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澀的中國糖

2020-12-04 格隆匯

沒有人不愛吃糖。

或者說沒有人生下來就不愛吃糖。當這裡所說的「糖」泛指甜食的時候,對「糖」的渴望,是寫在人類DNA裡的一個片段。甚至可以說,是寫在所有靈長類動物DNA裡的片段。

「如果是個三萬年前的採集者,想吃甜食只有一種可能來源:熟透的水果。如果石器時代的女性碰到一棵長滿甜美無花果的樹,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立刻吃到吃不下為止,否則等到附近的狒狒也發現這棵樹,可就一顆也吃不到了。」——《人類簡史》尤瓦爾·赫拉利

糖能以非常快的速度消化並轉化為能量。在有上頓沒下頓的原始狩獵採集時代,還沒有種植意識的智人,碰到水果一定要吃個夠的習慣,久而久之的形成了人腦內的多巴胺獎勵機制。

當你吃到甜食的時候,大腦會告訴你:「好開心啊」和「多吃點吧」。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袁術竟是因為想吃糖而不得,把自己氣死了。

「時盛暑,欲得蜜漿,又無蜜,坐床上嘆息良久……乃大吒曰:『袁術至於此乎!』因頓伏床下,嘔血鬥餘而死。」

這也是為什麼,現代人瘋狂追逐「無糖」,卻始終無法老老實實的去喝白開水。「無糖」,是你為了健康或者為了變美,對人性的反抗。戒不掉甜食的你,不是意志力薄弱,只是沒有忘掉人類的「老本」。

01

中國製糖簡史

傳統農業出現以後,人類開始掌握了從作物中獲得糖的方法。

甘蔗種植在周朝傳入中國南方,並在宋朝普及到了江南各省。由於甘蔗榨取的糖更甜、生產更高效,蔗糖的出現迅速取代了此前用澱粉質糧食發酵而來的麥芽糖。

清朝末年從歐洲引進的甜菜,則成為了糖的第二大主要來源。

雖然蔗糖帶一個甘蔗的「蔗」字,但甘蔗和甜菜生產的都是蔗糖。全球範圍內的蔗糖8成來自甘蔗,2成來自甜菜。

50年代是中國糖業發展史上第一個興盛時期。

由於中國最早的製糖設備都是1933年廣東軍閥陳濟棠從國外購進的,廣東是新中國最早開始製糖的地方。

建國初期國家斥資興建糖廠,廣東也是三個選址之一。由於另外兩個選址,黑龍江和內蒙古,都以生產甜菜為主,廣東省可以算是甘蔗製糖的獨苗苗。

(中國第一家甘蔗機械製糖廠 - 順德糖廠)

90年代,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對食糖生產經營和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東糖西移,北糖南移。

地方經濟更需要被「拉一把」的廣西、雲南開始開發旱坡地種甘蔗的技術,使90%原本只能在平原、河川種植的甘蔗轉移到了坡上。廣東也因此讓出了製糖大省的名號。

同時,新疆等地開始發展墾荒種甜菜,打破了北方耕地不足,甜菜、甘蔗和糧食搶地的困境。

95年以後,糖業在振興周邊不發達省份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日益顯露,加上對走私糖的嚴打,國內糖業生產受到鼓舞,糖料和糖產量都迎來了大豐收。中國糖產量開始可以滿足自需,國內產糖格局也基本成型。

02

外患

巴西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蔗糖生產國和出口國,印度排在第2,中國在19年前後已經可以排在第3。同時中國也是僅次於印度尼西亞的第二大糖淨進口國。

