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齡33歲!這幫人破了萬米深淵科考門檻

2021-01-16 騰訊網

作者| 任芳言

團隊成員在著陸器前留念。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供圖

海南省三亞市的鹿回頭風光宜人。這裡有椰子樹、鳳凰花,陽光在海面上一照,能看到三四種不同的藍。對普通人而言,鹿回頭是景點,但對中科院深海探測技術研究團隊來說,這是他們走向戰場的地方。

在這裡,十餘位團隊成員研發出數臺形態、功能各異的著陸器。5年來,這些著陸器累計完成184次下潛作業,其中26次超過萬米,更帶回許多深海樣本和寶貴數據,為中國的深淵科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潛入深海就意味著潛入未知,著陸器下潛深度每增加一點,是挑戰,也是機遇。當萬米深海的大門被叩開,中國的深淵科考有如裝上加速器。

在團隊核心成員之一、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下稱深海所)深海探測技術研究室副主任陳俊看來,突破萬米意味著從0到1的原始突破,但團隊的終極目標是在技術上不斷超越。

「將來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更多。」陳俊表示,未來,著陸器的功能會變得更複雜,多個著陸器同時在水下作業也將變為現實。

幾經波折,駛向萬米深淵

2016年6月,在馬裡亞納海溝,著陸器「天涯」首次潛入萬米深海,帶回超過100升水樣。這是我國海洋科技發展史上第一次綜合性萬米深淵科考,「天涯」號的成績出乎所有人意料。

這是「天涯」首次正式出海,「當時只計劃做7000米的任務」,現任深海所高級工程師的李俊負責著陸器總體設計,他告訴《中國科學報》,作為中科院「海鬥深淵前沿科技問題研究與攻關」戰略性B類先導專項的一部分,著陸器的首航目標相對穩妥。

在船上,著陸器既定任務完成後,專項首席專家突然發問:能不能突破一下,看看著陸器的最大工作深度?拆除部分裝備後,「天涯」3次下潛並順利回收,最大深度近8000米。

「能不能下到萬米?」面對這個問題,團隊成員沉默了。彼時著陸器是按7000米標準設計的,若下潛深度過大,控制系統無法工作,著陸器就只能靠聲學信號接收指令。一旦聲學信號不穩,著陸器很可能回不來。儘管早在設計之初就規劃了萬米技術路線,著陸器的浮力材料和聲學裝備的指標也是萬米級別,但現場改造仍然很冒險。

幾番激烈討論後,陳俊等人開始認真考慮衝擊萬米的可能性。仔細考慮每一個細節、問題,著陸器上指標沒到萬米的設備,能拆則拆。

在大家的忐忑中,「天涯」著陸器再度下潛。

「我們全部家當都押在聲學釋放器上了」,團隊成員、深海所工程師蔡篤思回憶,「當時最緊張的是等著陸器發聲學信號,等它上來」。

天不遂人願。回收當晚,著陸器接連兩次都沒能按預估時間上浮,所有人都緊張極了。

「會不會是沒拋載成功?重力和浮力有偏差?」夜裡12點,陳俊仍守在甲板上,他一邊和其他人討論,一邊飛快地想是哪裡出了問題。其實改裝時,團隊成員反覆計算,由於給著陸器留了安全餘量,上浮時間比預估的更長。

凌晨1點,「天涯」終於在漆黑的海面露頭,回收過程有驚無險。

陳俊至今還記得,在漆黑海面上看見著陸器燈光閃爍的一剎那,「就像看到黑夜中最亮的星,特別興奮」。

不止萬米,要在深海「逛超市」

「天涯」潛入萬米後不過半年,陳俊等人又帶著改裝升級的「天涯」號和另一臺著陸器——「萬泉」號重返馬裡亞納海溝。這一次,無論是人還是著陸器,準備得都更充分。

2017年3月,深淵科考隊凱旋,兩臺著陸器戰果纍纍:「天涯」號帶回了大量萬米近底水樣、沉積物和高清視頻,在深海約7000米處捕獲了獅子魚和體形巨大的端足類鉤蝦;「萬泉」號圓滿完成多型國產化設備的搭載試驗,還配合海底地震儀進行了一系列高精度三維定位作業……

建造深淵著陸器的目的不止突破萬米。因為體量輕、成本低,著陸器對經費有限的科學家而言是個性價比很不錯的選擇。陳俊等人在設計每臺著陸器之初,也會仔細考慮科學家的需求。一直以來,他們都有個心願:深淵採樣要做到像超市購物一樣方便和安全。

