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Microcapsule-in-Microcapsule水凝膠系統可調控藥物釋放

2021-01-10 Macromolecule

近年來,微膠囊(Microcapsule)的合成及其應用引起了廣泛關注。微膠囊具有廣泛的應用,包括緩釋藥物載體,傳感器,微反應器,食品和化妝品添加劑。功能性微膠囊為刺激響應性膠囊,它們在適當的生物標記物或環境條件下,可選擇性、程序性釋放負載。先前,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中心化學研究所的Itamar Willner團隊在《JACS》上發表了Triggered Release of Loads from Microcapsule-in-Microcapsule Hydrogel Microcarriers: En-Route to an 「Artificial Pancreas」.他們介紹了基於水凝膠的刺激響應性「核殼-核殼」微膠囊-微膠囊(Microcapsule-in-Microcapsule)系統,該系統內外雙層微膠囊有不同負載。在一個或兩個刺激下,有選擇地釋放一種或兩種負載。而且,在適當刺激下,在兩層微囊中的負載可以混合。作者將微囊中的雙層用作功能單元,該功能單元是個閉環裝置,在葡萄糖刺激下釋放胰島素,可稱為「人造胰腺」的模型。

1、刺激響應性微膠囊-微膠囊系統的製造

用聚烯丙胺鹽酸鹽PAH對載有TMR-D的CaCO3微粒進行塗層,然後通過靜電吸附將DNA鏈(1)吸附在已塗層的顆粒上。鏈(1)是啟動子鏈,誘導鏈(2)(官能化的羧甲基纖維素(CMC)聚合物P1和P2)雜交鏈反應(HCR),H1和H2具有刺激響應性。在該實例中,核層水凝膠是Zn2+離子響應的DNA核酶(4)。(3)和(4)刺激了HCR過程,因此游離(2)與底物鏈(3)雜交,而(3)的單鏈結構域與(4)雜交,從而在環結構域中產生了Zn2+敏感的DNA核酶序列,這產生了超分子結構。圖1B顯示了由HCR過程產生的雙鏈核酸交聯單元的結構域和(2)/(3)/(4)/(2)單元的超分子結構。然後,將水凝膠的核心微粒與CaCl2,CdSe / ZnS QDs(羧酸官能化)和Na2CO3的混合物反應。使用Ca2 +離子將CaCO3層與CMC水凝膠結合。隨後用PAH修飾CaCO3(1)。在鏈(5)和(6)的存在下,(1)官能化的顆粒與聚合物鏈P1和P2相互作用。鏈(5)中的3』末端(包含序列z延伸的(q』)序列)能夠在酸性條件下形成i-基序結構。鏈(6)的5'端(包括序列z'(與z互補))由序列q'(與q互補)延伸(圖1C)。在這些條件下,(1)刺激的HCR過程形成第二層水凝膠層,該層在H1和H2之間生成,並通過由(5)/(6)組成的超分子結構協同穩定的交聯雙鏈核酸組成。產生「由CaCO3核-水凝膠殼/ CaCO3核-水凝膠殼組成」微膠囊-微膠囊的雙層結構,核殼由兩個刺激響應性水凝膠層隔開。第一層含TMR-D負載,被Zn2+響應水凝膠保護,第二層含CdSe/ZnS QD,受pH響應水凝膠層保護。

圖1(A)微膠囊-微膠囊系統刺激釋放負載。Zn2+離子裂解底物(3),降低交聯度(B)及內部水凝膠層硬度,從而使核殼區域的負載混合。pH 5.5時,微膠囊-微膠囊系統的橋接鏈(6)重新配置為i-基序結構,(5)/(6)雙鏈核酸橋分離(C),導致第一層水凝膠層硬度降低,從而釋放負載,而第二層的負載不釋放。在Zn2+離子和pH 5.5條件下,可以將負載從雙層中釋放。

2、微膠囊-微膠囊系統結構表徵

圖2AI為CaCO3核心微粒的SEM圖像。顯示了在逐步沉積Zn2+響應DNAzyme和pH響應水凝膠層後,CaCO3微粒是粗糙的多孔塗層(圖2AII)。圖2AIII顯示了顆粒的雙層結構。 圖2BI是核層凝膠層顆粒的聚焦離子束(FIB)圖像。水凝膠層的厚度為約150 nm。圖2BII中顯示了由外部CaCO3(厚度200-150 nm)隔開的水凝膠塗層的FIB圖像。水凝膠層有相似的厚度(約150 nm)。

