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解讀|Claudin 18.2-下一個腫瘤免疫治療 / 伴隨診斷新熱點

2020-11-27 生物谷
數據表明全球 50% 的生物藥研究項目集中在為數不多的熱門靶點。各適應症中,PD-1/PD-L1 單藥療法也僅有不到 3 成的平均緩解率。因此,開發新靶點,並圍繞新靶點的藥物和診斷的開發是突破靶向治療、腫瘤免疫治療瓶頸的關鍵環節。


研究顯示

Claudin 18.2 在多個癌組織中的表達呈高度選擇性,以及在特定癌種如胃癌、胰腺癌等患者中呈高陽性率

,使得圍繞 Claudin 18.2 開發的靶向治療、

腫瘤

免疫治療具有較廣的潛在獲益人群和較低的毒性,因而該靶點引起了諸多國內外藥企的關注。


Claudins 是一類存在於上皮和內皮緊密連接中的整合素膜蛋白,是緊密連接的重要組成部分,1998年由 Shoichiro Tsukita 等發現。該家族有 24 個成員,具有 4 個跨膜結構域(見圖1A),參與調控細胞旁通透性和電導1,2。人類 Claudin 18 基因有兩個可供選擇的 1 號外顯子,因而產生 Claudin 18.1 和 Claudin 18.2 兩種蛋白亞型(圖1B),兩者在第 1 個胞外結構域約 50 個胺基酸的序列上只有 7 個胺基酸殘基的差異(圖1C紅框標註)3


▲ 圖1. Claudin 18 基因和 Claudin18 兩個剪接變異體蛋白


A.Claudin 蛋白模型2


B.Claudin 18 基因組結構4


C.Claudin 18 兩個剪接變異體蛋白第 1 個胞外區蛋白序列跨種屬比對3


不同的 Claudin 蛋白在正常組織中的表達譜會有差異

2

。Claudin 18.1 只在正常肺臟中表達

5

,而 Claudin 18.2 特異地表達在分化的胃黏膜上皮細胞,但在胃

幹細胞

區不表達

4

,多項研究指出Claudin 18.2 蛋白在其它正常組織中不表達

4,6


有意思的是,Claudin 18.2 蛋白在胃癌、胰腺導管腺癌、胰腺神經內分泌瘤、胰腺腺泡細胞癌、膽管癌、肺非小細胞腺癌、肺大細胞癌、食管腺癌、食管胃結合部腺癌和卵巢癌的部分患者中異常表達4,6-10,不同癌種 Claudin 18.2 陽性率見表1。


Claudin 18.2 在癌組織和正常組織的顯著差異性可能源於 Claudin 18.2 啟動子區域 CREB 結合位點在正常組織中 CpG 高度甲基化,而在正常細胞癌變過程中 CpG 甲基化水平降低,進而 CREB 參與激活 Claudin 18.2 的轉錄。4



▲ 表1 不同癌種 Claudin 18.2 陽性率


目前被批准進入

臨床試驗

的靶向 Claudin 18.2 療法主要有三類:

單克隆抗體、CAR-T 細胞和雙特異性抗體

(見表2)。


▲ 表2 獲批進行

臨床試驗

的靶向 Claudin 18.2 藥物(截止至2020/9/15)


*信息源自 www.cde.org.cn


www.chinadrugtrials.org.cn


及藥企公司官方網站


Claudin 18.2 單抗藥 Zolbetuximab(IMAB362)


在目前所有被批准進入

臨床試驗

的靶向 Claudin 18.2 藥物中,研發進度最快的是

Astellas 的 Zolbetuximab(IMAB362)

。IMAB362 是一種特異靶向 Claudin 18.2 的人鼠嵌合 IgG1 單抗,其與腫瘤細胞 Claudin 18.2 第 1 個胞外區結合,通過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C)和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DC)來誘導

腫瘤

細胞死亡

11


一項臨床 IIa 期(MONO)試驗評估了 IMAB362 作為單一療法在≥50%

腫瘤

細胞中等或強表達 Claudin 18.2 的晚期胃、胃食管交界處或食管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共有 54 位患者入組,

ORR 為 9%,SD 為 14%;

對於≥70%

腫瘤

細胞中等或強表達 Claudin 18.2 的患者,

ORR 為14%,SD 為 17%,IMAB362 表現出較好的安全性

,絕大部分的治療相關的

不良反應

為小於四級,主要為噁心(61%)、嘔吐(50%)和乏力(22%)

