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近年氣象衛星中的那些黑科技

2020-12-07 中國氣象局

  編者按:當今時代,為獲取更加精確的天氣氣候信息,並且為大氣、陸地和海洋等相關研究提供重要數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EUMETSAT)和中國氣象局(CMA)等世界各大氣象機構在衛星觀測的科技角逐中爭奇鬥豔,不斷推陳出新。一方面,不斷研發出的新型觀測儀器可以獲取到更高時空解析度或以往無法獲取的天氣氣候要素,將這些氣象要素同化進天氣氣候模式中顯著提高模式的精度;另一方面,氣象衛星呈現專業化趨勢,各種用於專項觀測的新式衛星紛紛上天。氣象衛星中的黑科技就需要各大氣象機構根據各自的觀測目的進行規劃和研發,正是在這樣的角逐中各種先進科技不斷大放異彩。

  世界首個靜止軌道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

  

  

   風雲四號衛星靜止軌道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掃描模式示意圖。

  2016年12月11日,風雲四號A星搭乘長徵三號乙遙42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在風雲四號A星搭載的主要載荷中,世界首個靜止軌道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格外引人注目。這是地球靜止軌道上首個高光譜探測儀,首次實現了靜止軌道大氣高精度溫度、溼度廓線探測,其觀測能力是現有觀測系統的上千倍。該探測儀有1600多個探測通道,就像CT切片一樣,把晴空大氣在垂直方向上進行切層,獲得大氣垂直方向上的精細數據。因此,稱風雲四號為「能給大氣做CT的衛星」可謂名副其實。當大氣垂直運動劇烈變化時,其能摸清大氣垂直運動的「脈搏」,及時預報強對流天氣的發生、發展。

  世界首個閃電成像儀

  

  

  GOES-R衛星。

  當地時間2016年11月19日,美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GOES-R在佛羅裡達州卡納拉爾角空軍站發射升空。GOES-R肩負美國下一代靜止氣象衛星的盛名,主要依據來自其中搭載的兩個關鍵傳感器:先進基準圖像儀(ABI)和地球靜止閃電測繪儀(GLM)。GOES-R是國際上搭載首個閃電成像儀的衛星,能夠提供每秒200次的西半球雷電場紅外圖像,探測的時間延遲僅為20秒。閃電一般總是和劇烈天氣聯繫在一起,如果能夠將延遲很短的GLM數據和模式預報結合起來,不僅能夠提升預報水平,還能夠將預警時間大幅提前。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風雲四號A星也搭載了閃電成像儀,首次實現了我國靜止軌道閃電成像觀測,可對我國及周邊區域閃電每秒拍攝500張照片,為強對流天氣的監測和跟蹤提供全新的觀測手段,提高對雷電和暴雨等災害預警水平。

  葵花雲技術實現天上觀測與地面同步數據獲取

  

  葵花9號。

  2016年11月2日,在日本南部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宇宙中心,H2A運載火箭第31次起航,將日本葵花9號衛星送入太空。葵花9號是正在使用的葵花8號衛星的備份衛星,二者屬於同一型號。葵花-8衛星的亮點之一就是明確提出「葵花雲」(Himawari Cloud)的理念並應用於衛星數據服務。利用雲技術,葵花-8衛星數據在觀測開始8分鐘之內,第一個掃描數據段(每次HSF圖像掃描數據被分為10個數據段,每個數據段含有16個通道數據文件)即可以下載,最後1個數據段的數據在掃描結束後的7分鐘內即可下載。藉助「雲」技術,葵花-8衛星實現了天上觀測與地面同步數據獲取。(來源:《科技信息快遞》)

  風探測器可獲取氣溶膠和雲信息

  

  Aeolus風探測衛星。

  

  Aladin探測示意圖。

  2016年8月,Aeolus風探測衛星的關鍵探測器——都卜勒測風雷射雷達Aladin研製成功。Aeolus衛星由歐洲空間局(ESA)研製,計劃於2017年末發射,這將是世界上第一顆專注於全球大氣風場層結探測的衛星。Aladin由兩支強大的雷射發射器、一個大型望遠鏡和多個非常敏感的接收器共同組成,能夠探測出大氣垂直面結構以及氣溶膠和雲信息,並且提供大量急需的風廓線觀測數據,用於模式診斷和數據同化,這一點對於提升熱帶區域的數值天氣預報水平尤其關鍵。(來源:ESA)

  雷達高度計可探測95%的無冰海洋

  

  Jason-3衛星。

  

