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
截至2020年底,成都的汽車保有量高達545萬輛,位居全國第二。數量增長背後,是汽車維修和保養行業蓬勃發展。那麼,目前成都的汽車維修行業狀況如何?1月13日,成都市消協發布了《成都市汽車維修行業消費評議調查報告》。
這份調查報告的誕生,經歷了4個月時間。2020年8月至12月,成都市消費者協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職能,線下問卷訪問、微信H5問卷調查、記者專家組明查暗訪的方式進行,組織開展了汽車維修行業消費評議調查。
從消費者的評議調查結果來看,有效統計分析樣本共10000份,調查顯示,53.12%的消費者對汽車維修服務滿意、25.35%的消費者較滿意、12.78%的消費者感覺一般、8.75%的消費者感覺不滿意。
針對收費價格,46.2%的消費者認為日常汽車維修服務的價格合理、31.5%的消費者認為較合理、12.5%的消費者認為不合理、9.8%的消費者認為很不合理。
汽車維修行業存在哪些問題?問卷調查顯示,51.8%的消費者認為「配件只換不修,無形中增加了費用」; 46.2%的消費者認為「商家價格不明示,不透明」;34.2%的消費者認為「配件不合格」;23.2%的消費者認為「商家漫天要價」;22.3%的消費者認為商家「故意延長工時,抬高工時費」;22.8%的消費者認為商家「故意誇大或隱瞞汽車故障和隱患」;22.6%的消費者認為商家「隨意抬高配件價格」;18.3% 的消費者「過度維修」;19.4% 的消費者「商家更換配件,事先不告知顧客」; 15.3%的「承諾過的服務項目難以兌現」。
此外,調查組也對12個區(市)縣的22家汽車維修企業進行了實地調查。從實地調查的結果來看,二三類汽車維修企業存在的不規範的問題更多,包括從業人員配備不足,且未做到專人持證上崗;維修環境髒亂,設備擺放雜亂;功能分區不明確。
成都市消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調查發現部分汽修企業的重要設備如舉升機、輪胎檢測儀等,無責任人標識,缺乏專人定崗定責。除部分4S店按規定做到外,幾乎是汽車維修企業共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