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蔚來(NIO.US)底牌,窺探新能源車行業的「兩條戰線」

2021-01-13 金融界

來源:智通財經網

蔚來(NIO.US)向行業扔了「王炸」,美股造車新勢力僅其一枝獨秀大漲,A股及港股鋰電和汽車板塊狂跌,蔚來到底做了什麼?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蔚來於1月9日舉辦了「NIO Day 2020」,發布首款轎車產品ET7,並且將於2022年第四季度使用150kWh電池包。據了解,該電池包可實現360Wh/kg的能量密度,可全面提高現有車型的續航裡程,如新的ES8全系列續航裡程可達到850km,受到該信息影響,次日在行業其他股大跌下,蔚來股價漲6.42%。

固態電池有望明顯提升電池的安全性、單體能量密度和壽命,但固態電池尚有技術難點需要攻關且成本較高,目前尚無規模化生產,留給投資者更多的是概念性的。蔚來搞固態電池勢必會對資金產生大量的消耗,1月12日,該公司公告擬發行13億美元可轉換優先票據,而截至2020年9月,其現金等價物193.3億元。

實際上,不管是特斯拉的大降價,還是蔚來發布新款車型以及配備新技術,新能源汽車行業混戰的競爭格局已經到來,各大造車勢力的關注點將在於兩個維度:一是營銷攻關,二是技術攻關,其中技術攻關最為重要,誰能率先解決限制行業(續航短及充電時間長等)發展的難題,就獲得行業主動權。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兩條戰線」

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格局分明,海外由特斯拉主導,寶馬、奔馳以及奧迪等傳統車企龍頭紛紛進入新能源車市場,市場份額進一步分割,而國內由比亞迪主導,誕生兩股勢力,自主品牌勢力和海外特斯拉勢力,自主品牌又細分兩股力量,一是以比亞迪為首的傳統車企,二是以蔚來為首的造車新勢力。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在新能源車行業發展較海外快,全球行業參透率不足4%,美國的行業參透率更是不足2%,而國內已達5%。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疊加政策支持,吸引了海外車企以及非行業內的企業進入市場。

各大車企都在劃分區間市場份額,特斯拉大降16萬元,國產Model Y售價降至30多萬元,直接動了蔚來以及理想汽車的奶酪。蔚來此次發布新車型ET7,不僅配備了固態電池,還包括智能化雷射雷達系統,像是對特斯拉「宣戰」。

固態電池以及雷射雷達系統都對行業及上遊均造成了一定的衝擊,主要為目前大部分車企並沒有完整的產業鏈,動力系統以及智能化零部件大都是外採,供應商基本為寧德時代或者比亞迪(01211)。蔚來在動力系統的技術攻關,一方面使得車型更具有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也為其完整產業鏈布局帶來機會。

從數據上看,2020年12月份,蔚來實現交付量7007輛,全年交付量43728輛,領跑造車新勢力,但相比於特斯拉仍有較大的差距,特斯拉於中國市場交付達14萬輛,而全球市場交付量約50萬輛,穩坐行業榜首。不過相比於其它造車新勢力,蔚來具有較大的優勢,2020年全年,理想及小鵬交付量分別為32624輛及27041輛。

比亞迪的市場集中在10-20萬元的客戶群,特斯拉降價後售價仍差價較大,替代性不強,2020年12月新能源車銷量28841輛,同比增長達120.2%,繼續領跑新能源汽車行業,全年銷量189689輛,穩居國內市場份額之首。比亞迪是國內唯一具有完整新能源產業鏈的企業,行業優勢明顯。

未來新能源車行業的技術競爭主要有兩條路線:一是動力系統技術提升;二是智能化裝備提升產品力。市場競爭是殘酷的,資金、技術以及人才都是行業最主要的競爭籌碼,行業洗牌必然會誕生出優勝者。但在行業發展前提下,各大車企的技術及裝備賽最受惠的還是上遊供應鏈企業。

行業激烈競爭而上遊狂歡

國內車企的新能源車動力系統主要供應商為比亞迪和寧德時代,由於鋰電池具有較其他動力電池更好的性能,從而成為行業主流動力裝備。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目前已經形成全球最完善的中遊鋰電池及其上遊產業鏈集群,通過配套領先電池廠商與車企,材料廠商進入新能源汽車全球供應鏈體系。

