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開178年的理論限制 在不可能的區域創造磁場

2020-12-15 看航空

將21根筆直導線精準排列成圖中所示結構,再通過控制流過每根導線的電流大小,可以產生一個在這個裝置之外的虛擬導線。

大約在兩個世紀前,丹麥物理學家漢斯·克裡斯欽·奧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發現電流能產生磁,這種現象幾乎無處不在,例如宇宙中的帶電粒子云在行進過程中會產生巨大的星際磁場,地核中熔融金屬的運動產生了地球的南北磁極,甚至人類大腦中的神經細胞活動也會產生微量的磁性。

無論從理論的角度還是應用角度,這種電生磁的普遍性都帶來了許多的問題。例如,醫生在看磁共振成像時,必須對背景磁場進行處理;再比如對於需要進行精密測試的實驗人員來說,他們不得不建造複雜的屏蔽,來阻隔一些由簡單事物所產生的(比如牆壁內的電線)會干擾測量結果的磁場。如此一來,能夠遠距離地對磁場進行控制、限制或者塑造,就非常有用了。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應對這一挑戰,然而卻始終難以實現。原因在於,1842年,英國數學家塞繆爾·恩紹(Samuel Earnshaw)用數學證明了這樣一個定理,這個定理表明,磁場的最大強度不能在磁源之外;換言之,每個磁場都必須圍繞產生它的物體,並從這個物體中輻射出去,磁場的強度隨著離磁源距離的增加而減小。

這便是恩紹定理,它意味著,如果不能實際將一個磁源放置在空間中的目標位置,就不能在那個位置產生最大磁場強度。而這樣的「事實」會限制我們塑造磁場的能力。然而最近,一個國際物理學家團隊似乎找到了解決方法,成功地繞開了這個已經存在了178年的理論的限制。在新的研究中,他們通過將一組導線排列成特殊結構,使得當電流通過這組導線時,產生了一個像是源自於另一個磁源所產生的磁場。

研究人員所採用的方法非常簡單卻精妙。他們受到光學領域研究的啟發,應用到了一些被稱為「超材料」的材料,這些材料具有一些不存在於任何自然材料中的特性。他們設想了一種磁導率(表示當某種材料暴露於磁場時會增加或減少多少磁場的參數)為-1的材料,在這樣一種材料內部,所產生的磁場方向將會與初始磁場方向相反。

不過,依靠一種不存在的材料來進行模擬似乎並沒有太大說服力。然而,研究人員卻證實了,即使不存在這種具有負磁導率的假想材料,通過對導線進行精密地排列,也能達到仿佛使用了超材料的效果。

他們將20根筆直的導線排列成一個高40釐米、直徑8釐米的空心圓柱體,再讓第21根導線穿過圓柱體的中心。當電流流過這所有的21根導線時,就會在這些導線的周圍區域出現一個複雜的磁場,其形狀隨著單個電流的強度和方向變化。

在實驗中,物理學家們發現通過為這個結構中的每根導線設置正確的電流,就能創造出一個仿佛由一個並不存在的虛擬導線所產生的磁場,這根虛擬導線不是貫穿圓柱體的中心,而是在圓柱體外2釐米處。磁場就像是憑空出現的一樣,製造出了一種磁源在遠處的錯覺。這種「錯覺」磁場繞開了恩紹定理,令許多物理學家為之興奮。

這項成果不僅具有理論意義,還帶來了潛在的應用突破。一個主要應用就是用於生物醫學方面。比如說假如有這樣一種抗癌藥物,它可以通過由磁性納米顆粒製成的膠囊而直接進入人體深處的腫瘤處,我們無法做到在腫瘤中插入磁性材料來引導納米顆粒的路徑,但這項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在腫瘤的正中心創造出一個源自於身體外部的磁場,那麼就可以在通過一個沒有任何侵入性傷害的過程在體內引導藥物傳送了。

除了藥物傳遞之外,它還能應用於量子計算。許多量子計算機的設計都依賴於在空間中的精確位置捕獲原子,這是一項困難的任務。物理學家可以借用這項技術對此加以簡化,比如用它來消除一些會干擾測量結果的噪聲磁場。

此外,它還能被用於神經成像技術,一種被稱為「經顱磁刺激」的技術會通過磁場來激活大腦的不同區域。使用新研究中所涉及的技術,能讓醫生有可能更細緻地定位大腦中需要刺激的區域,從而使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或帕金森病等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得到更準確的診斷和治療。

當然,這是一項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的技術。研究人員表示,從實驗到真正投入實際應用,還將有一段漫長的路程要走。但是,一旦能真正將這種「錯覺」磁場投入實際,那麼它所能開啟的潛在的應用將遠遠超出想像。

