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設計思維遇見產品設計:如何培養產品的微觀體感能力

2021-01-10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對於設計師來說,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能夠擁有並且提升設計思維是很重要的。那麼,什麼是設計思維呢?我們又該如何培養產品的微觀體感能力呢?針對這些問題,本文作者從Empathy、Define和Ideate三方面入手,為我們進行了總結。

一、什麼是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的的本質是以用戶為中心,發現用戶問題,並用設計來解決問題。史丹福大學哈索 – 普拉特納設計研究院(d.school)將設計思維分為五個階段:

Empathy:同理心、共情;Define:定義、確定問題;Ideate:頭腦風暴、形成概念;Prototype:製作原型;Test:測試。將整個過程與產品設計流程對照:

1. 需求分析對應Empathy和Define

這個階段我們需要去挖掘用戶痛點,站在用戶角度理解他們,獲取用戶最核心的需求。情緒是一個人的底層作業系統,驅動一個人的是他的內在感受、他的情緒、他的底層作業系統,理解一個人需要建立共情能力。

設計思維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同理心(Empathize),也稱為「共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體會用戶的情緒和想法,理解用戶的立場和感受。

只有真正理解了用戶的心理,體會用戶有可能會遭遇的問題,才有可能做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滿足用戶需求的設計。針對不同用戶的心理,梳理並篩選找出的問題,重新定義項目的內容,最終用一兩句精簡的話來總結項目的目標。

示例:現代社會越來越少的人去圖書館借閱圖書,如何鼓勵人們在圖書館借閱圖書呢?

經過同理心分析後發現,大多數人不願意在圖書館借閱圖書的原因是害怕忘記並錯過還書時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設計一款APP,它將幫助用戶記錄借書、還書的具體日期,並及時提醒用戶還書的時間,這一步就是所謂的重新定義問題並明確目標。

2. 設計規劃對應Ideate

這個階段需要思考產品應具備什麼樣的功能、應用什麼技術、成本是否可控,從而形成最優方案來滿足用戶的核心需求。

頭腦風暴就是儘可能多的去思考解決方案,重點不在於找出一個完美無缺的想法,而是儘可能多的,具有創意性的去思考不同的點子,設計思維需要打破慣有的思維局限。

3. 實際實施與項目跟進對應Prototype

將設計從草圖落實到實物,經過頭腦風暴後,我們已經擁有了很多解決方案。而這一步就是從這些方案裡,找出一個最佳方案並製作出最終產品原型。

將頭腦中的最佳方案具象化或者實體化出來,製作成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模型,並在製作原型的過程中繼續發現問題並改進。

4. 成果檢驗對應Test

通過觀察用戶與實物互動的過程,收集反饋,總結優劣勢,準備產品的迭代。對於設計師來說,出問題的主要在於共情、確定問題、形成概念階段。

這也是很多設計新手在學習完基礎技能(手繪、PS、建模、渲染…)後遇到的最大挑戰,感覺自己空有一身本領,卻無法做出令自己滿意的設計。

很多人認為測試是可有可無的步驟,其實不然,通過測試產品得到的反饋往往非常具有代表性。測試既可以發現產品設計中的不足之處,同時也是核對最終的產品與早期設定的目標是否一致的關鍵步驟。

二、提高設計思維,培養微觀體感能力

設計思維後面兩個步驟偏向執行,培養設計思維主要從Empathy、Define和Ideate三方面入手。

1. 微觀體感(共情力)

這涉及諮詢、觀察、參與和理解用戶的經歷和動機,以及將自己沉浸在物理環境中以更深入地了解所涉及的問題。

共情這種方法,對於以人為本的設計過程至關重要,共情讓設計思考者可以拋開自身對世界的假設,以深入了解用戶及其需求。簡單概括就是站在用戶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以專家/設計師的角度考慮問題。

1)應用峰終定律,提高產品體驗

峰終定律是一種認知上的偏見,會影響人們對過去事物的記憶,在過去發生的事物中,特別好或者特別糟糕的時刻以及結束的時刻更容易被人們記住,人們記憶中對事物的體驗往往決定於正向或負向的峰值和結束時的感覺,而不是平均值。