12


在2016年 ASCO

會議

上報導了 IMAB362 臨床 IIb 期(FAST)試驗的結果,該

臨床試驗

在 161 例患者中評估了 EOX(表柔比星、奧沙利鉑、卡培他濱)聯合或不聯合 IMAB362治療≥40%

腫瘤

細胞中等或強表達 Claudin18.2 的晚期胃癌/胃食管結合部腺癌的療效:與單一化療相比,

IMAB362 將平均 PFS 從 4.8 個月延長至 7.9 個月,中位 OS 從 8.4 個月延長到 13.2 個月

;對於≥70%

腫瘤

細胞中等或強表達 Claudin 18.2 的患者,

EOX+IMAB362 的組合療法中位 OS 是單純 EOX 治療近 2 倍

(16.7vs9個月),而 3/4 級

不良反應

發生率並未顯著增加,提示了 IMAB362 聯合化療一線治療晚期胃/胃食管結合部腺癌具有較好的療效和安全性

13

。目前,IMAB362 正在全球範圍進行多項多中心雙盲隨機 III 期的

臨床試驗


Claudin18.2 CAR-T (CT041)


CAR-T 細胞療法成功的關鍵是選擇正確的靶點作為抗原,即理想的 CAR-T 靶點是應該只在

腫瘤

細胞表達,這樣可以防止 CAR-T 錯誤地殺傷健康細胞引起

不良反應

Claudin 18.2 因其表達模式的特殊性,是 CAR-T 治療實體瘤具有巨大潛力的靶點。


2019年科濟生物公布了 Claudin18.2 CAR-T (CT041) 的單臂開放性臨床 I 期結果:該試驗入組了 12 例 Claudin 18.2 陽性的晚期胃腺癌或胰腺癌患者,給予其自體 Claudin18.2 CAR-T 細胞治療,在 11 例可評估的患者中,完全緩解 1 例;部分緩解 3 例,病情穩定 5 例;疾病進展 2 例,總 ORR 為 33.3%,平均 PFS 130 天,未發生嚴重不良事件、治療相關死亡或嚴重神經毒性事件14


目前 CT041 治療 Claudin18.2 陽性的晚期胃腺癌或胰腺癌的多中心開放性臨床 Ib 期

臨床試驗

正在開展

15

,今年8月,CT041 自體 CAR-T 細胞注射液用於治療 CLDN18.2 陽性實體

腫瘤

臨床試驗

申請通過了 NMPA 藥品審評中心的許可

16


雙特異性抗體


Claudin 18.2 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研發也喜訊不斷。今年6月,Sparx Therapeutics 公司在 AACR-2020 年會上首次公布了Claudin 18.2/PD-L1 雙抗 SPX-301(Abstract# 534)的臨床前結果,該研究由 Sparx Therapeutics 公司和北京大學

腫瘤

醫院壽成超教授課題組合作開展:動物實驗結果表明,

SPX-301 與單抗藥物有類似的 PK 特徵,能有效抑制穩定表達 Claudin 18.2 的 MC38 腫瘤生長,且免疫原性較低,安全性較好

目前該公司已經啟動 SPX-301 的中試和安全性評價。


Amgen

®

/百濟神州共同研發的 Claudin 18.2/CD3 雙抗 AMG910 在今年7月,獲得 NMPA 的 IND 批覆

16

,AMG910 在國外正在開展 70 位 Claudin 18.2 陽性胃癌患者的 I 期

臨床試驗15


Abcam 助力 Claudin18.2伴隨診斷開發


雖然抗 PD 療法開啟了人類治療癌症的新紀元,但是單一的抗 PD 療法並不是對所有類型的腫瘤都有效。如果腫瘤微環境中缺少腫瘤浸潤淋巴細胞,即使是 PD-L1 陽性的腫瘤,單一的抗 PD 療法不一定有效