根據安信證券發布的研報,2021 年,全球對應動力電池需求將達 226GWh,同比增長約74%。在政策指引下,行業需求前景廣闊,特別是中國市場。實際上,行業高速發展過程中,部分企業利用資金及技術優勢,通過收購、參股或者自建上遊供應系統「跑馬圈地」,通過以此在行業中佔據優勢。

從電池上遊端來看,電解液、隔膜及負極材料等細分行業龍頭大都採取與下遊掛鈎模式,如電解液環節的新宙邦、溼法隔膜環節的恩捷股份、負極材料環節的貝特瑞,均已導入海外主流電池廠LG、三星SDI、松下的供應鏈體系。此外,NCM 正極材料龍頭當升科技,已經實現SKI與LG 的批量供貨。

此次蔚來發布的固態電池強化負極用金屬鋰和高鎳化應用趨勢。從目前技術角度看,現階段廣泛應用的石墨負極材料已經接近其理論比容量極限(372mAh/g),特斯拉Model 3使用的2170 電池採用了矽碳的技術路線,在傳統的石墨負極材料中加入了10%的矽,使其比能量可達到 300wh/kg。

蔚來的「固態電池」超越了特斯拉電池的能量密度,若實現量產,蔚來在同價位的車型將佔據行業上風,而量產後的產業鏈布局,也使其具有電池輸出的創收能力。高鎳化動力電池將成為行業常態,相關的供應商將大大收益。不過固態電池仍有很多技術難關,大部分券商預計其商業化前景並不樂觀。

在智能化路線上,主要為自動駕駛和電子智能化,大部分車企的智能化裝備也都是外部採購,如去年長安、上汽以及廣汽均有和「智能化」上遊龍頭合作。從行業看,如自動駕駛域控制器領域龍頭德賽西威,座艙電子領域均勝電子以及智能底盤中鼎股份等,有望在與車企合作中帶動業績增長。

實際上,智能化最重要的核心是自動駕駛技術,蔚來在新車上安裝雷射雷達系統,提高了汽車自動化水平,對應L4級別以上的無人駕駛系統,雷射雷達被認為是必須的傳感器之一。目前雷射雷達市場規模較小,但以雙位數成長,市場前景較大,不過該產品造價較高,一般在高端車型中使用。

綜上看來,新能源汽車行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行業的話語權在於誰能率先解決限制行業發展的難題,而蔚來發布新款車型,配備的兩款產品攪動行業蛋糕,固態電池提升了動力系統性能,雷射雷達提升了自動駕駛水平,進一步突破行業發展限制,側面提升了行業對上遊需求。不可否認,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將加劇,但上遊供應鏈企業卻因此迎來市場狂歡。

