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格隆匯·puuuuuma
本周,迪士尼發布了最新一季的財報(截至2017年12月30日的2018財年第一財季),迪士尼的營業收入在連續下滑兩個季度之後再次恢復增長,同比僅增長4%。其中,迪士尼的四大業務中,僅公園和度假村業務營收增速超預期,同比增長13%,其他三大業務:媒體網絡業務、電影業務、消費品和互動業務表現均不及預期。
運營利潤方面也呈現了同樣的趨勢,唯獨主題公園業務一枝獨秀,保持快速增長。雖然迪士尼的營收增長緩慢,不過淨利潤增速非常可觀,第一季度淨利潤為44.23億美元,同比增長78.42%,即使扣除一項與新稅法有關的稅項收益16億美元,淨利潤同比仍增長了21.9%。
今年是迪士尼公司成立的第95個年頭,離百年企業僅一步之遙。而迪士尼的代表形象——米老鼠也已經是90歲高齡了,這隻耄耋之年的「老鼠」在近期頹勢初現,2017財年營收下降0.9%,是上市以來首個營收下降的財年。
不過,回過頭看迪士尼將近百年的歷史,這隻米老鼠已經不是第一次陷入泥潭了。好幾次,它都能化險為夷,揮一揮衣袖,繼續前進。這一次,迪士尼的營收雖然結束了之前兩個季度的下降,但4%的增幅顯然無法讓市場樂觀起來,可見迪士尼頭上的烏雲尚未散去。2018年—2019年對迪士尼是至關重要的兩年,這兩年間,將有一系列創新性的舉措相繼落實。陷入老年危機的「米老鼠」是年老力衰還是老當益壯,讓我們拭目以待。
一、迪士尼——從小老鼠到大象
1、初創期
迪士尼成立於1923年,1928年迪士尼繪製動畫片《瘋狂的飛機》,開始了動畫電影之路。緊接著,迪士尼推出了第一部有聲動畫片《汽船威利號》,1937年,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白雪公主》,這部影片在動畫史上有裡程碑式的意義。此後,迪士尼連續推出《木偶奇遇記》、《幻想曲》、《小鹿班比》等優秀動畫長片。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2、發展期:1950-1966年
20世紀40年代,受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迪士尼公司暫停了動畫片製作。戰爭結束後,迪士尼公司進入快速發展期,幾乎每年都推出一部經典動畫片,如《仙履奇緣》、《愛麗斯夢遊仙境》、《小飛俠》、《小姐與流氓》、《睡美人》等等。迪士尼成為動畫電影產業的「霸主」。
圖片來源:廣發證券
1955年,加州迪士尼樂園開幕,這是迪士尼的第一家遊樂園。標誌著迪士尼的產業不僅停留在動畫電影製作,開始通過開設線下遊樂園實現IP變現。
3、蕭條期:1967年-1988年
1966年12月15日,華特·迪士尼去世,迪士尼公司陷入了困境,這一時期迪士尼缺少拿得出手的作品。一方面,迪士尼動畫電影製作處於青黃不接的時期,老一代製作人謝幕,新一代製作人尚未成熟;另一方面,電視動畫,如《貓和老鼠》等逐漸發展起來,對動畫電影產生了一定的衝擊。
雖然迪士尼在蕭條期內新推出的優秀作品匱乏,迪士尼憑藉IP在全球範圍內積累很高的人氣,1971年,美國第二家迪士尼——奧蘭多迪士尼在佛羅裡達開幕,1983年第一家海外迪士尼——東京迪士尼開幕。
4、復甦與擴張期:1989年至現在
實際上,從1989年開始,美國動畫電影進入了黃金時期。並且,90年代中後期,隨著CG(computergraphics)技術的逐漸成熟,大量的電腦三維動畫開始進入市場,並且逐步取代手繪動畫,成為主角。
迪士尼的復甦開始於其磨礪數年推出的動畫片《小美人魚》,這部動畫製作精美,獲得巨大成功。隨後迪士尼推出的數部動畫亦延續了《小美人魚》的製作水準,手繪動畫《阿拉丁》、《美女與野獸》、《風中奇緣》、《花木蘭》、《獅子王》等均是當年動畫票房冠軍。1995年,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公司與迪士尼合作推出了長篇劇情動畫片《玩具總動員》,這也是部足以載入史冊的動畫,因為它是首部完全以3D計算機動畫攝製而成的動畫電影。
如果說這幾部動畫的推出意味著那個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迪士尼又回來了,那麼真正讓迪士尼騰飛的,是進入新世紀後,迪士尼一系列的收購動作。
2006到2012年,迪斯尼相繼收購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漫威漫畫公司和製作《星球大戰》系列的盧卡斯影業。通過收購,迪斯尼得以迅速充實IP矩陣,擴大商業版圖。
與此同時,迪士尼斥190億美元收購美國廣播公司(ABC);2001年,迪士尼收購覆蓋8100萬家庭的福克斯家庭頻道。迪士尼借收購控制了媒體發行渠道,躋身媒體行業前列。
經過九十餘年的發展,迪士尼完成了從小老鼠到大象的蛻變,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娛樂傳媒帝國,涵蓋傳媒網絡、度假村與遊樂園、影視娛樂、消費衍生品等多個產業。
二、米老鼠的「老年危機」
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迪士尼從復甦到擴張,公司市值亦有騰飛之勢,從200億到2000億美元。
然而,2015年7月,自股價達到最高點118.26之後,迪士尼的增長之勢如強弩之末,之後便再沒有達到這樣的高度了,股價一直在80~110美元的區間浮動。
過去一年,標普指數上漲了27%,在這樣大牛市的背景下,迪士尼的股價甚至下跌了3%。耄耋之年的迪士尼究竟怎麼了?
