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染髮成為許多人改變形象、追求時尚的不二之選,尤其是逢年過節,染髮的人更多。
不僅為了遮蓋白髮,很多年輕人也喜歡將頭髮染成自己喜歡的顏色,時尚又美麗。但是染髮的健康風險,你有沒有考慮過呢?
染髮劑是怎麼讓頭髮變色的
染髮劑是一大類特殊用途化妝品的統稱,按照《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的定義,染髮劑是為改變頭髮顏色而在化妝品中加入的物質。廣義來講,以改變頭髮顏色為目的的產品均稱為染髮劑。
染髮劑按其對頭髮著色時間的長短分為暫時性染髮劑、半永久性染髮劑、永久性染髮劑;按染髮原理又可分為氧化型染髮劑和非氧化型染髮劑。目前,日常使用的染髮劑大部分為氧化型染髮劑。
氧化型染髮劑染髮的原理是先使小分子苯胺類著色劑前體與耦合劑滲透進入疏鬆的頭髮內部,再在氧化劑的作用下發生氧化聚合反應,從而生成不容易脫離頭髮的大分子色素,封閉於頭髮纖維內,使頭髮長期顯現相應顏色。
如何躲開染髮皮炎
皮膚科門診經常會接診一些染髮皮炎的患者。染髮劑中對苯二胺就是比較常見的接觸性致敏物,易引發過敏症狀。
染髮皮炎屬於接觸性皮炎,初次染髮者經2-3周致敏期後發病,再次染髮者可在接觸染髮劑後1-2天內出現症狀,輕者表現為接觸部位紅腫、丘疹、刺痛、瘙癢等,嚴重者可能出現水皰、糜爛、滲出,甚至泛發全身。
哪些情況容易引發染髮皮炎呢?第一,使用了不合格的染髮劑;第二,頻繁更換染髮劑;第三,易過敏體質人群。
那麼,有沒有辦法避免染髮皮炎的發生呢?
首先,購買正規廠商生產的染髮劑。合格的染髮劑產品必須經過審批,國產染髮劑應標示國妝特字年份第XXX號,進口染髮劑應標示國妝進字年份第 XXX號。正規的染髮劑中刺激物濃度不高,有害物質不超標,因此引發刺激性接觸性皮炎的機率相對要小。
其次,染髮前可先做測試。在耳後或者手腕內側塗抹一點染髮劑,觀察48小時,如局部不出現紅、癢、皮疹等,亦無全身不適,則可使用。以前用過的染髮劑出現過敏的,就不要再使用。
第三,確保頭皮健康。如果頭皮有傷口、皮膚炎症等情況,先不要染髮,以防刺激及染髮劑的滲入。染髮時要注意保護面部和耳後皮膚,避免頭皮和身體其他皮膚沾到過多的染髮劑,染後要儘可能衝洗乾淨,避免染髮劑殘留。
第四,過敏體質者,選擇染髮劑一定要慎重。
第五,儘量用以前用過的安全的產品,不要頻繁更換染髮劑品牌。
萬一過敏怎麼辦
一旦出現了染髮皮炎,該怎麼辦呢?
萬一出現過敏反應,大家也不要慌,應立刻用溫和的清水將殘留在頭髮及皮膚上的染髮劑清洗乾淨,衝洗時最好帶上手套,以保護手部皮膚。剪短頭髮,可以消除頭髮上的染髮劑,防止繼續吸收過敏,也利於外用藥的使用。治療方面,局部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或糖皮質激素藥膏,有糜爛滲出者,使用3%硼酸溶液溼敷,可口服抗過敏藥物。對於比較嚴重的患者,除了常規的抗過敏治療,還需要系統應用糖皮質激素,因此建議去正規醫院的皮膚科診治。
染髮劑會不會致癌
除了過敏,大家還普遍關心長期用染髮劑會不會致癌?
目前,關於染髮劑導致腫瘤發生的相關性並沒有被明確證實。只要我們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染髮劑,正確使用,發生癌症的風險是極小的,可以放心使用,不必過度擔心。
另一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是,染髮會不會導致脫髮呢?
染髮一般是不會導致脫髮的。但染髮劑中的各種物質可能會刺激頭皮,產生頭皮和毛囊的炎症反應,久而久之毛囊萎縮,頭髮由粗變細,進而發生脫髮。
此外,染髮會影響發質,尤其是頻繁染髮者,容易導致頭髮乾枯、毛糙、易斷等。因此,對於有脫髮傾向和發質欠佳的人群不建議染髮。
老年人染髮更受傷
老年人染髮通常是將白髮大面積甚至全頭染黑,這需要從髮根染起,使得染髮劑與頭皮緊密接觸,且為了保持黑髮狀態,老人的染髮頻率也較高。
目前市場上大多是化學染髮劑,不少化學染髮劑中含有可能致癌的對苯二胺。這些染髮劑使用到頭髮上,頭髮和皮膚都會受傷。加上老人體質基礎相對較差,易引起過敏。
賴應庭說,一旦過敏,頭皮、耳朵等部位就會出現紅腫、刺癢、灼燒的痛感,蔓延至脖子、臉部,出現水皰、腫脹。特別嚴重的過敏可致休克,危及生命。
染髮劑中的苯類有機物和重金屬鹽對人體損傷最大,在諸多染髮劑中,黑色染髮劑中的上述物質的含量是最多的。
老年人肝腎功能差,解毒能力減弱,重金屬鹽進入人體後,難以排出體外,容易出現頭昏、頭痛、倦怠乏力、四肢麻木等中毒症狀。
別用植物染髮劑安慰自己
不少老年朋友認為,選擇純植物的染髮劑,就可避免接觸染髮劑裡的化學成分。事實上,目前市場上純植物的染髮劑少之又少。
「植物成分只是染髮劑產品的一個噱頭。」賴應庭解釋,植物類的染髮劑很難附著在頭髮上,而且就算真是純植物染髮劑也會有過敏的風險,仍需謹慎使用。
如果老人執意要染髮,最好不要自行購買染髮劑在家染,應到專業美髮店染髮,在染髮前最好先做個皮試,以防染髮劑引起過敏。
如果染髮後出現頭暈、乏力等全身症狀,這可能是毒性反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這幾類患者儘量避免染髮:
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心臟病患者、皮炎患者、有過敏病史的患者以及血液病患者。
來源:福建衛生報綜合健康中國、武漢市中心醫院皮膚科主任 高英
編輯:楊小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