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程碑!第二個免疫治療泛癌種伴隨診斷標誌物問世!TMB王者歸來

2020-11-26 健康界

2020年6月16日,美國FDA批准了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商品名:Keytruda,中文商品名:可瑞達)單藥用於治療不可切除或轉移性的腫瘤組織樣本突變負荷高(TMB-H)≥10個突變/Mb的成人和兒童實體瘤患者(既往治療後疾病進展且沒有更佳替代療法),F1CDx為本次共同獲批的伴隨診斷檢測方法。

這是TMB在獲得FDA的IVD標誌物批准之後,首次獲得FDA伴隨診斷獲批,也是繼MSI/dMMR之後第二個腫瘤免疫治療泛癌種伴隨診斷標誌物,同時也是第三個不需要考慮腫瘤器官來源tissue-agnostic的泛癌種標誌物。 可喜的是,本次獲批為篩選適宜進行免疫治療人群提供了又一biomarker水平的參考,進一步擴大了免疫治療的適應症人群。    

圖1. FDA官網Pembrolizumab說明書更新截圖

一、TMB在Keynote158研究數據解讀 

本次TMB作為伴隨診斷標誌物獲批主要依據Pembrolizumab在多癌種中開展的Keynote-158研究 。該研究納入的患者按疾病類型包括小細胞肺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肛門癌、陰道癌、神經內分泌瘤、唾液腺癌、甲狀腺癌、間皮瘤以及膽道癌共10個癌種,入組人群大多都經歷過至少一次的系統治療,主要研究終點為經獨立評審委員會評估的ORR。 該研究總共入組1050例患者,其中790例患者TMB可評估,經過F1CDx檢測判定102例(13%)為TMB-H。主要研究終點ORR在TMB-high(≥10 mut/MB)人群達到29%,而在探索性分析更高TMB(≥13 mut/MB)達到更高的37%ORR。次要研究終點的中位PFS為2.1m vs 2.1m,但在PFS生存曲線達到24個月時,PFS生存率分別為18.9% vs 6.5%,有數值上的提高,但在OS數據上沒有提高,這可能與入組的是後線人群相關。  

圖2. Keynote-158研究主要研究終點ORR

從篩選的癌種來看,該研究主要考慮兩個方面因素 :1.罕見腫瘤;2.可能從免疫治療獲益的癌種 ,即本身有較高的TMB的這類腫瘤。而在不同癌種的ORR數據中,小細胞肺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癌以及神經內分泌瘤在TMB-H人群中均達到較高的ORR(17%-47%),這些癌種人群佔到試驗人群的80%左右;而在其他剩餘癌種中達到ORR人群較少或本身入組人群較少,數據尚不穩固,但這些癌種中的TMB-H人群接受免疫治療也不失為一種治療選擇嘗試。同時,TMB-H與既往獲批的PD-L1陽性人群以及MSI/dMMR人群並不完全重疊,尤其跟PD-L1陽性與TMB-H之間並不存在線性一致,增加了適宜免疫治療人群的一個考慮因素。 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FDA批准了這一不考慮組織來源,而以TMB-H為主要依據的適應症人群。   

圖3. Keynote-158研究各癌種的ORR數據情況

 

圖4. Keynote-158研究TMB與與PD-L1表達分布情況

二、TMB伴隨診斷獲批之路 

事實上,TMB作為腫瘤免疫治療標誌物從2014年進入臨床研究人員視野,在與免疫治療邂逅之後,就開始了一段坎坷的「人生旅程」,期間可謂跌宕起伏,時至今日獲得FDA伴隨診斷批准後,才終於取得了關鍵的裡程碑式勝利。下面,就讓我們回顧一下TMB作為腫瘤免疫治療伴隨診斷的獲批之路。

圖5. TMB作為腫瘤免疫治療伴隨診斷的獲批歷程

TMB最早使用全外顯子測序(WES)進行檢測,和免疫治療的第一次「邂逅」發生在2014年的黑色素瘤領域 :研究者發現TMB與CTLA-4抗體治療療效之間存在相關性。伴隨著2014年下半年兩款PD-1抗體分別獲得FDA的上市批准,研究團隊又進一步分析了TMB與PD-1抗體治療效果的關係。不出所料,回顧性的樣本研究發現TMB與NSCLC患者接受PD-1單抗治療效果相關,結果發表在2015年初的Science雜誌上。 