雖然中國糖產量已經達到了世界第3的水平,但中國製糖,比想像中的更艱難。

第一大難就是中國的甘蔗地。雖然廣西、雲南等地的氣候條件適合甘蔗生長,但是極端天氣頻發,自然災害說來就來,產量和質量波動大。

另一方面,廣西、雲南的甘蔗種植地質都是丘陵紅壤旱地,簡單來說就是乾旱的坡坡,因此很難實現機械化收割。

這麼多年過去了,依然是以人工收割為主,即便是請人工費較低的越南勞工(國家對跨境勞工嚴格管制以後越南砍蔗工也請不到了),收割這一步的成本也高過其他國家不少。

更別提地租、肥料、農藥等等環節,沒有一環的成本低過其他製糖大國。

這也導致95年前後,走私進口食糖對國內糖價帶來了劇烈衝擊。國家也對走私進口糖進行了嚴打,終於在98年前後基本把走私糖的口子堵住了。

一點優勢都沒有,為什麼一定要自己製糖?

為了扶貧。廣西49個貧困縣中,有30多個以種植甘蔗為主要收入來源。往小了說是脫貧致富,往大了說還肩負著保障邊疆安定責任。

因此甘蔗是一定要種的。長期來看種甘蔗的收益是最好的,因為雖然乾旱會影響產量,但不會導致絕產;雖然價格易受影響,但是需求比較穩定,種植簡單,銷售又有保障。

但是,中國加入WTO時,進口糖關稅定低了、準入量還定的大了,因此產業保護期一過,就得按承諾的兌現。此後國內糖價更容易受國際市場波動的衝擊,同時也限制了國內糖漲價的幅度。

11年起,糖價開始持續走低,加上種甘蔗的成本高企,種甘蔗的利潤被不斷的壓縮。

糖價最低的2015年前後,自己打理的小戶,如果把自己的人工算進去,利潤微乎其微,僱傭工人的大戶甚至種多虧多。

15年3月的一篇關於甘蔗種植現狀的報導,開篇第一句就是:「全廣西已經找不到一個種甘蔗不虧損的大戶」。願意種甘蔗的人以及種甘蔗的地都在那兩年迅速的流失。

為了保護農戶的利益,當糖價長期低迷,就會有最低收購託底價的政策出臺。即便如此,蔗農種植的積極性還是出現了斷崖式下降。

於是也苦了糖廠。收不上來甘蔗,意味著工廠的產能規模、經濟效益都無法完全實現,加之糖價低迷,12-17年,虧損的製糖企業數量持續升高。

2017年,我國製糖行業規模以上企業超過300家,其中170多家都是虧損的狀況,毛利率從12年的16.27%降到了10.32%。

曾經7成以上的糖廠都是民營企業的廣西製糖業,在那幾年迎來了大洗牌,大批民營企業被國有企業收購吞併。

以至於在18/19榨季產糖量前10的集團中,有7家是國有企業。

由於無法解決的成本問題,我國製糖只能是咬著牙硬制,而且國內生產的白糖與國際貿易的白糖相比價高而質低,因此時刻面臨著走私糖一次次的捲土重來,實在苦澀。

03

內憂

除了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的「外患」,中國糖的「內憂」也不少。

90年代,這個內憂是糖精。

糖精作為純有機化工合成產品,甜度極高,成本又比糖低太多太多,以至於98年前後我國糖業市場上糖精的市佔率已經超過50%,嚴重擠壓了蔗糖。

不過,大眾很快意識到了糖精對人體有害無益,商家使用糖精只是為了圖便宜。

99年,國家重拳出擊,朱鎔基總理親自批示:

「必須堅決關閉和限制向國內市場銷售的糖精廠,並妥為善後。一定要堅決、迅速、果斷,毫不留情。此事對食糖工業、農業和農民以及全國人民都大有好處。不惜付出代價也要辦成這件事。切切。」

被逼到牆角的蔗糖這才得以翻身。

現在,這個內憂是代糖。

人類經過漫長的發展和奮鬥,終於把曾經屬於統治階級特供品的糖,變成了老百姓的日常。然後,中產階級和小資們一個轉折,開始宣揚飲食結構和消費結構的改革。

20年以後,蔗糖的又一勁敵以野火燎原之勢在全球範圍內蔓延 - 「無糖」時代來臨了。

對比歐美,主流媒體當下對「0糖」的抨擊或者說警惕,其實早就有跡可循。

喝茶都要加點糖的英國人和嗜碳酸飲料如命的美國人,在70年代迎來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的高度爆發,科學界開始對糖起了疑心,美國政府也開始明確的限制每人每月只能吃兩磅(大概900克)的糖。

