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公司第四次摧毀了一艘星際飛船「測試艙」,內部代號為SN7.1。這將為SpaceX首個原型機的高空之旅打開大門,最快該原型機明天就會被移動到發射臺。
經過3個晚上和20多個小時的協同努力,SpaceX終於在9月23日黎明前將數百噸液氮裝滿星艦測試艙SN7.1。在當天的測試窗口只剩下一個小時的時候,SpaceX關閉了燃料箱的通風口,讓裡面的低溫物質沸騰成氣體,在沒有出口的情況下膨脹。CDT凌晨4點57分,SN7.1測試艙達到極限而爆裂,終於結束了其漫長的測試活動決。
SN7.1測試艙達到極限而爆裂
幾個小時後,新的道路關閉通知顯示,SpaceX公司計劃將星際飛船原型機SN8從博卡奇卡工廠運往發射地點。這是第一艘全尺寸原型星際飛船,也是第一艘用於高空測試的星際飛船原型機。
在缺少來自SpaceX或該公司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最新新信息的情況下,對於SN7.1漫長的測試活動的結果知之甚少。但是它在兩個晚上的無損測試(包括使用液壓油缸推力模擬猛禽發動機的推力)中倖存下來,這一事實或已證明SN7.1的使用的合金鋼對於星際飛船來說是合規的。
SN7.1的前圓頂焊縫的大部分被乾淨利落地切開了,這正是人們從理論上期望的一個良好結果,均勻的焊縫與所期望的完全吻合。假設SN7.1在爆裂之前達到的壓力遠高於8.5 bar(125 psi),則該儲罐的最終測試很可能被認為是成功的。
SN8安裝了功能襟翼
就在SpaceX公司開始SN7.1測試艙最後一次爆裂測試的同一天,SpaceX團隊第一次在全尺寸星艦原型(SN8)上安裝了功能襟翼。有效回答了SpaceX是否會在星艦原型機首次接受高空測試之前為其完全配備鼻錐和襟翼的問題。SN7.1測試完成後,隨之而來的就是道路封閉通知,計劃將SN8在9月24日凌晨運抵發射臺,並將最早在9月27日進行備受關注的「SN8高空測試」。
已經完成堆疊的星際飛船SN8的鼻錐
截至9月23日,SN8的雙尾襟翼(用於穩定自由落體飛船的大型空氣動力學控制面板)已經完全安裝在保護每個襟翼控制機構的「空氣罩」旁邊。
星艦SN8唯一缺少的硬體是一個約20米(~60英尺)高的鼻錐,鼻錐上兩個較小的前襟翼,以及進入位於所述鼻錐內的一個較小的液氧「頭部罐」的管道。目前,SpaceX已經在5個合金環上堆疊了一個星際飛船鼻錐原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鼻錐堆疊。
星際飛船原型機SN8的艙體部分
在星際飛船SN8的第一次主要測試中,包括尾部襟翼和空氣罩是必要的,因為幾乎一半的襟翼和支撐結構都直接安裝在液氧艙的外殼上。理論上,當冷卻到液氮或氧氣的溫度時,星艦SN8所用的合金鋼環的直徑可以縮小0.3% (~ 20mm或~0.8英寸)。
星艦SN8隻有一半的尾部襟翼會直接受到燃料箱收縮的影響,對於這樣一個大的、高應力的機械系統來說,會造成一個相對複雜的環境。
推力圓盤安裝
因此,在低溫載荷下測試襟翼的動作可能是SN8耐低溫測試的關鍵部分,同時也將證明星際飛船推進劑箱的結構完整性和功能。如果SN8按計劃到達SpaceX的發射設施,該飛船的第一次首次低溫驗證測試測試將於CDT (UTC-5) 9月27日(周日)晚9點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