  圖為根據Jason-3衛星觀測數據獲得的全球海平面高度圖。

  當地時間2016年1月17日,「獵鷹9」號火箭搭載高精密度海洋測高衛星——「Jason-3」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成功。該衛星由EUMETSAT、NOAA、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CNES)、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聯合研製。Jason-3上搭載的雷達高度計每10天能夠對地球上95%的無冰海洋進行探測。該系列衛星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發射的Topex/Poseidon衛星,從那時起的23年來,全球海平面升高了70毫米。Jason-3的海波和海洋表面形貌的測量值將成為海況、洋流數值預報及其他海洋氣象學和海洋學必不可少的數據。(來源:NOAA)

  可監測太陽風的空間天氣傳感器

  

  DSCOVR示意圖。

  

   深空氣候觀測衛星(DSCOVR)探測示意圖。

  2015年2月11日,NOAA的第一顆空間天氣衛星——深空氣候觀測衛星(Deep Space Climate Observatory, DSCOVR)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爾角發射升空。DSCOVR搭載的主要空間天氣傳感器是法拉第杯等離子體傳感器,用以測量太陽風的速度、密度和溫度,以及用於測量太陽風磁場的強度和方向的磁強計。DSCOVR作為一個遙遠的預警前哨,像在太空的海嘯浮標,為預報員製作磁風暴預警提供必要的信息。在太陽風暴所生產的粒子襲擊地球一小時之前,預報員可提供空間天氣預警。(來源:NOAA)

  可獲取土壤水分的探測器

  

   NASA的土壤水分主動-被動探測器(SMAP)。

  2015年1月29日,NASA將造價9.16億美元的土壤水分主動-被動探測器(SMAP)送入太空。在3年時間裡,SMAP每兩到三天對全球土壤(最上5釐米層)溼度進行一次觀測,從而提升天氣預報和乾旱預測的準確性。SMAP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既有高空間解析度但對土壤溼度不敏感的主動遙感儀器雷達,也有能提供較高土壤溼度準確率但空間解析度不高的被動遙感儀器輻射計。兩種主動和被動遙感資料協同運轉,可獲得空間解析度分別為10公裡和3公裡的土壤溼度和土地融化狀態資料。(來源:NASA)

  高性能雷達「明察秋毫」可探測小規模雨雪天氣

  

  

   GPM衛星。

  

  GPM衛星各組分圖。

  

  2015年8月6日,全球降水觀測計劃主衛星觀測到颱風「蘇迪羅」帶來的最強降水,每小時達70毫米左右。該圖為根據雙頻降水雷達數據繪製的暴雨3D圖,展示了「蘇迪羅」內部降水的垂直結構圖。

  當地時間2014年2月28日,日本在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用H2A火箭成功發射全球降水觀測計劃(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的主衛星。該衛星由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JAXA)與NASA聯合研製。衛星搭載了由日本情報通信研究機構研發的高性能雷達——雙頻降水雷達(Dual-frequency Precipitation Radar,DPR),由Ka-band和Ku-band兩部頻率不同的降水雷達組成。DPR具有的對降水三維觀測和對降水物形態的探測能力,主要靠兩束雷達波對降水目標物進行更加透徹的解析而獲得。DPR能夠通過捕捉大氣水滴反射,觀測到以往衛星雷達難以探查到的小規模雨雪天氣,改善對洪水等極端天氣的預報。(來源:NASA,《氣象科技進展》)

  高精度傳感器可觀測溫室氣體

  

  「呼吸」號衛星。

  當地時間2009年1月23日,JAXA用一枚H2A火箭將世界首顆溫室氣體觀測衛星「呼吸」號(IBUKI)發射升空。「呼吸」號的主要載荷為一個溫室氣體觀測傳感器(TANSOFTS)和一個雲-氣溶膠傳感器(TANSO-CAI)。TANSOFTS可觀測近紅外區至熱紅外區的各個不同波長,觀測通道高達18500個左右,可大幅提高觀測精度。TANSO-CAI主要用於觀測雲和氣溶膠,以修正其在溫室氣體觀測過程中帶來的誤差。「呼吸」號每3天就可以收集到全球約5.6萬個觀測點的最新數據,對幾乎整個地球表面溫室氣體的濃度進行測量。

  繼日本之後,美國和中國也相繼發射全球二氧化碳監測衛星——「軌道碳觀測者2號」和「碳衛星」分別於2014年7月2日和2016年12月22日成功發射,成為國際「嗅碳」衛星大家庭的兩大新成員。中國「碳衛星」利用高光譜與高空間解析度二氧化碳探測儀、多譜段雲與氣溶膠探測儀等探測設備,通過地面數據接收、處理與驗證系統,定期獲取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圖,大氣二氧化碳反演精度將優於4ppm,使我國在大氣二氧化碳監測方面躋身國際前列。(來源:JAXA,CMA)

  (編輯:吳鵬)

