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斯》:我殺的是冷漠的階級與秩序

2020-12-07 騰訊網

如果你也喜歡犯罪類題材的影視劇,那一定沒少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作品。

比如網飛的《心靈獵人》,FX的《美國罪案故事》,又或是迷霧劇場的《沉默的真相》……都是製作精良、尊重細節的優秀作品。

《美國罪案故事》第一季 辛普森公訴案

最近,又有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英劇爆了。

典型的英國「三集片」,別看它短小,開播後就引發了全民追劇熱潮,最高同時觀看人數高達600萬,最終收視率超29%,打破了ITV今年的收視記錄。

豆瓣開篇9.0,爛番茄高達85%,口碑收視雙豐收,媒體直接給出了年度最佳英劇+視帝預定的超高評價。

究竟是什麼樣的故事能有如此大的魅力?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個有著戀屍癖的基佬連環殺手——

丹斯

Des

>>>>真實事件改編

本劇改編自作家布萊恩 馬斯特斯1985年出版的《為伴而殺》,主人公是上世紀英國最著名的戀屍癖連環殺人狂丹尼斯·安德魯·尼爾森。

丹尼斯曾在1978-1983年間,在倫敦接連作案,殺害了至少12名年輕男子。

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以及混跡同性戀酒吧的落單男子們,是丹尼斯「最愛」的下手目標。

通過邀請他們回家喝酒,將其灌醉,或者在被害人睡著後用領帶、電線把他們勒死,如果沒有勒死的話,就將被害者放入水桶中直到窒息死亡。

死後的他們,才是丹尼斯發揮變態並享受的時刻。

他會將屍體剝光,對著屍體手淫,有時會和屍體一起聽音樂、看電視,或者一起洗澡,同榻而眠。

然後將屍體放置在地板下或者櫥櫃中,過一段時間他會將屍體在取出來再清洗……

最後將屍體肢解,部分在後院燒掉、部分作為垃圾扔掉,最變態的是,他偶爾會取屍體的部分器官進行烹飪處理……

作案工具

後來在搬入克蘭裡公園23號公寓之後,沒有後院,他只好將屍體從下水道衝走,而這也是其罪惡行徑被發現的直接原因。

1983年倫敦。

一位男子向警方報案,聲稱在下水道發現了人體的殘骸。

警方迅速開始偵查,很快的將目標鎖定在了一位名叫丹斯的男子身上。

可他見到警察的時候,那種鎮定自若的表情完全不像一個罪犯。

可一進屋,一股很大的屍臭迎面撲來,還沒等彼得警長說什麼,丹斯反倒主動承認了自己就是兇手,還交代了藏屍體的地方,還是一如既往的鎮定自若。

路上甚至主動說出自己殺過的人不止這些,大概有十五六具屍體等著你們去挖……

開場還不到十分鐘,兇手歸案,屍體也找到了,更讓警察沒想到的是,他還事無巨細的主動坦白了一切,時間、地點、手法……簡直毫無保留,一旁的律師話都插不上。

他談論殺人、碎屍甚至是自己對屍體獨特的癖好時的那種雲淡風輕的樣子,驚呆了在場的所有人。

怎麼看,這也不像一個背負著十幾條人命的變態連環殺手。

你從中看不出任何的愧疚感,這種平靜的不帶任何情感的敘述,卻讓警方陷入了另一個困境:

丹尼斯真的殺了這麼多人麼?他是不是在故意誇大自己的行為?他的殺人動機又是什麼?

關於這點,丹尼斯也有同樣的困惑……

帶著種種疑問,警方開始了漫長的調查過程,結果倒也不必多說了,畢竟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劇集。

但《丹斯》這部劇並沒有著重講述偵破案件的過程,甚至不帶一絲的血腥暴力,沒有丹斯殺人的場景,也沒有丹斯分屍的畫面。

但卻讓觀眾完全沉浸在丹尼斯的世界裡,時不時的背脊發涼。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說說田納特那神還原般的表演。

>>>>大衛·田納特出神入化的演技

對這個名字也許比較陌生,但他演過的角色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爆紅劇集《好兆頭》中的惡魔克魯利、經典英劇《神秘博士》中的第十任博士、《小鎮疑雲》中的哈迪探長……

個性分明,令人難忘,難怪大家都說,田納特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這種完全把重點放在自述上面的劇集,真的太考驗演技了。

死寂的眼神,鎮定的神態,田納特通過各種眼神和面部細節,把變態殺手丹尼斯演活了。

不起一絲波瀾的臉上帶著的是讓人不寒而慄的兇狠。

為了和原形人物更加相近,田納特減重瘦身了很久,最終……

左:丹尼斯 右:田納特飾演的丹尼斯

上:丹尼斯 下:田納特飾演的丹尼斯

以假亂真,莫過於此。

最後展現給我們的,就是一個活生生的連環殺人犯坐在我們面前,和我們講述著他做過的變態行為。

>>>>丹斯:我殺的是冷漠的階級與秩序

當然,這絕不是一部簡單的犯罪題材劇集,它在無形中,狠狠的諷刺了當時的英國政府。

一開頭,本劇就用一段剪短的新聞報導,交代了當時的大時代背景。

80年代的英國,經濟下行,失業率陡增,年輕人大多迷茫,社會大蕭條,鏡頭裡滿是席地而睡的流浪漢、朋克歌手、不良少年、群租青年……這些和我們所熟知的霓虹都市倫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失業率犯罪率上升,政府卻冷漠不作為。

