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所等揭示胎盤滋養層細胞應對妊娠期營養壓力的機制

2021-01-15 瀟湘晨報

哺乳動物妊娠期間,母親和胎兒健康的決定因素之一在於二者之間營養物質的適當分配。胎盤作為母-胎之間的橋梁,在感知胎兒營養需求、協調母體營養供應以及自身營養輸送能力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胎盤發育不完善將引起一系列複雜的妊娠相關疾病,如子癇前期、復發流產、胎兒生長受限等,對母兒近遠期健康都造成危害。然而,目前對人類胎盤的認知依然是個「黑匣子」,其發育調控機理及其介導的妊娠適應性調節機制仍有待闡明,而與之密切相關的妊娠重大疾病的預測、防治和幹預也亟待突破。

滋養層細胞是胎盤的主要組分,其中單核的細胞滋養層細胞(Cytotrophoblast,CTB)經細胞融合形成多核的合體滋養層(Syncytiotrophoblast,STB),這一細胞分化過程被稱為合體化。STB位於胎盤外表面,直接與母血相接觸,是母-胎之間物質交換的主體。STB是已知的人體中最大的多核上皮細胞,但胎盤中為何要形成如此巨大的多核細胞,對母-胎間物質交換有何生理優勢,仍是懸而未決的科學問題。

2021年1月6日,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王雁玲研究組的研究論文Placental trophoblast syncytialization potentiates macropinocytosis via mTOR signaling to adapt to reduced amino acid supply。通過在多種人類胎盤滋養層細胞合體化模型、小鼠模型和人類胎兒發育遲緩(FGR)臨床病例中開展綜合研究,科研人員揭示出胎盤合體滋養層細胞在分化過程中通過獨特的巨胞飲(macropinocytosis)途徑進行營養物質的高效率母胎轉運,在mTOR信號調節下感知母體營養狀況,並通過增強合體化和巨胞飲的方式補償母體營養供應不足,保障胎兒發育的需求。該研究成果對認識人類胎盤發育和功能有重大推進,並為挖掘FGR的潛在治療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研究人員利用多種滋養層體外分化的細胞模型,發現合體化激發了獨特的巨胞飲功能,吞噬環境中的大分子物質作為替代營養供應;利用胺基酸飢餓模型,證明胺基酸缺乏能夠促進滋養層細胞合體化,進而極大地增強其巨胞飲能力,在這一過程中,mTOR信號通路的抑制是滋養層細胞感知營養壓力和刺激分化的關鍵途徑。

研究進一步發現,在小鼠胎盤合體化的關鍵階段給予雷帕黴素(Rapamycin,Rapa)處理以模擬胺基酸缺乏導致的mTOR信號通路受抑,能使其胎盤滋養層合體化增強,表現為MCT1和MCT4分子陽性的兩層STB(Syn I和Syn II)增厚,合體化相關分子表達增強;電鏡結果證實了Rapa處理小鼠胎盤的STB中有大量的巨胞飲囊泡,小鼠胎盤中螢光標記大分子量葡聚糖的信號顯著累積,表明其具備強大的巨胞飲能力。給予巨胞飲特異性抑制劑EIPA處理後,胎兒和胎盤的重量顯著降低,胎鼠表現為顯著的胎兒發育遲緩FGR表型。與之相應的是,臨床上典型FGR患者的胎盤中,mTOR信號受抑制,滋養層過度合體化且巨胞飲能力增強。

該研究揭示了胎盤形成多核STB的重要生理意義,即伴隨合體化獲取獨特的攝取大分子營養物質的能力——巨胞飲。當環境營養不足時,藉此攝取母血中的蛋白質作為胺基酸替代來源,積極補償環境營養短缺以保證胎兒持續生長的需求。因此,滋養層細胞合體化是胎盤應對營養壓力的重要妊娠適應性環節。