首先,我們可以從迪士尼最新一季的財報中窺見一絲端倪。無論從營收還是淨利來看,迪士尼的媒體網絡業務、電影業務、消費者和互動業務都在萎縮,僅樂園和度假村業務一枝獨秀,其營收在迪士尼集團中的佔比節節攀升:
離開行業談個股就是耍流氓,迪士尼三大業務萎縮的根源在於行業的萎縮。
1、媒體網絡
迪士尼的媒體網絡業務主要包括Freeform、ABC和ESPN等衛星與有線電視網絡,這些傳統的有線電視業務在Netflix等流媒體平臺的崛起下,受到了嚴重的衝擊。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1996年,迪士尼收購ABC及旗下的ESPN體育頻道,成就了迪士尼一躍成為媒體巨頭的霸業,現如今,這塊業務卻成為迪士尼的軟肋,其盈利能力飽受質疑。
Netflix對傳統電視臺的威脅在於對用戶的搶奪,特別是,年輕一代紛紛成為cord-cutting(剪掉有線電視線)一族。調研機構LeichtmanResearch報告顯示,Netflix在美國的訂閱數首次超越了有線電視用戶。Netflix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訂閱數達5085萬,正式超過了4861萬的美國有線電視訂閱數。
ABC是美國幾大公用電視網之一,其地位類似於中國中央臺全國頻道,主要盈利手段是廣告收入,ESPN是旗下的付費體育頻道,其收入三分之二為訂閱費用,三分之一為廣告費用。用戶由傳統媒體向流媒體流失的過程中,廣告商投放也在向流媒體等網際網路形式轉移。迪士尼的媒體網絡業務構成以傳統媒體為主,其營收逐漸被新媒體所蠶食也就不難理解了。另一方面,媒體網絡的成本則難以降低,譬如,ESPN的主要成本——體育比賽轉播權成本高漲,這一進一出之間,ESPN的利潤率亦隨之萎縮。
2、影視娛樂
迪士尼影視娛樂主要由迪士尼影業、迪士尼動畫以及相繼收購的皮克斯動畫、漫威影業、盧卡斯影業所構成,收入來源以票房收入為主。北美電影市場基本被六大電影製作公司所壟斷,其中,迪士尼繼16年超過華納兄弟,奪得北美票房冠軍以來,2017年成功衛冕,票房份額佔比21.8%,北美票房前十,迪士尼獨佔四席。憑藉旗下精良的IP陣容,迪士尼站穩好萊塢第一製作公司的地位,卻也難掩整個北美電影市場陷入增長泥潭的尷尬,北美電影的存量市場成為六大電影公司相互博弈的場所,對單個公司而言,提升的空間已非常有限。
北美市場觀影人次呈現向下的趨勢,網際網路流媒體形式對電影院的衝擊也是可見一斑,尤其是進入2018年,Netflix等流媒體網站在電影製作上逐漸發力,對傳統的電影製作發行將會產生新一輪的衝擊,北美票房似乎只能依靠票價的增長來支撐了。
資料來源:mtime時光網
再來看海外市場,據comScore的統計數據,2017年全球電影票房為399.2億美元,相比去年增長3%,可見,全球電影市場在進入成熟期後,增速放緩,留給各大電影巨頭的空間也已經不多了。雖然在去年全球票房排名top10的電影中,迪士尼獨佔5席,令人頗為尷尬的是,其2017財年的影視收入不升反降,2018年第一財季這一數據也同比略微降低。
資料來源:mtime時光網
3、消費品與互動娛樂
迪士尼的消費品與互動娛樂業務主要指迪士尼IP的衍生產品,包括迪士尼出版集團、迪士尼線下商店、迪士尼數碼網絡等,是迪士尼IP的變現渠道。這塊業務佔比比較小,並且和迪士尼的電影業務存在聯動效應,在此不多做討論。
▌三、流媒體強勢崛起,看迪士尼如何破局
迪士尼所面臨的困境實際上是整個行業的縮影。流媒體行業與電影行業、電視行業在某些程度上存在替代性,觀眾的時間是有限的,影視娛樂公司競爭的無非是用戶每天幾小時的時間。當網際網路視頻蓬勃發展,就不可避免的對電視、電影行業進行擠壓,傳統影視產業的觀眾逐漸被分流。
從本質上看,網際網路在線視頻網站對傳統影視行業的擠壓在於發行渠道的轉變,以往觀眾通過電視,進入影院觀看節目,現在越來越多人,特別是年輕的觀眾,選擇在網上收看節目。
這種轉變的發生有幾大原因:
1.技術革新: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網絡帶寬的增加,PC、手機的普及構成在線視頻網站發展的技術基石;
2.年輕一代傾向自主選擇而非被動接受。傳統有線電視,放到哪兒是哪兒,觀眾只能被動接受電視播放的節目,常常不得不忍受追劇、錯過時間的痛苦,而在線觀看則將選擇權交給用戶,實現想看什麼就看什麼;
3.費用:對比付費有線電視常常高達6、70美元的月租,十幾美元一張的電影票,以Netflix為代表的在線視頻網站的每月費用僅為10美元左右,僅需10美元,就能享用海量的影視內容。
