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戰疫,功夫在日常

2021-01-09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環球網

「居安思危是新加坡生存的狀態和意識。很多預防性的措施嵌入日常的機制、運作的成本裡,像是平時的修行一樣,在危機沒有到來時並不引人矚目。」

新冠肺炎病毒來襲獅城,首例患者是一名輸入性病例。截至3月10日,新加坡已發現輸入性病例、本地感染病例以及部分不明源頭病患166多例,其中近百人已經痊癒出院,沒有一例死亡病例。

面對疫情,政府呼籲居民勤洗手、身體沒有不適不用佩戴口罩。城內一些大型活動和賽事被取消,公共場所除測量體溫和登記、加強衛生消毒之外,居民生活沒受太大影響。凡此種種,新加坡的做法被冠以「佛系抗疫」的名號。

值得慶幸的是,新加坡一方面社會大體如常平穩運作,另一方面疫情沒有出現大暴發,目前最多一天發現13名病例。世衛組織應急方案執行主任邁克·瑞安說:「新加坡對這種病毒的系統性應對是很好的典範。」

功夫在日常

對於被指「佛系」,新加坡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的《鴨子划水被當佛系》一文,可謂「一語道破天機」:「新加坡的生存態度,更形象的是鴨子划水,水面上看來輕鬆,外人以為淡然,但是水底下必然是努力划水前行,步步為營。即使這些年累積了一些資源,水下劃著的鴨蹼也不能鬆懈。居安思危是新加坡生存的狀態和意識。很多預防性的措施嵌入日常的機制、運作的成本裡,像是平時的修行一樣,在危機沒有到來時並不引人矚目。」

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新加坡決定進一步提升傳染病防控能力。2018年底投入運作的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成為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戰場。該中心設有330張床位,其中隔離病房為兩道門設計,醫護人員進入走廊和病房之間的前室,系統檢測到空氣是負氣壓後,才能打開通向病房的門,保證空氣始終從乾淨區域流向汙染區域。

該中心除了負責傳染病臨床治療和暴發管理之外,還包括國家公共衛生和流行病學部門、能處理高風險病菌樣本的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傳染病研究與培訓辦公室、抗菌素耐藥性協調辦公室等,強大的科研能力為傳染病的防控和診治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此外,新加坡還構建了由私人診所支撐的「公共衛生防範診所」(PHPC)。政府平時對這些診所的醫生提供培訓,在流行性疾病暴發甚至是嚴重霧霾等情況下,這些診所在新加坡衛生部門的指導下按照統一標準統一行動,發放藥品、注射疫苗、提供政府補貼下的治療,在最大限度減少漏診的同時,儘可能地避免恐慌性擠兌公共衛生資源。

1月22日,也就是在新加坡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前一天,新加坡已開始給PHPC提供病毒相關信息和指引。2月14日,新加坡衛生部給所有PHPC發郵件,通知大家即將啟動「PHPC體系」,提出具體要求和相應的補貼方案,診所可以接受邀請也可以拒絕加入。2月18日,「PHPC體系」正式開始運轉,900多家診所陸續加入了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動。

政府向這些診所通報疫情指引,提供一定的醫療防護物資,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或者年長者出現急性上呼吸道症狀前來就診,政府還會提供補助。如果病人是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醫生會把他們轉至指定醫院。如患者未達到疑似標準,醫生則給他們5天病假,鼓勵他們儘量在家隔離。「PHPC體系」共享醫療信息,這也就為傳染病例追溯提供了可靠依據。

《環球》雜誌記者走訪了其中一個PHPC診所。那裡只有1名醫生、1間診室,診室外有2名護士接待病人、發放藥品。病人和家屬進入診所前,必須在門外接受體溫測量,並填寫旅行史、接觸史以及大致症狀,然後才可以進入診所。有發熱症狀的患者,則被要求待在特定的候診區域。

