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數據中心建在北極 可節約能源成本

2020-11-26 閩南網

­  網易科技訊8月16日消息,據BBC報導,世界上最大的數據中心將被建在挪威小城巴朗恩,它位於北極圈內。負責這個項目的Kolos公司表示,當地寒冷的空氣和豐富的水電資源可幫助大幅降低能源成本。然而,巴朗恩地區卻是挪威全國患病率最高的地方,這可能與它過去從事採礦業有關。

­  圖1:新的數據中心將三面環水,這種設計有助於加強安全

­  這家美國-挪威合資公司表示,已經從挪威私人投資者那裡籌集了數百萬美元資金用於開發項目。但它仍在與美國一家投資銀行洽談,以確保獲得足夠的必要資金。Kolos表示,這個數據中心的計算機伺服器運行時,將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最初,Kolos估計其需要大約70兆瓦電能。然而,在十年內,該公司打算增加足夠的計算機伺服器模塊,其電力需求可能超過1000兆瓦。

­  亞馬遜位於維吉尼亞州阿什本的數據處理部門可能也需要1000兆瓦電力,然而其伺服器遍布各地,而不是被聚集到共同的數據中心。自從2013年以來,社交網絡Facebook也開始在瑞典律勒歐運營自己的大型數據中心,這裡距離挪威巴朗恩有大約385公裡。但是,它的用電量只有120兆瓦。其他單體大型數據中心的用電量也往往不到200兆瓦。

­  當巴朗恩的數據中心完工時,它的面積將會覆蓋60萬平方米,高達四層。這意味著,這個數據中心的規模要比當前世界最大的數據中心還大,當前記錄保持者為中國廊坊數據中心。但是,它可能略小於內華達州尚在建設中的巨型數據中心。

­  圖2:來自附近峽灣的水有助於確保數據中心降低溫度

­  Kolos公司應該得益於過去鋪設的大量光纖電纜,它們沿著將鐵礦石運到瑞典的鐵路鋪設。最近,歐盟和挪威政府投資興建多個大型水電站大壩,附近還有幾個風力發電站。Kolos公司執行長馬克·羅賓遜(Mark Robinson)說:「這可能是歐洲發電成本最低的數據中心,其100%的用電量都來自可再生能源,並且處於世界上最穩定的電網之中。」

­  羅賓遜還他補充說:「這是地球上非常寒冷的地方,空氣溼度也很理想,我們不必人工降溫就可以降低伺服器的溫度。此外,這裡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的、冰涼的淡水資源。附近還有一所大學,每年有大約200個科技專業的大學生畢業,為我們提供人才補充。」

­  當被問及當地的患病率問題時,羅賓遜承認,他沒有意識到該市的貧困狀況。但他指出,在這裡建設數據中心可為當地經濟帶來好處,進而改善這種狀況。Kolos表示,該公司已經獲得當地5位鎮長的支持,挪威氣候和環境部長維達·赫爾格森(Vidar Helgesen)將參加公司本周晚些時候組織的公開會議。

­  赫爾格森稱:「我們希望看到更多項目落戶此地,我支持這個項目,就像我支持任何其他項目那樣。我們不會讓他們互相競爭,並從中挑選出個別贏家,而且我們已經降低了關稅,以歡迎在挪威建立數據中心。我們非常歡迎這個項目。」

­  主流的雲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包括亞馬遜、微軟和谷歌)近年來始終在想方設法降低成本,這給其他數據中心運營商帶來了巨大壓力。技術諮詢公司Gartner說,這意味著為了保持價格競爭力,私營企業必須尋求規模化發展。

­  Gartner公司研究主管戴維·格倫布裡奇(David Groombridge)表示:「建造數據中心總是會存在一種風險:很多運營商匆匆上馬項目,結果其數據處理能力往往會超過市場需求。但就數據中心而言,很難看到消費者驅動的需求下降,並且隨著物聯網的興起,數以百萬計的傳感器產生的龐大信息都需要處理。因此,除非有非常激進的新技術來幫助壓縮數據,否則我們需要數據中心提供數據處理服務。」(小小)