而丹尼斯殺害的主要群體,同性戀或者吸毒無業人群,更是弱勢群體中的弱勢。

他們的地位低到什麼地步?主動出庭作證,出來了還要被媒體們罵「娘炮」。

這些邊緣人群對社會來說,毫無關注度,被認為是螻蟻,這也正是丹尼斯連續作案五年,卻沒有一個人意識到身邊竟然有一個連環殺手存在的原因。

要不是有人通報下水道殘骸,恐怕還會有更多人死於丹尼斯手中……

而更加可笑的是各路媒體以及大眾對這起連環殺人案件的看法。

他們似乎只對丹尼斯為何殺人感興趣,好奇他的作案心理,好奇他不為人知的人生經歷,這些噱頭總能在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傳播,但對於死者,沒有人關注,更別提「這類的犯罪為何會存在」這種根源問題了。

正如丹尼斯所言:社會對於死者的關注度要遠高於生者。

對社會和體制的批判,僅僅通過幾個鏡頭和獨白就圓滿完成,對大眾來說,丹尼斯是個殺人犯,是個變態,但對丹尼斯來說,他殺的,也許是冷漠的階級與秩序吧。

後來,一位名叫布賴恩的作家,曾將丹尼斯的自述進行整理,並發表書籍《Killing For Company》。

書中寫到,在坦白罪行的時候,丹尼斯曾說,「倫敦有時候是個孤獨的地方,有些我只是想給他們(被害者)一頓飯而已。」

作家最後也用一句話點名了主題,他寫這本書,不是為了記錄殺人犯的一生,而是要警示這個社會,是什麼導致了丹尼斯這種連環殺手的誕生。

全片以白底黑字訃告式結尾,留下可能永遠無法獲知姓名的7個或更多死者的缺憾,猶如一個黑洞吞噬著每個人,因為我們永遠也不知道,自己身邊是否也有一個丹尼斯,或者自己會不會成為他,我們更不知道,假如哪天我們消失了,是否能被看到。