17

,因此,針對新靶點的靶向治療和腫瘤免疫治療將會是已有的

腫瘤

治療方法的重要補充,Claudin 18.2 因其特殊的表達模式以及與臨床結果較好的相關性,將會是繼 PD-L1 之後下一個伴隨

診斷

(CDx)熱點。


目前,靶向 Claudin 18.2 單抗、雙抗和 CAR-T 療法均以組化篩查

腫瘤

Claudin 18.2 陽性/高表達患者為基礎。前述的多項

臨床試驗

結果提示靶向 Claudin 18.2 療法對免疫組化檢測(IHC) Claudin 18.2 陽性率更高的癌症患者亞群療效更好

12,13

,但值得注意的是,Claudin 18.2 不僅在腫瘤中的表達因不同癌種、不同人種存在差異,還在同一

腫瘤

內呈現出異質性

4,6-8,18

,因此,通過

精準地 IHC 篩查 Claudin18.2 表達,可以導向性的收納臨床入組群體,進而提高藥物開發的成功率;在藥物上市後,也可以指導治療和用藥,對於臨床試驗數據的可靠性以及精準醫療的有效性是至關重要的。


鑑於該靶標蛋白的高度同源性(圖1),IHC 應用的

診斷

級別抗體開發極具挑戰。Abcam 提供 3 個 Claudin 18.2 或 Claudin 18 重組兔單克隆抗體(RabMAb

®

),見下表。



其具有高特異性、高靈敏度和高批間穩定性等優勢,其中ab222512在 Claudin 18.2 多項研究中已得以應用8,19(圖2)。


▲ 圖2 ab222512 胃癌、正常胃組織、胃腸化生組織組化染色圖19


(a-l)不同胃癌類型的 Claudin18.2 表達 (m-p) 正常胃黏膜 Claudin18.2 表達


(n) 胃腸化生組織


同時,Abcam 還可以針對藥企/

診斷

公司個性化的需求,

使用行業引領的兔雜交瘤抗體開發專利技術,為客戶提供包括 Claudin 18.2 在內的各種抗體原料

20-22


結語


Abcam 現擁有兔雜交瘤(Hybridoma)、B 細胞克隆(B-cell cloning)以及基於二代測序技術(NGS)的三大兔單克隆抗體(RabMab

®

)開發平臺,全面契合藥企/

診斷

公司的各種需求,例如

診斷抗體

(CDx)、

抗體藥物篩選及驗證抗體

(ADA/PK/PD)

以及抗體藥物前體發現

(Drug candidate discovery)等。我們共同期待兔單抗技術繼續發揮其獨有的優勢,創造新的輝煌。與您攜手,共創未來。


如您對以上三個克隆產品感興趣,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填寫表單,我們將有專員與您儘快聯繫!



如有需要,可隨時聯繫Abcam定製部門的經理薛曉波博士。


聯繫方式


直線:021-20700508;


手機:18521516801(微信);


郵箱:lambert.xue@abcam.com


參考文獻


1. Tsukita, S., Furuse, M. & Itoh, M. Multifunctional strands in tight junctions. Nat Rev Mol Cell Biol 2, 285-293, doi:10.1038/35067088 (2001).


2. Gunzel, D. & Yu, A. S. Claudins and the modulation of tight junction permeability. Physiol Rev 93, 525-569, doi:10.1152/physrev.00019.2012


93/2/525 [pii] (2013).


3. Klamp, T. et al. Highly specific auto-antibodies against claudin-18 isoform 2 induced by a chimeric HBcAg virus-like particle vaccine kill tumor cells and inhibit the growth of lung metastases. Cancer Res 71, 516-527, doi:10.1158/0008-5472.CAN-10-2292 (2011).


4. Sahin, U. et al. Claudin-18 splice variant 2 is a pan-cancer target suitable for therapeutic antibody development.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 a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14, 7624-7634, doi:10.1158/1078-0432.CCR-08-1547 (2008).


5. Sanada, Y. et al. Down-regulation of the claudin-18 gene, identified through 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data analysis, in gastric cancer with an intestinal

phenotype

. J Pathol 208, 633-642, doi:10.1002/path.1922 (2006).


6. Woll, S. et al. Claudin 18.2 is a target for IMAB362 antibody in pancreatic neoplasms. Int J Cancer 134, 731-739, doi:10.1002/ijc.28400 (2014).


7. Micke, P. et al. Aberrantly activated claudin 6 and 18.2 as potential therapy target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nt J Cancer 135, 2206-2214, doi:10.1002/ijc.28857 (2014).


8. Moentenich, V. et al. Claudin 18.2 expression in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and its potential impact on future treatment strategies. Oncol Lett 19, 3665-3670, doi:10.3892/ol.2020.11520 (2020).


9. Arnold, A. et al. Prognostic impact of Claudin 18.2 in gastric and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s. Clin Transl Oncol, doi:10.1007/s12094-020-02380-0 (2020).


