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販中心,新加坡人的社區餐廳

2021-01-18 中國青年報

【環球時報記者 李田博】近日,新加坡的小販文化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去過新加坡的人一定對當地的小販中心不陌生,其實小販文化就是以小販中心發展起來的飲食文化。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稱小販中心為新加坡的「社區餐廳」,甚至稱之為文化機構。而新加坡人則說「小販中心是一個洋溢著生活氣息,編織著鄰裡草根文化風貌的美食天堂。」

「國際化」的小販食物

早晨,在小販中心買一杯咖啡、一個麵包外加一份煎蛋;中午,在小販中心來一份海南雞飯;晚上,在小販中心買一碗釀豆腐,外加一份紅豆冰……很多新加坡人的一天都和小販中心聯繫在一起,這是由政府興建的開放式飲食集中地,售賣各種物美價廉、種類繁多的美食。

燒臘飯、雲吞麵、叻沙、椰漿飯、馬來炒麵、印度飛餅……具有新加坡各種族特色的美食小吃在小販中心都可以找到。不過這幾年,到小販中心走一走,就會發現所售賣的食物越來越國際化了。義大利麵、日本壽司、泰式燒烤、麻辣香鍋、川菜、摩洛哥餐等,也入駐了小販中心。新加坡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小販中心的各種風味小吃也是融匯了世界各地的美食精髓,且別具特色。號稱「新加坡國菜」的海南雞飯是一道源於中國海南島又受到馬來文化明顯影響的本地化食物;新加坡肉骨茶則是地地道道的本土化華人食品;肉粽、炒粉、蚵仔煎、潮州粥、魚蛋粉等新加坡小吃,則大多帶有中國廣東或福建血統,並帶有鮮明的本土化特色。此外,馬來人的炸雞菜、牛肉丸麵條、馬來炒飯、椰漿飯,印度人的穆塔巴克、飛餅等,都不同程度帶有「新加坡小吃」的獨特風格,既能一眼看出其「血統」,又經過明顯的本地化演變。即便名稱完全相同,和原產地的風味也有很大差異,甚至有些品種是新加坡「獨門絕藝」,別處都很難找到。這些美食都是小販中心的主角。難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說:「這些攤販中心充當著『社區餐廳』的角色。擁有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在這裡,在早中晚用餐時分享不同體驗。」

幾步就能看見小販中心

新加坡的小販中心數量之多是外國人無法想像的,不管你住哪一區,出門走幾步一定能看見小販中心。有統計顯示,新加坡有超過110個小販中心,每天有6000個小販檔口在為大家提供物美價廉的餐食。據了解,新加坡政府重新啟動了興建小販中心的計劃,到2027年新加坡會有127座小販中心。對於一個國土面積只有700平方公裡左右的國家來說,這個數量已經相當驚人。

小販中心一直在當地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早年新加坡的小商小販隨意擺攤,推一個車就能在街邊做生意,這在給當地人提供物美價廉的美食的同時,也帶來諸多困擾,比如擠佔道路、妨礙商業區域開發、汙染周邊環境、威脅食品安全等。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中曾這樣描述:「數以千計的人在人行道和大街上售賣食物,完全不理會交通、衛生和其他問題。結果是街道垃圾成堆,造成堵塞,腐爛的食物散發出惡臭異味,四處凌亂汙穢不堪,市區的許多角落都變成了貧民窟。」1968年,新加坡政府用了一年時間為小販進行註冊,並發給他們臨時執照。直到1971年,新加坡才開始有計劃建造小販中心。當時政府給小販發執照,把他們遷入小販中心的出租攤位,同時開始取締街頭非法小販。1986年,政府完成了小販中心建設計劃。新加坡政府更在2001年推出耗資4億新元的小販中心翻新計劃,改善用餐環境和衛生條件。

如今,很多新加坡人的一日三餐,都是在小販中心解決的。因為小販中心的食物價格低廉、方便省事,所以人們逐漸不愛做飯了。又因為人們不愛做飯了,所以小販中心越開越多。因此在新加坡人看來,小販中心可以說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地方。政府對價格和衛生有著嚴格管理,小販中心的食物價格公開透明,政府經常收集數據,採取必要手段讓食物價格保持在民眾可以負擔的範圍。據說,小販中心食品漲價都會上新聞頭條。衛生方面國家也有一套管控標準,根據小販攤位與處理食物的衛生和整潔情況給予評分,評分每年進行一次,小販須在攤位展示當局頒發的等級標誌,並將其貼在明顯的地方讓顧客知曉。