相關焦點

  • 繞開178年的理論限制,在不可能的區域創造磁場
    無論從理論的角度還是應用角度,這種電生磁的普遍性都帶來了許多的問題。例如,醫生在看磁共振成像時,必須對背景磁場進行處理;再比如對於需要進行精密測試的實驗人員來說,他們不得不建造複雜的屏蔽,來阻隔一些由簡單事物所產生的(比如牆壁內的電線)會干擾測量結果的磁場。如此一來,能夠遠距離地對磁場進行控制、限制或者塑造,就非常有用了。
  • 繞開178年的理論限制,在不可能的區域創造磁場
    如此一來,能夠遠距離地對磁場進行控制、限制或者塑造,就非常有用了。而這樣的「事實」會限制我們塑造磁場的能力。然而最近,一個國際物理學家團隊似乎找到了解決方法,成功地繞開了這個已經存在了178年的理論的限制。在新的研究中,他們通過將一組導線排列成特殊結構,使得當電流通過這組導線時,產生了一個像是源自於另一個磁源所產生的磁場。
  • 物理學家繞開「恩紹定理」限制,加速量子技術的發展
    薩塞克斯大學的一個由兩位物理學家組成的科學家小組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繞開已有178年歷史的理論,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有效地消除遠處的磁場。他們是第一個能夠以切實可行的方式做到這一點的人。具有消除「嘈雜」外部磁場的能力,使用磁場掃描儀的醫生將能夠更準確地看到大腦中正在發生的事情。《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了「在無法接近的區域建立磁場」研究論文。
  • 繞開「恩紹定理」,磁場也可遠程控制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8日報導,英國和西班牙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雜誌撰文指出,他們找到一種方法,規避了一個有178年歷史的理論,有效消除了遠處會使實驗讀數混亂的磁場,這是科學家們首次以一種有實際用處的方法做到這一點,有望促進量子技術和生物醫學等領域的發展
  • 物理學家:繞過了一個多世紀的磁場理論
    178年前,即1842年,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塞繆爾·恩肖(Samuel Earnshaw)證明,僅通過電荷的靜電相互作用無法將點電荷的集合保持在穩定的固定平衡狀態,這稱之為恩肖定理(Earnshaw's theorem),這一定理限制了塑造磁場的能力,簡單地來講,如下面動畫所示,這個定理表明一個永磁體不可能穩定地懸浮著
  • 夢起1842:繞開百年定理!遠程「操縱」磁場
    但在1842年,一個關於磁場分布的「緊箍咒」出現了:恩紹定理(Earnshaw's theorem)。簡單來講,英國數學家塞繆爾·恩紹的這個定理表明:磁場的最大值不能出現在自由空間中,磁場只能圍繞著磁場來源,隨著離開源頭,磁場強度將會快速下降。正因為這個限制,178年以來,人們使用磁場的時候只能靠近磁場源頭,而需要屏蔽磁場時,只能藉助於一些磁屏蔽材料,比如金屬。
  • 物理學家實現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遠程創造和消除磁場
    這種方法包括讓電流通過一種特殊的導線排列,以產生一個看起來像是來自另一個來源的磁場。實際上,這種「錯覺」具有真正神奇的應用價值:想像一下,一種抗癌藥物可以通過磁性納米顆粒製成的膠囊直接輸送到人體深處的腫瘤中。要想直接在腫瘤中放置磁鐵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你能在體外產生一個磁場,使磁場正好集中在腫瘤上,你就可以在不進行侵入性操作的情況下給藥、治療。
  • 物理學家把不可能變為可能:遠程製造和取消磁場
    在腫瘤部位放置一塊磁鐵來引導納米顆粒的前進路線,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如果可以在人體外,以腫瘤為中心創造一個磁場,那麼我們就可以跳過侵入性過程直接給藥。首先,磁場的強度隨著與磁體的距離增加而減弱。其次,1842年證明的恩紹定理認為,在空無一物的空間裡不可能產生最大磁場強度。
  • 超越物理定律:「憑空」出現的磁場
    磁場,是人類所能掌控的強大力量。磁場的強度會隨著離磁體的距離而衰減。在1842年,有一條重要的數學物理定律——Earnshaw定理——指出,磁場最強處必然落於磁體內部。回憶一下高中時候看過的磁感線圖示,磁感線越密集,則磁場越強。
  • 火星的磁場早已消失了,若要在火星上創造磁場,可採取什麼辦法?
    許多人認為,火星上的磁場問題是必須要去解決的,因為這樣可以穩定火星的大氣層,他們甚至還認為,嘗試去恢復火星上的大氣層卻是毫無意義的,除非磁場問題能夠得到解決。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毫無疑問,由於沒有磁場,所以火星的大氣層是由太陽風帶到外層空間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在火星上創造出和地球一樣的大氣層,那麼太陽風要想帶走大氣層的百分之一,則大約需要一百萬年的時間。