隨著時間來到2016年, Nivolumab在非小細胞肺癌大型III期臨床Checkmate-026試驗沒有達到主要臨床終點,但回顧性樣本研究發現TMB水平高的患者在用nivolumab進行治療後,腫瘤緩解以及生存獲益均顯著優於化療。這樣的結果無疑引起了腫瘤治療領域的廣泛興趣。也是在這一年,FMI推出了以FoundationOne(F1)300左右個基因為基礎的TMB檢測產品,這也成為TMB檢測從實驗探索型研究邁向臨床商業化應用的重要一步。隨後,2017年FMI公布的10萬例癌症患者F1基因檢測數據分析研究,進一步驗證了F1評估的TMB與全外顯子(WES)測序的一致性,全面評估多種癌症的TMB圖譜。TMB-H與PD-L1陽性表達之間重疊較少,與MSI之間有部分重疊,這在83%的MSI-H同時也是TMB-H,但只有16%的TMB-H樣本同時為MSI-H,進一步提示TMB是區別於PD-L1以及MSI的標誌物,可以更多地篩選到適宜免疫治療的患者。 同樣在2017年,研究者在分析了多個臨床研究數據後發現,TMB對27種腫瘤類型的免疫治療有顯著的預測作⽤,TMB與ORR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P<0.001),凸顯了TMB與PD-1治療療效存在強相關性,這一結論也為其泛癌種治療探索打下了基礎。在2017年年底,腫瘤精準醫療領域終於迎來了首個獲批的商業檢測TMB的基因檢測Panel:FoundationOne CDx(F1CDx)成為了首個泛瘤種伴隨診斷產品,覆蓋了324個基因以及兩個預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效的分子標記MSI和TMB。但值得關注的是,這時候的TMB還只是被FDA認可的IVD檢測標誌物,並沒有足夠證據批准為免疫治療伴隨診斷。    

圖6. TMB對27種腫瘤免疫治療ORR的預測作用

時間來到2018年,Nivolumab與TMB在肺癌領域公布了一系列研究結果,其中最重磅的當屬在NSCLC領域開展的大型III期CheckMate­227研究,該研究使用F1CDx作為TMB伴隨診斷檢測。研究結果發現,在高腫瘤突變負荷的人群中,免疫雙藥聯合對比化療具有顯著的優勢。在TMB≥10 mut/Mb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免疫雙藥與含鉑雙藥化療相比明顯延長1年的無進展生存率(42.6% vs 13.2%),無進展生存期也顯著延長(7.2月 vs 5.4月)。同時,在NSCLC領域的CheckMate568研究也發現:無論PD-L1表達水平如何,TMB≥10 mut/Mb的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幾乎是TMB<10 mut/Mb患者的3倍(7.1月 vs 2.6月)。在SCLC領域的Checkmate-032研究也提示TMB-H免疫雙藥治療獲益明顯。 肺癌領域一系列的免疫治療與TMB研究逐步改變著臨床實踐。2018年底的非小細胞肺癌NCCN指南2019v1明確推薦TMB作為新興免疫治療獲益的標誌物,為NSCLC患者接受免疫治療提供參考依據。TMB似乎已經迎來了曙光。  

圖7. NCCN指南2019v1更新寫入TMB相關內容

但剛進入2019年,剛剛火熱的TMB卻頻遭當頭冷水。 先是BMS在1月份撤回了免疫雙藥在NSCLC一線治療TMB>10mut/Mb的上市申請,接下來Pembrolizumab在肺癌領域開展的Keynote189研究和Keynote021研究均顯示免疫聯合化療的治療與TMB不相關,無論TMB高低,Pembrolizumab聯合化療均有獲益,這些研究無疑挫敗了TMB處於上升的勁頭。 

直到2019 ESMO年會,Pembrolizumab公布在泛癌種中開展的Keynote-158研究 ,也就是上文獲批基於的這一試驗結果,以及在肺癌領域開展的單藥Keynote-042研究,均證實TMB-H可以作為Pembrolizumab單藥治療獲益的biomarker。但同樣的,Pembrolizumab聯合化療在NSCLC開展的 Keynote-010研究也顯示TMB不能預測在1st L治療療效。事實上,2019年一系列TMB相關研究的起起伏伏,也讓我們更加明確了TMB應該具體應用到哪種免疫治療方案中。  