10. Singh, P., Toom, S. & Huang, Y. Anti-claudin 18.2 antibody as new targeted therapy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J Hematol Oncol 10, 105, doi:10.1186/s13045-017-0473-4 (2017).


11. Sahin, U. et al. A phase I dose-escalation study of IMAB362 (Zolbetuxima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and gastro-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Eur J Cancer 100, 17-26, doi:10.1016/j.ejca.2018.05.007 (2018).


12. Tureci, O. et al. A multicentre, phase IIa study of zolbetuximab as a single agent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 refractory advance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or lower oesophagus: the MONO study. Ann Oncol 30, 1487-1495, doi:10.1093/annonc/mdz199 (2019).


13. Schuler, M. H. et al. Final results of the FAST study, an 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hase II trial of epirubicin, oxaliplatin, and capecitabine (EOX) with or without the anti-CLDN18.2 antibody IMAB362 as first-l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LDN18.2+ gastric and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GEJ) adenocarcinoma. Japanese Society of Medical Oncology 27, doi:10.1093/annonc/mdw371.06 (2016).


14. Zhan, X. et al. Phase I trial of Claudin 18.2-specific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for advanced gastric and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7, 2509-2509, doi:10.1200/JCO.2019.37.15_suppl.2509 (2019).


15.

FDA

clinical trial website


16.NMPA 藥品審評中心網站


17. Sanmamed, M. F. & Chen, L. A Paradigm Shift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From Enhancement to Normalization. Cell 175, 313-326, doi:10.1016/j.cell.2018.09.035 (2018).


18. Rohde, C. et al. Comparison of Claudin 18.2 expression in primary tumors and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gastric adenocarcinoma. Jpn J Clin Oncol 49, 870-876, doi:10.1093/jjco/hyz068 (2019).


19. Dottermusch, M., Kruger, S., Behrens, H. M., Halske, C. & Rocken, C. Expression of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claudin-18.2 is frequently decreased in gastric cancer: results from a large Caucasian cohort study. Virchows Arch 475, 563-571, doi:10.1007/s00428-019-02624-7 (2019).


20. Hechtman, J. F. et al. Pan-Trk Immunohistochemistry Is an Efficient and Reliable Screen for the Detection of NTRK Fusions. Am J Surg Pathol 41, 1547-1551, doi:10.1097/PAS.0000000000000911 (2017).


21. Cheang, M. C. 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using the new rabbit monoclonal antibody SP1 of estrogen receptor in breast cancer is superior to mouse monoclonal antibody 1D5 in predicting surviv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4, 5637-5644, doi:10.1200/JCO.2005.05.4155 (2006).


22. Seo, A. N. et al. Novel EGFR mutation-specific antibodies for lung adenocarcinoma: highly specific but not sensitive detection of an E746_A750 deletion in exon 19 and an L858R mutation in exon 21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Lung Cancer 83, 316-323, doi:10.1016/j.lungcan.2013.12.008 (2014).