峰終定律應用的一種典型場景就是做過山車:很多人都去過遊樂場,做過山車前可能需要排隊30分鐘,有時候遇上節假日需要排幾個小時,而真正的體驗時間僅僅只有一分鐘。

然而當我們再次回想起這個過程,大部分的人對過山車的印象都停留在結束時的驚險刺激興奮。

對於過山車的記憶,我們記住的是過程中到達遊樂設施頂端俯衝的刺激感,和結束時候還保留的興奮感。我們更多時候記住了結尾時刻的刺激,而會淡化排隊的痛苦過程。

在宜家購物的時候,很多時候為了找一個小的物品我們需要繞著宜家走一圈,尋找物品的體驗較差,而且有些時候我們需要自己搬運家具。

但是過程中看到樣板間展示的產品、較好的產品體驗(峰)和結束時1元的冰淇淋(終),會讓我們覺得整體的體驗還是不錯的,願意下次再來。

假如我們把1元的冰淇淋放在購物的開頭,結尾是麻煩的搬運物品和排長長的隊付款,那很可能我們會對宜家購物的體驗感大打折扣。

2)情感化設計

我們已經從信息爆炸時代過渡到信息過載時代,面對的是一個物質和信息都極大豐富的世界。從產品競爭的角度上來說,越來越激烈的對抗和衝擊是必然的,許多產品已經從單純的「談配置」過渡到了「談感情」的階段。

情感和情緒無處不在:情緒是動物性的,是人對於外界直接的心理反饋,很多時候會被視作為理性認知和邏輯思考的對立面。邏輯和認知讓我們擁有了分析和思考的能力,而情緒、情感和本能所構成的複雜系統則讓我們的決策更加完善。

現在的emoji異常火爆,其中的任何一個,都比文字更易於傳達情感。

喜歡還是不喜歡,高興還是不高興,生活中的決策過程充滿了情緒的痕跡,而情緒也確實幫我們更快地對外界信息作出反應。

設計的三個層次:心理學上將大腦對於外界的反饋和認知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本能層次、行為層次和反思層次。

這三個層次是人類大腦的運作規律:

本能:本能層次牽涉到的人類的生物性本能,比如對危險的規避、恐高等,本能是先天的。行為:行為層次則是控制日常行為運作的部分,它同樣是無意識的,它與整個情感系統有著緊密的關聯,讓我們的身體做好準備,以應對特定的場景,作出適當的反應。反思:反思層次連接著我們的認知和思考,它通過理性的思維和邏輯推導幫助我們理解世界。生存比理解更重要,所以情感比認知更快幫我們給出反應。交織的三個層次:本能和行為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但是兩者有著諸多的關聯。和行為一樣,本能是無意識的,但很容易受到經驗、訓練、教育甚至文化觀念影響。

隨著Windows成長起來的用戶當中,相當一部分中國用戶,有在等待響應過程中不斷點擊右鍵刷新的習慣,包括筆者。這樣的行為當然不是先天的、動物性的,它們是後天發展出來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學習、習慣然後像一個半固化在後臺的應用或者服務。

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絕大多數時候,這三個層面的心理行為是交織在一起的。點按觸摸是我們在好奇心驅動下探索世界的本能操作,打開一個新的頁面、新的應用,我們會下意識使用這樣的方式來做基本的探索。探索過程中,我們以往的經歷和經驗開始無意識地驅動我們做決策。

情緒的兩個面: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都是設計師可以借用的利器。隨便打開一個應用,優雅的界面令人愉悅,細膩的動效給人驚喜,悅耳的鈴聲不會令人緊張等。不論是APP、網頁、還是物理產品,它們的設計從來都和情緒緊密相關。

情感化的設計的基礎是從最基本的三個層次入手,能夠讓你更好的思考設計,在用研和測試中更好地觀察用戶,印證想法。

2. 確定問題

在定義問題階段,設計師需要提出可以幫助我們尋找解決方案的問題,這個問題需要包括用戶、功能、特色。

3. 形成概念

有了具體的問題,團隊成員可以開始「跳出框框思考」,為你創建的問題陳述找出新的解決方案,這個過程需要提出儘可能多的解決方式,傳統的方式就是頭腦風暴和SCAMPER法。

三、總結

產品設計會用到很多套路,但靠套路成不了高手,讓我們成為高手、促使我們做決策的,是那些微觀體感;產品高手必須同時擁有微觀體感和套路兩種能力,但要想成為頂級高手,還必須要有宏觀能力。

