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對北極地區豐富油氣資源的不懈追求

2020-12-04 財訊北凜風

生活中最有趣和最具挑戰性的時刻往往出現在你最不需要的時候。俄羅斯為開發其在北極地區的巨大資源而進行的永恆的艱苦鬥爭就是最真實的例子。 每當原油價格跌破每桶60-70美元,俄羅斯的北極雄心就會受到影響。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即唯一獲準進入北極地區的公司)的制裁只會讓俄羅斯的情況變得更糟,因為它們禁止西方大公司參與北極地區的合資企業。然而,俄羅斯不斷發現新的油田,每一個油田都和上一個油田一樣好,這證明了北極的資源是巨大的。

需要指出的是,普京政府似乎已經竭盡全力使其北極目標複雜化。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允許非國有企業進入北極近海的可能性被受理,但自2015年以來,儘管美國制裁投出了昔日的合資夥伴,但這一話題被放棄了。因此,不僅北極生產仍需要達到每桶約100-110美元的盈虧平衡水平,而且只有兩家公司可以下手許可區塊,即Rosneft和Gazprom Neft。在石油生產方面,自西方大公司離開後就沒有新的項目投產,俄羅斯只在進行其 "遺留 "項目Prirazlomnoye油田。

面對一系列的延誤,往往相當麻煩,比如亞馬爾液化天然氣第4列液化列車的啟動,以及完全依賴NOVATEK公司的項目進展,俄羅斯能源部開始逐步軟化長期目標。 俄羅斯2035年北極戰略的最初版本規定,到2025年達到46萬噸/年的產量,目前這一目標已經修改為43萬噸/年。由於1980萬噸/年的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項目被推遲到原定的2025年最後期限之後,而500萬噸/年的Obsky LNG仍未收到任何最終的投資決定,能源部認為,降低長期目標也是權宜之計,將2030年的產量目標調整為64萬噸/年,正好處於NOVATEK為同一時間段假設的產量區間的中間位置(57-70萬噸/年,這取決於其能否迅速投產北極液化天然氣1號)。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在卡拉海的2019-2020年勘探季節相當出色,卡拉海位於巴倫支海和拉普捷夫海之間,與它們相隔的是Novaya Zemlya和Staraya Zemlya群島。今年,該公司在Dinkov油田確認了391 BCm的3P儲量,在Nyarmeiskoye油田確認了121 BCm的3P儲量,在75 Let Pobedy油田確認了202 BCm的3P儲量(這個名字是為了慶祝75年前蘇聯在二戰中取得的勝利),並將其推入2020年的頂級發現名單。然而更重要的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在Leningradskoye油田發現了一個新的較淺的天然氣礦床,日產流量超過1MCm,這是俄羅斯北極地區內有史以來達到的最高水平。從目前的情況來看,Leningradskoye氣田的儲量為1.9TCm,資源量相當可觀,隨著進一步的勘探活動,未來可能會增加。

然而,Leningradskoye油田仍然提醒人們,在蘇聯時代,地質評估是多麼密集,大量未開發的油田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發現。現代俄羅斯最大的發現是2014年在埃克森美孚的積極參與下鑽探的Universitetskaya探礦區(改名為Pobeda,俄語為勝利)。 儘管俄羅斯石油公司當時覺得自己勝利了,吹噓自己擁有1MMbbls原油和499BCm天然氣的3P儲量,但該油田過去5年的特點是完全閒置。 俄羅斯石油公司在2018年對豐產的Prinovozemelskiy許可證進行了地震勘測,在查閱數據後,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決定再次開始鑽探,同時在能源部的提示下,開始著手北極項目。

大致在同一時間鑽了2口野貓井--Vikulovskaya-1井在波貝達西南約50處鑽井(使用中船重工擁有的Chinse Nanhai IX半潛式鑽井平臺),Rogozinskaya-1井在Rosneft北極首要資產東側約150公裡處鑽井(同樣使用中國半潛式鑽井平臺Oriental Discovery)。由於Rosneft在2020年9月底才完成鑽井作業,結果仍是未知數,不過俄羅斯媒體可能很快就會開始談論該國的北極石油復興。Rogozinskaya-1號野貓特別有意思,它的鑽井水深只有30米--卡拉海一般都是比較淺的海域,幾乎一半的領土深度在50米以下。

在評估俄羅斯的北極潛力時,有幾個非同小可的因素需要考慮。 首先,二三十年前,北極地區的生產需要比現在更加複雜的解決方案,這完全是因為氣溫正在變暖。卡拉海是大多數已知北極發現的所在地,它經歷了最明顯的空氣溫度上升--自1998年以來,年平均氣溫上升了5℃。這不僅對散布在卡拉海海岸線上的極少數城市(迪克森或諾維港)的居民來說值得注意,而且對北海航線的航行也有直接影響。例如,卡拉海沿岸領土每年平均有8個月會出現負溫,7月份的氣溫在1-6℃之間波動。如果外部環境進一步變暖,鑽探活動和航行季節可能會延長,同時成本也會降低。

