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讀書|探究新加坡奇蹟以及背後的問題

2021-01-18 讀創

◎鄭渝川(書評人)英國學者尼古拉斯·沃爾頓曾供職於英國廣播公司(BBC),現供職於歐洲外交關係協會。他所著的《尋跡獅城:新加坡的歷史與現實》嘗試解讀新加坡是如何從一個地域狹小、各種資源高度匱乏、難以保障自我安全甚至不被馬來西亞聯邦接納而被迫建國的小小島國,抓住歷史機遇,發展為東南亞首屈一指甚至世界矚目的發達經濟體。

▲《尋跡獅城:新加坡的歷史與現實》【英】尼古拉斯·沃爾頓 著焦靜姝 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索恩文化2020年9月

不僅如此,新加坡建國以來社會總體穩定,犯罪率極低,民生福利指數很高,公共部門的清廉指數也很高,新加坡模式因此深深的影響了包括中國在內很多國家的改革發展。這本書也力圖打破歐美傳媒、學界對於非西方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帶有的一貫偏見,發掘新加坡模式的秘密。

《尋跡獅城:新加坡的歷史與現實》也直指新加坡近年來因出生率滑坡、人口老齡化、引進的海外人才對新加坡認同度很低,隱藏的社會發展危機,以及看似風平浪靜但實際上相當緊張的種族關係和政治改革等問題。這些危機、問題完全可能導致新加坡迎來衰落。

新加坡為什麼能快速崛起?

新加坡獨立之初(20世紀60年代),還「充斥著雜亂無章、疾病蔓延的貧民窟」。而這個國家憑藉對自身脆弱性的把握,善用其兩種重要資源——「地理和人口,創造出一個袖珍的奇蹟」。

新加坡的正式建立,源自19世紀初英國殖民者的拓殖。託馬斯·斯坦福·萊福士意識到新加坡的重要潛力,那就是藉助其地理優勢,抓住自由貿易的機遇,改造為深水港,並建設為重要的中轉站、補給站。這之後,新加坡作為英國殖民地,吸引力大量的華人以及馬來人、印度人勞動力,開始建立起今天的自由港雛形。有意思的是,來到新加坡務工、經商的還有亞美尼亞人,新加坡最著名的萊佛士酒店和《海峽時報》也都是亞美尼亞人創立的。

新加坡獨立後的經濟起飛,則是抓住了歐美國家和日本向海外轉移製造業生產線的機遇,並通過承接這些轉移產能來提高本地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和技能。地域狹小的新加坡為了擴展發展空間,大量從海外進口沙子來填海造陸。近年來,新加坡不僅鼓勵金融業向金融科技領域擴張,而且還積極接納諸如自動駕駛在內的新產業。

藉助加工貿易和港口服務獲得「第一桶金」的同時,新加坡開始在社會建設上發力,推出了HDB組屋,鼓勵本地居民獲得這類公共保障住房而不是購置高昂的商品房。《尋跡獅城:新加坡的歷史與現實》書中也指出,組屋協同的成功幫助新加坡社會建立起穩定和信任。但這種穩定和信任也並非沒有代價。書中強調認為,新加坡建國、創業階段,民眾因為生存需要緊密合作,齊心協力應對各種挑戰,基於社區、家族的團結非常緊密。而組屋公寓致力於讓各類種族的居民混雜居住,其本意當然是促進種族團結,卻不可避免拆散了原有社區,「群體價值逐漸轉向個人財富和自身利益」。

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是新加坡的國際知名高校,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基礎教育水平優良,2015年舉行的對72個國家的15歲所進行的數學、科學和閱讀測試中,新加坡全部排名榜首。良好的教育不僅使得新加坡可以不斷培養本地優秀人才,滿足本地產業結構從過去的加工貿易向20世紀90年代崛起的金融業企業和總部經濟的轉型,而且也有利於新加坡吸引包括中國內地、香港、臺灣以及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青少年報讀新加坡高校,並增加新加坡的人才儲備。《尋跡獅城:新加坡的歷史與現實》書中也提到,新加坡的優質教育也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孩子的課業負擔,造就了繁榮的「補習班經濟」。

