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or Hero︱原研大不同+研究最熱點+臨床新實踐=胃癌精準治療2020.7.25 我們相約19:00

2021-02-28 ioncology

為提升青年醫生學術專業性,向中國胃癌青年醫生傳遞胃癌規範化診療觀念,促進青年醫生快速成長,攜手胃癌領域專家學者共攀學術榮耀之巔,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青委會和靶向治療專業委員會青委會聯合推出的「HER學院——Doctor Hero」直播活動再次來襲!

這個問題引起了諸多醫學工作者的思考。為此我們特別邀請到了來自華西醫院循證醫學中心的康德英教授,他將從專業的角度為你分析生物類似藥研發與技術評價。康教授的分享邏輯清晰,視角獨特,相信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沒事!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曹丹教授為你摘選出胃癌領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讓你窺一斑而見全豹。

此外,

來自內蒙古自治區人民的薛麗英教授還為你帶來真實的病例分享,讓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習有的放矢。

更有:

彌海寧教授,趙妍麗教授,金永東教授,錢昆教授,童剛領教授

等多位教授帶來精彩討論。

Doctor Hero-胃癌領域青年醫生成長平臺再次開啟!

這,是一個有夢想青年醫生的聚集地

這,是一個聆聽大咖教誨的風水寶地

在這裡我們

分享觀點

思想碰撞

緊跟前沿

2020年7月25日(周六)19:00~21:00,Doctor Hero直播再次開啟。精彩不斷,與您相約,不見不散!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的直播

(來源:《腫瘤瞭望》編輯部)