除了具有完備的醫療體系,新加坡還出臺了一套類似地震等級響應的疾病暴發應對系統。根據疾病在新加坡和海外的嚴重程度、病毒傳播力度以及對本地經濟生活的影響,系統分為4個等級,不同等級有清晰界定,提示民眾疫情對日常生活可能產生的影響並向他們提出建議,指引明確,讓人一目了然。

疾病暴發應對系統,只是新加坡衛生部2014年修訂的流感和其他急性呼吸道疾病應對計劃中涉及與民眾溝通的一部分。在流行性疾病應對方面,該計劃還從疫情監測、疑似病例管理、疑似和確診患者隔離與出院標準、屍體處理、密切接觸者追蹤與隔離、醫療場所感染防控、醫學治療、疾病疫苗等諸多方面制定了詳細的指引,確保了新加坡此次應對疫情臨危不亂。其中很「硬核」的一點是:維持新加坡的基本服務,控制對社區生活的幹擾。

實際上,新加坡的抗疫舉措也在不斷調整。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新加坡新近出現了一些從中國以外國家來的輸入性病例,加之出現了一起600人聚餐近40人感染的案例,政府也在進一步收緊對於集體性活動的管控,近日宣布暫停老年人的社區活動14天,並表示將視情況進一步採取適當措施。

所有這些,正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月份在呼籲新加坡民眾做好防範、不必驚慌時所說,「自從2003年SARS(疫情)以來,我們就一直處於戒備狀態,同時做好應對類似疫情的準備。」

細緻入微

事實上,新加坡人多地少、資源匱乏,對於重大疾病、氣候變化等天災人禍,始終保持著高度戒備。

在新加坡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前一天,即1月22日,新加坡就宣布成立了包括衛生部、教育部、貿工部、通訊及新聞部和負責入境事務的移民與關卡局等單位組成的跨部門工作小組,協調各方資源進行應對。工作小組兩位聯合領導人之一、新加坡衛生部長顏金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演變,加上新加坡出入境人流量大,遲早會出現境外輸入病例,得隨時做好準備,一旦發現確診病例,能迅速地展開應對行動。

工作小組成立後,各部門立即協同合作。例如,新加坡警方協助衛生部追蹤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甚至幫助衛生部成功破解了新加坡兩個教會感染群之間的關聯。由於一些確診者症狀輕微,警方的協助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便於查找更多確診者,降低了病毒在社區進一步傳染的風險。

新加坡是亞洲交通樞紐之一,人員往來頻繁,防範輸入性病例是新加坡最初抗疫的重中之重,而入境口岸則成為防疫的重要防線。新加坡根據疫情在海外各國的演變情況,不斷提升邊境管控措施。1月2日,新加坡衛生部即通知醫院戒備,並從1月3日起開始採取預防措施,對來自有關地區的航班上的旅客進行體溫監測,疑似病例被送往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測。

在信息披露方面,新加坡確診首例新冠肺炎病患後,衛生部每天發布新聞公告,內容包括新增病例、出院者和留醫病患情況、密切接觸者追蹤情況以及政府相關規定和給公眾的建議。新加坡衛生部為每一例病例進行編號,在不涉及患者隱私的情況下對每一個新增案例進行詳情介紹,包括他們的發病日期、出現症狀後曾經去過的地方以及就診醫院等,還提供每日案例和之前案例的傳播鏈條分析。

此外,政府各機構都出臺了與疫情相關的指導原則,清晰明了,指導性強。比如,人力部網站上有關於居家隔離14天的規定,從一個應用中輸入入境日期,系統就會告知從哪天起可以結束隔離到單位上班;衛生部的網站公布了新加坡各個部門有關新冠病毒的相關指引以及一些宣傳畫,內容包括8步洗手法、是否需要佩戴口罩、如何佩戴口罩、居家隔離令是什麼等,學校和公司可以列印出來張貼。