相關焦點

  • 氣象衛星在天氣預報中的應用
    由於海洋是常規氣象觀測的盲區,海上熱帶氣旋的監測與預報主要依賴氣象衛星觀測資料。我國是世界上受颱風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在西北太平洋地區,颱風在我國的登陸頻次最高,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最為嚴重。1991—2002年,共有84個颱風登陸我國大陸,總直接經濟損失約3440億元,平均每個颱風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41億元。
  • 警鐘長鳴 盤點近年高校實驗室爆炸事件
    警鐘長鳴 盤點近年高校實驗室爆炸事件所有存有、使用危險物質實驗的高校都該檢視自身,加強管理和防控,校園實驗室不該成為被忽視的危險角落,更不該成為危險品嚴格管理的「世外」之地,這樣的警鐘應該長鳴!復旦大學爆炸事件實驗室發生爆炸事件,無人員傷亡。
  • 盤點近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從蘇丹紅到毒奶粉
    回望近年發生過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許多都是非食品添加劑惹的禍,細細盤點不免讓人覺得觸目驚心。  「蘇丹紅一號」事件  【事件梗概】  2005年,一場聲勢浩大的查禁「蘇丹紅一號」的行動席捲全國。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數據,全國共有18個省市30家企業的88個樣品中都檢測出了「蘇丹紅一號」。後據調查發現,含有「蘇丹紅一號」的原材料是從化工城買來的叫做油溶黃和油溶紅的染料,油溶黃中「蘇丹紅一號」的含量是98%。  【名詞解釋】  「蘇丹紅一號」並非食品添加劑,而是一種人造化學染色劑,全球多數國家都禁止將其用於食品生產。
  • 盤點動漫裡那些中二的話
    中二的意思就是對青年人那些自以為是言行的評價。今天小編盤點一些動漫裡那些中二的話。 這句話不僅中二,還成了有名的梗,自火了以後,被各種鬼畜,派大星,機器貓,懶羊羊紛紛搭噶,口頭哇路。真的是既中二又魔性。
  • 氣象衛星在防災減災中有哪些應用?
    氣象衛星在防災減災中有哪些應用?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時間: 2012-08-21   發表評論>>     颱風監測海上熱帶氣旋的監測與預報主要依賴氣象衛星觀測資料。利用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不僅可以發現颱風的生成,而且可以準確確定颱風中心位置,估計颱風強度,計算颱風移向移速,預測颱風登陸的時間地點和登陸後可能造成的降水強度和範圍。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已經成為我國及東南亞地區天氣預報人員進行颱風監測預報時不可缺少的觀測資料。
  • 氣象衛星
    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泰羅斯」1號。這顆試驗氣象衛星呈18面柱體,高48釐米,直徑107釐米。星上裝有電視攝像機、遙控磁帶記錄器及照片資料傳輸裝置。它在700千米高的近圓軌道上繞地球運轉1135圈,共拍攝雲圖和地勢照片22952張,有用率達60%。具有當時最優秀的技術性能。
  • 盤點全球近年十大恐怖襲擊案
    盤點全球近年十大恐怖襲擊案恐怖襲擊是極端分子人為製造的針對但不僅限於平民及民用設施的不符合國際道義的攻擊方式。恐怖襲擊從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有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的嚴峻趨勢。現盤點近年來十大恐怖襲擊案,內容如下:9·11事件有預謀的大型恐怖襲擊案2001年9月11日上午,兩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機分別撞向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樓和世界貿易中心二號樓,兩座建築在遭到攻擊後相繼倒塌,世界貿易中心其餘5座建築物也受震而坍塌損毀;9時許,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機撞向位於美國華盛頓的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五角大樓局部結構損壞並坍塌,造成超過3000人死亡。
  • 科學網—氣象衛星
    氣象衛星主要有極軌氣象衛星和同步氣象衛星兩大類。極軌氣象衛星,飛行高度約為600~1500千米,衛星的軌道平面和太陽始終保持相對固定的交角,這樣的衛星每天在固定時間內經過同一地區兩次,因而每隔12小時就可獲得一份全球的氣象資料。同步氣象衛星,運行高度約35800千米,其軌道平面與地球的赤道平面相重合。從地球上看,衛星靜止在赤道某個經度的上空。
  • 氣象衛星在農業與生態監測中有哪些應用?