相關焦點

  • 第二個免疫治療泛癌種伴隨診斷標誌物問世!TMB王者歸來
    這是TMB在獲得FDA的IVD標誌物批准之後,首次獲得FDA伴隨診斷獲批,也是繼MSI/dMMR之後第二個腫瘤免疫治療泛癌種伴隨診斷標誌物,同時也是第三個不需要考慮腫瘤器官來源tissue-agnostic的泛癌種標誌物。
  • 代表未來醫學診療發展方向的精準診斷有哪4大熱點投資領域?
    從這張圖,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估算,每年出生的新生兒大約1400萬,單次無創的檢測費用為2000元,如果母親孕期每人做一次無創檢測,則有280億的市場空間,假設只有50%的母親做該項檢測,則為140億。按照最近的二胎政策放開,每年出生的新生兒有望增加數百萬。2、腫瘤個性化第二個熱點領域是個性化用藥,目前這個領域最熱的是腫瘤的個性化診斷。
  • 國內腫瘤精準醫療伴隨診斷行業領軍者——艾德生物
    ,腫瘤精準醫療漸漸成為治療癌症的主流療法。 根據Jorgensen&Hersom在2016年的研究數據顯示,過去15年內批准的靶向藥物中,無伴隨診斷的靶向藥可觀應答率(ORR)在6.8%-45%之間,而有伴隨診斷的靶向藥物可觀應答率在41%-80.2%之間,說明伴隨診斷可以顯著提升靶向藥物可觀應答率。
  • 腫瘤早期診斷(下)——腫瘤標誌物檢測
    如何早期發現,準確的診斷、及時有效的治療是腫瘤診治中面臨的關鍵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在目前的臨床中,病理切片診斷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此外,傳統的影像學檢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診斷依據。近年來,隨著對腫瘤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的認識以及檢測技術的進步,新的腫瘤標誌物不斷應用於臨床。腫瘤標誌物在腫瘤診療中的應用一般根據其濃度的動態變化來輔助腫瘤的診斷和治療。
  • 腫瘤精準免疫治療基因檢測平臺「裕策生物」完成近3億元C輪戰略融資
    據了解,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擴大市場覆蓋,推動TMB檢測大panel產品報證,建立市場化的腫瘤免疫藥企臨床研究服務平臺。腫瘤免疫治療是目前腫瘤治療研究的熱點,截止到2019年8月,全球共有5166項免疫治療相關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
  • 腫瘤伴隨診斷公司未來將會如何發展?
    腫瘤伴隨診斷的春天為了下文需要,在展開之前還是讓我們簡單總結下腫瘤NGS伴隨診斷火熱的其中幾點原因:隨著靶向藥市場快速增長的必然是伴隨診斷的同步增長,各種新的伴隨診斷也將隨之層出不窮,比如前些年HRD的檢測屬小眾領域,而隨著某藥的獲批,今天如果一個腫瘤NGS檢測公司沒有HRD產品,醫生甚至都要開始懷疑其專業實力了。3. 癌症領域的科研進展做了足夠多的底層學術背書。4. 上遊企業如NGS設備製造商等的大力推廣及市場教育。
  • 肝癌領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專家:腫瘤治療已經進入免疫治療時代
    ,成為臨床腫瘤研究的前沿熱點。研究團隊推斷,復發性肝癌的腫瘤免疫逃逸機制與原發性肝癌不一樣。單細胞測序技術為微觀解讀細胞的行為與免疫機制提供了全新的工具,使得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復發腫瘤的免疫特性,從而有可能從腫瘤復發監控和用藥方面更好地應對。
  • 精準醫學精英企業家論壇在廣州舉行, 癌症早篩早診和腫瘤免疫治療...
    圍繞癌症早篩早診、腫瘤治療等熱點話題,來自迪安診斷、泛生子、燃石醫學、百濟神州、碳雲智能的5家行業大咖,現場解讀精準醫學前沿動態,探討產業布局與市場機遇。他談到,針對我國高發的肝癌、肺癌、胃癌、腸癌等,泛生子在前瞻性研究和隊列研究方面持續發力,希望最終將各癌種的特異的腫瘤標誌物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泛癌種的產品,更好地服務高發人群、高危人群的腫瘤早篩。不同的腫瘤有不同的基因突變,或甲基化表現,針對這些特別的突變研發出來的藥物,才更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 感知世界科研競爭的熱點和前沿
    臨床醫學   熱點前沿主要分布在慢病管理及新技術應用、疾病新機制發現、影像診斷新技術與安全性、腫瘤免疫療法、生物技術藥臨床應用等研究方向。其中,慢病管理及新技術應用方向今年有4個熱點前沿,分別是高血壓降壓治療後的血壓與心血管事件轉歸,連續血糖監測與人工胰腺系統用於糖尿病管理,藥物基因組學技術指導PCI術後抗血小板治療,支氣管擴張症臨床特點與治療。疾病新機制發現方向今年有2個熱點前沿,分別是長鏈非編碼RNA PV1在腫瘤中的功能和作用機制,中樞神經系統周細胞功能障礙在阿爾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 研究腫瘤微環境,尋求免疫治療新突破!
    與大多數目前獲批的腫瘤抗體相比,這些阻斷免疫檢查點的抗體並非直接靶向腫瘤細胞,而是靶向淋巴細胞受體或其配體。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它們能夠在10-15%的患者體內引發持續應答,這一點遠勝於常規的化療和靶向治療藥物。
  • 國內腫瘤NGS伴隨診斷市場的競爭格局
    腫瘤NGS伴隨診斷在中國仍是一個新興的行業,有6年左右的發展歷史,行業集中度正在逐漸提升。從收入角度來看,目前市場上的前三名企業佔據了39.7%的市場份額,前五名企業佔據了55.6%的市場份額。