在疫情相關條例的執法上,新加坡也非常嚴格。已經有數人因為未能遵守相關隔離條例而被罰款,甚至被取消工作籤證或者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新加坡國立大學一名國際交換生也因違反規定被勒令馬上回國。還有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及其妻子,因涉嫌謊報行蹤影響疫情追蹤而被控上法庭。

在研發方面,新加坡也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1月23日新加坡確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一周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就宣布,研究人員成功複製了這一病毒。2月初,新加坡科技研究院生產了首批15000個檢驗試劑盒,部分分配給本地各大醫院,部分捐贈給中國。

新加坡還研究開發了新冠病毒血清檢測法,通過檢測病毒抗體而不是病毒本身來甄別病例。與之不同的核酸檢測法只檢測病毒,對於一些無症狀攜帶者檢測準確率不高,更加無法檢測曾經感染但已經自愈的患者。患者即使痊癒,血液中還是會保留病毒抗體。新加坡通過血清檢測法,憑藉患者體內存在的大量病毒抗體,成功追蹤到一名曾經患病但已經痊癒的患者。

及時消除恐慌

新冠病毒在世界一些國家的擴散,似乎都逃脫不了「恐慌比病毒傳播得更快」的規律,新加坡一度也面臨這樣的問題。

幾個好友在新加坡的一個居民小區樓下聊天,另一個朋友匆匆趕來——他剛剛去排隊買了口罩。「勤洗手」「增強抵抗力更重要」「如果沒有不舒服不用戴口罩」……大家七嘴八舌。這時,不遠處傳來一個老人的咳嗽聲。一個人說,「她比我更需要口罩,我把口罩送給她。」眾人露出了讚許的目光。這是新加坡街頭循環播放的一則公益廣告中的情景。

其實,伴隨著疫情的出現和持續,新加坡也是「一罩難求」,在電商平臺訂購國外的口罩,不僅價格比平時貴了不少,還遲遲不能送貨。

針對居民買不到口罩的情況,新加坡政府宣布,在89個民眾俱樂部與聯絡所及654個居委會中心,分批免費發放520萬個口罩給本地約130萬戶家庭,居民憑身份證件領取。政府在發放口罩的袋子裡還附上了一份指南:如何佩戴口罩,以及在何種情況下才需要佩戴口罩。媒體報導了政府發放口罩的消息以及諮詢熱線,記者在居住的小區通知欄上也看到了領取口罩的時間、地點和方式。記者去所在社區發放點領取口罩時,看到工作人員按街道劃分擺放了5個服務櫃檯和1個諮詢櫃檯,每個櫃檯有2名工作人員,而現場領取口罩的只有幾個人。

據新加坡媒體報導,截至發放最後日期,還有小半數口罩無人領取,政府將收回放入庫存。有些沒領取口罩的居民表示,將這些口罩留給更需要的人。

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在與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員的一次閉門對話會上說,新加坡必須有策略地使用口罩,優先保障醫護人員以及前線服務人員的需求,不全民戴口罩或許是一場賭博,但可以確保國家有足夠的儲備長久應對。

新加坡政府也意識到,對比十多年前SARS的暴發,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在自媒體高度發達的時代,虛假信息很容易蔓延並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除了醫學專家、衛生部定期對公眾進行科普外,新加坡各級官員也多次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視頻或文章,解釋病毒來源、應對措施等大家關心的問題,客觀上起到了平復公眾情緒的作用。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向全社會提供了舉報郵箱,號召市民舉報虛假新聞。此外,新加坡2019年10月通過了網際網路假信息和外部幹預保護法案。這一法案要求發布不實新聞的媒體及時進行更正。例如有報導稱,新加坡已有一人死於這種新型病毒。衛生部在其網站上發布消息指出,這是一則假新聞,並要求發布虛假信息的網站在假新聞後面附上更正聲明。新加坡不建議簡單刪除假新聞,認為這樣並不利於公眾了解事情真相。

