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雞林」的來歷許多老廣州都知道,中山六路與解放路交界處,俗稱「雞林」。但為什麼有這個名稱,現在知道的人恐怕不是很多了。原來,約在一九二一至一九二三年間,從財廳前至將軍前一帶,店鋪林立,尤其那些頗有名氣的飲食店,如高升樓、一品升、福來居、大新公司、西園、佔元閣、惠如樓、聚豐園等,都設立在此。這些酒樓茶室每日都得大量的雞鵝鴨類供應才能滿足,於是,這一帶經營三鳥的店銷便驟增至十餘家之多,「雞林」也由此得名,「林」的意思就是形容其多也。
當年,「雞林」中的十餘家雞鴨鋪,只有幾家業務較大,如「林記」、「牛記」等,被稱為「四大雞店」,可是,當時「同行如敵國」,在民國初年,這「四大雞店」就開始把幾家小店擠垮了,繼而,林記與牛記也互相排擠起來。由於牛記老闆是回族人,以供市內回民飲食行業的雞鵝為主,所以,壟斷了相當部分的生意。而林記恨不得一口獨吞「雞林」生意,故爭奪激烈。一年趁雞瘟盛行,店員們都要求加強防治,林記卻偏設法把雞瘟蔓延開去,一下子,四大家店便死了無數的雞,逼得蝕本關門,林記便抓住時機,大量擴充資本,四出另購新種,進而把一間店門擴為三間,由於他的字號叫「林記」,便開始把「雞林」這個名稱佔為獨有。以後,又「發明」什麼用牛奶餵雞的「雞林牛奶雞」,那陳濟棠時代的達官貴人因非牛奶雞不食,林記便大大發財了。林記又在屋頂裝起字大盈丈的「雞林」招牌,裝設光管,大加宣揚,不論日夜,老遠可見。日子久了也就成名了。
漱珠崗的傳說
廣州河南東頭的漱珠崗,是羊城的舊名勝之一。相傳,漱珠崗在宋代叫萬松崗。漢章帝時,議郎楊孚就住在漱珠崗上。崗上有「純陽觀」一座,是清朝嘉慶乙卯年羽士李青萊所建,兩旁還有客廳宿舍和楊孚的紀念祠,後面還有石築「朝鬥臺」,約四、五十級,是李氏拜星鬥的地方,登臺可以眺望廣州城。又傳,漱珠崗本叫五風崗,改為「漱珠崗」,還有一段故事呢。清道光年間,清廷簡派阮元來廣州任兩廣總督。當時,廣州潘、盧、伍、葉四姓的大富紳,顯赫一時。尤其是潘姓的潘士成, 以鹽商起家, 在省裡最有權勢;又是讀過書, 專好附庸風雅的人。潘建有「海山仙館」(地址在今海角紅樓),館裡庫藏的圖書非常豐富,曾刻有「海山仙館叢書」,共六十二種,行時於世。
阮元到任之後,見潘有地位有名聲,很快交成密友。有一年,約莫七月下旬的一天,筵席上阮制軍(舊時對總督的稱呼)舉杯回敬潘時,忽然酒興大作, 對潘說:「中秋節將近, 聽說有個漱珠崗,風景清幽, 中秋月夜,同上漱珠,效謫仙舉杯邀月,唱坡仙大江東去,慰酬這麼好的月色,如何?」潘當時已有八、九分酒意,當堂稱好,天亮醒來,記起昨夜酒後失言,著急起來。他想:河南只有西頭的「漱珠橋」,那裡店戶林立,環橋數裡,並無遊玩勝地,如何是好?正在室內踱來踱去,喃喃自語。 這時,有個門客上前獻計:「河南東頭,五鳳村口,有座五鳳崗,形勢天然,樓閣參差,十分幽靜。 倘若登臨崗上,把酒賦詩,不失為勝境。公何不順著山勢,添些廳房亭閣,點綴一下, 改為『漱珠』, 你也樂得雪爪鴻泥,名留後世, 這不是兩全其美嗎?」
潘聽了這番話,暗自歡喜,馬上和門客親自視察,果然不錯。即日聚集民工日夜施工,到了八月十三日這一天,便全部完成。中秋夜晚,明月當空,阮潘同賞,崗上有棵老桂樹,婆娑席上,增添了「桂花香墜瑤席」的詩情畫意,把阮制軍樂得心花怒放,乘醉索取紙筆,親題「純陽觀」三個大字。從此, 「五鳳崗」便改稱「漱珠崗」了。
那麼你們對廣州「雞林」的來歷以及漱珠崗的傳說了解多少呢?歡迎留言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