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中國從古至今就有兩條知名度最大的河。分別是長江和黃河。儘管一直以來,在印象裡我們對於它們兩者的評價水平應該是差不多的,不過潛意識裡,也許我們還是會對黃河更親近一點。
畢竟我們自稱炎黃子孫,而黃河具有母親河的稱號,長江則相對而言,好像只是一道魚米之鄉與北方土地之間的分界線,地位便沒有那麼高了。
在我們的用魚習慣中,似乎江應該窄而長一些,而河應該寬而闊一些,我們會說去一條河裡抓魚,而不會說去一條江裡抓魚;我們會說去一條河裡摸蝦,而不會說去江裡摸蝦;至於遊泳,我們也會偏向於去一條小河裡,而不是去大江裡。
實際上,長江確實比黃河要長得多,而作為母親河,黃河的恆流量其實也沒有比長江大多少,更何況 通過一條河流在北方,一條河流在南方的地理環境,我們可以推斷出來長江和黃河它們的含水量其實也是與他們的概念相對的。
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黃河比較寬闊,而長江比較細長這樣的印象呢?為什麼長江叫江,黃河叫河?二者又有何區別呢?
雖然我們將黃河稱為母親河,但我們真正的母親其實應該是長江。長江的形成時間早於黃河很多很多年,在距今1到2億年間,長江已經作為一條水域存在於我國南方地帶,2億年前,長江還是一片汪洋大海,1.8億年左右,長江逐漸形成了一條穩定的內陸河流,自東向西流,與現在的長江流向完全相反。
當然,那時我們還沒有進化到石器時代,我國的最早原始人應該是位於北方的元謀人,因此就和長江沒有什麼地緣關係,我們的祖先也並沒有到南方來進行耕作,而是一直待在北方,狩獵過著原始生活。
而黃河的形成歷史相比於長江則顯得更為年輕,在距今115萬年的110萬年間,黃河逐漸形成,古黃河已經開始了泥沙的聚積,整條河雖然並沒有像現在一樣渾濁,但也能看出和長江有明顯的區別。
我國從很早就開始對黃河進行治理與利用,著名的大禹治水針對的也是黃河流域的水。在那時,我國甚至還不知道南方就有一條和黃河一樣大、而比黃河長很多的河流。
依靠著黃河的灌溉,我們在河套平原地帶種植水稻,養殖水牛、家畜等生物,逐漸完成了從原始社會向古代封建社會的遞進。
此時我們自然知道了南方那條比黃河更長的流水,但是畢竟我們的政治中心還是在北方,只有在南宋時期,宋人被迫南遷時,政治中心才逐漸從北方轉向南方。在此之前,即使是魏晉時期,南方多出氏族,我們也並沒有把長江和黃河相提並論,黃河始終是我們視為最最重要的母親河。
除了更重要的歷史原因之外,對於江和河的定義也影響了我們對二者的命名。
在我國更古早一些的年代,江這個字的含義並不是與河流有關的,而是形容一國的護城水帶,江本意就有一種從來不改變流向的意思,自然,長江作為南方流域的河流,沒有更改過大的流域,黃河時常因為泥沙聚集和河流衝灘而更改流域。
而黃河這個名字,也是在晉書中因為泥沙堆積,水色渾黃而定名的,至於長江的命名,則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不過習慣成自然,自從長江和黃河名頭隱隱有並駕齊驅的趨勢之後,我國就習慣把北方的河流稱為河,而南方的河流稱為江。
我國古來就有河小江大的習慣概念。如蘇東坡有一首大江東去,而我們從來就沒有寫過大河東去。河這個詞在古詩詞裡的應用,終究比之江還是略為小氣了一些,大江則顯得更為磅礴,也是寓意長江更寬闊,更遼遠的長度。然而,黃河畢竟是一條不一樣的河。我們對他的親切感不會因為它的大小而改變,也不會因為它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變得渾黃而無法飲用的水質而改變。
對於黃河與長江,中國人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性的情感,這其中又以對黃河尤為顯著。我們稱之為炎黃子孫,除了因為炎黃二帝之外,和黃河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字面上的聯繫,甚至黃帝在後期和蚩尤爭奪平原的時候,也是在黃河流域定了勝負。
按照目前黃河泥沙衝聚的趨勢,也許在未來,黃河這條母親河終究會逐漸變小,甚至是消失。而長江壽命則更為更遠一些。
但黃河對於我們的象徵意義,將作為一個民族的符號和一個文明的圖騰,永遠留在我們的心目之中。而長江也同樣會因為魚米之鄉而永遠量化在我們眼前。至少在千年之內,長江都將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
有趣的是,一個在精神之上鼓舞我們,一個在生活之上灌溉我們,這兩條河流,恰好就符合了我們內心和生活中的兩種不同需求。也許兩條河每一個單獨的個體都不是我們民族的母親河,只有當它們合二為一的時候,中華民族才擁有一條完整的精神之河。
因為種種機緣巧合,黃河與長江一直都是相輔相成,地位的高低從來沒有能夠明辨過,有人或許會說,長江存在得更早一些,流域也更長,流量也更大,而且水源更加清澈,但是有人更會說,我們一開始就是生活在黃河流域,直到西晉末年才遷都到南方,這難道不是一種天定的緣分嗎?黃河對於我們來說,絕對不只是一條渾濁的水那麼簡單的。
長江為什麼叫江,黃河又為什麼叫河?對於這種問題的歸根究底,其實正是可以研究出我們民族的清晰脈絡的一個基點。
如何從長江與黃河的歷史演變中去窺探出我們民族完整的遷居歷史?這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歷史的厚重,不怕沒有人想探究,而只怕探究不到底。
長江距離我們已經有1億年的歷史,甚至是2億年的歷史,而黃河距離我們也存在了一百一十多萬年之久。在如今我們所能看到的長江與黃河已經不是他們一開始的樣子,但是他們在我們心目中的圖騰意義,就算經歷千萬年的歷史演變,也從來沒有變換過。
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其實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子孫心目中永永遠遠的精神家園。我們將他們寫進歌詞裡,我們將他們演繹進文藝作品之中,我們將他們的影像通過智能技術一代又一代地保存下去。
到最後,「長江為什麼叫江,黃河為什麼叫河」已經不只是一個問題那麼簡單,通過他們,我們得以了解歷史進程中這些浩瀚無比的資料,通過這個問題,我們也才能夠正視自己身為炎黃子孫和中華民族子民的真正身份。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