2月7日,新加坡宣布將疾病暴發應對系統提升到第三級橙色預警,一度掀起食物、廁紙、消毒用品搶購潮,記者的一個朋友一晚上跑了3家超市購物,一些超市貨架也被搶購一空。對此,李顯龍出面安撫民心,超市表示供應充足,居民緊張情緒得到緩解,市場秩序很快便恢復正常。

改變公共衛生習慣

新加坡市場小、缺乏自然資源,是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國際社會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其產生影響。多年來,新加坡一方面對外部潛在風險高度關注,另一方面積極採取舉措,激發自身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國蔓延,新加坡及時調整策略,日前宣布抗疫戰役進入新階段,改變與個人和公共衛生相關的社會規範,鼓勵國民生病後在家中休息、保持良好衛生習慣、用餐時用公筷、朋友見面避免握手等等。

聯合領導新加坡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表示,隨著世界各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增長,輸入性病例會從哪裡入境越來越難以辨認。同時聯合領導工作小組的衛生部長顏金勇解釋說,體溫檢測、病毒檢測以及邊境措施等都無法百分百提供安全保障,因此改變在衛生方面的社區規範如今已成為新加坡的第一道防線,比邊境措施更重要。

2月16日,政府啟動「新加坡保潔運動」,發動國民和商家攜手保持包括小販中心、公共廁所等在內的公共場所的清潔衛生,通過認證的小販(食品攤販)將獲得質量標誌貼紙。政府日前還宣布成立跨部門的「新加坡保潔工作小組」,從保持公共空間清潔、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調整社會行為規範等方面入手,避免病毒通過不良衛生習慣傳播。(記者/王麗麗)