相關焦點

  • 《丹斯》:沒有合理殺人,只有不合理的孤獨
    「我知道這是我生命結束的開始,」尼爾森寫道。「我驚訝的發現我在死亡林蔭道上有了一位新的室友,雖然他算不上一個完全的室友。」比起人們對屍體的恐懼,他離奇地認為屍體有幾分美感。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殺那個年輕人,他只是不希望他離開而已。他已經一個人孤單地度過了好幾個聖誕節,他不希望再過和以往一樣的新年了,不過,有人陪他過了。
  • 英劇大作《丹斯》,播出後就破收視紀錄,觀眾評:怎麼只有3集?
    《丹斯》《丹斯》是一部大作。說它是大作,不是說它投資有多高,而是它的來頭真不小。《丹斯》的導演是執導過《小鎮疑雲》和《真實的人類》的導演劉易斯阿諾德,都是豆瓣8.5+的水平。《丹斯》是一部真實罪案新劇,改編自布萊恩馬斯特斯1985年出版的作品《為伴而殺》(Killing For Company)。講述的是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之一丹尼斯尼爾遜的故事,這位瘋狂的蘇格蘭連環殺手在1978至1983年謀殺了至少多名男性(至少15名),最後被判終身監禁並於2018年5月在監獄中去世。
  • 世界上花語最冷漠的花,花語冷漠孤獨憂傷的十種花卉
    每一種花朵都有著自己專屬的花語,要說到世界上花語最冷漠的花,這只能看個人的喜好了,因為每個人喜歡的花朵可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下面列出了十種花語帶著冷漠孤獨憂傷的花卉,選出你心目中最冷漠的花朵吧。二、桔梗桔梗代表著最為悲傷的愛,雖然這種愛情是永恆的,但也是無望的,相比之下還有比永恆的愛等不到回應更冷漠的事情嗎!?這也許不是人的冷漠造成的,但一定是人世間的冷漠導致的。三、歐石楠歐石楠的花語是孤獨、背叛。
  • 區塊鏈能消除階級論嗎?
    知識焦慮屬於虛假型營銷,隱瞞了階級壁壘與資源秘密通道。此前是權力繼承,後面是資本既成,然後是技術顛覆,但是總是資源最先識別與聯合。這不是時代或者地域問題,考慮到絕大多數社會財富、權力一直都是極少數人掌握,那麼階層與權力的秩序等級,某種意義上就是自然而長期的秩序存在。
  • 底層與更底層的零和博弈:奉俊昊是如何講述階級故事的?
    忠淑第一次看到了蝸居在此的勤世,雯光說「同是打工的」「同樣不幸的鄰居」,企圖以此達成階級聯合,忠淑則表示「我才不是不幸的鄰居」,想要把自己定位在其他階級。忠淑通過上流階層「信任的紐帶」得到工作崗位之後,開始了階級幻想,冷靜地拒絕了雯光所使用的「姐姐」稱謂,切斷了姐妹情的鏈條。忠淑家以報警威脅,首先表示出反感。
  • 這4點就能讀懂貧富差距、階級問題
    《寄生蟲》這部電影,我覺得電影最真實的描述是:「階級問題,還有很多窮人都覺得富人很笨!覺得富人很虛偽,沒辦法理解富人的一些做法。」這些都特別真實。 我覺得這不叫偽善,女主人只是覺得新來的沒有舊的老師好,所以沒給一樣的錢,但又不想場面搞得太難看,所以說了場面話而已!就像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表面功夫做很足,不會讓人難堪,但是內心終究是瞧不上是一個道理。這也是一種階級的體現。而基宇卻覺得女主人很傻,還多給他錢。這就是一種誤讀。
  • 老鼠階級實驗告訴你:階級是如何產生的?
    老鼠階級實驗是美國耶魯大學人際關係學院在1939年設計的一個關於動物行為學的實驗,實驗的初始目的並不是想研究老鼠有沒有階層,但是實驗的結果卻讓研究人員大吃一驚,看來階級這種屬性廣泛的存在於群居性的動物之中。
  • 我自私、冷漠、不近人情,但不是不會愛人
    我不太喜歡那些擅於察言觀色的人,比如我媽。 我覺得她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街頭巷尾的一句調侃,就夠她膈應好幾天。 她總說:小地方的人,是在別人的話裡活。 可我偏不。
  • 「第三階級」與「第四階級」在中國的概念演變
    those who pray)、貴族(戰鬥者those who fight)與勞動者(those who work)三種等級秩序Klasse」,而與前述19、20世紀歐洲通用用法一樣,使用舊秩序中的所謂公民,就是第三階級的人民。所以法國的大革命是第三階級的人民的革命,是工商階級的革命。因為這個緣故,法國大革命是不徹底的民主主義」,由此引發了與第四階級的矛盾和鬥爭。「因為第三階級既握有政治的特權,遂得自由掠奪勞動者的剩餘價值,變成大資本家,自成一特權階級,徒使社會上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經濟上陷於無政府狀態,勞動者呻吟於政治經濟壓迫之下,遂形成第四階級,起而作階級奮鬥。」
  • 綠野創始人丹斯裡李金友:預防醫學一定會超越治療醫學
    綠野集團創辦人兼執行主席、前馬中商務理事會會長丹斯裡李金友發言稱,預防勝於治療,預防醫學一定會超越治療醫學。李金友闡釋了「100分」的人生哲學,認為健康就是1,賺錢是0,獲得社會認同是又一個0。如果沒有健康,那麼再多的0也沒有意義。李金友提出,中馬兩國在大健康領域合作,不僅促進兩國經貿合作,還有助於提升教育、增強人才培訓。
  • 上層階級如何產生?耶魯大學老鼠階級實驗告訴你
    在老鼠社會裡能不能產生階級,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今天跟大家聊一個長久以來,一直被嚴重低估的老鼠實驗。老鼠階級實驗是美國耶魯大學人際關係學院在1939年設計的一個關於動物行為學的實驗,實驗的初始目的並不是想研究老鼠有沒有階層,但是實驗的結果卻讓研究人員大吃一驚,看來階級這種屬性廣泛的存在於群居性的動物之中。
  • 代表最冷漠花語的花,梅花象徵著孤傲高潔的冷漠
    這幾種冷漠花語的花卉有桔梗花、歐石楠、梅花、雪蓮花、紫藤等。桔梗代表著得不到回應的愛最為冷漠,歐石楠代表著被孤立的冷漠,梅花象徵著孤傲高潔的冷漠,雪蓮花代表著無法傾訴的冷漠,紫藤代表憂傷愛情的冷漠。1、桔梗花桔梗的花語是「悲傷的愛」。
  • 世界是道數學題,我們都是無用階級
    03我始終認為,劉慈欣寫得最好的作品不是《三體》,而是他此前創作的一些中短篇,有許多關於人類終級命運的預言。如果「萬物皆計算」,世間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軌跡都可以通過計算預知,而人類大腦的信息處理能力尤其是運算速度當然不如機器,因此人類最終會全面輸給機器,絕大多數人將淪為「無用階級」。04接下來的問題是,「無用階級」是幸福的階級嗎?
  • 《寄生蟲》,社會階級固化的悲哀
    去看《寄生蟲》,純碎是因為剛提名的奧斯卡,一部韓國電影乃至非英語語種電影的裡程碑,像是社會變遷的縮影,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轉型期間,固化的階級、底層人的欲望和權力所扭曲的社會,拍攝的比現實誇張,卻不如現實厚重與痛苦。看完電影後,我的感覺是震撼和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