三、TMB檢測前景展望 

基因檢測TMB的大panel獲批也沒有停止 ,現在FDA又有Omics Core(19396基因)以及PGDx Elio(507基因)兩款基因檢測大panel批准用於IVD檢測,這無疑拓寬了TMB應用產品的選擇,同時Friends of Cancer Research推動的TMB Harmonization Project也讓TMB的檢測更加地標準化。

同時,血液檢測TMB的b-TMB也正在臨床試驗的探索階段,前景值得期待。 中國腫瘤免疫治療的火熱也推動著檢測行業標準的建立。 我們中國監管機構也開始著手TMB檢測方面的標準化考量,並在2019年10月推出TMB檢測國家參考品和參考品說明書,從國家層面制定官方標準。

這必將推動TMB檢測行業的標準化和規範化,也讓我們愈發期待中國TMB檢測產品的早日獲批。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從TMB開發到作為伴隨診斷獲批這6年時間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新興biomarker如何開發,如何經過臨床考驗,又如何獲得專家及監管部門認可的全過程。對於這樣新興的事物能否得到臨床的認可和應用,我們需要懷著探索的心態,在期待中有所懷疑,在懷疑中也持有期待。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腫瘤的治療格局還將繼續改變,而這些最終都將造福更多腫瘤 患者。

參考資料: 1. Snyder A, Makarov V, Merghoub T, et al. Genetic Basis for Clinical Response to CTLA-4 Blockade in Melanoma[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371(23): 2189-2199. 

2. Rizvi N A, Hellmann M D, Snyder A, et al. Mutational landscape determines sensitivity to PD-1 blockade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Science, 2015, 348(6230): 124-128. 

3. Carbone D P, Reck M, Pazares L, et al. First-Line Nivolumab in Stage IV or Recurrent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7, 376(25): 2415-2426 

4. Chalmers Z R, Connelly C F, Fabrizio D, et al. Analysis of 100,000 human cancer genomes reveals the landscape of tumor mutational burden[J]. Genome Medicine, 2017, 9(1). 

5. Yarchoan M, Hopkins A, Jaffee E M, et al. Tumor Mutational Burden and Response Rate to PD-1 Inhibition[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7, 377(25): 2500-2501. 

6. Hellmann M D, Ciuleanu T, Pluzanski A, et al. Nivolumab plus Ipilimumab in Lung Cancer with a High Tumor Mutational Burden[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8, 378(22): 2093-2104. 

7. Chung HC, Ros W, Delord JP,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mbrolizumab in Previously Treated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Results From the Phase II KEYNOTE-158 Study. J Clin Oncol. 2019;37(17):1470-1478. doi:10.1200/JCO.18.01265 

8. Mok TSK, Wu YL, Kudaba I, et al. Pembroliz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for previously untreated, PD-L1-expressing,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KEYNOTE-042): a randomised, open-label,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2019;393(10183):1819-1830. doi:10.1016/S0140-6736(18)32409-7