相關焦點

  • 李連杰移民新加坡,卻說拒拍《黑客帝國》只為保護中國功夫?
    說到中國的功夫明星,李連杰絕對要有姓名。自18歲參演電影《少林寺》,李連杰一舉成名成為家喻戶曉的武打演員。此後他還拍攝了許多動作片,並進軍好萊塢,成為中國功夫的一張名片。不過近幾年李連杰投身慈善事業,很少出來拍電影。關於他殘疾坐輪椅,甚至去世的謠傳越來越多。真是讓小8哭笑不得!
  • 華大基因:「高光戰疫」背後的實力與效率
    來源:第一財經華大基因: 「高光戰疫」背後的實力與效率[ 截至2020年,華大基因累計參與發表1379篇文章,累計影響因子為11401.7。 ]如果說口罩是中國製造的代表,核酸檢測試劑則是中國科技戰疫的國際名片。
  • 科普問答|濟寧「科學戰疫」全民答題活動邀您來戰
    濟寧新聞網訊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遵行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保持社交距離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在濟寧已成為風尚,這些生活新景象,展現了戰疫強大共識和力量,以及文明生活之美,亦體現著更高的生活追求。在日前科技活動周期間,濟寧新聞網特推出「科學+戰疫」全民答題活動。點擊圖片即可參與,讓我們讓在日常生活中繼續擁抱科學、倡行文明,為戰疫增加持久定力,為詩意生活提供保證、增光添彩。
  • 如何唱響科普戰疫好聲音?
    唱響科普戰疫好聲音,不僅可以減少恐慌,避免謠言肆虐,節省防控成本,還可以有效引導群眾做好防範、保護自己,避免疫情大規模傳播。◆ 集結力量權威發聲1.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和諸多未知,專業科普如小溪匯聚入海,為疫情防控注入了科學的力量。如近一段時間以來,每天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召開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就有解答公眾疑惑的環節。
  • 文化傳承——社區衛生「戰疫」的最強內在驅動
    這些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覺的小物件,在疫情期間卻成了至關重要的日用品。關愛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一線人員的行前動員、平安歸來後的歡迎儀式、職工群裡的刷屏點讚、髮型師TONY主動上門的志願「美發」服務,乃至中心主任寧鋒精心烹製的每一鍋 「十全大補羊肉爐」,都提升了「戰疫」的溫度。職工文化的落腳點是愛。
  • 「戰疫金盾」施力亦城農產品
    為了促進亦莊新城地區農業發展,增加農戶農產品銷量,助力低收入村脫低,今年3月,經開區管委會聯合轄區內企業京東數科在「戰疫金盾」微信小程序上設置了採購通道,增加了該鎮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實現了新鮮蔬菜從田間地頭直接送到經開區居民的餐桌。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戰疫金盾」「戰轉平」的過渡,使「戰疫金盾」在疫情平穩之後發揮了新效能。
  • 新加坡是怎樣的國家?了解之後,你還想去新加坡嗎?
    新加坡地處東南亞,氣候宜人,是一個倍受移民追捧的國家,新加坡的發展速度還是很快的,雖然成立的時間不是太久,但它卻曾被聯合國列為發達國家,如今更是穩坐「亞洲四小龍」寶座,這個國家以國貿為支柱,未來的發展不可限量。那麼,實際生活在新加坡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
  • ...政策將擴大至27個口岸 中國功夫、熊貓展示「Friendly China」
    圖說:中國功夫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隨著59國人員入境海南島免籤,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遊客飛離冰天雪地,見識到中國南海水清沙白。今年12月1日起,外國人過境144小時免籤政策又將擴大至27個口岸。
  • 核心成果從實驗室直達戰疫一線
    廣東科技戰「疫」系列報導②全球戰疫正酣,我國緊急向義大利支援10萬份連花清瘟膠囊。這一中成藥從實驗室直達戰疫一線,納入國家診療方案、走紅西方國家,廣東科學家作出了重要貢獻。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楊子峰研究發現,連花清瘟膠囊可以抑制病毒複製,具有抗新冠病毒活性。
  • 新加坡電視劇:白蛇後傳人間有愛,感覺特別新穎,與眾不同
    各位讀者朋友,可否記得新加坡版本的電視劇,白蛇後傳之人見有愛。小編印象比較深刻,相比較,趙雅芝版本的,新白娘子傳奇。以白娘子,小青,許仙為主線。而這部新加坡版本的~白蛇後傳之人間是以許仙和白素貞兒子,許仕林為劇情主線,主要講述許仕林長大成人以後為父母報仇的事情
  • 新加坡的空調到底有多冷?
    「在我心中,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冬天沒有暖氣的南方室內,另一個就是新加坡的空調房 。」對於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來說,儘管一年四季都是夏天,每次看到衣衫輕薄的遊客從機場出來都難免會搖搖頭。▲居民樓的空調外機(圖/infobae)「來新加坡後才知道這裡是有冬天的。」「五年前我媽老喊我穿秋褲,自從來了新加坡,我自己就穿上了護膝,因為已經被凍出了老寒腿。」「新加坡熱到沒空調真是活不了,但吃頓飯的功夫我就得跑到外面解凍幾次。」