­  

責任編輯:曾少林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大數據中心將落地北極:可節約成本
    【天極網網絡頻道】據外媒報導,世界上最大的數據中心將被建在挪威小城巴朗恩,它位於北極圈內。當地有豐富的水電資源,氣溫也較低,可以自然降低數據中心內的溫度,使其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上。世界最大數據中心將落地北極:可節約成本  負責這個項目的Kolos公司表示,當地寒冷的空氣和豐富的水電資源可以幫助大幅降低能源成本
  • 世界最大數據中心緣何花落北極?
    據BBC報導,世界上最大的數據中心將被建在挪威小城巴朗恩,它位於北極圈內。負責這個項目的Kolos公司表示,當地寒冷的空氣和豐富的水電資源可幫助大幅降低能源成本。然而,巴朗恩地區卻是挪威全國患病率最高的地方,這可能與它過去從事採礦業有關。
  • 北極將落成世界最大單體數據中心
    ­  IT之家8月17日消息,據外媒報導,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數據中心將在北極圈落成。­  該項目的地址在挪威一個名為Ballangen的小鎮上,當地有豐富的水電資源,氣溫也較低,可以自然降低數據中心內的溫度,使其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上。
  • 中國大數據中心邁進綠色海洋時代,每年節約能源數百億!
    「海底數據中心項目(Project UDC)」是將伺服器等網際網路設施安裝在帶有先進冷卻功能的海底密閉的壓力容器中,用海底複合纜供電、並將數據回傳至網際網路;利用巨量流動海水對網際網路設施進行散熱,有效節約了能源、資源。
  • 地球一小時,全世界究竟能節約多少能源
    據了解「地球1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向全球發出的一項倡議,呼籲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3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熄燈1小時,以此來激發人們對保護地球的責任感,以及對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的思考,表明對全球共同抵禦氣候變暖行動的支持。「地球一小時」始於2007年3月31日,澳大利亞雪梨熄燈一小時。
  • 數據中心如何減少碳排放量?
    許多公司在成本低廉的地區悄然建造這些數據中心(比如蘋果建在北卡羅來納州梅登的一個數據中心——該州61%的電力來自煤炭),利用廉價的能源來確保運營成本維持在低位,同時為股東們帶來最大化的價值。遺憾的是,如今成本最低廉的能源往往是礦物燃料。抗議源自數據中心能源市場發生了劇變。在過去,數據中心並不需要大量的能源;它們所用的能源來源(如煤炭)成本低廉、數量充足,並且被大家所接受。
  • 中國首個海底數據艙在珠海揭幕 可有效節約能源、資源
    「海底數據中心項目(Project UDC)」是將伺服器等網際網路設施安裝在帶有先進冷卻功能的海底密閉的壓力容器中,用海底複合纜供電、並將數據回傳至網際網路;海底數據中心(UDC)通過與海水進行熱交換,利用巨量流動海水對網際網路設施進行散熱,有效節約了能源、資源。
  • 老水電站開建水冷式綠色數據中心 年可節電1.52億度
    1月8日,緊水灘水冷式綠色數據中心項目在雲和縣緊水灘鎮舉行開工儀式。該項目依託緊水灘水電站建設,總投資約15億元,規劃建設機櫃1萬架,是國家電網公司目前在建的第二座超大型綠色數據中心,計劃將於2024年年底全面完工。
  • 數據中心管理軟體的應用與發展
    所有這些設備都會產生大量的熱,而數據中心需要大量的電力來為設備供電並提供散熱措施,從而使數據中心保持在最佳運行狀態。因此,電力成本通常是數據中心最大的運營成本之一。    許多數據中心都依賴於複雜的空調系統進行散熱,這些系統可以確定特定地區的溼度或溫度何時超出可接受的限值,然後進行修正。
  • 可有效節約能源、資源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沈釗實習生 詹楚芳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1月10日,全國首個海底數據艙在珠海高欄港揭幕,這標誌著我國大數據中心走進了「海洋時代」。據介紹,海底數據中心以城市工業用電為主,海上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為輔,具有低成本、低時延、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特點。
  • 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氣候變化,北極垂危
    氣候變化,北極垂危!德國電視一臺12日報導,德國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周一返回不萊梅港。他們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並警告北極恐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最近的衛星照片顯示,北冰洋上的海冰數量達到有記錄以來的夏季第二低,僅次於2012年;北極冰層面積縮至40年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小。
