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數據中心緣何花落北極?

2020-11-26 中國IDC圈

據BBC報導,世界上最大的數據中心將被建在挪威小城巴朗恩,它位於北極圈內。負責這個項目的Kolos公司表示,當地寒冷的空氣和豐富的水電資源可幫助大幅降低能源成本。然而,巴朗恩地區卻是挪威全國患病率最高的地方,這可能與它過去從事採礦業有關。

圖1:新的數據中心將三面環水,這種設計有助於加強安全

這家美國-挪威合資公司表示,已經從挪威私人投資者那裡籌集了數百萬美元資金用於開發項目。但它仍在與美國一家投資銀行洽談,以確保獲得足夠的必要資金。Kolos表示,這個數據中心的計算機伺服器運行時,將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最初,Kolos估計其需要大約70兆瓦電能。然而,在十年內,該公司打算增加足夠的計算機伺服器模塊,其電力需求可能超過1000兆瓦。

亞馬遜位於維吉尼亞州阿什本的數據處理部門可能也需要1000兆瓦電力,然而其伺服器遍布各地,而不是被聚集到共同的數據中心。自從2013年以來,社交網絡Facebook也開始在瑞典律勒歐運營自己的大型數據中心,這裡距離挪威巴朗恩有大約385公裡。但是,它的用電量只有120兆瓦。其他單體大型數據中心的用電量也往往不到200兆瓦。

當巴朗恩的數據中心完工時,它的面積將會覆蓋60萬平方米,高達四層。這意味著,這個數據中心的規模要比當前世界最大的數據中心還大,當前記錄保持者為中國廊坊數據中心。但是,它可能略小於內華達州尚在建設中的巨型數據中心。

圖2:來自附近峽灣的水有助於確保數據中心降低溫度

Kolos公司應該得益於過去鋪設的大量光纖電纜,它們沿著將鐵礦石運到瑞典的鐵路鋪設。最近,歐盟和挪威政府投資興建多個大型水電站大壩,附近還有幾個風力發電站。Kolos公司執行長馬克·羅賓遜(Mark Robinson)說:「這可能是歐洲發電成本最低的數據中心,其100%的用電量都來自可再生能源,並且處於世界上最穩定的電網之中。」

羅賓遜還他補充說:「這是地球上非常寒冷的地方,空氣溼度也很理想,我們不必人工降溫就可以降低伺服器的溫度。此外,這裡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的、冰涼的淡水資源。附近還有一所大學,每年有大約200個科技專業的大學生畢業,為我們提供人才補充。」

當被問及當地的患病率問題時,羅賓遜承認,他沒有意識到該市的貧困狀況。但他指出,在這裡建設數據中心可為當地經濟帶來好處,進而改善這種狀況。Kolos表示,該公司已經獲得當地5位鎮長的支持,挪威氣候和環境部長維達。赫爾格森(Vidar Helgesen)將參加公司本周晚些時候組織的公開會議。

赫爾格森稱:「我們希望看到更多項目落戶此地,我支持這個項目,就像我支持任何其他項目那樣。我們不會讓他們互相競爭,並從中挑選出個別贏家,而且我們已經降低了關稅,以歡迎在挪威建立數據中心。我們非常歡迎這個項目。」

主流的雲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包括亞馬遜、微軟和谷歌)近年來始終在想方設法降低成本,這給其他數據中心運營商帶來了巨大壓力。技術諮詢公司Gartner說,這意味著為了保持價格競爭力,私營企業必須尋求規模化發展。

Gartner公司研究主管戴維。格倫布裡奇(David Groombridge)表示:「建造數據中心總是會存在一種風險:很多運營商匆匆上馬項目,結果其數據處理能力往往會超過市場需求。但就數據中心而言,很難看到消費者驅動的需求下降,並且隨著物聯網的興起,數以百萬計的傳感器產生的龐大信息都需要處理。因此,除非有非常激進的新技術來幫助壓縮數據,否則我們需要數據中心提供數據處理服務。」

 

關聯閱讀:

            挪威正在建設世界上最大的數據中心

相關焦點

  • 全球規模最大的10個數據中心
    就像世界各地的許多全球性大都市都在尋求建設最高的摩天大樓來展示其經濟實力和創新能力一樣,數據中心的建設規模也有這樣的趨勢,在不斷的向更大的建設規模發展。日前,挪威宣布將建設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數據中心,總面積將達到61.87萬平方米。據統計,目前全球排名前十位的數據中心總面積約為174.65萬平方木。
  • 世界最大數據中心將落地北極:可節約成本
    【天極網網絡頻道】據外媒報導,世界上最大的數據中心將被建在挪威小城巴朗恩,它位於北極圈內。當地有豐富的水電資源,氣溫也較低,可以自然降低數據中心內的溫度,使其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上。世界最大數據中心將落地北極:可節約成本  負責這個項目的Kolos公司表示,當地寒冷的空氣和豐富的水電資源可以幫助大幅降低能源成本
  • 寒冷北極 緣何頻頻「高燒」
    原標題:寒冷北極 緣何頻頻「高燒」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布的分析數據顯示,2月10日北極附近急劇升溫,氣溫比正常水平高出大約27℃。而隋翠娟則認為,這與冬季氣溫整體偏高、北極加速變暖有關。   據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監測顯示,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北極中心區域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0℃左右;巴倫支海北部尤其暖,偏高15℃左右,只有俄羅斯西北部及格陵蘭的東北部地區偏冷。有專家指出,北極地區不僅在變暖,而且加速變暖,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
  • 北極將落成世界最大單體數據中心
    ­  IT之家8月17日消息,據外媒報導,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數據中心將在北極圈落成。­  該項目的地址在挪威一個名為Ballangen的小鎮上,當地有豐富的水電資源,氣溫也較低,可以自然降低數據中心內的溫度,使其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上。
  • 世界最大數據中心建在北極 可節約能源成本
    ­  網易科技訊8月16日消息,據BBC報導,世界上最大的數據中心將被建在挪威小城巴朗恩,它位於北極圈內。負責這個項目的Kolos公司表示,當地寒冷的空氣和豐富的水電資源可幫助大幅降低能源成本。然而,巴朗恩地區卻是挪威全國患病率最高的地方,這可能與它過去從事採礦業有關。
  • 擁有世界最大實驗室的北極大學
    在地處北緯78度13分的挪威屬斯瓦爾巴群島首府朗伊爾賓城,有一座引人注目的三層小紅樓,這就是挪威4所大學在這裡開辦的大學部(UNIS),有來自挪威和世界其他國家的240多名學生在這裡學習。  斯瓦爾巴大學的校長萊斯·洛努姆,今天對來訪的中國伊力特·沐林北極科學探險考察隊介紹說,斯瓦爾巴大學為挪威政府直屬大學,從1993年8月開始招生,1994年學校正式成立。學校目前有北極地球物理、北極地質、北極生物及北極工程科技4個系,每年開設37門課程,全部用英文授課,培養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  作為世界上最北的大學,斯瓦爾巴大學有許多與眾不同之處。
  •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利用北極無線電探空儀數據
    2018年2月和3月,在北極安裝無線電探空儀成為極地預測年(YOPP)的項目之一,現在已經被納入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的預報業務中。  北極的觀測比較缺乏,學界一直期盼能夠獲取更多北極的觀測數據。無線電探空儀數據通過全球通訊系統進行分布,自動應用於ECMWF的數據同化系統中。  數據同化把觀測和短期預報結合起來,可獲取地球系統當前的狀況,之後可被用於初始化天氣預報。
  • 北極擔憂!NASA公布了德克薩斯州大小的冰層融化的數據
    北極冰震:北極冰的最大厚度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七低。隨著季節的變化導致氣溫波動,北冰洋的冰在一個最小和最大的點之間生長和收縮。美國宇航局與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合作,跟蹤了冰層覆蓋的變化。今年,北極的冰似乎已經達到了頂峰,有些冰的水平是有記錄以來最低的。
  • 世界最大北極科考團: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
    當地時間12日,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考團「馬賽克」結束逾一年的探險之旅返回德國不萊梅港並發布了初步考察結果,稱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前景並不樂觀 。據悉,「馬賽克」是「跨學科北極氣候研究海上漂流觀測站」的縮寫,由德國大氣科學家雷克斯帶領,於2019年9月20日正式從挪威起航出發。
  • 北極現25年來最大臭氧洞
    北極上空沒有被條帶覆蓋的地區即為臭氧層空洞形成的位置。圖片來源:歐洲空間局  本報綜合訊 當地時間4月6日,歐洲空間局(ESA)報告稱,北極上空出現了25 年來最大面積的臭氧層空洞。在過去三周裡,來自德國航空太空中心(DLR)的科學家使用全球微量氣體監測衛星Sentinel-5P的Tropomi儀器數據,觀測到北極地球異常強烈的臭氧損耗,及由此形成的面積約 100萬平方公裡的臭氧層空洞。這是25年來北極面積最大的臭氧層空洞。  臭氧層空洞是由極低的溫度(-80℃)、陽光、風場和氯氟烴(CFCs)等相互作用形成的。
  • 夢幻世界:北極三島!