糖業背後的資本迅速反應,立即開始公關,找了各種專家學者,將這些疾病的成因嫁禍給了食物中的脂肪。

脂肪這塊遮羞布,把糖對人體的危害掩蓋了近15年。

在支持「食糖有害」論的科學家被「挺糖派」一一打倒之後,美國農業部終於站出來揭露了糖攝入過量的危害,並向全世界人民發出了警告,這才把食糖的危害再度提上檯面。

而糖業資本再次出手,故技重施,而且更上一層樓,編織出了時至今日都還深入人心的健康謊言 - 卡路裡。

他們開始呼籲民眾節食,少吃脂肪,而通過吃卡路裡數字更低的糖來提供能量。

其實仔細想來,美國糖業資本的障眼法,首先是告訴你快餐之所以是垃圾食品,是因為漢堡薯條,然後再告訴你,你要少吃漢堡薯條。從頭到尾絲毫沒提套餐標配的那一杯碳酸飲料。

直到2016年,美國糖業在1965年賄賂哈佛研究員,弱化糖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聯繫並嫁禍給脂肪的事實,終於被揭露了出來。

滑稽的是,就在同一年,第一個推出無糖碳酸飲料的可口可樂也被爆出每年有幾百萬美元的固定經費是用來讓健康研究組織給「糖」寫軟文的。

美國非營利健康食品公司創始董事Jim Krieger博士在一項書面聲明中甚至說道:

」如果製糖業沒有以這種方式操縱科學研究結果,我們將能挽救更多生命以及阻止更多財富浪費。而且,更重要的是,全美民眾的健康狀況也會大不同。」。

2017年,隨著五中全會確定的「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無糖」風終於在中國吹了起來。

先是口香糖、再到飲料、酸奶。眼看中秋將至,稻香村官網的月餅禮盒產品裡,排在第2的就是無糖月餅。

從最早的木糖醇,到無糖可樂使用的人工代糖阿斯巴甜,再到目前國內無糖飲料廣泛使用的天然代糖赤蘚糖醇,都沒有適度食用會威脅健康的證據,痛點顯然都沒有糖精那麼好戳。

目前主流聲音對代糖的質疑,主要的兩點是「產品叫無糖,其實加了糖(代糖)」以及「大量攝入代糖可能有害健康」,聽起來又是熟悉的欲蓋彌彰。

因此雖然還並沒有成為主流,代糖卻是中國糖乃至蔗糖本身,實實在在的第一大「內憂」。

04

出路

早在1958年,周恩來總理視察江門甘蔗糖廠和蔗渣紙漿廠時就指出:「甘蔗用途很廣,應該大搞綜合利用」。

2017年4月,國家領導人視察廣西時指出,甘蔗是廣西發展的家底,要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二次創業,加快產業重組。

總的來說,從古至今,只靠製糖,真的是不行的。

在產糖大國巴西,甘蔗乙醇已經可以滿足總能源需求的18%,僅次於石油,高於水電,是清潔能源的一大功臣。除了蔗糖,巴西也是甘蔗乙醇出口的最大國。

燃料乙醇在我國也早已積極試點並投產,到2005年底,我國已經是僅次於美國、巴西的第三大燃料乙醇生產國。

不過比較尷尬的是,和製糖一樣,中國燃料乙醇的成本還是比美國高出一大截,而價格又低於美國,導致中國的燃料乙醇生產需要依靠政府補貼,而政府的補貼,目前都是給制乙醇的木薯,甘蔗的補貼還沒有安排上。