小販中心的情懷

新加坡小販中心代表著興旺的草根文化,象徵著人人平等。大選期間議員們在小販中心拉選票,開新聞發布會,或者隨意找民眾聊聊天。小販中心早已成為新加坡人生活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販中心不僅可以幫助大家減少日常開銷,也是重要的文化遺產。2018年上映的電影《摘金奇緣》就有一個專門的鏡頭,人們興高採烈地在小販中心大快朵頤,反映出當地的特色生活。一位新加坡朋友說:「小販中心就像是我們的社區飯廳,無論華人、馬來人、印度人還是歐亞裔人士,大家不分種族、宗教和收入高低,都能聚在小販中心,一起用餐,也顯示出我們的多元文化。」

雖然小販中心如此重要,但是人們的熱情掩蓋不了一個潛在問題——新加坡小販中心的攤販正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小販們受過良好教育的子女不願在汗流浹背的狹小廚房工作。因此有人呼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最終目的,如何讓我們的小販文化傳承下去才是更應該重視的。」

來源:環球網

相關焦點

  • 弘揚小販文化 新加坡小販中心將進谷歌地圖
    經濟日報新加坡訊 記者蔡本田報導:為了弘揚小販文化,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國家環境局和全國聯商總會與谷歌公司開展合作,將在明年初把全國114間小販中心街景和內部實景添加到谷歌地圖國際版中,將方便當地居民和外國遊客體驗新加坡獨特的小販文化。
  • 新加坡小販文化走進谷歌地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31日訊(記者蔡本田)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國家環境局和全國聯商總會為發揚小販文化,與谷歌公司開展合作,將在明年初把全國114間小販中心街景和內部實景添加到谷歌地圖國際版中,將方便當地居民和外國遊客尋找並享受美食,體驗新加坡獨特的小販文化,促進新加坡小販文化的良好傳承與創新發展。
  • 新加坡小販申遺成功後燒「第一把火」,取消一次性餐盒
    小販文化與新加坡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僅突顯本地多元種族和宗教的特色,也在城市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已成為遊客到訪的必去景點之一。  ...  隨著「申遺」成功,小販中心的「第一把火」來了!  ——「取消一次性餐盒」
  • 那些藏在新加坡酒店中的奢華餐廳(全文)
    食在新加坡,是當地旅遊部門著力推廣的特色之一。今年《酒店精品》走訪新加坡的幾家酒店,感到酒店中的餐飲確是新加坡美食業的「佼佼者」。
  • 新加坡新增病例257例,中國疫苗震驚全球、抗體陽轉率達100%!
    6月18日今天,新加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57例,累計病例達到4萬1473例,新增病例當中,社區病例為4人,其中,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
  • 新加坡旅遊最好的幾個地方,感受美麗的風景
    新加坡是一個消費昂貴的地方。小城市的價格相對於美國來說,這比鄰國貴得多!在一次小型中途停留之旅中,這不是問題。但是在這個地區的一次大旅行中,去新加坡的旅行可以引發貼紙衝擊,如果他們試圖以便宜的方式去做這個地區,它可以讓人們離開。
  • 新加坡vs.吉隆坡——誰更勝一籌
    新加坡的娘惹美食與潮州美食更勝一籌,辣醬味道一般,對於來自街頭的街頭美食,似乎只有這麼多了吧。在吉隆坡,街頭小攤好像沒有盡頭——從蘭利漢堡到樂樂再到加香烤肉。在這裡,乾淨整潔的新加坡所沒有的是:當你駐足在街頭小販之間,你能知道你是在亞洲。
  • 新加坡幾大旅遊景區簡介
    克拉碼頭克拉碼頭位於新加坡河畔,這裡曾經是用來卸貨的一個小碼頭,經過開發後這個碼頭已經今非昔比了,這裡成為了新加坡市區最新的一個娛樂場所,克拉碼頭是集購物,飲食,娛樂於一體的娛樂天堂,來到這裡以後你會覺得碼頭似乎整天都處於節慶氣氛中,街邊的酒吧,餐廳讓這裡的氛圍變得十分歡快輕鬆。
  • 新加坡人不做飯,外地人感到疑惑:他們是靠什麼生活?
    但是新加坡人沒有這種煩惱, 他們幾乎不做飯,據說很多人羨慕, 他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 新加坡有一個叫「小販中心」的地方,大部分新加坡人一天三餐基本上都選擇在這裡吃, 「小販中心」與我國小吃街沒有太大區別, 這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種類很多, 另外,新加坡當地的風俗和中國不同,他們認為在家吃飯和在外面吃飯沒有什麼區別。
