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重力研究是科學還是科幻,現在有突破嗎?

2020-08-27 網羅奇妙世界

我們看到的各種反重力飛行還只存在於科幻影視中。

反重力一直是一種科幻中描述的事情,目的就是如何突破重力的束縛,可以在空中自由飛翔。比如在地球上,人能夠不受地球重力羈絆,無須付出巨大的動力和利用空氣動力學,就能夠獲得升力,在空中翱翔。

最早提出反重力裝置的是英國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他在《月球上最早的人類》一書中設想,有一種能夠屏蔽引力的金屬,叫「卡弗質」,只要把它放在飛船下面,就可以屏蔽地球引力。他製造了一艘遊艇,在下面屏蔽了地球引力,上面向月球打開引力,遊艇就把他送上了月球。

但迄今為止,這種夢幻式的飛翔並沒有出現,人類還是在地球上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設法與地球重力PK,通過加大能源的消耗和動力來實現「反重力」,讓自己運行更快,飛得更高更遠。

這一切都是基於萬有引力定律,即F=GMm/r^2,這個表達式的含義是,質量越大引力越大,距離越遠引力呈平方指數級衰減。

在地表或者在大氣層,人們通過摩擦力和反作用力以及空氣動力學,來與地球重力抗衡,讓汽車、火車、飛機能夠獲得速度和升力;在航天方面,人們通過速度和反作用力來與地球引力(重力)抗衡,最終擺脫地球引力羈絆,飛往深空。

根據引力定律,人們計算出了要脫離地球引力的三個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是不會脫離地球引力,也不會被地球引力拽下的速度,叫環繞速度,其適用公式為:v1=√(GM/r);第二宇宙速度為地球脫離速度,實際上是地球的逃逸速度,有了這個速度就能夠脫離地球引力,飛向其他的行星,其適用公式為:v2=√(2GM/r);第三宇宙速度又叫逃逸速度,實際上是在地球上,除了逃離地球引力,還要逃離太陽引力的速度,其適用公式為:v3=√(v1^2+v2^2)。

公式中,v1代表第一宇宙速度;v2代表第二宇宙速度;v3代表第三宇宙速度;G為引力常量;M為需要逃離的天體質量;r為天體半徑。

人類根據這三個宇宙速度,已經發射了成千上萬顆衛星環繞著地球飛行,發射了成百上千顆各種類型的探測器探索月球以及所有的太陽系行星、衛星、小行星,還有太陽,取得了許多重大發現。

迄今為止,人類用無數事實證明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正確,證明了三個宇宙速度的正確,只有實現這些速度,才能夠克服地球重力,把人類送上太空。

那麼有辦法違反這三個宇宙速度,反重力離開地球嗎?

人們幻想的飛碟就是典型的反重力飛行器,傳說中它們常常光顧地球,毫不費力的在地球上空穿梭,速度極快,而且可以做出各種角度刁鑽的拐彎、懸停等動作。但迄今為止,並沒有發現一例具有確切證據的真正「飛碟」,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UFO事件。UFO只是英文「不明飛行物」的縮寫,因此不能與「飛碟」劃等號。

而且絕大多數的UFO事件(99%以上)都被解碼,無非是一些特殊條件下看到的人造飛行物或者其尾氣導致的聲光現象、特殊氣候天氣現象、自然現象、影像錯覺、人為造假等,極少數尚無法弄清的UFO目擊事件主要由於資料太少,無法進行深入研究。迄今,並沒有一件被科學界認為有深入研究價值的疑似事件。

但反重力飛行裝置從理論上還是有一定研究價值的,因為反重力存在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預言。理論上認為,重力G由引力產生,大小物體質量乘以重力加速度g即得到重力,表述為G=mg。這樣如果給物體一個地面之外的作用力,與重力形成對衝平衡時,人或物就可以處於懸浮狀態。

關鍵是這個作用力採取什麼方式,前面說的常規交通工具是通過動力取得反作用力和升力,磁懸浮是通過電磁場的變化或磁極相斥原理。

那麼反重力主要採取什麼方式來取得呢?

愛因斯坦對於反重力的預言就是引力波,現在引力波已經被證實是宇宙存在的,但引力波為什麼會與反重力有關呢?