而雖然已經證實了殘留的甘蔗纖維(甘蔗渣)可以提供的甘蔗乙醇甚至比甘蔗汁可以生產的還要多,但是在中糧集團2010年與中石化、丹麥諾維信聯合打造的中國最大纖維素乙醇工廠中,選擇了玉米秸稈作為原料,甘蔗又沒安排上。

我國的甘蔗種植和蔗糖生產,目前都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是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經濟大盤中的分量又比較輕,想要國家政策來扶植,還要在好多產業的後邊排隊。

目前國家保護糖業的措施,還是停留在給甘蔗劃最低收購價,用國家儲糖和鼓勵「期貨+保險」的模式儘量減緩國際糖價的衝擊。

由於巴西受疫情衝擊嚴重,很多糖廠資金周轉不靈可能面臨倒閉,業內普遍認為,19/20榨季食糖將迎來產需缺口,目前價格底部已現,對未來一年的糖價保持樂觀。

但同時由於疫情,部分巴西的甘蔗制乙醇的工廠,可能因此轉而生產成本較低的蔗糖,對再往後的國際糖價構成利空。

而無論如何,在食糖市場上,中國糖廠和蔗農都處在被動,就算平穩度過了一個周期,或者又一個周期,被動終究是要挨打的。

俗話說「甘蔗沒有兩頭甜」,可目前的蔗糖生產無疑讓蔗農和工廠,兩頭都不甜。

現在看來,只有真正通過科技、通過政策、通過國家現在可能還沒想到的辦法,把強調了60多年的「甘蔗綜合利用」實現了,中國甘蔗,才能甜起來。

相關焦點

  • 醃糖蒜時,只加糖和醋是大錯特錯,少了它大蒜苦澀又易壞
    醃糖蒜時,只加糖和醋是大錯特錯,少了它大蒜苦澀又易壞。把剝好的大蒜放入盆中,倒入涼開水,(注意:浸泡的水一定要是涼開水,不要用生水,會滋生細菌影響口感)水量要沒過大蒜,加入大約40克的食用鹽,醃製12小時後把水倒掉,再次加入涼開水和40克的鹽,繼續醃製12小時。一共是醃製24小時,每醃製12小時換一次水和鹽,大家可以在晚上醃製,第二天早上基本就是12小時了,省時間。
  • 「醃糖醋蒜」只加糖和醋?那就錯了,少了它,蒜苦澀難吃還易壞
    「醃糖醋蒜」只加糖和醋?那就錯了,少了它,蒜苦澀難吃還易壞。說到醃大蒜,很多人糖醋蒜和臘八蒜分不清楚,其實做法一樣,只是名字不同,再就是臘八蒜是綠色的,口感基本都一樣。作為特色小吃,有的人不喜歡吃大蒜,卻對糖醋蒜情有獨鍾,因為經過醃製,大蒜的辛辣味道幾乎吃不出來,一口一瓣蒜吃起來不要太過癮了。
  • 生活很苦,記得加糖,當你加了糖後,會發現生活還是有甜味的?
    這句話包含更多的苦澀和無助。為了生活,你必須品味人生的坎。在一個人的生活中,所謂的寧靜和美好的歲月不僅與幸福有關。實際上,更多的是苦難與幸福的和解,使生活顯得平靜。只有將生活中的許多事情結合起來,您才能感覺到它美味可口,恰到好處。喜歡一個人沉靜在自己的世界裡,聽著舒緩的音樂,品一杯不加糖的咖啡,在咖啡的苦中,思考人生。
  • 白茶壽眉煮完會苦澀,這是啥情況?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01》大家在煮飲壽眉的時候,又遇到過煮出來的茶湯苦澀的情況嗎?如果您也遇到過這種情況,請接著看下文。不少茶友聽村姑陳介紹說白茶煮著好喝,尤其是煮飲壽眉滋味豐富、香氣獨特,於是都回家親自實驗了一下。
  • 棉花糖最初竟然是為了治病,才被發明出來的?
    棉花糖是很多人童年記憶裡的一部分了,甜甜軟軟又QQ的口感,總是能給人滿滿的幸福感。
  • 首家糖約社交網站上線《糖寶中國》大開眼界
    在這個豐富多彩的約會世界裡,丹麥sugardaters登陸中國-取名「糖寶中國」,是為那些想要「糖約」的人們 - 尋求經濟穩定而務實的人們提供的平臺。該平臺自2014年以來悄然發起,已經在積極和消極的反應之中在歐洲發展。
  • 中國功能性低聚糖市場分析與預測