  • 全球規模最大的10個數據中心
    就像世界各地的許多全球性大都市都在尋求建設最高的摩天大樓來展示其經濟實力和創新能力一樣,數據中心的建設規模也有這樣的趨勢,在不斷的向更大的建設規模發展。日前,挪威宣布將建設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數據中心,總面積將達到61.87萬平方米。據統計,目前全球排名前十位的數據中心總面積約為174.65萬平方木。
  • 能源大數據的優勢是什麼,一起來看煙臺雲朵軟體能源大數據平臺 EBDP
    能源大數據平臺項目合作:13695448998胡經理  「新基建」勢頭正勁,大數據中心作為「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將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在大數據陣營中,能源大數據的作用舉足輕重。
  • 核聚能源綠谷暨中電建能源谷運營中心正式開放
    聯合網訊 11月20日上午,位於濟南市臨港經濟開發區的中電建能源谷產業園運營中心開放儀式舉行,濟南市政協、歷城區委、區政協、臨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等相關領導出席本次活動。作為在新能源、核電產業領域的引領者,中國電建集團充分發揮自身的核心優勢,中電建能源谷產業園作為中國電建集團1000億投資在濟南的先行項目,積極參與濟南市的新舊動能轉換。
  • 北極海冰面積創新低 多國巨頭備戰北極能源開採
    冰天雪地的北極人跡罕至,一直蒙著神秘的面紗,而這裡卻是資源的寶庫,包括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與化石能源、可再生生物資源以及水力風力等恆定資源。最近,隨著北極冰川的進一步消減,能源開發變得越發可行。  全球冰川正在以怎樣的速度融化?冰川融化會對我們帶來怎樣的影響?北極蘊藏的豐富資源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呢?
  • 核聚能源谷共享新動能,中電建能源谷運營中心盛大開放
    希望中電建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立足山東,放眼世界,攜手國際國內先進能源企業和科技力量,將能源谷打造成國內一流的產業園區,凝聚起全社會的共識,智慧和力量,努力促進清潔能源時代的發展創新與合作,為山東省社會和經濟發展,為我國新能源企業實現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 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 2020年將成為北極海冰萎縮趨勢的一個驚嘆號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 2020年將成為北極海冰萎縮趨勢的一個驚嘆號 氣候變化,北極垂危!德國電視一臺12日報導,德國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周一返回不萊梅港。
  • 臨水入海 能耗大戶數據中心的「水時代」
    在5G、雲計算等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的中國,藉助新基建的東風,數據中心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控制能耗更成為數據中心建設的核心要素,2021年以來,國家電網的緊水灘項目、海蘭信的海底數據中心項目,都呈現出了臨水而建的行業新特性——臨湖、臨河甚至建在海底、極地,數據中心正大跨步邁入「水時代」。
  •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利用北極無線電探空儀數據
    2018年2月和3月,在北極安裝無線電探空儀成為極地預測年(YOPP)的項目之一,現在已經被納入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的預報業務中。  北極的觀測比較缺乏,學界一直期盼能夠獲取更多北極的觀測數據。無線電探空儀數據通過全球通訊系統進行分布,自動應用於ECMWF的數據同化系統中。  數據同化把觀測和短期預報結合起來,可獲取地球系統當前的狀況,之後可被用於初始化天氣預報。
  • 大幹新基建|山洞海底北極,為何數據中心會有這些特殊選址
    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是當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領域,由於動輒集成百萬臺伺服器,所以數據中心運行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散熱。PUE是國際公認的數據中心能耗評價指標,計算方法是數據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與IT設備消耗能源的比值,最理想情況是1,也就是所有電力都用在伺服器上,但現實情況是每個數據中心都不得不將很多能源消耗在伺服器冷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