凡署名原創的文章版權屬《腫瘤瞭望》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腫瘤瞭望》」

相關焦點

  • 這些免疫治療藥物來了!免疫治療在研臨床研究盤點
    免疫治療藥物並非沒有弱點,藥物的使用可能會誘導腫瘤細胞額外免疫檢查點活性的上調,這凸顯了開發新型抗腫瘤免疫激活劑的重要性。新出現的藥物不僅可以通過封閉免疫抑制性檢查點,或作為免疫刺激信號通路的激活劑而靶向於獲得性免疫淋巴細胞,還可靶向於自然免疫過程中的巨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這兩者廣泛存在於多種類型的實體瘤及血液系統癌症中。今天,我們便盤點一下這些在在演的免疫治療藥物或正在進行的臨床研究。
  • 從胃癌分型、臨床診斷及治療出發,看胃癌綜合診治的重要性
    1.3 臨床病理分期(TNM分期) 國際抗癌聯盟(UICC)和美國癌症聯合會(AJCC)在2010年共同公布了胃癌TNM分期法,主要依據腫瘤浸潤深度、淋巴結以及遠處轉移情況進行分期(圖1)。根據TNM的不同組合可將胃癌劃分為I~IV臨床病理分期(表1)。
  • 熱點解讀|Claudin 18.2-下一個腫瘤免疫治療 / 伴隨診斷新熱點
    數據表明全球 50% 的生物藥研究項目集中在為數不多的熱門靶點。各適應症中,PD-1/PD-L1 單藥療法也僅有不到 3 成的平均緩解率。因此,開發新靶點,並圍繞新靶點的藥物和診斷的開發是突破靶向治療、腫瘤免疫治療瓶頸的關鍵環節。
  • 榮昌生物治療胃癌ADC新藥維迪西妥單抗獲美國FDAⅡ期臨床試驗許可...
    榮昌生物治療胃癌ADC新藥維迪西妥單抗獲美國FDAⅡ期臨床試驗許可及快速通道資格近日,由榮昌生物製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ADC新藥注射用維迪西妥單抗(商品名:愛地希®)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針對晚期或轉移性胃癌以及胃食管結合部腺癌的Ⅱ期臨床試驗許可(IND),並獲FDA針對胃癌適應症的快速通道資格
  • 胃癌新藥開發,路在何方?
    5.72%;死亡人數約為0.78百萬人,佔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的8.19%。一方面說明國內藥物上市、研發速度落後於國外,尚有較多臨床需求未被滿足;另一方面說明了這些在美國上市,經NCCN推薦,但在中國尚未上市的藥品,在中國仍有較大的潛在市場空間: (1)對比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提出的胃癌治療指南,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的指南處於對藥物可及性和中國人群藥物有效性的考慮,一部分用藥推薦方案有所不同。
  • 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治療研究熱點_血液惡性腫瘤_治療_研究_醫脈通
    近年來,"發掘靶點——精準治療"的總體策略貫穿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治療新方法的研究,促成分子靶向治療
  • 盤點2020年生物醫藥領域熱點事件!
    根據《科學》雜誌近期公布的「2020年的年度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研製和測試萬眾期盼的新冠疫苗,成為2020年最重要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這一技術的在研療法CTX001,也於2020年在臨床治療上取得了首次成功。
  • 腫瘤精準醫療的實踐
    其本質是通過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組學技術和其他醫學前沿技術,對於大樣本人群與特定疾病類型,例如腫瘤進行生物標記物的分析與鑑定、驗證與應用,從而精確尋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療的靶點,並對一種疾病不同狀態和過程進行精確分類,最終實現對於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治療,減少醫療浪費,把握治療時機,使患者最大臨床獲益。簡單講,就是讓患者吃有效的藥和只讓可以獲益的患者吃藥。
  • DNA甲基化引領胃癌早篩新方向
    胃癌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約85%的胃癌被發現時已是中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臨床研究表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升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胃癌的早期篩查研究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領域。
  • 最新日程丨2020精準醫學產業化(上海)高峰論壇即將在上海開幕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諸多行業遭受重創,而精準醫學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新冠疫情防控和治療戰爭中發揮尤為重要的作用。在這樣的歷史時期,我們計劃於2020年11月24日在上海嘉定隆重舉行2020精準醫學產業化(上海)高峰論壇。
  • 多組學分析助力精準治療,有望攻克三陰性乳腺癌臨床治療難題
    目前三陰性乳腺癌幾乎無靶向療法可用,患者只能依靠手術和化療進行治療,治療效果不佳並且復發轉移的風險較高,因此一直被認為是「最毒」的乳腺癌。該研究通過分析晚期難治性三陰性乳腺癌的「基因圖譜」和其中500多個基因熱點的檢測數據,首次開發了三陰性乳腺癌的「精準治療方案」,疾病客觀緩解率提升了兩倍(10%提升至29%),其中部分亞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100%獲得緩解,這一成果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
  • 先睹為快,大會主席帶你深入12項熱點研究|2020 ESC年會即將啟幕
    POPULAR-TAVI · 看點接下來是POPULAR-TAVI研究,評估在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的患者中,在阿司匹林基礎上加用氯吡格雷的療效。TAVI患者的抗栓治療是一個臨床難題,很多患者出血風險高、年齡大、合併症(包括腎功能不全)多,選擇抗栓藥物需要考慮諸多因素。
  • 國家「十三五」重點專項科技成果轉化,DNA甲基化引領胃癌早篩新方向
    胃癌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約85%的胃癌被發現時已是中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臨床研究表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升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胃癌的早期篩查研究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領域。
  • 生物類似藥無法複製原研藥 與之相似不相同
    回顧現有循證醫學證據,曲妥珠單抗聯合帕妥珠單抗的「赫帕雙靶」方案已經貫穿早期新輔助、輔助治療和晚期一線治療當中,是國內外權威指南公認的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標準。隨著乳腺癌藥物市場競爭激烈,化學仿製藥、生物類似藥層出不窮。如何規範我國生物類似藥的臨床用藥,幫助醫生和患者正確認識生物類似藥這一新興的概念尤為重要。
  • 2020首屆腫瘤免疫治療論壇在廣州舉行
    11月28-29日,由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主辦的「2020精準醫學大會」系列活動——「首屆華南腫瘤免疫治療論壇」在廣州舉行,23位來自國內外腫瘤免疫治療基礎研究、臨床應用、療效與不良反應管理、新藥創製企業等多個領域的專家,交流免疫治療在腫瘤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探討廣闊合作前景,共迎精準腫瘤免疫治療新時代
  • 六大靶點開啟乳癌精準治療
    大會上,奧拉帕利擴展試驗TBCRC 048研究在ASCO2020年會上公布結果。 LOTUS II期臨床試驗納入了124例不適合進行根治性切除的晚期或轉移性TNBC患者,採用意向性治療分配(ITT),以1:1的比例分為兩組,安慰劑組採用安慰劑+紫杉醇治療,觀察組採用ipatasertib+紫杉醇治療。中位隨訪時間分別為16個月和19個月。
  • NGS助力乳腺癌進入後精準治療時代
    較CT,ctDNA動態監測技術敏感性達85.7%,特異性為55.0%,一致性達82.1%。另一項前瞻性臨床研究還證實血液ctDNA檢測結果預測吡咯替尼治療的預後效果優於組織檢測(P=0.013 vs. 0.474)16。
  • 【活動預告】相約9.26,聽大咖聊聊精準醫學與分子病理那些事
    隨著越來越多的腫瘤相關基因被發現,在臨床需求的日益增長下,分子病理學作為跨界融合的一項新型檢測技術,儼然成為近十年來病理學界最重要和最具活力的發展領域之一。它的發展使得病理學由此踏上了腫瘤靶向治療、個體化醫療及精準醫療的快速軌道,並逐漸成為精準醫療的支柱,在疾病的鑑別診斷、伴隨診斷、治療指導、預後評估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代表未來醫學診療發展方向的精準診斷有哪4大熱點投資領域?
    代表未來醫學診療發展方向的精準診斷有哪4大熱點投資領域?精準醫療指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結合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相關內環境信息,為病人量身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門定製醫療模式。代表著未來醫學診療發展方向的精準診斷有哪些熱點投資領域?應用的方向和市場前景如何?
  • B肝在研新藥APG-1387,凋亡抑制蛋白,功能性治療新方法
    B肝在研新藥APG-1387,凋亡抑制蛋白,功能性治療新方法 本研究介紹的是B肝在研新藥由於B肝病毒引起的慢性感染,目前抗病毒治療藥物仍然難以治癒。先前的研究表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可以阻止TNFα介導的感染肝細胞的殺傷,並導致B肝病毒持續存在。APG-1387,是一種新型的以凋亡抑制蛋白(IAPs)為靶點的雙價拮抗劑,在腫瘤治療的臨床試驗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國內已獲批聯合特瑞普利單抗治療晚期實體瘤(見下方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臨床默示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