圖2.(A)圖I為改性前的CaCO3微粒的SEM圖像。II為塗有水凝膠層的微粒。III為由兩層沉積的水凝膠層組成的微粒。(B)離子束(FIB)圖像:I為塗有第一水凝膠層的微粒核心。II為由CaCO3核-水凝膠殼/ CaCO3核-水凝膠殼組成的微粒。

共焦螢光顯微鏡成像實驗也證實了雙層微囊結構。圖3A是載有TMR-D(紅色)和QD(綠色)雙層微結構的共聚焦螢光顯微鏡圖像,以及分別在蝕刻CaCO3模板之前(I)和EDTA之後的明場圖像(II)。圖3AIIa和b重疊顯示了兩個不同的含螢光團隔室的位置。另外,圖3B有雙層微粒的正交投影,在ZX投影和ZY投影處可以看到不同的區域。

圖3.(A)系統的共聚焦顯微鏡圖像,(a)外部CaCO3中的CdSe / ZnS QD,(b)內部TMR-D CaCO3核,(c)是(a)和(b)螢光圖像的疊加,(d)雙層系統的明場圖像。(B)雙層系統的共聚焦顯微鏡圖像的疊加正交投影。

3、微膠囊-微膠囊系統釋放載體

在pH 5.5下,微膠囊釋放QD(圖4A,曲線a),裝載在第一層區域的TMR-D負載沒有釋放圖4A,曲線b)。在pH 7.2時,未QD未釋放,說明通過改變pH,QD從微囊可轉換釋放。將微膠囊置於pH5.5時和Zn2+離子(20 mM),QDs釋放(圖4B,a),TMR-D從第一層區域釋放(圖4B,b)。在pH 7.2且沒有Zn2 +離子的情況下,QD和TMR-D未釋放。此外微膠囊的釋放受Zn2+離子的濃度控制。隨著Zn2+離子濃度的增加,TMR-D的釋放增強。在pH 7.2下用Zn2+離子處理微膠囊不會導致TMR-D或QD釋放,而是出現兩層之間的螢光團混合。

圖4. (A)將系統置於pH 5.5時釋放(a)QD和(b)TMR-D。插圖:在pH 5.5和pH 7.2的可逆處理下, 系統釋放QD可進行「 ON」和「 OFF」切換。(B)(a) QDs和(b)TMR-D在20 mM Zn2 +離子和pH 5.5條件才從系統中釋放。

共聚焦螢光顯微鏡成像證實了該現象。圖5顯示用20 mM Zn2+離子離子處理微囊之前(I)及之後不同時間段(II–IV)的共聚焦螢光顯微鏡圖像。 未處理的雙層結構,分別顯示了特定的綠色螢光(QD)和紅色螢光(TMR-D),(a和b) 。圖像(c)是雙層系統結構螢光圖像的疊加圖,內部紅色螢光與外部綠色螢光分開,表明螢光團在兩個分開的區域中。用Zn2+離子處理後,紅色和綠色間產生黃色邊界,該邊界最後擴展為完全重疊的黃色螢光圖像,這是因為兩種螢光團完全混合。

圖5.(a)QDs螢光(綠色)和(b)TMR D螢光(紅色),(c)是(a)和(b)的重疊螢光。(d)為明場圖像。I:t = 0分鐘;II:t = 5分鐘; III:t = 10分鐘; IV:t = 25分鐘。

隨後,作者將該系統應用於胰島素釋放調節葡萄糖,此系統可充當人工胰腺的模型。該系統具有以下優點:(i)將兩個內外層隔開的水凝膠層可以有效地轉換和選擇性釋放胰島素,同時保護內層中的葡萄糖氧化酶不洩漏。 (ii)可增加藥物負載。(iii)具有可注射性。圖6描繪了在攜帶葡萄糖氧化酶(GOx)和胰島素的雙層微膠囊的組裝,GOx裝載在第一層,胰島素裝載在第二層。內層由(2)/(3)/(2)橋接的交聯單元組成,沒有添加的DNAzyme序列(4)。將GOx負載在核心CaCO3微粒上,並用PAH包裹(圖6B)。隨後,將載有胰島素的CaCO3沉積在第二層水凝膠上(圖6C)。鏈(5)富含胞嘧啶,在pH 5.5時,重新配置為i-基序結構,導致橋接單元(5)/(6)分離、釋放水凝膠中的胰島素的釋放。 pH值改變時,水凝膠剛度變強,阻止胰島素的釋放。硬度較低的水凝膠可滲透小於5 KDa的蛋白質,而硬度較高的水凝膠則不能滲透蛋白質。因此,通過控制pH值,胰島素的釋放得以調控。