相關焦點

  • 特斯拉(TSLA.US)「炸」降,蔚來(NIO.US)、小鵬(XPEV.US)、理想(LI...
    特斯拉(TSLA.US)降價之後,好像把電動車行業潛水的大魚「炸」出來了。國內除了傳統的造車新勢力對特斯拉的反應外,1月5日,富士康集團宣布,花2億美元拯救拜騰汽車,而富士康曾經投資過拜騰早期的母公司;1月11日,又傳出蘋果(AAPL.US)要與現代籤約造車,一時間,本來稍微平靜的電動車行業又開始起波瀾。難道電動車的大魚時代到來了麼?
  • 要用多少倍的望遠鏡,才能看到暴漲22倍的「蔚來」(NIO.US)?
    蔚來不僅沒死,還打了個翻身仗,擺脫汽車召回、裁員的陰影,ES6挑起大梁,資金壓力也得到了緩解。李斌也肉眼可見地忙起來,越來越多地接受採訪,談戰略、談市場。那麼,「逆天改命」的蔚來,過去一年究竟做了什麼?02 車越賣越多,虧損不斷收窄如果對比蔚來、理想(LI.US)、小鵬汽車(XPEV.US)這三家造車新勢力,蔚來無疑是最突出的。
  • 光大證券:蔚來(NIO.US)發布固態電池方案,對行業的衝擊有限
    報告摘要蔚來(NIO.US)發布固態電池方案2021年1月9日晚,蔚來舉辦了「NIO Day 2020」,發布首款轎車產品ET7,並且將於2022年第四季度使用150kWh電池包(固態電池),可實現360Wh/kg的能量密度。
  • 不同於特斯拉(TSLA.US)的路線,蔚來(NIO.US)ET7搭載的雷射雷達是...
    我們認為2021年雷射雷達行業有望加速發展,當前行業處於規模商用及滲透率快速提升的前夜,主要理由包括:1)傳統車企和新能源車企將自動駕駛作為重要賣點,而雷射雷達是高等級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之一。2021年多家車企(寶馬、長城、北汽、蔚來)計劃在其量產的高端車型中使用雷射雷達。2)以華為代表的巨頭將入雷射雷達行業,有望加速產業商業化進程。
  • 五菱首款四座新能源車曝光;保時捷回應投資的是蔚來資本,非蔚來...
    五菱首款四座新能源車曝光在工信部最新產品公示中,發布了一款五菱品牌新能源新車,從發布信息得到,該車為五菱品牌首款新能源電動車。該車為四座配置,從外觀圖上看,該車在尺寸以及外形上都酷似風靡日本的K-Car,即人們常說的小"方盒子"。新車造型整體輪廓方正,靈動設計,具備了日本K-Car的好開好停,便捷出行的特徵。
  • 蔚來(NIO.US)NIO Day啟示:供應商需具備從資源到對接終端客戶能力
    報告摘要事件描述:2021年1月9日,蔚來(NIO.US)在NIO Day發布150kWh固態電池,並計劃於2022年四季度開始交付。其效果是可實現360Wh/kg的高能量密度,支撐全系車型的巡航裡程大幅躍升,新推出的智能電動旗艦轎車ET7在換裝此150kWh電池包後的NEDC續航將超過1000公裡。事件點評:固態電池漸進式發展的重要事件。
  • 蔚來發布固態電池包,新能源車行業要變革了?
    富途資訊1月9日,在1月9日於成都舉行的NIO Day2020上,蔚來宣布正式推出150kWh電池包,使用固態電池,搭載該電池包的蔚來ES8續航裡程將達到730公裡,最高續航裡程達到910公裡。那麼什麼是固態電池?固態電池能給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盡在下文。
  • 洞察者|蔚來汽車「變形記」:電池靈活升級背後的能源版圖布局
    蔚來汽車CEO李斌這樣對媒體表示。同時,蔚來汽車此前還成立了獨立的電池資產公司專門運營BaaS業務,而在其背後有著更大的能源版圖布局的「野心」。同時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透露,蔚來車型的平均開票價格已經超過40萬元,而ES8的平均開票價超過50萬元。對於新用戶而言,除了降低首次購車成本、靈活使用電池包之外,BaaS服務還能解決電動汽車二手車殘值低的問題,蔚來承諾車主在二手交易時僅需交割車輛本身,交易後的新車主繼續購買BaaS方案即可使用蔚來的產品及相關服務保障。
  • 蔚來汽車:「國產特斯拉」有沒有未來?
    然而,這家新能源汽車公司也有過上市後單日漲幅達75%、隱形競爭對手特斯拉大股東增持的神級表現,似乎一部分投資者對蔚來汽車的看法與公司基本面大相逕庭。截至上周,公司股價經過前期的暴漲現已跌回發行價,空頭逐漸主導,那麼蔚來汽車的底牌中到底有沒有「王炸」,還是憑藉一副爛牌「叫分」?本期研報將帶你走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新生兒—蔚來汽車。
  • 蔚來造車的「衝擊波」 |汽車評價