  • 今日科技話題:中醫經絡研究、最大飛行鳥類、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空中飛行物探測、磁場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28日報導,英國和西班牙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雜誌撰文指出,他們找到一種方法,規避了一個有178年歷史的理論,有效消除了遠處會使實驗讀數混亂的磁場,這是科學家們首次以一種有實際用處的方法做到這一點,有望促進量子技術和生物醫學等領域的發展。
  • 科學家發現,南大西洋區域磁場異常,有可能會引發一些未知的變故
    通過不斷的探索研究,科學家發現,地球的磁場並不是呈現平均分配的原則,有的地方磁場比較強,有的地方則非常弱。而在地球上,磁場最異常的區域就是南大西洋區域。南大西洋區域的磁場在近幾十年來,變得越來越弱,而且這種趨勢還在繼續。不僅如此,根據歐洲空間局(ESA)的數據,在過去200年裡,全球磁場強度下降了9%。南大西洋異常區似乎是一個特殊的變化點。
  • 地球磁場出現「凹痕」,南大西洋異常區域弱化,或影響全球氣候
    地球磁場就像一個巨大的防護罩,保護著地球不受太陽帶電粒子的侵害,而地球磁場中的任何一個細小凹痕,都會給地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科學家發現,在南美洲和南大西洋的上空就有一個異常脆弱的區域,那裡的地磁場比其它區域的地磁場要更加靠近地面。
  • 磁場不可靠區域的運行!
    在極地運行時
  • 南大西洋區域磁場異常變化:強度加劇減弱
    本文來源: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6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地球磁場中一個長期存在的強度弱值區正變得越來越奇怪,甚至可能會分裂成兩個截然不同的異常區域。南大西洋異常區(South Atlantic Anomaly)是地球磁場位於非洲和南美洲之間的一片區域,覆蓋範圍遍及南美洲南部及南大西洋海域。
  • 太陽風暴可能消除大氣層部分電子:僅在特定區域
    然而,近期一項新研究發現,這些太陽風暴也可能產生反效果,使特定區域的電荷流失,直到那裡的帶電粒子幾乎完全被消除。這種奇特的現象導致大氣層上層出現一些電子「幾乎被清掃乾淨」的區域。 近期一項新研究發現,這些太陽風暴也可能使特定區域的電荷流失,直到那裡的帶電粒子幾乎完全被消除。上圖是2014年9月的一次太陽風暴。
  • 加來道雄的三種不可能
    從直覺上看,很多人都覺得隱身衣根本不可能實現,無非就是奇幻作品美好的幻想,畢竟人是無法改變光的行進路線的。但事實上,現代物理學並不排斥隱身衣的出現。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特殊的技術改變光線的折射率,讓可見光可以繞著一種隱身鬥篷走,這樣就實現了隱身。事實上,目前科學家已經在某些頻率的電磁波試驗中實現了這個目標,讓電磁波繞開了物體繼續行進,而光也是一種電磁波,所以讓光繞開物體走也是可以實現的。
  • 地球磁場出現崩塌現象 兩極反轉有可能有嚴重後果
    地球磁場出現崩塌現象 地球兩極反轉將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磁層是地球周圍一個很大的區域,由地球磁場產生。它的存在意味著太陽風的帶電粒子無法穿越磁力線,在地球附近偏離飛行軌道。各國空間機構現在正認真考慮這個威脅。2013年11月,作為「蜂群」任務的一部分,3艘太空飛行器發射升空。該任務的目標是弄清楚地球磁場正在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 你可能不知道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
    根據大爆炸理論應該創造出同等數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當物質和反物質相遇時,它們就會湮滅,只剩下能量。所以原則上,我們都不應該存在。但我們依然存在,據物理學家所知,這只是因為每十億個物質--反物質對中有一個額外的物質粒子。物理學家們正在努力工作,試圖解釋這種不對稱。
  • 地球磁場:生命的保護罩從何而來?
    1既然大多數科學家都相信地球是一個「恆久不衰的發電機」(能不斷發電來維持磁場長達「數十億年」),這理論就一定正確嗎?不一定。科學並不是大多數人說了算,而要看理論與事實數據是否吻合。第一個事實:地磁場的強度不斷衰減。從1835年至今的地球磁場測量數據顯示磁場強度每100年衰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