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運行著南極最大口徑光學望遠鏡
原標題:冰蓋之巔,我國運行著南極最大口徑光學望遠鏡 太陽升上了地平線,天空不再一直黑洞洞,南極「極夜」已經過去。對天文學家來說,這也意味著每年的最佳觀測時間已經過去。 9月12日,973計劃支持的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項目在南京舉行驗收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南極研究中心主任、AST3項目首席科學家王力帆已只能用以往視頻,展示架設在萬裡之外的我國南極崑崙站的望遠鏡運行情況。 海拔4087米、零下80攝氏度,在讓人類望而生畏的南極崑崙站所在的南極冰蓋冰穹A,天文學家緣何架設目前成功運行的南極最大口徑光學望遠鏡?這將面臨哪些困難?
-
...60周年大型專題策劃-中國研製建成世界最大口徑大視場天文望遠鏡
2009年6月4日,中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河北興隆觀測基地順利通過國家竣工驗收,成為目前國際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和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 LAMOST是中國科學家自主創新設計、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性的新型大視場兼備大口徑的光學天文望遠鏡。
-
全球最大太陽望遠鏡發布最「高清」太陽照片
(原標題:全球最大太陽望遠鏡發布最「高清」太陽照片:翻滾的等離子體)
-
我國造出世界最大太陽望遠鏡,可測太陽精細結構,或可解三大謎題
不過也有小型的日珥鏡可以看太陽(有巴德膜),但一般只能看到太陽表面的太陽黑子和耀斑等活動情況近日,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官網宣布,該所太陽高解析度成像技術研究團隊成功研製出1.8米太陽望遠鏡——中國大型太陽望遠鏡(CLST
-
全球最大光學望遠鏡 中國參與核心技術研發—新聞—科學網
打造三十米大口徑的全球最大光學望遠鏡,是最先進科技和強大實力的體現。在這個項目中,中國科學家將扮演重要角色。
-
中國光譜天文望遠鏡通過驗收 創世界之最(附圖)
中新社記者孫自法/攝中新網興隆6月4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四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河北興隆觀測基地順利通過國家竣工驗收。LAMOST是中國科學家自主創新設計、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性的新型大視場兼備大口徑的光學天文望遠鏡。
-
口徑350米,它曾是世界最大的「天眼」,如今卻無人問津成垃圾場
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坐落於貴州,又名天眼。它是自1994年建設動工以來,直到2016年才正式投入運行。天眼的口徑達到了500米,遠超過世界第2大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口徑達到了350米,在中國天眼出現之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也被人類寄予了厚望,和中國天眼一樣,都發現到了很多顆的脈衝新星以及類地行星。相比較光學望遠鏡而言,顯然射電望遠鏡能夠捕捉到太空中更多微弱的信號。即便這些信號並不能等同於地外文明發射到地球上的信號,但對於人類來說都是可探知的。
-
江蘇文化日曆 | 世界口徑最大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
1996年5月22日,南京天文儀器研製中心發明的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通過國家科委的審定。這一技術攻克了天文望遠鏡大口徑與大視野無法統一的難題,被譽為天文望遠鏡的一次革命。
-
我國成功研製世界最大口徑單體碳化矽反射鏡
日前從中國科學院獲悉,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4米量級高精度SiC非球面反射鏡集成製造系統」通過項目驗收。這是公開報導的世界上最大口徑碳化矽單體反射鏡,標誌我國光學系統製造能力躋身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大口徑光電裝備跨越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
-
世界天文望遠鏡盤點,貴州的這個口徑最大,前途無量
這四項發現都與射電望遠鏡有關。拓展眼界、探知秘密,這是人類追求更大更強天文望遠鏡的原因。今年來我國陸續建成了6座射電望遠鏡。而未來還將建設更多。下面就來盤點那些讓世界震驚的射電望遠鏡。綠岸望遠鏡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從事射電天文研究的機構,總部位於維吉尼亞大學,在位於西維吉尼亞州綠岸的國家無線電寧靜區內建有世界最大的全可動射電望遠鏡——100米口徑的綠岸望遠鏡。
-
