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江」「河」,或許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會將二者混為一談。為什麼長江叫「江」,黃河叫「河」?今天我們就來將這個問題研究清楚。
中國秦漢以後,「江」專指長江,「河」專指黃河。起初,「江河」沒有被區分,統稱為「水」或「河」。《大禹治水》的故事是耳熟能詳的,大禹治理的是黃河流域的洪水。這個時候黃河還被稱為「水」,所以就不存在「大禹治『河』」這樣的說法。
大禹治水
接下來,讓我們簡要地看一下黃河和長江的歷史,然後談談「江」和「河」的區別。
黃河是中國北部的一條大河,全長5464公裡,流域面積達75萬平方公裡。因為它攜帶了大量來自黃土高原的沉積物,因此黃河水呈現出黃色,黃河是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黃河被中國人稱為「母親河」,是中國文明的主要發源地。
最早記載黃河源頭的是戰國時期的《尚書》:「導河積石,至於龍門」。此處的「河」就是黃河。「黃河」一詞最早出現在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中。
黃河壺口
長江全長6300多公裡,比黃河長800多公裡,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位居世界第三。它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其幹流流經11個省級行政區。
與黃河相比,中國人對長江的了解實際上晚上一千年。《尚書》對長江源頭的定位是在岷山,這與後來被考證的真正的長江上源相差了千裡,但是這一相去千裡的源頭被後世使用了2000多年。直到明朝的徐霞客親自考察,才清楚地知道——長江的上遊源頭是金沙江,而不是岷江。
長江流域水系圖
了解了兩者的基本歷史後,我們開始談論「江」和「河」的區別。
第一個差異是南北之間的差異。通常南方人稱河流為「江」,如珠江和錢塘江。北方人稱河流為「河」,如淮河和遼河。這些稱謂之間有本質區別嗎?其實並沒有,這其實是一種地域文化差異的體現。
第二個區別是河流的穩定性。一般來說,由於四季的變化,地表徑流不會呈現明顯的司機變化的是「江」。長江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航,沒有明確的結冰期和固定的汛期,而黃河在夏天有很大的流量,在冬天經常斷流,但這不是絕對的。
暢遊長江三峽:雄奇的瞿塘峽
第三個區別是規模的大小。一般來說,江大河小。但這只是一般上的說法,並沒有科學的數據規定,多長、多寬可以稱得上江。
第四個區別是中國和外國的叫法區分。總的來說,中國稱外國河流為「河流」,如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和亞馬遜河。對比上文的分析,你會發現亞馬遜河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水量,我們仍然稱為「河」。
湄公河
還有一個更有趣的,如果中國的「江」流向外國,它將成為一條「河」。例如,如果瀾滄江進入東南亞,它將被稱為「湄公河」。當黑龍江流向俄羅斯時,它被稱為「阿穆爾河」。
事實上,沒有關於上述四個差異的明確規定,事實上,「江」和「河」沒有本質的區別,但我們會有一些習慣上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