新加坡的醫療保健不僅具有很強的公益性,而且效率很高。在類似於教育、醫療以及扶助殘障人士這樣的社會政策方面,新加坡均採用技術官僚通過政策實驗的方式來一步步完善。書中還指出,新加坡建國以來,極力改善島內生態,修建了綠地中心以及多個水庫,還提高了森林覆蓋率,成功的構建出花園城市的概念。

新加坡模式的隱憂

《尋跡獅城:新加坡的歷史與現實》書中指出,普通新加坡公民的生活圍繞社會契約的三大支柱構建:帶空調的地下捷運網、樸實簡陋的小販中心、高高聳立的HDB組屋,這可以確保生活的三個基本層面——交通、食品和住房問題,都能夠得到解決。但隨著新加坡產業結構在上世紀晚期轉向金融業、高科技產業,收入差距表現得更加明顯。許多平民對於在交通、食品、住房三方面「玻璃天花板」的存在也表達出不同意見。

新加坡捷運發達且低廉,但要購置私家車就必須繳納遠超歐美國家數倍的價格,更關鍵的是,新加坡規定車輛、汽車駕駛執照使用時間只有10年,擁車證從2009年的200新元已上漲到了57000多新元。擁車證制度限制了新加坡人擁有私家車的數量(11%居民擁有私家車),從而使得新加坡很少出現嚴重的交通堵塞,但也讓一些人產生了挫敗感。

新加坡的食物物價價格很貴,所以大多數人只能選擇鮮貨市場和小販中心。HDB組屋與商品房小區並存的情況下,兩者居住質量的巨大差別也讓民眾感到很強的不平等。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新加坡的學生甘願承受著相當繁重的課業負擔,因為只有學業成績優異,才可能在精英主義的人才選拔中躋身精英,從而把握極其有限的機會,從組屋階層躋身精英階層。

外籍勞工的數量已從1970年的3.2%,提升到2010年的34.7%。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新加坡公民人口數隻保持在1%的增幅。外籍勞工無論分屬哪個社會階層,都會發現新加坡的發展政策聚焦於保障本地人才的脫穎而出,外來勞工很難獲得許多發展機會。新加坡發展高端產業,顯然離不開中國內地、香港、臺灣以及歐美等國家的優秀人才,但地域狹小、資源匱乏的現實又使得新加坡不能敞開國門來引進和歸化外來人才。毫無疑問,新加坡官方正努力在引進務工人才和保障公民發展機會方面保持一種平衡,但維繫起來實在困難。

更棘手的是,中國內地尤其是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城市的興起,甚至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一些城市都在仿效新加坡建立花園城市,改善宜居環境,儘可能的保持法治清明,這些城市都成為新加坡引進國際資本和人才的強有力競爭對手,「他們正在蠶食某些屬於新加坡的獨特賣點」。而中國香港一貫是新加坡在金融領域的最強勁競爭對手。澳大利亞還在規劃在西部沿海地區建造一座類似於新加坡的自由港。

《尋跡獅城:新加坡的歷史與現實》還注意到,新加坡民眾相比過去顯得更為自滿。當然,新加坡在短短半個世紀內,快速建設成為花園城市,將自由港的機遇應用到了極致,社會穩定,民生福利水平很高,這些確實是值得自豪的理由。但這個城邦國家如同過去的熱那亞、威尼斯一樣,本身建基於脆弱性之上,只有不斷正視到這一點,保持足夠的謙遜和靈敏,才能確保新加坡像過去那樣躲過可能帶來重大挫敗的問題,才能使之發揮來之不易的優勢。