    近日,國內專業市場研究機構西美信息發布了最新的《中國功能性低聚糖市場研究與預測報告》,報告主要闡述了中國11種類別的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異麥芽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水蘇糖,棉子糖,大豆低聚糖,異麥芽酮糖,殼寡糖,海藻糖和低聚麥芽糖。
  • 中國的「糖都」在哪裡?
    》報導說:「酒業的毀滅,成就了糖果、冰激凌和糖漿的誕生」既然了解了人類「嗜甜」的本性但你不一定會知道中 國 第 一 產 糖 省 區 在 哪 裡?2現在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出產甘蔗其中巴西、印度和中國分列前三位在中國,甘蔗最集中的出產地是廣西在廣西的峰叢窪地、峰林平原間
  • 糖吃多了有多大危害?你吃下去的糖比你想像的更多!
    攝糖過多會有什麼危害糖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人體活動的能量大約70%是糖供給的但事實上現代人的飲食往往攝入了過多的糖,一起來了解下吃糖多了有什麼危害吧01會促進癌細胞的生長富含果糖的玉米糖漿會直接促進腫瘤的生長,而玉米糖漿正是可樂等含糖飲料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 奶茶不加糖 就不發胖了麼?權威的檢測報告來了!
    在一些愛美女士的小圈子裡,流傳著這麼一種說法——「喝奶茶容易發胖,是因為奶茶裡加的糖太多」。在她們看來,如果點無糖或者少糖的奶茶,就可以更有效地管理體重。糖吃了容易發胖,不加糖 應該就好多了,為了控制體重 發苦的奶茶也要喝。奶茶裡面因為添加了茶粉,需要加糖才能中和那種苦澀的味道。但一些愛美女士,寧可犧牲口感都不願加糖。
  • 糖炒板慄添加石蠟油 賣相好味道差對健康有害
    市民經歷糖炒板慄「外亮內澀」中看不中吃  昨日下午,鄭州市民李女士在經三路棗莊社區內,花五塊錢買了一袋糖炒板慄。但品嘗後,板慄味道十分怪異。「口感澀澀的,而且味道也不甜。」李女士說,她之前也買過炒板慄,外殼雖不光亮,但後味香甜。  考慮到板慄攤離家不遠,李女士決定去討個說法。
  • 「健康」你買的糖炒慄子有可能添加了這種物質!不想中招趕緊看
    軟軟糯糯的板慄成為很多人的最愛,在眾多做法當中,糖炒慄子無疑是最受人們喜愛的吃法。購買慄子我們可以嘗嘗味道,如果剛一吃就感覺非常甜,而且後味帶有苦澀,這就很有可能是「糖精慄子」。開口慄子在砂子中糖炒後很容易增加本身的粘性,但這樣就容易攝入塵土或者有害物質(比如說石蠟),無論從安全角度來看還是營養角度分析,都不建議購買。慄子還能吃嗎?
  • 【中國科學報】稀少糖:物以「稀」為貴
    功能糖和糖醇對人口健康意義重大,糖工程產品已在我國食品、保健品、醫藥及農業領域發揮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甜味劑是人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調味品之一。它作為世界上消費量最大的一類食品添加劑,主要用於冷飲、飲料、配製酒、糕點、麵包、餅乾、蜜餞等十幾類食品中。
  • 晚上睡覺後半夜嘴巴苦澀乾燥?記住這4點,還你清新健康的口腔!
    晚上睡覺後半夜嘴巴苦澀乾燥?記住這4點,還你清新健康的口腔!在我們平時生活中,不少人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就是晚上睡覺後半夜的時候,他們的嘴巴變得苦澀乾燥,很多人不知所以然,也就沒當回事,喝口水就繼續睡了,其實這可能是疾病找上你了,接下來我們就說一說這種後半夜口乾舌燥還發苦味會造成什麼疾病,應該怎麼預防。