圖6.(A)系統示意圖。(B)與內層水凝膠層相關的核酸的橋接。 (C)核酸橋接單元的詳細概述。

作者降葡萄糖滲透到系統中,GOx將葡萄糖催化為葡萄糖酸和H2O2,葡萄糖酸滲透到外層,並降低系統pH值,使得雙鏈核酸(5)/(6)重新構型成imotif結構,導致水凝膠硬度降低,從而釋放胰島素釋放。此過程受葡萄糖濃度的控制,無葡萄糖時,胰島素未釋放(圖7A,曲線a);在葡萄糖濃度為5 mM(人血液中葡萄糖的正常水平)時,胰島素的釋放效率很低(圖7A,曲線b);在較高的葡萄糖濃度(≥10 mM)下,觀察到胰島素的有效釋放,並且隨著葡萄糖濃度的增加,胰島素的釋放增加(圖7A,曲線c-f);在高葡萄糖濃度(30mM)下,胰島素的釋放在30分鐘後達到飽和值(圖7A,曲線f)。圖7(B)顯示了胰島素釋放的時間關係。隨後增加葡萄糖濃度(10mM或200mg / dl)(箭頭標記),胰島素再次釋放,約10分鐘後達到飽和值,此步驟釋放了額外40%的胰島素。作者還通過重複添加葡萄糖濃度(每個循環7.0mM),可隨意切換胰島素釋放切換。

圖7.(A)在不同濃度葡萄糖下系統中胰島素的釋放。(B)胰島素的釋放可進行「開」和「關」切換。

最後,作者表示,此設計可釋放其他治療劑。例如,可以將乙醯膽鹼酯酶裝載在微膠囊中。由乙醯膽鹼水解,酶的過度激活或抑制會釋放出擾亂神經系統的藥物。此外,雙層相互通訊(混合)提供了一種信號指示反應的微反應器設計。該系統的刺激響應性、微囊的多樣性以及負載的可變性使其具有各種應用。

參考文獻:

doi.org/10.1021/jacs.9b11847

版權聲明:「高分子材料科學」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JACS:光調控水凝膠降解、蛋白質釋放方式和速率
    具有光響應特性的材料尤其是水凝膠具有多種應用,包括自我修復、生物傳感、藥物輸送、聚合物結構和組織工程。基於硝基苄基(NB)交聯劑廣泛用於細胞培養和其他微生物。雖然如此,人們對微環境特別是密閉的水性環境(例如水凝膠)是如何影響NB部分裂解的方式和速率了解甚少,從而無法控制系統性能的局限性(例如快速水解或緩慢光解)。
  • 膠囊公寓 capsule apartment
    膠囊公寓 capsule apartment[ 2010-09-01 16:13 ]請看《中國日報》的報導:Huang is auctioning a five-year patent to his life's work - the capsule apartments that have been capturing international media attention since last April.
  • 終於,Geoffrey Hinton那篇備受關注的Capsule論文公開了
    同一水平的活躍 capsule 通過變換矩陣對更高級別的 capsule 的實例化參數進行預測。當多個預測一致時,更高級別的 capsule 變得活躍。我們展示了判別式訓練的多層 capsule 系統在 MNIST 數據集上達到了頂尖的性能,比識別高度重疊數字的卷積網絡的性能優越很多。
  • Genesis space capsule crashes in Utah desert
    This NASA television image shows the Genesis return capsule on the ground as it landed in Dugway Proving Ground, Utah
  • Capsule官方代碼開源之後,機器之心做了份核心代碼解讀
    它的輸出激活值可作為 PrimaryCaps 層和 DigitCaps 層的最終輸出,後面我們將詳細討論這兩個層的實現。按照 _update_routing 函數的說明,它會基於當前層的激活值與前一層投票結果(即線性組合結果)之間的相似性,迭代地更新 logits 路由結果,即對輸入張量進行精煉。
  • 復旦大學、臺灣交通大學:Micro-LED顯示全彩化關鍵技術
    文章介紹了micro-LED的結構、製備與襯底剝離技術,系統闡述了實現micro-LED顯示全彩化的主要方法:材料生長、轉移列印、色轉換。論文對三種關鍵技術的機理、實現方法、優缺點進行著重介紹,並總結了關鍵技術所面臨的挑戰及micro-LED顯示全彩化未來的發展方向(圖1.1)。
  • 3D列印水凝膠混合材料新方法可實現具有藥物釋放功能的心血管支架
    水凝膠是一種含水的網絡狀聚合物,已在生物醫學、柔性電子學和其他技術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許多應用中,水凝膠與其他聚合物結合形成混合結構,用於保護、增強水凝膠結構或為水凝膠結構添加新的功能。比如具有基於水凝膠的親水性和潤滑性表層的彈性生物醫學設備,具有彈性體防脫水塗層的基於水凝膠的柔性電子設備,由彈性體纖維增強的水凝膠複合材料等。
  • 水凝膠網絡動力學可調節血管形態發生
    水凝膠網絡動力學可調節血管形態發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7 15:09:24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Sharon Gerecht團隊發現,水凝膠網絡動力學可調節血管形態發生
  • 能源催化:《JACS》燃料驅動循環反應的可編程水凝膠
    在非平衡系統,催化劑對(預)燃料釋放和活性進行編程可精確的控制動力學,但因為非常困難在反應循環中使用催化劑來產生燃料構建基塊,催化控制合成的非平衡系統實際案例少之又少。反應循環控制水凝膠的拆卸和重新組裝,其中預燃料轉換的速度決定了其形態以及力學性能。通過添加額外的新燃料和去除廢物,可以將水凝膠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編程。最終實現十三次瞬態循環(凝膠-溶膠-凝膠)。
  • 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JACS》燃料驅動循環反應的可編程水凝膠
    在非平衡系統,催化劑對(預)燃料釋放和活性進行編程可精確的控制動力學,但因為非常困難在反應循環中使用催化劑來產生燃料構建基塊,催化控制合成的非平衡系統實際案例少之又少。反應循環控制水凝膠的拆卸和重新組裝,其中預燃料轉換的速度決定了其形態以及力學性能。通過添加額外的新燃料和去除廢物,可以將水凝膠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編程。最終實現十三次瞬態循環(凝膠-溶膠-凝膠)。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複合水凝膠|納米|水凝膠|納米...
    從納米到宏觀尺度的複雜組織特異性生理學,結合動態生物物理/生物化學刺激,啟發了具有刺激響應特性的複雜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系統的設計。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結合,擴大了它們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範圍。通過簡單靈活的選擇不同類別的納米材料/水凝膠,或調節納米顆粒-水凝膠的物化相互作用,可以獲得大大超出傳統水凝膠的性能。
  • 解析Micro-LED display彩色化的3大主要技術手段
    其中若使用UV micro-LED, 則需激發紅綠藍三色發光介質以實現RGB三色配比; 如使用藍光micro-LED則需要再搭配紅色和綠色發光介質即可,以此類推。該項技術在2009年由香港科技大學劉紀美教授與劉召軍教授申請專利並已獲得授權(專利號:US 13/466,660, US 14/098,103)。 發光介質一般可分為螢光粉與量子點(QD: Quantum Dots)。
  • 天津大學仰大勇課題組JACS:DNA水凝膠網絡實現幹細胞特異性高效捕獲
    本站訊(通訊員 李莎)近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仰大勇課題組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發表關於DNA水凝膠網絡捕獲幹細胞的研究。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姚池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唐涵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支持。相關成果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
  • 眾測 |VAPOR CAPSULE 膠囊煙油 報名開始
    Vaporcapsule(膠囊煙油):容量:90ML(6支×15ML)尼古丁濃度:3mgVG/PG:70:30香檳酒(黃色膠囊):入口一陣濃烈的香檳味和酒精味,層次感分明,就像喝下了一口冰涼的香檳,味道留在口中盤旋。
  • GNU Libmicrohttpd 0.9.72發布:優化跨系統移植
    Libmicrohttpd 是由 C 語言編寫的小型嵌入式 HTTP 網頁服務庫,趕在 2020 年的末尾正式發布了 0.9.72 版本。這個輕量級的 C 類庫為其他應用程式提供了非常優秀的 HTTP 網頁伺服器,新版本更加注重作業系統和內核的可移植性。
  • 【乾貨】Hinton最新 Capsule Networks 視頻教程分享和PPT解讀(附pdf下載)
    膠囊網絡的一個優點是激活向量通常是可解釋的。例如,該圖展示了當逐漸修改頂層膠囊輸出的16個維度中的一個時,所得到的重建圖像。你可以看到第一個維度似乎代表尺度和厚度,第四個維度表示局部傾斜,第五個維度表示數字的寬度加上輕微的平移得到確切的位置。因此,可以很清楚大部分參數分別是表示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