受溫度、壓力等條件限制,著陸器從數千米深的海底帶回的樣本可能會失真。那麼,能不能直接在深海採樣、做實驗?帶著這個問題,同在深海所工作的研究員王勇和賀麗生找到了李俊,希望能研發在深海原位提取生物信息的著陸器。雙方一合作就是五六年,「鳳凰」號應運而生。

在陸地上的實驗室,提取生物核酸信息易如反掌,但到了幾千米的水下,「鳳凰」需要完成一系列精密而複雜的活動才能達到同樣的目的。

為了靈活調動部件,讓著陸器更好地執行科研任務,李俊額外學習了不少生物知識。每次科學家拿到數據,身為工程師的他都不忘詢問情況。「我們有了新發現,發了文章,告訴大家有這個著陸器、它可以做哪些事,他們也覺得很高興。」賀麗生笑言。

2018年,「鳳凰」號著陸器首次搭載原位微生物核酸裂解裝置「鳳冠」在深海開展原位提取試驗,同時捕獲了盲鰻、大王具足蟲等深海生物。「有了原位數據,我們可以收穫更多驚喜,比如原位微生物群落結構和表達特徵。」王勇表示。

時至今日,為了能搭載更多科研設備、做更前沿的工作,「鳳凰」的性能還在不斷調整和優化,團隊每走一步,都在這一領域踩下新的腳印。

問心無愧,做有挑戰的事

2013年初到深海所時,陳俊還是未畢業的博士生,他的導師張艾群剛開始組建深淵著陸器團隊。張艾群是中國水下機器人研發的元老級人物,面對一群不同背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他將自己的科研財富傾囊相授。

陳俊至今牢記著導師的教誨:問題沒想清楚時,決不能憑感覺下定論。做著陸器的機械結構設計時,張艾群總不忘提醒大家把背後的物理概念弄透徹。深海裝備一定會用上密封裝置,即便是一個小小的插件,張艾群也會引導成員留意因不同材質、外部環境等產生的問題。

這種嚴謹的作風在整個團隊中處處可見:小到每臺著陸器幾十上百項檢查指標、每一個電子元器件的壓力試驗,大到每臺著陸器的布放回收、因不同項目一次次重複的海試……

陳俊坦言,為了單純做好一件事,可能會走很多彎路,但整個團隊乃至研究所的氛圍都是如此。

數年間,深海探測技術團隊吸引了不少年輕人,他們的人生路徑也因此而改變。

深海所高級工程師辛永智來團隊前,是成天坐在辦公室裡寫程序、調程序的程式設計師,如今跑到海上做實驗成了家常便飯。而且,著陸器研發涉及到的知識和專業領域更廣泛,「對自己要求也會更高」。

「『深海』對我來說是一份工作,同時也慢慢成為我的事業。」在李俊看來,研發著陸器雖然勞累辛苦,但能獲得源源不斷的成就感。「大家一起合作,做些別人沒做過、有挑戰的事。」

《中國科學報》 (2020-05-20第1版 要聞)