相關焦點

  • 北極消融雙刃劍:危及環境卻呈現豐富資源
    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北極的消融在讓人類遭受負面影響的同時也成為受益者。隨著苔原的消退,北極的很多地區將變成農田,春季繁茂期提前可讓農作物栽種量提高25%。以格陵蘭為例,所能栽種的馬鈴薯數量將遠遠超過當前的100公噸。此外,海冰的消融也讓北極的原材料更具有可獲得性。北極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阿拉斯加的鋅礦,加拿大的金礦,瑞典的鐵礦以及俄羅斯的鎳礦。
  • 北極地區居民創造的GDP佔俄羅斯十分之一
    北極地區居民數量只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5%,但他們創造出來的GDP卻約佔全國的十分之一。」5月21日是俄羅斯極地工作者日。專家補充指出:「這不僅是北極和南極科考站工作人員的節日,同時也是地質學家、海洋學家、石油與天然氣勘探專家以及俄羅斯北極地區全體居民的節日。
  • 英國加入北極大陸架領土和資源爭奪者行列
    中新網莫斯科9月24日電 據俄羅斯《觀點報》報導,繼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和挪威之後,英國近日也加入到北極大陸架領土和資源爭奪者的行列,聲稱對北極附近大西洋水域水下大陸架擁有主權,試圖獲得與丹麥、冰島有爭議的羅卡爾島附近地區豐富的油氣資源的開採權。
  • 俄羅斯強化北極地區力量部署
    2021年,俄將進一步在北極地區部署新型戰鬥機和直升機,並完善駐軍指揮系統和通信網絡部署,從而成為首個在北極地區部署空中力量的國家。從總體看,俄羅斯強化北極軍力是其目前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冷戰時期,蘇聯為了更好地與美國爭奪霸權,曾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軍事基地。蘇聯解體後,經濟低迷的俄羅斯無奈放棄了大部分的海外軍事基地。
  • 「北極五國」爭北極 北極到底是誰的?
    由於北冰洋沿岸五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爭相對北極提出領土主張,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稱條約為北冰洋沿岸國家如何解決分歧樹立了「建設性的」榜樣。但緊接著,加拿大即宣稱對北極羅蒙諾索夫海域擁有主權,試圖以此推翻莫斯科證明該海域屬於俄羅斯的努力,北極海主權爭奪戰繼續上演。
  • 多國加入北極航道油氣博弈 俄專家明確抵制中國
    20多國加入北極航道和油氣資源博弈  能否綠色開發遭到多方質疑  9月21日至24日,第二屆「北極—對話的領土」國際論壇將在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科召開。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0名北極研究學者、政府和實業界代表將參加該論壇。目前,超過20個國家正在布局北極地區的開發項目,俄羅斯、丹麥、美國、加拿大近期動作頻繁,顯示開發北極航路和資源成為不遠未來的追逐焦點。
  • 中石化93億攬安哥拉油氣資源
    但中石化強調,「該項目的收購除拓展了中國石化在海外的油氣業務外,還可進一步積累和提升中國石化深海油氣勘探開發的經驗和實力,對中國石化海外油氣儲量、產量增長做出貢獻。」    事實上,中石化在安哥拉的布局將增強中國與安哥拉的油氣合作。安哥拉石油部長瓦斯康塞洛斯今年5月對媒體透露,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在該國石油市場表現活躍,能吸收安哥拉大量的石油出口。
  • 美國說:北極地區不是你俄羅斯的,我想來就來!
    國際流傳一句話:誰控制了北極就意味著誰佔據了「北方制高點」。 北極地區的大陸架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周邊地區的礦產資源和有色金屬等異常充足;靠近陸地的海洋生物相當豐富,有著其他地區少見的的珍貴動植物資源;此處有著純淨淡水資源;此外,北極地區有聯繫三大洲的最短航線,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是兵家必爭之地的最佳體現。
  • 俄羅斯批准聯邦北極地區發展戰略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批准聯邦北極地區發展戰略。文件確定近15年北極圈外區域開放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其中優選方向有:生態、社會領域、提升經濟和國家安全。     12月末前,政府應提交實施既定任務的詳細計劃。其中,2035年前,液化氣生產計劃增加到10倍,北極海路運輸量幾乎增加3倍,平均工資最少應上漲一倍。