  • 2020首屆腫瘤免疫治療論壇在廣州舉行
    11月28-29日,由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主辦的「2020精準醫學大會」系列活動——「首屆華南腫瘤免疫治療論壇」在廣州舉行,23位來自國內外腫瘤免疫治療基礎研究、臨床應用、療效與不良反應管理、新藥創製企業等多個領域的專家,交流免疫治療在腫瘤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探討廣闊合作前景,共迎精準腫瘤免疫治療新時代
  • 腫瘤免疫治療的風向標——生物標誌物大盤點
    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諸多臨床研究已證實腫瘤免疫治療可改善腫瘤患者的預後,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與此同時,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探索也成為了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熱點。
  • 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大盤點
    與此同時,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探索也成為了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熱點。 2018年12月16日召開的2018 CSCO腫瘤免疫治療年會暨第二屆廣州國際腫瘤免疫治療論壇上,來自上海同濟大學附屬肺科醫院腫瘤科的蘇春霞教授對腫瘤免疫治療的生物標誌物進行了盤點,醫脈通根據蘇教授的報告整理如下。
  • 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腫瘤專家:規範合理用藥才是關鍵
    而當上述這些症狀持續超過2周,經過治療不能緩解,尤其是痰中帶血、刺激性乾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狀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而當出現上述症狀時,患者應及時去醫院進行就診。  目前,針對肺癌的診斷主要分為三種:影像學診斷、病理學診斷、分子學分型。
  • 【光明日報】感知世界科研競爭的熱點和前沿
    細菌耐藥機制和T細胞方向今年各有1個熱點前沿,分別是質粒介導的多粘菌素抗性基因,組織駐留記憶T細胞及其腫瘤免疫保護機制。生物科學有6個新興前沿:環狀RNA作為癌症新的生物標誌物,用於疾病建模和藥物篩選的腫瘤近生理類有機物培養系統,FOXO蛋白轉錄因子在癌症中的新作用,新一代超敏Xpert MTB RIF Ultra檢測法快速檢測結核病,巨型病毒的翻譯機制,單細胞水平下的細胞譜系追蹤。
  • 「科學向未來」感知世界科研競爭的熱點和前沿
    臨床醫學 熱點前沿主要分布在慢病管理及新技術應用、疾病新機制發現、影像診斷新技術與安全性、腫瘤免疫療法、生物技術藥臨床應用等研究方向。其中,慢病管理及新技術應用方向今年有4個熱點前沿,分別是高血壓降壓治療後的血壓與心血管事件轉歸,連續血糖監測與人工胰腺系統用於糖尿病管理,藥物基因組學技術指導PCI術後抗血小板治療,支氣管擴張症臨床特點與治療。疾病新機制發現方向今年有2個熱點前沿,分別是長鏈非編碼RNA PV1在腫瘤中的功能和作用機制,中樞神經系統周細胞功能障礙在阿爾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 膀胱癌診療新進展,開啟免疫治療新時代
    近日,羅氏診斷PD-L1 (SP263)抗體檢測(免疫組織化學法)作為國內首個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療伴隨診斷在華獲批上市,標誌著我國正式開啟尿路上皮癌免疫診療時代。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滕曉東教授強調:「精準診斷是精準醫學的先決條件。多項研究證實,PD-L1高表達患者的免疫治療獲益更明確,PD-L1表達水平的精準評估對於療效評估、避免低效或無效的臨床診療決策至關重要。作為腫瘤個體化醫療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PD-L1伴隨診斷在免疫治療臨床病理實踐中扮演日益凸顯的重要角色,相應的標準化要求也越來越高。」
  • 分子診斷成為臨床檢驗診斷領域發展熱點
    作為預測診斷的主要方法,它既可以進行個體遺傳病的診斷,也可以進行感染性疾病、腫瘤的個性化治療及產前診斷等,其檢測材料包括了DNA、RNA和蛋白質。  作為臨床檢驗診斷領域發展的熱點,全球分子診斷市場發展速度達10%以上,而中國的分子診斷市場每年的增長速度則達到20%以上,增長速度為全球的2倍。
  • 免疫影像學:分子影像引導下的腫瘤免疫治療
    然而,基於免疫檢查點阻斷的腫瘤免疫治療仍然存在響應率低等問題,腫瘤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往往只有20~30%。如何提高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的響應率是目前臨床上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PD-L1的高表達被認為是預測PD-1/PD-L1阻斷治療有效性的生物標誌物之一。然而,由於腫瘤的異質性以及PD-L1表達的動態變化,傳統的免疫組化檢測方式難以實現對PD-L1表達的實時定量準確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