    如果說特斯拉的出現,加快了整個汽車行業的變革,那麼已經持續躍居造車新勢力交付量第一的蔚來,又給處於變革中的汽車行業帶來了怎樣的衝擊波呢? 蔚來不僅實現了全新的人機互動理念,讓產品直觀易用,而且在領航輔助(NOP)、電池靈活升級等服務上不斷創新。 可以說,不斷響應和適應中國汽車產業「新四化」的發展號召和趨勢,正是蔚來在中國市場持續領先的關鍵因素之一。這也讓蔚來ES6在「地平線杯」第二屆中國年度智能汽車評選中,從103款候選車型中脫穎而出,一舉斬獲「年度智能汽車大獎」。
  • 沒啥銷量,股價卻暴漲,新能源車的系統性風險是什麼?
    新能源車是未來出行行業的藍海,這已成為市場共識。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裡,特斯拉、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的股價紛紛飆漲的同時,一眾傳統車企如寶馬、豐田、奇瑞等廠商,也將新能源業務作為重點板塊分離運營。;充電費用較便宜,峰電期充電,使用成本為1.2-1.5毛/公裡,谷電期充電,使用成本為8分-1毛/公裡等等;在緊急路救、遠程指導、上門充電等附加服務方面,少數新能源車企表現較為突出,更獲得了極佳的車主口碑,如蔚來。
  • 新能源車的新氣象與新問題
    剛剛過去的四月,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動車毫無疑問是汽車行業的話題焦點,一方面,未來2年你能看到並有可能開上的重磅新能源產品在上海車展已經初露崢嶸;但另一方面,接踵而來的幾輛靜止狀態下燃燒的電動車,將電動車產品的安全問題推到風口浪尖。
  • 周復盤:聊聊新能源車的兩條大消息
    元旦假期期間,市場最關心的是關於新能源汽車的兩條大消息,我來簡單解讀一下:第一條,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20%。首先,實際上這個退坡在20年4月份已經確定了,退坡時間點以及幅度都是市場預期之內的。
  • 新能源車概念股到底還會漲到什麼時候?
    國內方面,雖然三家頭部造車新勢力均未實現盈利,但年內新車交付量持續創下新高,帶動收入快速增長。其中蔚來前三季度營收、毛利率均高於預期,同時虧損大幅收窄;小鵬第三季度單季度毛利率為4.6%,這是其毛利率首次季度為正;理想第三季度單季度毛利率高達19.8%,環比增加6.5個百分點,在三家造車新勢力中居首。
  • 蔚來量產固態電池之惑
    編輯:小花  記者:大釗  出品:電動勢(wxid-dianxiaoer01)  昨晚,2020 nio day正式到來。熟悉蔚來的應該知道,蔚來每次都會在蔚來日上發布一些硬核技術。這一次也不例外,蔚來發布了包括第二代換電站、自動駕駛系統、電驅動與固態電池等技術。
  • 蔚來的未來路
    但直到200年後內燃機出現以前,這種需要不停添加固體燃料來保持動力的方式,一直不太適合用於市區行駛、單人操作的交通工具。  電力作為能源開始應用,起源於19世紀末期,但從第一輛實驗室裡的電動車啟動,到開入普羅大眾的家庭車庫,只花了50年左右。  然而源於石油工業的發達,低成本的內燃機燃油車逐漸一統天下。
  • 新能源車板塊「飆車」估值藏巨大泡沫?
    「飆車」 三家中國新能源車企市值躋身世界10強  新能源汽車估值藏巨大泡沫?截至24日下午,中國車企有三家擠入全球車企市值排行榜前十,包括比亞迪第四,蔚來第五,小鵬第十。有行業觀點認為,新能源汽車估值可能隱藏巨大的泡沫。風險之一是投資者對新能源車的發展過於樂觀。
  • 關於蔚來ET7 看這一篇就夠了 新出行超深度解析 2020 NIO Day
    加微信 xchuxing02,回復 蔚來轎車,即可加入蔚來轎車交流群,與更多新老車主、廠商工程師一起互動,探討更多內幕消息;另外,在評論區聊聊你對這臺車的觀點,點讚數最高的評論用戶可獲得:Lofree洛斐薯片藍牙滑鼠1個。目錄   1. 蔚來 ET7 信息匯總    2.
  • 蔚來喊話,小鵬嗆聲,造車新勢力何去何從?
    對於特斯拉降價,蔚來在微博喊話:「是對手,也是隊友。2021,一起加電前行。」蔚來還號召"忠於讓自己'來電'的選擇,不要問'Why'"就在Model Y發售的當天,網上有爆料稱,蔚來汽車慘遭大規模退單,甚至連官網都擠爆了。不過,蔚來很快對此回應稱:"官網系統遭遇大規模退單的消息不實,我們已經對相關平臺發起投訴了。"
  • 畫餅還是吹風,蔚來量產固態電池之惑
    無論蔚來用哪家的固態電池,最核心的還是固態電池量產這一事實,這對整個新能源行業都是一次跨越式的進步。編輯:小花記者:大釗出品:電動勢(wxid-dianxiaoer01)1月9日,2020 nio day正式到來。熟悉蔚來(NIO.US)的應該知道,蔚來每次都會在蔚來日上發布一些硬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