  • 俄羅斯石油公司在北極大陸架進行地層鑽井作業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俄羅斯油氣網2020年11月27日莫斯科報導,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俄油/Rosneft)已是北極地質調查史上第一個在喀拉海北部鑽取淺地層井的石油公司。這個地層鑽井作業是在俄油的大規模地質調查遠徵中進行的。    這個項目的主要任務是收集巖心樣。
  • 角力北極 俄加強北極軍事建設
    冷戰後,俄羅斯大規模收縮軍事力量,使北極地區美俄的緊張對峙逐漸降溫。進入新世紀以來,北極地區一度被世人所遺忘。但隨著北極冰川的融化和海底資源的不斷發現,其戰略地位愈顯重要,北極地區正由國際政治的邊緣地帶走向地緣政治的中心。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雪融化加速,北極在地緣戰略、自然資源、航運及科研方面的價值日益凸顯,北極「寒地」逐漸變為大國博弈的「熱土」。
  • 環青藏高原盆地油氣資源豐富
    參加「東特提斯中生代造山過程的盆地響應及其能源效應」學術會議專家認為環青藏高原盆地油氣資源豐富自然資源部沉積盆地與油氣資源重點實驗室日前召開「東特提斯中生代造山過程的盆地響應及其能源效應」學術會議,浙江大學楊樹鋒院士、吉林大學李才教授、南京大學胡修棉教授應邀出席,並作學術報告。
  • 北極冰融對我國地緣經濟的影響
    對於我國、特別是北部沿海地區,北極航線對於航運、貿易均可產生積極影響。研究者也注意到,北極航線開發也面臨著較大的風險與挑戰,主要包括自然風險、航行安全、法律問題和政治風險。    在油氣資源方面,已有研究主要從其資源儲量、環境影響、圍繞油氣開發的地緣政治形勢等方面進行研究。北極是全球油氣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開發潛力很大瑏瑣。
  • 北極「新開發時代」
    這些商機主要包括北極航道的通航和商業化運營,北極地區油氣資源、礦產資源的勘探與開發,旅遊業的發展,北極海域的漁業捕撈等。北極域內國家逐漸將北極地區的經濟機遇納入到本國的發展戰略之中,推動北極進入「新開發時代」。  應指出的是,對北極地區的開發不僅僅是北極沿岸國家的「內部事務」,其影響早已超出北極區域,尤其在地球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的情況下,對於北極的開發和保護需要全球各國的共同參與。
  • 破冰北極:北極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周良 發自莫斯科一說起北極,多數人會聯想到一望無際的茫茫冰原和極度寒冷的惡劣天氣。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以及北極冰川逐漸消融,北極正向世人展現其另一面,那就是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對於正融入全球經濟的中國而言,這片正在變遷的極寒之地意味著什麼?
  • 南海資源豐富成各國關注熱點 油氣儲備南北不均
    據估計,這裡的石油天然氣地質儲量超過200億噸油當量;這裡還有豐富的礦物資源,含有錳、鐵、銅、鈷等35種金屬和稀有金屬錳結核;盛產各種海產品,有海洋生物2850多種,正因如此,南海也成為周邊各國關注的熱點。  南海到底有多少資源?它為何會吸引眾多目光?南海深水油氣以及南海新能源——可燃冰的開發遠景如何?
  • 全國油氣資源戰略選區調查結果顯示南海資源豐富
    從1月16日~17日國土資源部在京組織召開的全國油氣資源戰略選區調查與評價項目評審驗收會上獲悉,我國在南海北部、南部黃海、大慶盆地外圍油氣資源戰略調查中取得一批新成果。    翟光明、孫樞、李廷棟、胡見義、康玉柱、龔再升等院士專家參加了評審。
  • 關注|北極冷戰再啟?大國爭奪北極地區控制權
    2008年,俄羅斯在北極冰面下試射洲際飛彈。2009年,俄羅斯發布的《2020年前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戰略》將捍衛北極主權作為重點內容之一。俄2014年底通過的新版軍事學說中,首次出現了保證俄羅斯在北極地區國家利益的條款。同年12月1日,俄羅斯北極戰略司令部正式在北極開始運轉。
  • 從「極寒之地」到「熱點地區」,北極地區軍事化加速
    美國空軍是繼美國海軍之後美軍第二個針對北極地區制定戰略規劃的軍種。此舉意味著,近年來,美國對北極地區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加深,對北極地區展開的戰略經營將更加具體和深入落實。豐富的戰略資源和獨特的地理位置促使美國重新重視北極美國政府和軍隊對北極地區的重視由來已久。
  • 俄羅斯北極跳傘,澳大利亞南極耍賴,金一南:兩極地區將成為新爭奪點
    那麼,俄羅斯空降部隊為何要從北極萬米高空傘降?澳大利亞智庫瞄準南極煽動反華議題又有何意圖?各方圍繞兩極地區正展開怎樣的博弈?俄羅斯媒體稱,這在世界空降兵歷史上尚屬首次。其實,空降並非是一個新出現的作戰訓練科目,那麼,為何此前沒有國家能夠在北極地區實現高空傘降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