    氣象衛星在農業與生態監測中有哪些應用?   氣象衛星資料已在植被指數、乾旱指數和農作物長勢監測中得到廣泛應用,風雲衛星全球植被指數產品為開展全球農作物長勢動態監測和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估產提供了關鍵支持;隨著氣象衛星遙感儀器的技術進步,氣象衛星資料在農業監測中的應用逐步深入,光合有效輻射(FPAR)、陸面溫度(LST)、雲覆蓋率等衛星遙感產品已在各類農業遙感監測與評估模型中得到使用
  • 氣象衛星概況
    自1960年4月1日第一顆氣象衛星上天以來已經30年了。30年來,隨著空間、遙感、電子和計算機技術的飛躍發展,氣象衛星也從實驗、試用到業務實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形成了由太陽同步近極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組成的從空間遙感地球大氣的氣象衛星監測網。
  • 氣象衛星軌道
    其特點是軌道面與太陽光照射方向的夾角,在運動過程中始終不變。要實現太陽同步,必須選擇一組高度和傾角相適應的軌道,使其軌道面的旋轉變化率為0.9856。/天。我國發射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就是採用這種太陽同步軌道,它的軌道高度是900公裡,傾角為99。,運行周期為102.86分鐘,每天繞地球運行14圈。
  • 中國的氣象衛星
    中國1988年9月7日發射了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衛星雲圖的清晰度可與美國「諾阿」衛星雲圖媲美,但由於星上元器件發生故障,它只工作了39天。後成功發射了四顆極軌氣象衛星(風雲號)和三顆靜止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經歷了從極軌衛星到靜止衛星,從試驗衛星到業務衛星的發展過程。
  • 氣象雷達與氣象衛星
    氣象雷達是用於警戒和預報中、小尺度天氣的主要探測工具之一。氣象衛星是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氣象衛星觀測範圍廣,觀測次數多,觀測時效快,觀測數據質量高。 氣象雷達真能定量估測降水嗎?
  • 氣象衛星在天氣分析和預報業務中的應用
    如今,氣象衛星已廣泛地應用於我國的天氣預報業務中。  氣象衛星雲圖在我國天氣分析和預報業務中的應用開始於70年代初。當時的中央氣象臺、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聯合衛星雲圖接收和分析小組,最早開始研究探索衛星雲圖在業務中的應用。以後,很快就在全國進行應用培訓和推廣。
  • 盤點那些考研中名聲較好的學校
    考研學校裡那些名聲好的大學盤點(只是作者自己了解到的部分學校)東南大學: 1.初試和複試成績佔比為1:12.保護一志願3.不會問你本科是哪個學校的,不歧視雙非學校的學生吉林大學專業課資料好找(絕大部分專業是這樣的,只有少部分冷門專業的歷年試題不太好找
  • 風雲一號氣象衛星
    1988年9月7日,我國首次成功發射試驗型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風雲一號衛星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其性能明顯改善,地面收到的可見光雲圖質量比第一顆氣象衛星清晰,紅外雲圖與當時國際先進的同類衛星相當。    衛星性能有較大改進,增加了探測通道,提高的探測精度,為更精確的中長期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提供必要的基本資料,並可在災害監測、環境遙感中發揮巨大作用。
  • 中國驕傲——「風雲」氣象衛星
    美國氣象衛星的雲圖上反映了造成這一災害的天氣情況,而我國做天氣預報需要的高山、沙漠、海洋等地區的資料獲取相當困難。周恩來總理在聽取了氣象、郵電、鐵道等部門的匯報後說:「要搞我國自己的氣象衛星。在我國的氣象衛星沒有出來以前,要想辦法接收、利用外國氣象衛星的資料。」從此,中國的氣象衛星計劃啟動。
  • 氣象衛星:「俯瞰」林火的「火眼金睛」
    氣象衛星可以憑藉一身本領大展身手。氣象衛星經常被稱為探測森林草原火災的「千裡眼」,它的中紅外通道可謂「火眼金睛」。當地面出現火點時,中紅外波段的亮溫將急劇變化,和周圍的像元形成明顯反差,遠遠超過遠紅外波段增量。「火眼金睛」適用於探測森林、草原等地面火點。
  • 雙語:盤點那些是Gay的男神們(組圖)
    盤點那些是Gay的男神們(組圖)  盤點那些是Gay的男神們(組圖)  盤點那些是Gay的男神們(組圖)  盤點那些是Gay的男神們(組圖)  盤點那些是Gay的男神們(組圖)
  • 盤點《虹貓藍兔火鳳凰》中那些可愛的小動物們
    盤點《虹貓藍兔火鳳凰》中那些可愛的小動物們《虹貓藍兔火鳳凰》由賀夢凡執導,由何炅、謝娜等人配音。該片展示了中國功夫的魅力和神奇,表現做最好的自己的主題思想,傳達一種努力向上的堅定信念。虹貓七劍之首,長虹劍劍主虹貓繼承了父親白貓的一身絕技,武藝超群,堅強勇敢,足智多謀,英俊瀟灑,帥氣中又透出不可比擬的酷,一襲白衫更襯出他的氣質。承擔著團結七劍傳人,消滅魔教的重任。藍兔玉蟾宮宮主,冰魄劍劍主七劍之冰魄劍傳人,玉蟾宮宮主,被譽為武林第一美人、和平使者。她善良、聰明、勇敢,是傾城傾國的絕世佳人,和虹貓等人一同並肩作戰,出生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