  • 吉隆坡至新加坡的高鐵明年動工!未來吉隆坡到新加坡只需90分鐘
    馬來西亞運輸部的消息,連接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和新加坡的高鐵項目建設將於明年開始。這項工程將於2021年1月開始,預計在2024年完成民用部分的施工,2026年投入使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2013年2月宣布馬新高鐵建設計劃,2016年12月籤署協議,定下2026年年底前通車的時間表。按照設計,馬新高鐵為雙軌道運行,最高時速350公裡,建成後從吉隆坡到新加坡只需90分鐘。目前兩地單程駕車耗時超過4小時。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是鄰國,並且都是靠近馬六甲海峽的東南亞國家。
  • 科學戰疫從「強心」開始
    科學戰疫從「強心」開始——用健康心態增強個人免疫力和群體戰鬥力之一彭永 鳳波防控疫情的阻擊戰鏖戰正酣,全國醫療力量馳援湖北,各地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有效遏制了疫情迅速蔓延的態勢。不過,公眾中也出現了不少焦慮、脆弱的應激反應。
  • 探秘新加坡科學館
    或許你覺得參觀一次兩次的科學館對孩子的影響十分有限,可是或許就是這一次科學館之旅,在你的孩子心中埋下一顆對科學求知慾的種子,激發他的探索欲望……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位於新加坡裕廊的新加坡科學館有哪些好玩的吧早在1969年,新加坡政府在新加坡科學理事會的倡議下,決定把國家博物館轉變為藝術和歷史博物館,並建立一個新的機構專門從事科技教育。
  • 新加坡的老人們
    【獅城林影】在非尖峰時段,新加坡地鐵車門的開關時間延長至6秒,讓年長者有更多時間進出車廂。蔡德林新加坡的人均壽命在全球名列前茅,加上出生率低,雖然靠增加移民改變了一些人口結構,但老化依然明顯。你也許還聽說過新加坡不是福利國家,新加坡不養懶漢,新加坡人甚至沒有退休工資,於是你可能會可憐起新加坡的老人來——那麼你就誤會了,在一些相對落後的國家,這種老人可能早就死了,或者臥病在床,根本就出不來。而新加坡不僅最適合小孩子成長,也最適合老年人養老。新加坡的養老制度和措施,可以說也是中西融匯,博採眾長。
  • 中新網:復旦大學戰疫青年故事分享會舉行 讓抗疫復旦力量化作育人...
    5月22日,復旦大學戰疫青年故事分享會於線上、線下同步舉行。戰疫青年講師團代表講述一線工作經歷,展現復旦青年擔當,激勵廣大師生不懼風雨、永挑重擔。復旦大學抗擊疫情雲課堂、復旦大學戰疫青年說系列微課視頻,也於活動現場發布,讓戰疫一線故事持續發光發熱,讓抗疫復旦力量化作育人力量。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出席線下活動並向戰疫青年講師團代表頒發聘書。黨委副書記許徵、尹冬梅,復旦大學黨委常委、上海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徐軍,以及相關機關部處負責人、已返校師生代表等共同參與。線上直播累計近14萬人次觀看,並在B站上登頂小時榜第一。
  • 新加坡人不做飯,外地人感到疑惑:他們是靠什麼生活?
    但是新加坡人沒有這種煩惱, 他們幾乎不做飯,據說很多人羨慕, 他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 新加坡有一個叫「小販中心」的地方,大部分新加坡人一天三餐基本上都選擇在這裡吃, 「小販中心」與我國小吃街沒有太大區別, 這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種類很多, 另外,新加坡當地的風俗和中國不同,他們認為在家吃飯和在外面吃飯沒有什麼區別。
  • 【暑假親子遊~新加坡①】新加坡7日高品質純玩團!聖淘沙、環球影城、SEA海洋館、日夜間動物園、摩天觀景輪、濱海灣花園、克拉碼頭等
    ▶FAR FAR AWAY城堡裡的史瑞克4D卡通遙遠王國的靈感源自夢工廠動畫的史瑞克,並描繪童話人物在遙遠王國的日常生活,該區域由許多的電影內的事物組成。不要忘記與童話裡的人物合影哦!新加坡動物園被譽為具特色的動物園之一,新加坡動物園的28公頃「開放」式園地,讓您更貼近大自然、更了解園內超過3,600種鳥獸的自然生態。
  • 上海民警董瑞被授予 「見義有為(戰疫)先進」稱號
    上海民警董瑞被授予 「見義有為(戰疫   中國警察網上海7月24日電 記者吳藝、通訊員沈浩報導:24日,上海市見義有為(戰疫
  • 新加坡小販文化走進谷歌地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31日訊(記者蔡本田)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國家環境局和全國聯商總會為發揚小販文化,與谷歌公司開展合作,將在明年初把全國114間小販中心街景和內部實景添加到谷歌地圖國際版中,將方便當地居民和外國遊客尋找並享受美食,體驗新加坡獨特的小販文化,促進新加坡小販文化的良好傳承與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