作者簡介

鄭渝川:資深書痴,買書如山倒,「剁手」頻率高。書評、時評作家,現居成都。千餘篇書評見於《深圳特區報》《信息時報》《廣州日報》《上海證券報》等國內多家報媒。

審讀:譚錄崗

相關焦點

  • 新加坡水族館發生意外 潛水員被意外刺死背後真相是這樣
    新加坡水族館發生意外 潛水員被意外刺死背後真相是這樣時間:2016-10-06 20:29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新加坡水族館發生意外 潛水員被意外刺死背後真相是這樣 據外媒報導,一新加坡水族館意外,六旬潛水員被意外刺死,背後真相曝光。
  • 新加坡留學|新加坡學校常見的英文縮寫(超詳細)!
    在新加坡讀書,你一定在教學中或者學校資料中,看見過無數的英文縮寫。例如,PSLE、GCE、MOE、STAEM等等,是不是每次看到都很困惑?不要擔心,小文把經常出現的英文縮寫,全部整理出來了。收藏好文章,下次出現縮寫,拿出來對照就知道講的是什麼啦。
  • 讀創讀書|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標誌性成果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探索》劉偉 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劉偉教授在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領域長期深耕厚植,近年來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做了大量富有學理性、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的研究。《探索》是這些研究成果的系統性總結,是一部思想敏銳、理論厚實、內容豐富的力作。
  • 世界讀書日五個人的讀書建議:什麼是最好的書?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也適逢第九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期間,我們邀請五位開了童書選書課的作家、閱讀推廣人給不同年齡的孩子不同的讀書建議。希望能向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傳遞一種更深邃的價值觀:讓孩子有自主選擇的權利。這種權利的意義,要大於任何書單,甚至要大於 「世界讀書日」本身。  什麼是「最好的書」?這個答案很簡單——最適合孩子的書,就是最好的書。
  • 讀書也是一個政治問題
    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作為領導幹部,承擔著執政興國、執政為民的重要職責,肩負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會不會讀書、善不善讀書,不僅僅是個人習慣和素質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責任和事業的需要,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問題。 要滿懷責任多讀書。古人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學無以明志,非學無以立德。」
  • 《奇蹟締造者》:無釐頭喜劇背後的人文關懷
    通常這種錯位是在戲劇本體之中存在,而《奇蹟締造者》第二季,則將這種錯位建立在戲劇本體和觀眾(客體)之間:中世紀人們日常生活的呈現,在當代觀眾的認知中,顯得十分好笑。這無疑算是個有點小機靈的操作。回到故事中來,我們的女主就是未來村莊的鏟屎官,一位聰明伶俐、渴望反抗鏟屎宿命的少女。
  • 劉謙表演"空中懸浮":請別探究魔術背後的秘密
    劉謙表演"空中懸浮":請別探究魔術背後的秘密 除了讓人嘆為觀止的魔術,劉謙想告訴觀眾的還是自己在魔術之外對於人生的感悟,「永遠不要去探究魔術背後的秘密,那樣我們才能享受那些生命中的不可思議!」  真實經歷引發「空中懸浮」   為了此次世界魔術巡迴之旅,劉謙可謂卯足了勁,將各類魔術搬演到觀眾面前。
  • 南洋大學消亡背後,隱藏著新加坡的「英語夢」
    華人是建設新加坡的主力軍 根據新加坡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元朝時期,就有中國人在新加坡定居。19世紀20年代,新加坡開埠,大批華人隨之而來。在華人的建設下,新加坡迅速成為英國在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港口。
  • 許文威:「非常新加坡」
    「我的同事都比我有創意」,這位5月1日新上任的新加坡旅遊局大中華區署長,在兩個多小時的談話裡,始終端坐在廣州白天鵝賓館咖啡廳的大沙發裡,他背後是落地玻璃櫥窗外的寬闊珠江。他看起來很溫和,面帶著謙和的笑意,對於問題也大多是一問一答,完全看不到營銷管理從業人士常有的高調標榜與侃侃而談,在回答每一個問題前都要小小沉默思考下。
  • 《下一個奇蹟》:真的是一個奇蹟
    《下一個奇蹟》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主人公被業界譽為「亞洲首席超級演說家」——梁凱恩老師。    至今,他已受邀至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德國等多個國家及地區演說,其演講內容被翻譯成12種語言,影響超過30個國家。同時,他是亞洲唯一一位乘坐直升飛機出場面對萬人演說的超級演說家,受眾人數已高達200萬人。他的暢銷書《別說不可能》已暢銷1000萬冊,《誰是下一個奇蹟》也已先後被翻譯成英文、日文、法文、韓文等多國語言,在多個國家出版發行。
