類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家園;現在,在經過三萬五千年的嚴寒之後,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永久凍土。儘管如此,這些土壤並不像它們的名字一樣會永久或完全凍結。每年的冬天,整個北冰洋都會被凍上,而土壤也會因為嚴寒而完全凍結。然後,在漫長的北極夏季,冰層破裂,永久凍土也部分解凍。最近,隨著夏季的加長以及冬季升溫,這種季節性變化失去了對稱性。
  • 「寒冷反應2020」啟動,美軍要碰俄羅斯逆鱗!北極要成核爆點?
    為了認識到北約和俄羅斯在挪威北部發生衝突的風險有多大,我們考慮一下該地區的地理,並思索導致俄羅斯將如此多的軍事力量集中在那裡的戰略因素。所有這一切都將在另一個事關生存的危險的背景下上演:氣候變化。北極冰蓋的融化和北極資源的加速開發,賦予了這一地區更大的戰略意義。
  • 全球變暖危及北極,永久凍土中封印的「惡魔」或將威脅全人類
    在地球最北端的北極,格陵蘭島覆蓋著潔白晶瑩的冰雪,在許多人眼中,這裡是不染凡塵的冰雪世界,從格陵蘭島到周邊的一系列群島上,富含養分的土壤從內陸冰川的邊緣一直延伸到海岸線上。曾經有大量蕨類植物和草本植物在當中紮根,但經過數萬年的極寒後,這裡的土壤變成了凍土。
  • 論石油資源在俄羅斯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根據美國能源局能源信息管理局的評估,俄羅斯擁有的頁巖油資源約達120億噸(約為750億桶石油),其儲量比美國(580億桶)和中國(320億桶)都要多。 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2011年至2013年,俄羅斯每年石油產量為5.11—5.23億噸。
  • 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宣稱,每桶原油成本3.2美元,世界領先水平
    俄羅斯石油公司的總裁宣稱,原材料生產成本創歷史新低,但他還是要錢。普京和俄羅斯石油公司的總裁2020年2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見了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伊戈爾·塞欽,後者提供了去年公司活動的初步財務結果。
  • 研究顯示:北極輕微變暖或引發永久凍土突然融化
    據俄羅斯《莫斯科時報》網站10月20日報導,根據一項基於古代氣候變暖事件的新研究,北極地區出現的幾度變暖可能會導致佔俄羅斯陸地面積三分之二的永久凍土突然融化,並引發隨後的氣候變化反饋循環。報導稱,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研究報告說,該地區過去2.7萬年中最大規模的氣候變暖事件中有3次都伴隨著永久凍土的迅速融化和坍塌。
  • 沙漠中崛起的石油綠洲——塔中油田
    據最新的資源評價,塔裡木盆地可探明的油氣總資源160億噸,其中石油資源量8O億噸,天然氣資源10萬億立方米,被中外地質家稱為21世紀中國石油戰略接替地區。中國最大的沙漠油田——塔中油田就座落於此。 20世紀50年代,塔裡木盆地開始了大規模的油氣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