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靜/湯富酬/劉光慧/王思合作揭示靈長類視網膜衰老機制

2020-12-05 騰訊網

增齡伴隨的視網膜功能退化,是引起視網膜退行性疾病如黃斑變性等發生,進而導致老年人視覺減損或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視網膜能夠感受光刺激,並將其轉化為電信號通過神經傳導至大腦皮層視覺中樞,形成視覺。視網膜具有複雜的結構,主要分為神經視網膜層和視網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層。此外,與RPE緊緊相連的脈絡膜對視網膜也起著重要的營養與支持作用。由於視網膜結構具有高度異質性和複雜性,傳統的研究技術難以精確揭示視網膜退行性變化過程中的關鍵易感細胞,以及細胞類型特異的基因變化規律。

2020年10月14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組與北京大學湯富酬研究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合作在Protein & Cell雜誌發表題為「Deciphering primateretinal aging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的文章。該研究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繪製了非人靈長類視網膜衰老的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圖譜,系統解析了靈長類視網膜及脈絡膜退行性演變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變化規律。

首先,研究人員分別獲取了年輕和年老食蟹猴的視網膜及脈絡膜組織,並通過一系列形態學分析,發現年老的視網膜組織表現出視錐細胞、RPE細胞減少,以及感光細胞和RPE細胞之間結構鬆散、RPE中脂褐質增加等變化,提示年老視網膜中關鍵功能細胞出現了結構和功能的退行性改變。進而,研究人員利用優化的STRT(Single-cell tagged reverse transcription)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系統地鑑定15種主要細胞類型,包括視錐、視杆細胞、RPE細胞等在內的視網膜層細胞,以及成纖維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在內的脈絡膜層細胞。另外還鑑定出一類具有神經發育潛能的穆勒膠質細胞(Müller glial cell)亞群,描繪了細胞類型特異的基因表達特徵。

通過對衰老相關差異表達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神經視網膜層細胞表現出壓力響應通路的激活和神經信號傳導等功能的減損,而RPE與脈絡膜層細胞則表現出免疫炎性增加和結構支持功能的下降。進一步的研究顯示,RPE細胞是視網膜中對衰老最為敏感的細胞類型之一:一方面,衰老相關DEG與衰老及眼病等基因集的聯合分析顯示,RPE中富集的衰老及疾病高風險基因數目最多;另一方面,RPE細胞作為神經視網膜層和脈絡膜層交界處的重要支持細胞,在衰老過程中表現出異常的細胞間相互作用,包括RPE與脈絡膜層細胞之間免疫炎症反應通路的上調,RPE與神經視網膜層細胞之間神經通訊信號的下調。

該工作加深了人們對視網膜組織增齡性結構和功能變化的認識,解析了衰老過程中視網膜和脈絡膜層的關鍵易感細胞類型及易感分子,以及視網膜層與脈絡膜層的交互作用變化,為預警和治療視網膜衰老及相關疾病提供潛在的幹預靶標。

該項研究由中科院動物所、中科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北京大學、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等機構合作完成。中科院動物所曲靜研究員、北京大學湯富酬教授、中科院動物所劉光慧研究員、王思副研究員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同時得到了周琪院士、宋默識研究員、張維綺研究員、趙國光教授、陳彪教授和于洋教授的合作與支持。