編輯:Cassie

審核:William

來源:測序中國

相關焦點

  • 盤點丨尿路上皮癌和腎癌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
    然而,仍需要生物標誌物來預測治療反應以改善反應率。目前可用的生物標誌物包括PD-L1,腫瘤突變負荷,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分子亞型,PD-L2等。過去幾年中,PD-1抑制劑逐漸成為新興腫瘤治療藥物,並能夠改善轉移性腎癌(mRCC)和轉移性尿路上皮癌(mUC)患者的總生存。
  • 免疫治療標誌物的後起之秀——TMB
    作者:葉楓紅目前已知的腫瘤免疫治療預測標誌物包括腫瘤突變負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PD-L1表達(免疫組化染色和定量)、新抗原負荷(Tumor Neoantigen Burden, TNB),以及一些已知的具有免疫原性的驅動突變或耐藥突變。
  • 免疫治療丨泛癌種免疫治療潛在生物標誌物:POLE或POLD1突變生存率...
    但在臨床上,並非所有患者都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僅有 20-40% 的病人會對免疫治療產生反應,這時候免疫治療的療效預測生物標誌物將顯得尤為重要。   近些年的研究已確定了幾個可以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生物標誌物,包括 我們熟悉的PD-L1過表達,MSI-H和TMB-H。此外,還有沒有其他類似的多癌種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呢?
  • 膀胱癌診療新進展,開啟免疫治療新時代
    近日,羅氏診斷PD-L1 (SP263)抗體檢測(免疫組織化學法)作為國內首個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療伴隨診斷在華獲批上市,標誌著我國正式開啟尿路上皮癌免疫診療時代。「免疫療法作為晚期及轉移性尿路上皮癌二線治療方案,能夠為一線治療失敗的患者提供更好的生存獲益。」虞巍教授指出,「除此之外,不同的免疫治療聯合方案和標誌物篩選策略在一線和新輔助方面的研究仍在探索,未來也期待有充足證據能支持更前線的治療獲益。」
  • 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大盤點
    與此同時,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探索也成為了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熱點。 2018年12月16日召開的2018 CSCO腫瘤免疫治療年會暨第二屆廣州國際腫瘤免疫治療論壇上,來自上海同濟大學附屬肺科醫院腫瘤科的蘇春霞教授對腫瘤免疫治療的生物標誌物進行了盤點,醫脈通根據蘇教授的報告整理如下。
  • 免疫治療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生物標誌物之PD-L1
    開發生物標誌物對於幫助患者分層以及預估患者是否對免疫阻斷單獨療法有反應,是否需要組合療法或者接受其他的治療是必要的。精準醫學始於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從一開始就在思考能否利用靶向治療開闢新的成功路徑。就目前而言,免疫治療已經開闢了通向精準治療的各種路徑。
  • 腫瘤免疫治療的風向標——生物標誌物大盤點
    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諸多臨床研究已證實腫瘤免疫治療可改善腫瘤患者的預後,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與此同時,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探索也成為了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熱點。
  • 專訪| 姜豔芳:哪些人可以用免疫治療?腫瘤免疫治療標誌物大盤點
    如果有人問腫瘤治療領域什麼最火,答案非「免疫治療」無疑。但哪些人群可以從免疫治療中獲益,又有哪些可以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標誌物/檢測方法。「2019肺癌免疫先鋒論壇(長春站)」期間,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基因診斷中心、吉大一院檢驗檢測司法鑑定中心主任姜豔芳教授接受了MED24醫學傳媒的專訪,並就腫瘤免疫治療標誌物進行了盤點。腫瘤免疫治療已成為一線治療方案之一,標誌物的選擇非常重要。PD-L1是最早被大家認可的一個標誌物,其次是TMB(腫瘤突變負荷)、MSI(微衛星不穩定),這三個指標都是臨床和專家共識已經認可接受的標誌物。
  • 腫瘤標誌物升高未必就是癌!10種常見腫瘤標誌物,幫你一一分析
    看著那刺眼的「癌」字,小青很擔心自己是得了癌症,於是去諮詢醫生。 醫生解釋說,癌胚抗原屬於腫瘤標誌物類的檢查項目,呈陽性不代表一定患癌,建議小青做其他相關影像學檢查後再看結果。 小青很疑惑:腫瘤標誌物是什麼?難道沒腫瘤也會查出陽性嗎?
  • 腫瘤早期診斷(下)——腫瘤標誌物檢測