本文由 @簡一商業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入門公開課 | 產品經理的宏觀能力、中觀套路、微觀體感是什麼? |...
    但據我們觀察,80%的人在入門產品的時候沒有清晰的學習規劃,往往都是學到哪算哪,撿到啥學啥。如果你明白產品經理的能力分為三個層級:宏觀能力、中觀套路、微觀體感,那麼你入門時的方向感和規劃性就會強許多。1.什麼是宏觀能力?假設你是二零一幾年的程維,你如何帶領滴滴走向出行領域的獨角獸?
  • 產品思維:產品的宏觀與微觀世界(下)
    本文介紹了在產品的微觀世界中,如何針對常見的用戶、設計、交易決策三個層面來構建基本的微觀思維框架。希望內容對你有所啟發與幫助。提示必須要提前,不然用戶看不懂;這個按鈕的位置能不能放最上?上一篇,西特寫了關於產品宏觀思維上的一些基礎,產品的宏觀思維取決於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但產品除了要有遠大的理想,意識。更多時候是實打實的處理產品中每一個細節需求的。今天西特就聊聊產品裡的「薔薇」:產品的微觀世界。01 用戶所有人都在說用戶,那麼到底何為用戶?
  • 產品思維:產品的宏觀與微觀世界(上)
    那麼在各涉及消費的軟體設計上便要突出「AA支付」的功能。最後,我們要注意到的一點是:解決問題思維不能局限於做一個app、一個小程序等,這些本身沒有錯,但只是產品的很小一個模塊,也只是我們在解決社會問題中的很小的一個方式。
  • 如何進行產品設計調研分析
    設計調研的目的是為了能有效的指導設計活動開展和產生積極的結果。通俗點說,就是要弄清楚人們想要什麼,然後通過設計來給予他們。調研形式針對產品所處的階段,設計調研通常可以分為兩種形式「已有產品」和「全新產品」。針對「已有產品」,通過調研找出產品存在的問題並進行改進,提升產品體驗。
  • 商業閉環設計:一個系統性商業思維獨立思考的閉環設計能力
    為此我們通過學習『商業閉環設計』(BCD)相關理論和實踐『商業閉環設計』(BCD)相關案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培養和刻意練習我們的商業分析和設計能力。『商業閉環設計』一款能夠幫助組織和個人培養系統性商業思維獨立思考閉環設計能力的商業工具,從而能夠高效地進行有邏輯有條理的問題分析和方案設計,幫助自己和團隊成員、家人朋友做高效的決策
  • 產品經理的道(宏觀)術(中觀)法(微觀)
    那麼,我到底應該怎麼去突破自己的瓶頸或者說在生活中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去判斷身邊的一個人是不是好的產品經理(項目經理)呢?我們應該怎麼去評估這個人厲害在哪裡,不厲害的點又是哪裡呢?學習《產品思維課》之後,我基本已經了解到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到底在哪一個環節有缺失。
  • 消費類電子產品設計思維模式是什麼?
    隨著消費類電子產品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電子產品市場的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市場對新產品的設計、核心技術、材料,外觀等要求非常高。消費類電子產品設計消費類電子產品設計正確的思維模式應該是CMF。那麼CMF到底是什麼呢?CMF分別是Color、Material、Finishing的首字母,是產品色彩、材質、表面工藝處理三個方面的簡單概括。
  • 概念設計和細節設計為什麼在產品設計中都很重要?
    在產品設計開發過程中,工業設計公司的設計團隊可以進行概念設計和詳細設計。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及其在產品設計中的作用對於成功實現任何產品概念至關重要。為什麼兩者在產品設計中都很重要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提供了對所提議產品的描述,描述了它應該做什麼,應該如何使用,以及從幫助用戶理解的一組集成思想和概念中看起來是什麼樣子。它是交互,體驗,流程和策略的設計。它是實現人員,知識,產品,服務,流程和盈利能力的願景和無限可能性的關鍵。每個人都在設計師的圖紙上顯示不同的顏色。它基於更抽象的思維,直到您準備好創建詳細設計。2.什麼是細節設計?
  • 老齡化產品設計(二):老年人產品的顏色、圖像、排版、交互、導航設計
    老年人群體和年輕人群體有很多的不同,在產品設計上也需要有很多區別。之前有分析過老年人的用戶群體特徵,這篇文章我們來看看如何針對老年人群體做產品設計。年輕人焦慮時間飛逝,搬不完的磚、加不完的班、學不完的Knowledge、趕不完的Deadline。聊微信刷微博玩抖音看知乎,在碎片化的時間中刷微博。
  • 如何設計可穿戴產品?可穿戴產品設計的幾大要素分析
    如何設計可穿戴產品?可穿戴產品設計的幾大要素分析 工程師姚遠香 發表於 2018-07-29 09:43:00   在當今群雄逐鹿、競爭激烈的可穿戴市場中,獲得成功的關鍵在於差異化的產品特性和服務。