圖1. 靈長類視網膜衰老的高精度單細胞圖景研究

相關焦點

  • 劉光慧/曲靜/張維綺/湯富酬合作開發延緩衰老的「基因療法」
    人類基因組中有多少個衰老調控基因?這些基因參與衰老調控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能否在分子層面「操控」這些基因以延緩機體的衰老?這些都是衰老研究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
  • 動物所合作揭示靈長類視網膜衰老的分子機制
    此外,與RPE緊緊相連的脈絡膜對視網膜也起著重要的營養與支持作用。由於視網膜結構具有高度異質性和複雜性,傳統的研究技術難以精確揭示視網膜退行性變化過程中的關鍵易感細胞,以及細胞類型特異的基因變化規律。10月14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組與北京大學湯富酬研究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合作在Protein & Cell雜誌發表文章,該研究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繪製了非人靈長類視網膜衰老的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圖譜,系統解析了靈長類視網膜及脈絡膜退行性演變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變化規律。
  • 劉光慧/湯富酬/曲靜/張維綺合作開發延緩衰老的「基因療法」
    細胞衰老是器官乃至個體衰老的基礎,這一過程受到遺傳和環境等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儘管已有研究報導了一系列細胞衰老相關基因,但仍可能存在大量未知的衰老調控基因,且其調控衰老的具體分子機制尚不明確。此外,能否針對這些衰老調控基因發展幹預個體衰老進程的基因靶向操控手段也缺乏系統研究。
  • 【科技前沿】劉光慧/湯富酬/曲靜/張維綺合作繪製人類衰老基因景觀圖
    【科技前沿】劉光慧/湯富酬/曲靜/張維綺合作繪製人類衰老基因景觀圖 2021-01-08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前沿】 劉光慧/曲靜/張維綺研究組合作揭示人類皮膚衰老新機制
    【學術前沿】 劉光慧/曲靜/張維綺研究組合作揭示人類皮膚衰老新機制 2020-11-25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光慧/曲靜/張維綺合作解碼人類皮膚衰老機制
    皮膚是機體衰老過程中最先出現衰老表徵的組織之一。皮膚的衰老伴隨其屏障和防禦功能的降低以及皮膚衰老相關疾病發病率的升高。由於皮膚的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傳統技術難以精確揭示皮膚衰老過程中不同細胞類型的變化規律和分子機制。
  • Dev Cell|劉光慧/曲靜/張維綺研究組合作揭示人皮膚衰老新機制
    皮膚是機體衰老過程中最先出現衰老表徵的組織之一。皮膚的衰老伴隨其屏障和防禦功能的降低以及皮膚衰老相關疾病發病率的升高。由於皮膚的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傳統技術難以精確揭示皮膚衰老過程中不同細胞類型的變化規律和分子機制。
  • 【學術前沿】曲靜/慈維敏/張維綺/劉光慧合作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
    【學術前沿】曲靜/慈維敏/張維綺/劉光慧合作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2020-10-10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技前沿】曲靜/慈維敏/張維綺/劉光慧合作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
    【科技前沿】曲靜/慈維敏/張維綺/劉光慧合作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2020-10-1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光慧/張維綺/宋默識合作繪製靈長類心肺衰老的單細胞景觀圖
    【學術前沿】劉光慧/張維綺/宋默識合作繪製靈長類心肺衰老的單細胞景觀圖 2020-09-11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光慧/湯富酬等開發延長壽命、抗衰老基因療法
    人類基因組中有多少個衰老調控基因?這些基因參與衰老調控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能否在分子層面「操控」這些基因以延緩機體的衰老?這些都是衰老研究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細胞衰老是器官乃至個體衰老的基礎,這一過程受到遺傳和環境等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儘管已有研究報導了一系列細胞衰老相關基因,但仍可能存在大量未知的衰老調控基因,且其調控衰老的具體分子機制尚不明確。
  • 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製食蟹猴卵巢單細胞衰老圖譜
    1月30日,北京大學湯富酬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美國索爾克(Salk)研究所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研究組等研究團隊合作,在Cell雜誌在線發表題為「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Atlas of Primate
  • 研究人員繪製「單細胞衰老圖譜」揭示靈長類卵巢衰老特徵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記者魏夢佳)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大學等多家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學術期刊《細胞》上在線發表封面文章稱,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繪製了食蟹猴卵巢的單細胞衰老圖譜,同時利用人類卵巢細胞研究體系,發現衰老伴隨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徵之一,這為預警卵巢衰老及女性生殖力下降提供了新的生物學標誌物
  • 曲靜/劉光慧/張維綺揭示ZKSCAN3延緩人幹細胞衰老的表觀遺傳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組、劉光慧研究組及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張維綺研究組合作,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題為ZKSCAN3 counteracts cellular senescence by stabilizing heterochromatin
  • 劉光慧/曲靜/張維綺合作揭示核心節律蛋白延緩幹細胞衰老及促進...
    生物鐘的調控機制在不同物種中高度保守,它使哺乳動物的生理和行為呈現出與外界24小時晝夜循環一致的節律性變化,從而維持機體組織和細胞生理活動的動態平衡。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節律調控的失衡與衰老密切相關。7月31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張維綺研究組合作在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揭示了核心節律蛋白CLOCK具有拮抗人幹細胞衰老的新型功能。
  • 非人靈長類胰島衰老單細胞圖譜首次被解析
    隨著人體衰老,胰島「工作」異常,血糖調控能力減弱,衰老和胰島調控究竟有哪些關聯?6月10日,《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線發表我國學者論文,這是國際上首次報導非人靈長類胰島衰老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揭示了蛋白穩態失衡是胰島β細胞衰老的關鍵特徵和分子驅動力。
  • 【科技前沿】劉光慧/鮑一明/曲靜/張維綺合作建立衰老研究多組學...
    【科技前沿】劉光慧/鮑一明/曲靜/張維綺合作建立衰老研究多組學資料庫 2020-11-03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究繪製靈長類卵巢衰老的單細胞轉錄圖譜
    研究繪製靈長類卵巢衰老的單細胞轉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2 17:45:56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劉光慧、曲靜、北京大學湯富酬教授以及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
  • 【學術前沿】劉光慧/鮑一明/曲靜/張維綺建立衰老生物學多組學資料庫
    【學術前沿】劉光慧/鮑一明/曲靜/張維綺建立衰老生物學多組學資料庫 2020-10-30 16: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學者首次繪製出靈長類動脈血管衰老的單細胞圖譜
    衰老的血管難以給全身提供足夠的養分,將直接導致人體臟器功能的衰退。中國學者首次繪製出了靈長類動脈血管衰老的單細胞圖譜,該成果5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上。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組、劉光慧研究組與北京大學湯富酬研究組聯手,首先對年輕和年老食蟹猴的動脈血管進行了組織學分析。大尺度電鏡三維重構等技術揭示,年老血管呈現血管壁增厚、鈣化、纖維化以及血管內皮細胞減損等一系列衰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