從整個美國的影視產業鏈來看,位居上遊的內容製作者,即電視劇集、電影、新聞、娛樂等節目的製作商仍然是整個行業的核心。因為用戶只能被內容所吸引,其他因素,諸如發行渠道、技術、推介等都是為內容服務的。這也是為什麼流媒體網站Netflix在做到行業老大之後,仍然不遺餘力的向行業上遊洄遊,18年將投入80億美元在原創內容上。
作為全球最大的影視娛樂公司,迪士尼在內容的原創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讓迪士尼栽跟頭的,是沒有適時轉型,及時擁抱流媒體發展這波熱潮。當迪士尼意識到問題所在之時,Netflix等流媒體平臺已經率先搶佔了市場。所謂「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怕的不是丟失羊,而是一再丟失羊後沒有及時止損。
幸運的是,迪士尼早已有所行動了。
ESPNPlus:2016年8月,迪士尼收購BAMTech33%的股權,2017年9月25日又收購了其42%的股權。BAMTech曾是MLB(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旗下流媒體公司,實際上,BAMTech的客戶不僅僅局限於棒球,還包括HBONow、國家冰球聯盟、美巡賽以及WWE網絡。通過收購BAMTech可以為ESPN(娛樂與體育節目電視網)和其流媒體業務提供技術支持,而ESPN擁有的眾多體育項目版權為迪士尼流媒體單元提供了豐富的內容。
選擇體育領域這條賽道是迪士尼的明智之舉,因為體育是Netflix、HBOnow、Hulu等流媒體網站暫未涉及或者尚未深耕的領域,高企的版權費用是這些公司避而遠之的直接原因,再加上大部分流媒體網站固守流媒體這一行業,而體育板塊則需要兼顧直播+流媒體的形式。
上一季度的盈利電話會議上,迪士尼執行長鮑勃·艾格透露即將推出一個獨立的流媒體服務——ESPNPlus,這意味著用戶無需訂閱有線電視服務,就能通過網絡觀看ESPN的體育節目。鮑勃·艾格還透露,ESPNPLUS的訂閱價格僅為4.99美元/月,低於Netflix和Hulu的月度費用,這是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價格。
收購福克斯:去年12月,迪士尼宣布以524億美元從21世紀福克斯手中收購電影、電視和國際資產,除了福克斯的原創內容和IP資源,迪士尼還看中了福克斯所持有的流媒體Hulu的股權。福克斯持有Hulu30%的股權,加上迪士尼本身持有的30%股權,迪士尼成功收購之後將打破之前三方共同控制Hulu的局面,成為Hulu的控股股東。Hulu去年的付費訂閱人數超過1700萬,獨立觀眾數已達5400萬人,是僅次於Netflix、Youtube、Amazon的第四大流媒體平臺。
自建流媒體平臺:去年8月,迪士尼宣布將在2019年自建流媒體平臺,用戶通過迪士尼自有的流媒體平臺可收看該公司發行上映新的電影和電視節目,包括皮克斯動畫大片。並將終止其與Netflix的在線發行合約,僅保留星球大戰和漫威系列的發行權和播出權。有了Hulu和自建流媒體平臺,迪士尼將有更多籌碼與Netflix、亞馬遜正面對抗。
根據迪士尼執行長鮑勃·艾格的表示,迪士尼的流媒體服務主要面向家庭用戶,而Hulu則主要滿足於市場對更多成人和電視劇觀眾的需求。預計到2019年,迪士尼將可以提供涵蓋全年齡、多領域的流媒體服務,依託ESPNPlus+Hulu+自建平臺,迪士尼的戰略意圖很明顯——把失去的都給奪回來。
尾聲
迪士尼在流媒體行業的野心從其在該產業的布局上可見一斑,未來兩年對迪士尼而言將是非常關鍵的節點,迪士尼的目標是構建起足以和Netflix、Amazon抗衡的流媒體平臺。這一目標給我們以很大的想像空間,當下,Netflix市值超過1200億美元,雖然Alphabet沒有公布過Youtube的財務數據,但市場認為其估值也能達到Netflix的水平。對比之下,迪士尼整個集團的估值也只有1500億美元水平。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依託全球最大影視娛樂集團,以及最為強勁的IP創造能力,迪士尼的流媒體平臺佔儘先天優勢,是有可能後來者居上,成為足以挑戰Netflix的力量,到那時候,迪士尼的估值自然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