    如何早期發現,準確的診斷、及時有效的治療是腫瘤診治中面臨的關鍵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在目前的臨床中,病理切片診斷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此外,傳統的影像學檢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診斷依據。近年來,隨著對腫瘤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的認識以及檢測技術的進步,新的腫瘤標誌物不斷應用於臨床。腫瘤標誌物在腫瘤診療中的應用一般根據其濃度的動態變化來輔助腫瘤的診斷和治療。
  • 乳腺癌免疫治療及免疫生物標誌物研究進展
    近年來,針對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逐漸增多,雖然乳腺癌被認為是弱或中等免疫原性的腫瘤,但研究發現,免疫治療在部分乳腺癌患者中也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靶向程序性死亡受體1(PDCD1,也稱PD-1)和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PDCD1LG1,也稱PD-L1)的抗體。隨著各種PD-1/PD-L1抗體的獲批和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發現,對於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 腫瘤標誌物高了未必就是癌
    但是腫瘤標誌物對於判斷惡性腫瘤治療的療效、預後及選擇方案只能作為輔助手段。腫瘤標誌物是用於反映惡性腫瘤是否存在的一類生化物質。理想情況下,一旦增高就應該可以確診患了惡性腫瘤。但實際上,目前沒有一個腫瘤標誌物能完全符合這樣的定義。
  • 角逐萬億市場 泛癌種早篩和單癌種早篩和誰能成為主流?
    同時,個性化、定製化的泛癌種早篩方案是未來發展趨勢。易鑫談到:「以前我們總想著通過一個技術手段,覆蓋所有的癌種,但癌症異質性太大、惰性程度不同,每位受檢者的獲益程度也各不相同。」根據受檢者個人的特質,評估患癌風險,定製合適的篩查清單,再結合液體活檢、影像學、內窺鏡等多種技術進行篩查,是更為精準的泛癌種早篩解決方案。
  • 史上最新最全最權威的肝癌免疫治療進展!|免疫治療|標誌物|肝癌|...
    2017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了Pembrolizumab治療任何微衛星不穩定性高或錯配修復缺陷腫瘤,並成為首個獲得腫瘤不確定適應症的藥物。在HCC中,腫瘤的突變負荷通常較低,其作為預測ICB反應的生物標誌物的實用性沒有得到現有數據的支持。同樣,微衛星不穩定的患病率-高狀態在肝癌中很少見。
  • 惡性腫瘤患者在接受靶向和免疫治療前,需要做怎樣的基因檢測?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楊帆教授近日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改變了惡性腫瘤的治療面貌,使得在傳統治療時代像黑色素瘤這類治療效果非常差的腫瘤,在患者的生存和預後上揭開了完全不同的篇章。但是,患者在接受靶向和免疫治療前需要分子診斷和基因檢測,以幫助患者篩選出藥物作用的靶點,達到最好療效。
  • 綜述| 肝細胞癌免疫治療現狀
    肝細胞癌(HCC)是原發性肝癌中最常見的病理類型,也是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HCC可以通過手術或消融治療,但對於晚期HCC,可用的治療均為姑息性治療。目前大量的研究支持免疫療法應用於HCC。本綜述將討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B)在HCC中的應用現狀。
  • Foundation Medicine推出裡程碑式的伴隨診斷產品F1CDx,可用於所有...
    2018年03月31日訊 /生物谷BIOON/ --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近日宣布,在美國市場推出FoundationOne CDx(F1CDx),這是美國FDA批准的首款可用於廣泛癌症臨床伴隨診斷的產品。
  • 熱點解讀|Claudin 18.2-下一個腫瘤免疫治療 / 伴隨診斷新熱點
    因此,開發新靶點,並圍繞新靶點的藥物和診斷的開發是突破靶向治療、腫瘤免疫治療瓶頸的關鍵環節。,IMAB362 將平均 PFS 從 4.8 個月延長至 7.9 個月,中位 OS 從 8.4 個月延長到 13.2 個月;對於≥70% 腫瘤細胞中等或強表達 Claudin 18.2 的患者,EOX+IMAB362 的組合療法中位 OS 是單純 EOX 治療近 2 倍(16.7vs9個月),而 3/4 級
  • ...子宮內膜癌|腫瘤標誌物|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卵巢癌|讀懂|基因|...
    腫瘤標誌物是指由腫瘤組織產生的存在於腫瘤組織本身,或分泌至血液或其他體液,或因腫瘤組織刺激,由宿主細胞產生而含量明顯高於正常組織,並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的一類物質。目前發現的腫瘤標誌物有80餘種,較為常用的有30餘種。
  • 肝細胞癌免疫治療現狀|深度綜述
    肝細胞癌(HCC)是原發性肝癌中最常見的病理類型,也是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HCC可以通過手術或消融治療,但對於晚期HCC,可用的治療均為姑息性治療。目前大量的研究支持免疫療法應用於HCC。本綜述將討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B)在HCC中的應用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