編輯 | 趙路

排版 | 志海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相關焦點

  • 10909米!「奮鬥者號」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淵究竟有何魅力?
    第三部分,「奮鬥者」號探索萬米深淵要克服哪些困難。首先,咱們來聊聊馬裡亞納海溝在哪裡,怎麼形成的,它最深處有多深呢?根據美國新罕布夏大學大通海洋工程實驗室海岸與海洋測繪中心2014年公布的數據,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是被稱為「挑戰者深淵」的地方,它的深度約為10984米[],這也是已知的海洋最深處。理所應當的,海洋第二深的位置還是在馬裡亞納海溝,位於「挑戰者深淵」東面約 200 千米處的「塞麗娜深淵」,深度約為 10809米。可能大家對這個海洋深度不是很敏感。
  • 結婚越來越晚,杭州去年平均結婚年齡:男33.1歲女31歲
    杭州市的國內居民結婚登記中,男性平均年齡33.1歲、女性31.0歲,與上年相比均晚1.3歲;男性初婚平均年齡28.6歲、女性27.1歲,與上年相比,男性晚0.1歲,女性晚0.4歲——3月6日,杭州市民政局發布「2017年杭州市婚姻登記數據」。
  • 國米首發11人全外援! 平均年齡近32歲創歐冠紀錄
    ,而且平均年齡為31歲帶340天,再度刷新了自己保持的歐冠最老首發紀錄。再看看國米今天的首發陣容,幾乎還是那些人!新面孔只有薩拉特和弗蘭。塞薩爾32歲5個月,麥孔30歲7個月,盧西奧33歲10個月,薩穆埃爾33歲11個月,齊沃31歲4個月,斯坦科維奇33歲5個月,坎比亞索31歲6個月,薩內蒂38歲6個月,弗蘭32歲9個月,斯內德27歲8個月,薩拉特24歲11個月。這套首發陣容中,年齡在30歲以下的竟然只有兩人,平均年齡為31歲帶340天。
  • 平均年齡僅33歲,他們憑啥拿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這支平均年齡只有33歲的團隊,先後獲得首屆國防科技創新團隊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獎項;骨幹成員先後榮獲全國傑出工程師、中國青年科技獎、何梁何利獎、航天功勳獎等榮譽,成為逐夢太空的航天先鋒。 多年來,五院創新團隊堅持這一理念,全力推動通信衛星核心關鍵技術的攻關與應用。 2016年8月,我國首顆移動通信衛星天通一號成功發射。該星被譽為「中國版的海事衛星」,可在野外勘探、邊境巡邏、地震搶險、南極科考、南海維權等活動中發揮巨大作用。
  • 平均年齡33歲!「不浪漫」的人,最浪漫的回應……
    3天後即將迎來31歲生日的他,對著面前的麥克風喊出最後一道關鍵口令。指控大廳裡,隨處可見洋溢著自信的青春面孔。數百個關鍵測控崗位上的負責人,大多為「80後」和「90後」,平均年齡僅33歲。時光倒回10年前,嫦娥二號順利抵達環月軌道直播現場,看著許多年輕人歡欣雀躍的身影,時年57歲的總設計師吳偉仁潸然淚下。
  • 中國「小鯊魚」將挑戰萬米深淵 全球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有了新挑戰者
    海底萬米深淵可謂是科研的無人區,包括馬裡亞納海溝在內的9條最深的海溝分布在西太平洋,它們中的5條深度均超過萬米。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又稱萬米載人潛水器。2020年,中國萬米載人潛水器即將探訪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挑戰者深淵」,一場大戲即將在深海舞臺上演。從陸地走向水池再到海洋從外形看,萬米載人潛水器的外形像是一條鯊魚,有著滾圓和流線型的身體。
  • 「探索一號」叩開萬米深淵:全固態電池 提供持久能量來源
    央視網消息:今年3月,中國科學院深淵科考隊完成了再探萬米深淵的科考任務,實現了多項世界級的重大突破。利用深淵著陸器,科考隊員對我國自主研發的浮力材、固態鋰電池、保壓氣密取樣器等一系列深海裝備進行了成功試驗,近日,記者得到允許獨家走進這些科技神器,它們是如何克服水下的超高壓環境,保障科考的順利進行呢?
  • 中國科考馬裡亞納海溝再獲新突破,"海鬥一號"首次完成萬米潛。
    科考,作為當今世界各國科學家用來開啟未知世界大門的鑰匙,它正幫助人類逐漸地了解和看清了這神秘世界深層所在。據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天(6月8日),我國「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馬裡亞納海溝深淵科考任務後順利返港"。
  • 崔維成 極限深淵挑戰者
    >海洋平均深度約為4000米,其中90%的海洋從未被探索過。崔維成,就是這樣一個對海洋極限深處有著無限憧憬和夢想,並肩負著研製11000米全海深載人深潛器向海洋極限深處發起挑戰的重要使命的人。近期,崔維成教授接受了央視《大家》欄目組的專訪,講述了他立志挑戰深淵極限的故事。◆  圖片來自《崔維成  深淵極限挑戰者》視頻截圖挑戰萬米深淵的過程註定不是坦途,突破與挫折交替出現。
