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繞開「恩紹定理」限制,加速量子技術的發展

2020-10-30 科技領航人

薩塞克斯大學的一個由兩位物理學家組成的科學家小組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繞開已有178年歷史的理論,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有效地消除遠處的磁場。他們是第一個能夠以切實可行的方式做到這一點的人。

希望這項工作具有廣泛的應用。例如,患有神經系統疾病(例如阿爾茨海默氏病或帕金森氏病)的患者將來可能會獲得更準確的診斷。具有消除「嘈雜」外部磁場的能力,使用磁場掃描儀的醫生將能夠更準確地看到大腦中正在發生的事情。

《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了「在無法接近的區域建立磁場」研究論文。這是蘇塞克斯大學的馬克·巴森(Mark Bason)博士和喬迪·普拉特(Jordi Prat-Camps),以及巴塞隆納自治大學和其他機構的羅莎·馬赫·巴特勒(Rosa Mach-Batlle)和努裡亞·德爾瓦勒(Nuria Del-Valle)之間的國際合作。

恩紹定理


1842年的「 恩紹定理」(恩紹定理指出點粒子集不能被穩定維持在僅由電荷的靜電相互作用構成的一個穩定靜止的力學平衡結構。)限制了塑造磁場的能力。研究小組能夠計算出一種創新的方法來繞開該理論,以有效消除其他可能使實驗讀數混亂的磁場。

實際上,他們通過創建一個由精心布置的電線組成的設備來實現這一目標。這會產生其他磁場,從而抵消了有害磁場的影響。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應對這一挑戰,但是現在,研究小組找到了一種解決這些問題領域的新策略。儘管在更高的頻率上已經實現了類似的效果,但這還是第一次在低頻和靜態場(例如生物頻率)上實現,這將釋放許多有用的應用程式。

這項工作的其他未來可能應用包括:

  • 量子技術和量子計算,其中來自外部磁場的「噪聲」會影響實驗讀數
  • 神經影像學,其中一種稱為「經顱磁刺激」的技術通過磁場激活大腦的不同區域。使用本文中的技術,醫生可能能夠更仔細地解決需要刺激的大腦區域。
  • 生物醫學,以更好地控制和操縱通過外部磁場在體內移動的納米機器人和磁性納米粒子。此開發的潛在應用包括改進的藥物輸送和磁熱療。

巴塞隆納大學論文的主要作者羅莎·馬赫·巴特勒(Rosa Mach-Batlle)博士說:「從一個基本的問題開始,即是否有可能在遠處創建磁源,我們提出了一個策略。我們相信,這種方法可以遠程控制磁場,這種策略對依賴無法進入區域磁場分布的技術可能產生重大影響,如人體內部。」

塞克斯大學數學與物理科學學院的馬克·巴森博士說:「我們發現了一種繞開恩紹定理的方法,這是許多人無法想像的。作為物理學家,這很令人興奮。但這是不僅是理論上的研究,因為我們的研究可能會帶來一些真正重要的應用:將來對運動神經元病患者進行更準確的診斷,例如,更好地了解痴呆症或加速量子技術的發展。」