70倍太陽質量!郭守敬望遠鏡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記者今天(11月28日)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文學家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
又一座全球最大望遠鏡項目在中國啟動啦
據悉,JRT是在我國西南多民族地區建設的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全可動低頻射電望遠鏡。該項目由中科院雲南天文臺聯合多家單位,歷經多年完成選址和大天線關鍵技術攻關。望遠鏡坐落於雲南省普洱市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內無線電環境最優良的地區,它將通過對脈衝星高精度計時觀測,開展低頻引力波探測、脈衝星—黑洞物理、強引力場相對論檢驗等前沿科學研究,並實現基於脈衝星的時間體系標準。
-
我國欲籌建巨型太陽望遠鏡,直徑8米,可觀測和預報太陽上的天氣
科學家們也在不斷的觀測太陽,而且這也是天文學中相當重要的一門科學,可能有很多朋友並不理解,心想太陽那麼明亮那麼刺眼,怎麼去觀察它呢?觀察它又有什麼用呢?這些問題比較讓人難理解,實際上太陽和太陽光與我們地球以及地球上面的生命物種的關係十分密切。
-
中國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在河北省興隆縣境內燕山主峰,一座巨大的白色建築斜架在南麓山頂,指向天空,這就是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天文大科學裝置——郭守敬望遠鏡。郭守敬望遠鏡主鏡由37塊邊長1.1米的六角形鏡子拼接而成,相當於直徑6.5米的圓鏡,等效通光口徑最大4.9米,視場(視野)直徑最大5度,焦面上容納了4000根光纖,每次觀測可獲得多達4000個天體的光譜。
-
中國完成新型大型太陽望遠鏡
中國完成新型大型太陽望遠鏡中國1.8米大型太陽望遠鏡於2019年12月10日拍攝到太陽大氣圖像中國1.8米大型太陽望遠鏡於2019年12月10日拍攝到太陽大氣圖像。(圖片提供給新華社)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星期二宣布,他們建造了中國第一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望遠鏡之一,以便更好地觀測和預測太陽活動。中國大型太陽望遠鏡(CLST)由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所研製,孔徑1.8米。研究院的一份聲明說,它於2019年12月10日拍攝到了第一批高解析度的太陽大氣圖像。近年來,許多國家加大了建造2米及以上太陽望遠鏡的力度。
-
「十三五」期間中國或建世界最大口徑的光學紅外望遠鏡
中新網南京5月26日電 (記者 鍾升)24日至25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等單位的60餘名天文學專家匯聚南京,共同商議中國地基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的科學與技術發展戰略。
-
中國造世界最大口徑望遠鏡 500米直徑索網開始安裝
人民網北京7月17日電(趙竹青)隨著第一根主索的安裝,500米口徑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簡稱FAST)反射面索網製造與安裝工程今日正式步入工程實施階段。索網製造與安裝工程是500m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的主要技術難點之一,其關鍵技術問題主要包括:超大跨度索網安裝方案設計、超高疲勞性能鋼索結構研製、超高精度索結構製造工藝。
-
有效口徑和相對口徑 口徑:天文望遠鏡的眼睛有多大?
這是因為我們所見的「天上的星星」99.9%以上都是恆星,而恆星離我們如此遙遠,所以即使用地球上最大的望遠鏡來觀測,它們仍然只是一個個幾何亮點,只有那些太陽系中的天體(如太陽、行星、衛星、彗星等)或太陽系外有視面的天體(如星雲、星系、星團等)才能藉助於望遠鏡放大。
-
新時代即將來臨,我國將建大口徑光學望遠鏡,挑戰科學未知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科學家們是如何能觀測到數億光年外的場景呢?答案不言而喻,在人類還未使用飛船進行宇宙探索的時候,都是以天文望遠鏡來觀察地球外面的場景,從而對宇宙有了基本的定義,也為人類進行宇宙航行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
道布森望遠鏡:口徑沒有最大,只有更大!
沒有最大,只有更大一般來說,天文望遠鏡的口徑都大致保持在80mm——150mm之間,這也是常規折射式望遠鏡和反射式望遠鏡的口徑。那有讀者可能要問了,會不會有更大的口徑呢?當然有!請看下圖:道布森天文望遠鏡(來源:必應)怎麼樣?乍一看是不是被這碩大的外觀驚訝到了?的確,道布森結構的望遠鏡的確算是望遠鏡型號裡的大哥大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道布森望遠鏡的結構其實也是牛頓反射式望遠鏡——觀察目鏡在望遠鏡的一側,通過鏡筒底部反射的光線到副鏡上然後再反射進入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