  • 從淺海200米大陸架到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淵:都有哪些神奇生物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淺海,例如我國的黃海平均水深不到100米,而渤海僅有18米左右。峨眉山金頂大佛剛才我們講了了個大概,從大陸架不到200米的淺海到萬米深淵的海溝早在2014年的一次科考中,科學家就在馬裡亞納海溝水深7966米處捕捉到了這種魚,而到了2017年,日本的科學家更是在8178米深處發現了馬裡亞納獅子魚,這個發現刷新了魚類海洋生活水深的記錄!
  • 崔維成丨極限深淵挑戰者
    ◆  《崔維成  極限深淵挑戰者》,時長24分30秒海洋平均深度約為4000米,其中90%的海洋從未被探索過。
  • 平均年齡33歲!他們是託舉「嫦娥」的青春力量
    3天後即將迎來31歲生日的他,對著面前的麥克風喊出最後一道關鍵口令。指控大廳裡,隨處可見洋溢著自信的青春面孔。數百個關鍵測控崗位上的負責人,大多為「80後」和「90後」,平均年齡僅33歲。時光倒回10年前,嫦娥二號順利抵達環月軌道直播現場,看著許多年輕人歡欣雀躍的身影,時年57歲的總設計師吳偉仁潸然淚下。
  • 海底1萬米,中國來了!
    水池試驗是在一個位於江蘇無錫的人工水池中進行的。水池試驗是潛水器從陸地走向水中的第一步,如果把萬米載人潛水器比作一輛新車,那麼無論是對潛水器,還是將來要操作潛水器的潛航員來說,試驗的水池都相當於一個「試車場」。3月10日,「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南山港碼頭啟航。
  • 從大陸架淺海到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淵:大海裡都有什麼神奇生物?
    「挑戰者深淵」的底部!海溝一般是大陸板塊和海洋板塊碰撞所產生的,比如馬裡亞納海溝,它就是太平洋板塊和馬裡亞納板塊發生碰撞的位置,兩個板塊相撞,因太平洋板塊密度大、位置相對低便俯衝深入地幔而融化消失,同時碰撞位置留下了一道深不見底的萬米深淵。
  • 中國萬米載人潛水器即將探訪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
    全球深度大於6000米的海溝共有37條,這些海溝所在的區域被稱作海鬥深淵。它們是迄今全球海洋中人類難以企及、知之甚少的地方。 包括馬裡亞納海溝在內的9條最深的海溝分布在西太平洋,它們中的5條深度均超過萬米。  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又稱萬米載人潛水器。
  • 海底1萬米深淵裡有什麼?
    我們在說到海底1萬米,無疑會想到馬裡亞納海溝!馬裡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沿馬裡亞納群島(Mariana Islands)分布,位於亞歐和太平洋兩個板塊之間。馬裡亞納海溝全長2550千米,平均寬度70千米,大部分水深超過8000米。
  •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在這個航次中,「探索二號」科考船在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與「在與「奮鬥者」號萬米載人潛水器聯合作業期間,「探索二號」搭載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滄海」號視頻直播著陸器,成功與「奮鬥者」號實現了萬米洋底對接。總臺成功利用國產超高清4K技術,對此進行了全球首次萬米海底實時4K視頻直播報導。北京演播室主持人也通過「滄海」號著陸器的實時畫面,對潛航員進行了洋底直播連線採訪。
  • 覆核洋底科考作業功能,「奮鬥者」號再探萬米洋底_騰訊網
    這是「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入水時的場景。(中國船舶集團 供圖) 在逐夢深藍的路上,中國人又「潛」進了一大步。 11月19日10時09分,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國重器」——「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這是繼11月10日、13日、16日三次萬米級海試後,「奮鬥者」號再探萬米洋底。
  • 探訪三亞中科院深海所:從「洋底」走向「深淵」
    「深淵」的突破,還將深海領域融入智能科技,帶領民眾體驗繽紛多彩地海底世界。中科院深海所所長特別助理陽寧介紹,目前,深海所已順利完成了馬裡亞納海溝萬米級人工地震剖面測線、「深海勇士」號海試任務等多項深海科考任務。  【同期】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特別助理 陽寧  在這個地方進行了地震的觀測,在世界上在這麼深的海溝裡頭是第一次。說明我們的記錄儀器的水平已經達到了萬米級。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布這麼完整的一條(人工地震剖面)測線。
  • 哈爾濱人平均初婚年齡28.6歲!年輕人都不想結婚嗎?網友評論:還不是...
    黑龍江省平均初婚年齡:27.2歲   在2017年的全省婚姻大數據中,黑龍江省平均初婚年齡為27.2歲!其中女性26.9歲,男性27.1歲。   2012年的時候,黑龍江省人平均初婚年齡已經達到23.75歲,5年時間,初婚年齡推遲了近5歲,每一年都在慢慢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