  •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施春風[圖文]
    ,1996年返回新加坡後,有兩年出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校長。我對課本從來沒什麼興趣,也不喜歡為考試而讀書。在大學,我一下課就翻開報紙。我想,當時我對美國所發生的事情比我的教授還清楚。我的觀點是,有的人缺乏推動力,有的是遲開竅。在學校裡表現平平的學生將來也可能變得很能幹。重要的是,你要給他第二次機會。」
  • 巴菲特:創造52年增長18513倍的複利奇蹟背後,是這原因!
    巴菲特:創造52年增長18513倍的複利奇蹟背後,是這原因!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的伯克希爾公司2016年股東大會5月6日召開,會上萬人空巷、紛至沓來、源源不斷,股神巴菲特說:創造52年增長18513倍的複利奇蹟背後
  • 2019新加坡雙年展宣布展覽主題 ——「Every Step in the Right...
    2019新加坡雙年展旨在探究藝術家重塑世界可能性的潛質和能力,展覽邀請觀眾抱持開放的態度欣賞作品,並鼓勵以同樣的心態面對因為這些藝術創作而產生轉變的世界。2019新加坡雙年展通過藝術的探索,進一步邀請大眾參與其中,從而改變自身所處的世界,並進而以正確的方式完成事情。
  • 新加坡Invictus中英文學校即將亮相京領擇校展
    優勢二:提供最適合華人的中西合璧世界級菁英教育新加坡Invictus幼兒公學以新加坡幼兒培養理念和國內的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基礎,汲取世界教育精華,開設了中西合璧的新加坡幼兒課程體系,主要開設IB探究課程,芬蘭自然課程,新加坡STEAM啟蒙,多元體藝,英語戲劇及東方美學工坊等,並採用新加坡多元智能個性化評估系統
  • 新加坡各類幼兒園費用介紹
    新加坡小一直入的報名總體分為3個階段,越往前的階段報名越具有優先權,第1階段和第2階段都是開放給新加坡公民和永居資格者的,而國際學生只能在第3階段報名,這樣就面臨錄取名額有限和競爭激烈的問題。減輕壓力 根據現在小一申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趨勢,加上新加坡小一申請是有排序的,如果在新加坡幼兒園讀書的時間越長,今後申請小一成功的機率也更大。即使申請政府小一沒有成功,有了在新加坡幼兒園學習的經歷,申請新加坡當地的知名國際小學就非常容易了。
  • 10億吊籃產業奇蹟背後:縣域品牌靠什麼「以弱勝強」?
    (原標題:10億吊籃產業奇蹟背後:縣域品牌靠什麼「以弱勝強」?)這個工藝不複雜、也非「高科技」的產品,卻讓河南商丘的寧陵縣創造了10億產值的奇蹟,成為名副其實的「吊籃之鄉」。造就這個「奇蹟」的背後,正是一群「點石成金」的縣域電商領頭人。
  • 成年人學習能力的背後,最終是思維能力的問題
    真正大型的考試,譬如中考、高考,出題人都是相應領域的專家,為了保證測試出能力和真實水平,他們出的題目一定不會是之前大家比較熟悉的題型,而是創新的題目和場景,這樣的情況下,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就能保證在新題型的時候仍然得高分,而一些在平日考試時還不錯(平日考試老師們一般較少自己設計新題目)但思維能力不高得孩子,一遇到大的考試分數就行了,背後其實也是思維能力的問題。
  • 探究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氧化鈣變質問題,聚焦中考
    以探究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氧化鈣的變質問題為情境,考查身邊的化學物質以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試題,在近年的中考試題中頻頻出現.以此問題為信息載體,幾乎可以拓展初中酸鹼鹽大多數的知識,中考試題經常在這裡出現一題多點的習題,非常靈活,巧妙.
  • 摩羅:一目十行,天才是如何讀書的?
    一次我和他探討一目十行是否可能的問題,他說自己做不到,不過聽說有一種閱讀方法,不是按字按句按行,而是按頁,就像照相一樣,停留三秒左右,整個一頁就記住了。但他說在書店裡,如果從一個書架的左邊看到右邊,速度不快不慢,他可以記住全部書名。」小時候聽父親講故事,常常聽見一目十行的說法,總以為那不過是一種誇張。後來見識多了,才慢慢推測,有些人讀書一目十行是完全可能的。
  • 蔡立慧:探究 DNA損傷背後的機理成因,是人類克服阿爾茲海默症的關鍵
    而 Ping-Chieh Pao 博士不久前剛剛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關於老化以及阿爾茲海默症病理研究的相關論文。 (蔡立慧教授,受訪者提供) 探究 DNA Damage 背後的機理成因,是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的關鍵 Pr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