    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編輯整理 如果說白色仙境的南極是世界盡頭,那探險樂園般的北極就是世界之巔,北極只是冰封海洋之中的中心點。北極中央並無陸地,它被北冰洋大陸包圍的水域。北極泛指地球北緯66° 34′以北的廣泛地區。北極高緯度地區大多常年冰雪覆蓋,極晝極夜交替輪換。
  • 史上最大規模北極科考落下帷幕
    「極地」號在經過1年的北極漂流後返回德國不萊梅港。圖片來源:DAVID HECKER/GETTY IMAGES本報訊 近日,隨著德國科考船「極地」號駛進不萊梅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學考察落下帷幕。據E&E News報導,過去1年裡,「極地」號在北冰洋上慢慢行駛,船上的科學家收集了大量關於北極氣候系統的數據,例如雲層、大氣、海洋物理和生物的數據。
  • 世界周刊丨「北冰洋正在死去」這次北極探險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
    他們不僅完成了史上最大規模最長時間的北極科考,還帶回了這樣一個噩耗,那就是:「北冰洋正在死去。 」在那片遙遠的冰天雪地,科學家們究竟看到了什麼?又經歷了怎樣特殊的一年。兩名中國科考隊員為我們揭秘。10月12號,在北冰洋漂浮一年多後,「北星」號破冰船抵達德國不萊梅港,歷時389天的「馬賽克」北極探險宣告結束。
  • 北極最大臭氧層空洞「癒合」
    【新華社微特稿】歐洲研究人員報告,北極上空一個有記錄以來最大的臭氧層空洞已經閉合。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7日報導,歐盟資助的氣象研究機構「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研究人員上周報告這個好消息。今年3月,受低溫天氣和強烈極地渦旋影響,北極上空臭氧層出現空洞,面積之大相當於3個格陵蘭島,是有記錄以來北極出現的最大臭氧層空洞。研究人員說,這股極地渦旋上周「裂開」,創造富含臭氧空氣重回極地的有利條件。他們隨後的監測顯示,北極存在一個多月的臭氧層最大空洞消失。
  • 北極又出事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洞被關上了!
    一個月前,北極突然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空洞,這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說到臭氧空洞,就不得不聊到臭氧。臭氧是氧氣的一種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可以自行還原為氧氣。臭氧由太陽輻射使氧分子分解後,一個氧原子和另一個氧分子結合而成,通常生成於日照強烈的赤道上空。
  • 花20萬去一趟北極,60萬去一次南極,值嗎?
    但是我們卻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花錢花時間去看一看世界,而且越來越多的人,走的越來越遠,甚至遠到南極和北極。2017年11月份的時候,聽到一個旅行公司的工作人員說了一組數據:2017年,預測有大概6000的中國人前往南極旅遊。而去南極旅遊的費用大概是60萬每人,去北極稍微便宜些,大概是20萬每人。
  • 北極海冰「正以驚人速度消失」
    北極海冰範圍2020年與2012年對比。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探險隊在執行了長達一年的任務後,將於10月12日返回德國不萊梅港港口,將科學家們的觀測結果帶回家。他們發現,北極的海冰「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來自19個國家的聯合科學家團隊去年9月下旬乘坐德國「北極星」(Polarstein)科考船前往北極。他們在為期一年的全季節周期裡,以北極為中心,展開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這是迄今最大規模的北極科學考察項目。
  • 大幹新基建|山洞海底北極,為何數據中心會有這些特殊選址
    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是當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領域,由於動輒集成百萬臺伺服器,所以數據中心運行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散熱。為了降低在散熱方面所消耗的能源,不少網際網路企業選擇將數據中心建設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如阿里巴巴的千島湖數據中心,微軟甚至直接將數據中心放在了海底,有的公司則將數據中心放置在高緯度地區,如臉書有數據中心位於北極圈附近,騰訊貴州七星數據中心則選址在了貴州陰涼的山洞之中。
  • 持續了近一個月,北極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空洞終於關閉了
    據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中心(CAMS)的研究人員報導,在北極上空出現近一個月後,在北極上空探測到的最大的臭氧空洞終於關閉了。CAMS的研究人員4月23日在推特上寫道:「史無前例的2020年北半球臭氧空洞已經結束。」
  • 外媒:世界最大北極科考團帶回「北冰洋正在死亡」證據
    據法新社柏林消息,世界最大北極科考團將於當地時間周一返回德國不萊梅港,帶回北冰洋正在「死亡」的毀滅性證據,以及僅幾十年後就將出現無冰夏季的警告。報導稱,科考團由來自20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組成,乘坐破冰船在冰海中漂流了389天,從而收集到關於北極地區受到全球變暖影響的重要信息。該地區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