  • 暢享獅城美食 搜羅新加坡十大餐廳
    【環球網綜合報導】最近,由於全球各地的米其林星級餐廳的大廚紛至沓來,以及大大小小的廟宇裡都提供豪華美食,獅城新加坡從著名的街邊小食天堂逐漸演變成美食之都。近日,英國《每日電訊報》搜羅全城,為大家盤點了十大不可以錯過的餐廳,趕緊去暢享獅城美食吧。
  • 新加坡美食大搜羅!保證你看完之後欲罷不能!
    湯頭清淡,可乾食或湯食,也可搭配米飯、面或米粉,辣椒和甜麵醬更是不可缺少的調料,很受新加坡人歡迎。,自然也是老一輩新加坡人熟悉的味道。是新加坡的街頭小吃,後由路邊攤搬遷到小販中心。,是東南亞三大小販甜品之一,有熱冷兩種吃法。
  • 新加坡今日話題,雜菜飯裡吃出小蛇,蜈蚣,蚯蚓!太驚險了!
    雜菜飯裡吃出小蛇,蜈蚣,蚯蚓 最近一名網友聲稱在吃雜菜飯的時 發現菜裡面混著一條小蛇 引起了網上不小的討論 也有網友提出質疑 這不是發生在新加坡
  • 新加坡旅遊四天五夜自由行攻略看完後感嘆不用再跟團了
    新加坡動物園6新加坡牛車水,這裡是一個類似唐人街的社區,但是並不都是華人聚集在裡面,因為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的文化的國家,在裡面還有很多民族,在裡面有百年老店與現代的購物中心,小攤小販和連鎖店,走在裡面你會感覺走在一個聯合國一樣,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手工品都有得賣
  • 新加坡戰疫,功夫在日常
    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新加坡決定進一步提升傳染病防控能力。2018年底投入運作的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成為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戰場。該中心設有330張床位,其中隔離病房為兩道門設計,醫護人員進入走廊和病房之間的前室,系統檢測到空氣是負氣壓後,才能打開通向病房的門,保證空氣始終從乾淨區域流向汙染區域。
  • 讀創讀書|探究新加坡奇蹟以及背後的問題
    有意思的是,來到新加坡務工、經商的還有亞美尼亞人,新加坡最著名的萊佛士酒店和《海峽時報》也都是亞美尼亞人創立的。新加坡獨立後的經濟起飛,則是抓住了歐美國家和日本向海外轉移製造業生產線的機遇,並通過承接這些轉移產能來提高本地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和技能。地域狹小的新加坡為了擴展發展空間,大量從海外進口沙子來填海造陸。
  • 中國送餐機器人落地新加坡米其林餐廳!
    每個人都有自己舌尖上的家鄉味道,即使去過更廣闊的世界,接觸過更多的美食,故鄉美食的回憶也始終無法泯滅。 2000 年,出於對莆田家鄉菜的牽絆,福建華僑方志忠在新加坡創立了莆田餐館(PUTIEN) 。憑藉著對食材品質的追求以及對地道本味的堅持,莆田餐館三度摘得米其林一星餐廳的稱號,獲得蔡瀾、林青霞等諸多名人的點讚,生意日漸火爆。
  • 新加坡航空將空客A380作為餐廳使用,以增加收入減少裁員
    新加坡航空新加坡航空有限公司表示,其空客A380彈出式餐廳的所有座位在周一開放預訂後30分鐘內就被預訂一空。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導致航班基本停飛,新加坡航空正在嘗試新奇的方式來籌集資金,包括在10月24日和25日將停在樟宜機場的兩架A380超級大飛機作為臨時餐廳。
  • 新加坡血拼六大中心!購物狂自行收藏對照
    新加坡有數量眾多的購物中心,再加上低稅率、低關稅,進口商品的數量非常大,這使得新加坡的商品價格相比於中國很有競爭力。這裡坐落著一家現代風格的 Salt grill 觀景餐廳,掌勺的是備受讚譽的澳大利亞大廚 Luke Mangan。
  • 美食摘星旅行,2019新加坡米其林指南
    從街頭美食到外籍星廚的高端料理, 新加坡給美食愛好者提供的餐飲選擇, 讓人目不暇給。如果你想品嘗其起源的特色菜,請前往勿洛立交小販中心的攤位。
  • 逃離摩天大廈與購物中心 新加坡七大必看景點(組圖)
    原標題:逃離摩天大廈與購物中心 新加坡七大必看景點   據雅虎11月19日報導,遠離新加坡城市中心矗立的摩天大樓、位於烏節路巨大的購物中心以及充滿活力的小印度區和中國城,在新加坡的西部地區,坐落著一個面積達704平方千米的中心。但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遊客都未能領略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