  • 茶湯苦澀的背後,藏著被你忽視的3個細節
    拋開衝泡原因,一款白茶呈現出苦澀,主要是和內含物質有關。 白茶中如果含有過量的咖啡鹼、茶多酚物質,就會導致茶湯苦澀味濃重。 而真正優質的白茶,是由大量的茶氨酸,適量的茶多酚及咖啡鹼等物質組成。
  • 想要去除竹筍的苦澀味道,光焯水是不夠的,必須加上這一步才行
    由於春筍生長速度很快,而且只要長得稍微高一些,它的質地就會變得更加纖維話,一旦這樣就不能吃了,所以,每年春天能夠吃到竹筍的時候其實並不長,很多人也都會趕在這個時間段內買些新鮮的竹筍來吃,新鮮的竹筍雖然更有營養也更加鮮美,但是,總會有一種苦澀的味道和口感在裡邊,哪怕炒制前用開水焯一下,也仍然去除不了,這個問題其實也困擾著很多愛吃竹筍的朋友們。
  • 朋克廢土+槍戰對決的《苦澀終結》第一手評測來啦|新遊先鋒團
    本期我們推薦一款廢土朋克風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苦澀終結》(Bitter End: multiplayer first-person shooter)。《苦澀終結》(Bitter End: multiplayer first-person shooter)遊戲類型:TPS遊戲評分:★★★★下載地址:目前遊戲已臨時在谷歌商店下架今天介紹的這款遊戲來自獨立開發工作室
  • 抖音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 大張偉我是一顆跳跳糖歌詞
    近日抖音上面又火了一首非常的魔性的歌,其中的歌詞是「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網友們不由的想知道這是一首什麼歌呢?跟著小編去了解一下抖音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吧。  抖音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  據了解這是大張偉的原創歌曲《我是一顆跳跳糖》,不得不說大張偉的歌總是那麼通俗易懂,這首歌中慘雜著電音的元素,讓人聽了非常的開心,事實證明中國電音的道路還很長,就算有好的作品,國人含蓄的內在也很能帶得動。
  • 陳小春:失戀的冠軍,苦澀情歌王,怎會有人比過我
    陳小春:失戀的冠軍,苦澀情歌王,怎會有人比過我」唱盡了慘遭愛侶遺棄那些歌,仍然無一首夠震撼,我實際碰到的痛苦苦更多,失戀的故事同樣的折墮,難怪像每首都寫我,你不要跟我爭,爭先唱這最慘的歌。「這段歌詞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苦澀,暗戀中一種深深的、無法自拔的感情。這首歌是陳小春在2003年發行的專輯裡收錄的一首主打歌,這首歌一面世,就受到了聽眾們的熱捧,不僅歌詞、編曲被評為上上品,陳小春的苦澀的聲音也是十分的契合這首歌。繼「不歡而散」以及「一句到尾」之後,陳小春新歌「失戀王」是他的悲情歌終結篇。
  • 2020-2026年全球及中國母乳低聚糖 (HMO)行業現狀深度調研與發展...
    2026)  6.4 不同價格區間母乳低聚糖 (HMO)市場份額對比(2018-2020)  6.5 中國不同類型母乳低聚糖 (HMO)產量(2015-2026)    6.5.1 中國母乳低聚糖 (HMO)不同類型母乳低聚糖 (HMO)產量及市場份額(2015-2020年)    6.5.2 中國不同類型母乳低聚糖 (HMO)產量預測(2020-2026)  6.6 中國不同類型母乳低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