相關焦點

  • 繞開「恩紹定理」,磁場也可遠程控制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8日報導,英國和西班牙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雜誌撰文指出,他們找到一種方法,規避了一個有178年歷史的理論,有效消除了遠處會使實驗讀數混亂的磁場,這是科學家們首次以一種有實際用處的方法做到這一點,有望促進量子技術和生物醫學等領域的發展
  • 繞開178年的理論限制 在不可能的區域創造磁場
    這便是恩紹定理,它意味著,如果不能實際將一個磁源放置在空間中的目標位置,就不能在那個位置產生最大磁場強度。而這樣的「事實」會限制我們塑造磁場的能力。然而最近,一個國際物理學家團隊似乎找到了解決方法,成功地繞開了這個已經存在了178年的理論的限制。在新的研究中,他們通過將一組導線排列成特殊結構,使得當電流通過這組導線時,產生了一個像是源自於另一個磁源所產生的磁場。
  • 繞開178年的理論限制,在不可能的區域創造磁場
    如此一來,能夠遠距離地對磁場進行控制、限制或者塑造,就非常有用了。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應對這一挑戰,然而卻始終難以實現。這便是恩紹定理,它意味著,如果不能實際將一個磁源放置在空間中的目標位置,就不能在那個位置產生最大磁場強度。而這樣的「事實」會限制我們塑造磁場的能力。然而最近,一個國際物理學家團隊似乎找到了解決方法,成功地繞開了這個已經存在了178年的理論的限制。
  • 繞開178年的理論限制,在不可能的區域創造磁場
    如此一來,能夠遠距離地對磁場進行控制、限制或者塑造,就非常有用了。而這樣的「事實」會限制我們塑造磁場的能力。然而最近,一個國際物理學家團隊似乎找到了解決方法,成功地繞開了這個已經存在了178年的理論的限制。在新的研究中,他們通過將一組導線排列成特殊結構,使得當電流通過這組導線時,產生了一個像是源自於另一個磁源所產生的磁場。
  • 夢起1842:繞開百年定理!遠程「操縱」磁場
    磁,是一種物理現象,從傳統的發動機和發電機到複雜的生物醫學技術和量子技術,磁場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小到我們人類自身,大到宇宙環境,也都有磁場的蹤跡。正因為磁場如此的重要,人們一直想辦法去提高對磁場的控制技術。但在1842年,一個關於磁場分布的「緊箍咒」出現了:恩紹定理(Earnshaw's theorem)。簡單來講,英國數學家塞繆爾·恩紹的這個定理表明:磁場的最大值不能出現在自由空間中,磁場只能圍繞著磁場來源,隨著離開源頭,磁場強度將會快速下降。
  • 物理學家:繞過了一個多世紀的磁場理論
    178年前,即1842年,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塞繆爾·恩肖(Samuel Earnshaw)證明,僅通過電荷的靜電相互作用無法將點電荷的集合保持在穩定的固定平衡狀態,這稱之為恩肖定理(Earnshaw's theorem),這一定理限制了塑造磁場的能力,簡單地來講,如下面動畫所示,這個定理表明一個永磁體不可能穩定地懸浮著
  • 光波加速超電流使超快量子計算成為可能
    光誘導超電流加速可使量子力學的應用更具可行性。據eurekalert.org網站7月1日報導,在美國陸軍研究辦公室的支持下,愛荷華州立大學物理學與天文學教授Jigang Wang介紹了他在量子控制方面的新發現。
  • 量子計算技術產業發展現狀與應用分析
    量子計算技術所帶來的算力飛躍將為高溫超導等複雜度較高的物理化學科學研究、新型材料研發、醫藥研究、能源勘探與人工智慧研究等領域開拓新局面,並有可能在未來引發改變遊戲規則的計算革命,成為推動科學技術加速發展演進的「觸發器」和「催化劑」。
  • 物理學家把不可能變為可能:遠程製造和取消磁場
    其次,1842年證明的恩紹定理認為,在空無一物的空間裡不可能產生最大磁場強度。「如果你不能在空無一物的空間裡產生最大磁場,那麼這也意味著除非目標位置有實際的磁場源,否則你就無法遠程創造磁場,」負責這項新研究的羅莎·馬赫-巴特勒說。巴特勒目前是義大利生物分子納米技術中心的一名物理學家。
  • 新納米電晶體展現強量子限制效應
  • 物理學家用量子糾纏製造了空前精確的時鐘,物理學的一個重大突破
    但即使是振動的原子核,也受到量子力學定律所施加的不確定性的限制。幾年前,麻省理工學院和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量子糾纏可以推動時鐘超越這個模糊的邊界。現在,我們有了一個實驗形式的概念證明。物理學家將一團鐿—171原子云與光子流連接在一起,並測量它們微小擺動的時間。他們的結果表明,以這種方式糾纏原子可以加快原子核鐘的時間測量過程,使它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精確。
  • 量子技術一
    一些頂尖技術將影響未來人們生產、生活,而掌握這些技術,就顯格外重要了。在當今熱門的尖端科技中,量子技術是一大熱門。所謂的量子是現代物理學的一個概念。1900年,為了解決黑體輻射問題,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了「能量的最小單元」的假設,並將其命名為「量子」。
  • 加速時代 指數型技術的加速發展
    更加重要的是,不僅僅是集成電路在以這種速度發展。20世紀90年代,發明家、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發現了這樣一個規律:一旦技術變得數位化,或者一旦它可以被編輯為以0和1表示的計算機代碼,它就能夠脫離摩爾定律的束縛,開始呈指數級加速發展。簡單來說,指數增長的本質是個正反饋過程。
  • 猶豫不決,量子力學,量子技術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問題
    量子技術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信息量,所有的說物理的物理最後都會歸為數學。量子力學的量子情形不斷被超越,數學尚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它只能解決屬於數學範疇內的問題。量子力學的結論和物理學研究方向相一致,儘管事實上並不十分一致,但是這兩者本身並沒有衝突。
  • 物理學家新成果,用光波加速超導電流,或將實現超快量子計算!
    量子控制方面的最新發現,將可能會實現基於量子力學的超快量子計算:光誘導無能隙超導,超導電流的量子節拍。太赫茲和納米尺度的物質和能量的量子世界(每秒幾萬億次周期和十億分之一米),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仍然是一個謎。
  • 隨著替代技術的發展,量子計算機的競爭加劇
    大型公司長期以來一直不願採用的用於構建量子計算機的技術正在蓬勃發展。在過去的十年中,隨著量子計算已從學術活動轉變為大型企業,聚光燈主要集中在一種方法上-IBM和英特爾等技術巨頭所採用的微小超導環路。去年,谷歌宣稱它已經通過量子機器實現了「量子優勢」,該量子機器首次執行了超出最佳經典計算機實際能力的特殊計算。
  • 量子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未來意味著什麼?
    量子計算。這個詞在科幻小說和大眾媒體中很常見,和「量子糾纏」、「量子隱形傳態」一樣。但它到底是什麼?量子計算是非常非常線性代數的——因此,對於日常的技術愛好者來說,沒有太多的資源。本文將以數學為重點,為量子計算提供一種現實的方法,不僅關注理論,還關注硬體和現實世界的實現,以及對所有人的未來意義。
  • 量子物理學新發現:光學圖形狀態後可選性的硬限制
    到目前為止,量子力學測試依賴於我們產生光的狀態的能力,在測量所有光子時,可以篩選出測量模式的一個子集——那些期望的相互作用已經發生的模式。物理學家稱這種技術為「後選擇」。博科園-科學科普: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量子光子學中心(Centre for Quantum Photonics)的一個研究小組的新工作,揭示了通過後選擇可以進行的量子運算的基本限制。隨著物理學家建立越來越大的光量子態,僅使用後選擇就能得到越來越少的糾纏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