  • 如何以課程為載體讓設計思維落地?
    蘋果的創始人賈伯斯曾說過很經典的一段話:很多人都以為設計就是外觀,是設計產品看起來是什麼樣子的,其實,這些只是一部分。設計是 How it works,也就是,產品是如何運轉的。
  • 從互動設計到產品設計到服務設計,變遷是怎麼發生的?
    首先,網際網路像是書架,我們把所有的書都陳列在上面,所以傳統網頁設計要求視覺的邏輯要清晰,讓用戶可以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移動網際網路出現以後,我們可以發現所有的信息都要裝在抽屜裡,移動端的屏幕太小,挑戰的是用戶思維的邏輯。
  • 工科中的設計思維
    ()A、工科專業的學生B、工科領域的教師或研究人員C、從事設計相關工作的一名設計師D、對設計或設計思維感興趣者5【判斷題】創意是每個人天生的,如果我們能夠將設計思維轉化為自身的一種創新能力,那麼每一個突如其來的靈感都有可能轉換為現實,從而產生價值。()6【判斷題】本門課程包含兩個關鍵詞,分別是創意和設計思維。
  • 產品經理要訣 | 聯想能力是產品經理向上發展的關鍵之一
    這個習慣,是我做設計師的時候養成的,開始一個新的設計時,我習慣先從大量視覺化的東西裡面找靈感。產品經理的工作,需要有很多創新的地方。這種創新並不一定是發明某項新的技術,抑或完全顛覆,更多還是站在無數巨人的肩膀上更進一步,即為聯想。善於聯想能夠讓產品經理更有創造性的去設計產品、解決用戶需求。一個執行力強的產品經理,不一定需要很好的聯想能力。
  • 浙江工商職院舉行畢業展 大學生為東錢湖旅遊定向設計文創產品
    「目前東錢湖的旅遊文創產品比較單一,在設計、營銷、包裝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徐健民說,「這也為我校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實戰演練、提升技能、施展才華的平臺。」   「我們在今年的畢業設計中,把為東錢湖旅遊度假區開發旅遊文創產品作為其中一個方向,引導學生進行系列產品的創意設計。」浙江工商職院廣告設計與製作專業主任胡巍說。
  • 產品設計專業推薦院校-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
    在美國,擁有不少成立百年以上的藝術名校,而其中,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更是其中不可繞開的最高學府,作為一所集藝術與設計學科為一體的世界頂尖設計學院,自1877年建立以來,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傑出設計人才。
  • 來設計:產品精確定位,外觀設計賦予產品生命力
    原標題:來設計:產品精確定位,外觀設計賦予產品生命力隨著經濟發展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產品生命力的問題,也開始關注設計對於整個生命周期過程的影響。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可長可短,可能昨天還在佔據市場的爆款,明天就不得不面臨被其他產品替代的風險;昨天還誇口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企業,明天就不得不面臨被無名小卒超越的困境。所以如何做出一個富有生命力的產品,關鍵就在於工業設計。
  • 設計元素最少的網站Quora怎樣談產品設計?
    Quora愛設計在Quora,我們對設計充滿熱情。我們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設計。Quora的文化鼓勵優秀的設計並培養優秀的設計師,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然而,Quora似乎是網際網路上設計最少的網站之一。它使用黑色、紅色和大量文字。創建了設計元素如此之少的產品,我們怎麼還能聲稱自己關心設計呢?
  • 基於MBD的產品設計製造技術研究
    另一方面,隨著MBD技術的應用,產品信息使用數字量進行傳遞,對於使用數位化設備的製造過程(如數控加工等)將更為有利,但對於多工序的裝配、普通加工、鈑金、特種加工等工作,如何基於MBD模型快速開展工藝設計仿真工作,生成有效指導製造過程的工藝規程仍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 Fogg行為設計模型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從Fogg行為設計模型中,我們能拆解出動機、能力、觸發要素等關鍵要點,並在該行為設計模型影響下得到一些產品設計的思考與啟發。「設計是人為的,為人的行為」,設計的內含已經起從初簡單的造物演變成了對人、物、環境整個系統的設計規劃。其中,也包括了對人類行為的設計,即行為設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