研究工作由動物所、美國匹茲堡大學和廈門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動物所助理研究員邵璇、北京朝陽醫院博士曹廣明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教授陳敦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動物所研究員王雁玲、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Yoel Sadvosky和廈門大學教授曹彬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

圖1.mTOR信號通路失活是滋養層細胞增強合體化和激發巨胞飲的關鍵途徑

圖2.mTOR介導的胎盤合體滋養層感知和應對環境營養狀況的機制模式圖

【來源:動物研究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奧斯陸大學最新研究:脂肪酸在胎盤發育過程中的作用
    速閱版母體脂肪酸對於胎兒與胎盤的生長和發育至關重要。母體脂肪酸可調節滋養層細胞的生長和發育,影響胎盤的結構與功能。早期胎盤形成過程對於胎盤的生長和功能至關重要。多種脂肪酸能夠增加妊娠早期胎盤滋養細胞中血管生長因子的生成與分泌。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樣蛋白4(ANGPTL4)、脂肪酸結合蛋白(FABP)或類花生酸能夠刺激滋養細胞中的血管生成。
  • 動物所合作揭示靈長類視網膜衰老的分子機制
    此外,與RPE緊緊相連的脈絡膜對視網膜也起著重要的營養與支持作用。由於視網膜結構具有高度異質性和複雜性,傳統的研究技術難以精確揭示視網膜退行性變化過程中的關鍵易感細胞,以及細胞類型特異的基因變化規律。10月14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組與北京大學湯富酬研究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合作在Protein & Cell雜誌發表文章,該研究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繪製了非人靈長類視網膜衰老的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圖譜,系統解析了靈長類視網膜及脈絡膜退行性演變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變化規律。
  • 研究揭示蛻膜NK細胞抵抗滋養層細菌感染機制
    研究揭示蛻膜NK細胞抵抗滋養層細菌感染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3 21:47:34 美國哈佛醫學院Judy Lieberman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蛻膜NK細胞通過轉移顆粒溶素來選擇性殺死滋養細胞中的細菌
  • 第四節 滋養層細胞腫瘤
    由於大部或全部胎盤絨毛間質水腫而顯著腫脹,形成薄壁透明囊性葡萄樣物,內含清液。大小不一,直徑0.5~2、3cm,它們之間有細蒂相連,形如葡萄串(圖13-10)。增生的滋養層細胞可為合體細胞或細胞滋養層細胞,大多兩者混合併存,並具有一定的異型性(圖13-11)。完全性葡萄胎往往增生明顯。部分性葡萄胎常為局限性、輕度增生。近年來,有不少學者企圖根據滋養層細胞的增生及分化程度來分級,以預測葡萄胎患者的預後,有的作者認為根據滋養層細胞增生及分化程度可以預測惡變的機會,但也有人持否定態度。
  • 基因篩查新工具:南開大學團隊研獲單倍體滋養層幹細胞
    這種新型單倍體幹細胞可在體外無限增殖並具備分化成為胎盤譜系各種細胞的潛能,並且只有一套基因組,因此該研究為胎盤發育、功能分析及胎盤疾病的致病機制研究提供了理想的體外模型,也對相關藥物的研發具有重要意義。該工作以長論文的形式發表於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整合科學》(iScience)雜誌。
  • 昆明動物所等揭示爬行動物卵生和胎生繁殖模式進化的遺傳機制
    根據胚胎發育的營養來源,可以分為卵性營養(Lecithotrophy)和胎性營養(Matrotrophy)兩種類型,卵性營養物種胚胎發育的營養來自卵黃,而胎性營養物種胚胎發育的營養由母體通過胎盤供應。卵生物種都屬於卵性營養,而胎生物種可據胚胎發育的營養來源劃分為卵性營養胎生和胎性營養胎生,不同胎生物種處於卵性-胎性營養連續譜的不同位點上。
  • 曲靜/湯富酬/劉光慧/王思合作揭示靈長類視網膜衰老機制
    此外,與RPE緊緊相連的脈絡膜對視網膜也起著重要的營養與支持作用。由於視網膜結構具有高度異質性和複雜性,傳統的研究技術難以精確揭示視網膜退行性變化過程中的關鍵易感細胞,以及細胞類型特異的基因變化規律。 2020年10月14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組與北京大學湯富酬研究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合作在Protein & Cell雜誌發表題為「Deciphering primateretinal aging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的文章。
  • Nature雙重磅:科學家開發出新型「迷你胎盤」 有望揭秘人類孕早期...
    ,因此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胚胎早期發育的很多事件,而且動物模型與人類不太相似,因此其無法幫助科學家們研究胎盤發育和植入的機制。30年前,研究人員Ashley Moffett等人開始對人類胎盤細胞進行培育和研究,當時研究人員對人類懷孕前幾周的細胞事件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了能夠分離並且分析胎盤滋養葉細胞(placental trophoblast cells)特性的方法,將這種技術與類器官培養系統相結合就能夠幫助產生早期胎盤的微型功能模型(迷你胎盤組織);在過去很多年裡,研究人員利用迷你器官對人類機體的生物學機制及疾病發生進行了深入研究
  • 研究揭示人、牛和小鼠胚胎中保守的滋養外胚層基序
    研究揭示人、牛和小鼠胚胎中保守的滋養外胚層基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4:16:14 英國劍橋大學Kathy K.
  • Nature:簡單的DNA扭曲決定了胎盤的命運
    耶魯大學的研究小組還發現了一種分子調控因子,它作用在這條單鏈上,可以加速或停止胎盤的發育,這一發現不僅對妊娠疾病有意義,而且對理解腫瘤細胞是如何增殖也有意義。"胎盤組織生長非常快,刺激血管形成,並侵入鄰近組織,和腫瘤一樣,"資深作者Andrew Xiao說道,他是耶魯大學幹細胞中心(Yale Stem Cell Center)的遺傳學副教授和研究員。然而,與腫瘤不同的是,胎盤通過一種精確、協調和良好控制的方式生長。
  • 動物所等揭示人類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
    動物所等揭示人類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 2020-11-26 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由於皮膚的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傳統技術難以精確揭示皮膚衰老過程中不同細胞類型的變化規律和分子機制。
  • 動物所等揭示中國野生獼猴環境適應的分子機制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靈長類生態學研究組與英國卡迪夫大學等單位合作,利用二代測序平臺(Illumina HiSeq2000、Illumina HiSeq2500),對81個分布於中國境內17個採樣點的野生獼猴個體進行了全基因組深度重測序,並通過種群基因組學分析,揭示了中國野生獼猴不同亞種的種群遺傳結構和演化歷史,解析了不同獼猴種群適應極端氣候環境的分子機制,並預測了和人類疾病相關的突變位點
  • 羊胎盤睡眠面膜——女人的摯愛
    我們推出一款新的、革命性的、藥妝功效修復型 的 佰儷羊胎盤睡眠面膜。睡眠時段的自然睡眠修護力當我們在晚間休息安眠的時候,肌膚細胞卻處在一天中最活躍的時刻,夜間細胞的再生速度比日間快兩倍,因此晚間是進一步滋養修護肌膚、提升潤白效果的最佳時間,選擇這個時段進行肌膚保養,更能得到雙倍的效果。給予肌膚大量的水分及充足營養,輕鬆重現健康水潤美肌。
  • 關於吃胎盤的真相
    如果醫生讓你將它留下,那麼你可能會將它壓縮起來,或者用油煎,再或者給它上油墨用它來製作胎盤圖片。但你至少也應該先了解科學家們是否找出了食用胎盤的健康好處。credit:123RF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找到人類食用胎盤的價值所在。確實有不少動物會食用胎盤,這個器官能夠給嬰兒和母親之間傳輸養分。會食用胎盤的動物包括齧齒動物、大型食肉動物甚至是野生大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