愛因斯坦認為:

引力波的主要性質有:在真空中以光速傳播;攜帶能量和與波源有關的信息;是橫波,在遠源處為平面波;最低次為四極輻射;輻射強度極弱;物質對引力波吸收效率極低,引力波穿透性極強,地球對引力波幾乎是透明的;其偏振特性為兩個獨立的偏振態等。引力波是波動形式和有限速度傳播的引力場。

在這裡,人們很難理解引力波對反重力有什麼密切聯繫。有人說引力波實際上是斥力波,正因為它與重力形成斥力,所以是反重力的力的形式。但愛因斯坦相對論並沒有說到這一點,也沒有理論能把這一點說清楚。

實際上,迄今為止,我們現在所作的一切奔馳和飛行努力,都是在「反重力」,給出的作用力與引力(重力)達到某種默契時,就能夠「反重力」,前面所說的汽車、火車、飛機、宇宙飛船、三個宇宙速度,也可以說都是「反重力」系統。

不過現在人們追求的反重力,不是這種傳統的反重力,而是輕而易舉能夠漂浮在空中的那種感覺,就像《月球上最早的人類》描述的那樣。人類雖然早在上世紀就實現了登月,但採用的方式依然是傳統的「反重力」。

現在對於真正意義上的反重力,爭論還是很激烈。

傳統科學認為,這種反重力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有那麼一些特立獨行的人一直在不斷的做出嘗試。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幾個例子:

俄羅斯出了個叫波德克列特諾的人,他在1992年任職芬蘭坦佩雷技術大學期間,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在一個高速旋轉的超導體上面,將一個物體失去了2%的重量。通過這個實驗,說明反重力存在。但學校對他的這些說法並不認同,認為他違反了宣揚「反重力」概念的禁忌,把他從學校開除了。但此人引起了美國NASA的注意,NASA早就開始了這項研究,但並沒有取得成功了。他們開始利用波德克列特諾的理論,並聘請其作為顧問,正在進行進一步研究,尚無進展消息。

現在這個波德克列特諾任職莫斯科化學研究中心,他和義大利科學家喬瓦尼·莫達內塞合作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一種叫「衝量重力發生器」的研究,聲稱該裝置使用一個強放電源「發射器」和一個超導「發射器」,製造出了一種「重力衝量」,可以擊倒1千米遠的物體,而沒有多少能量損失。這項研究引起了波音公司的注意,而波音公司一直在致力名為「先進空間推進技術重力研究(Grasp)」的項目,聲稱如果反重力真的存在,將實現「無推

進急推進」———一種從重力場中獲取能量的模式來驅動。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研究在另闢蹊徑。

米洛夫斯基物理學會正在從核融合中尋找反重力的蛛絲馬跡,他們研究了一種反應堆,是一個不具有任何放射性的&34;反應堆。在這種反應堆中發現了一種奇怪的電磁波現象,後來研究發現是在helium-3反應時產生了一種新型的粒子,這種粒子被命名為米洛夫斯基粒子。

這種粒子散布到空間,會形成一種叫l-力場的空間格狀結構,這種l-力場有點像威爾斯在他《月球上最早的人類》描述的科幻味道,會產生奇妙的反重力和屏蔽效應。

還有許多反重力研究在各國或者一些重要的研究機構在大張旗鼓,或者悄無聲息的研究中,出現了各種各樣宣稱反重力的飛行裝置,如離心力轉換型、Fag型、虛化再現型、飄升機等等。當然這些實驗和傳言有的帶有科幻色彩,有的完全是捕風捉影以訛傳訛,也有的確有其事和進展。

這些實例似乎說明反重力研究是有所突破的,也說明反重力很可能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是可行的。但不管這樣,人們對反重力的認識也還處於初級階段,是騾子是馬還沒有真正的牽出來溜溜,是科學還是偽科學也還未見分曉,要真正取得實用性突破還任重道遠。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反重力研究是科學還是科幻,現在有突破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我們看到的各種反重力飛行還只存在於科幻影視中。反重力一直是一種科幻中描述的事情,目的就是如何突破重力的束縛,可以在空中自由飛翔。比如在地球上,人能夠不受地球重力羈絆,無須付出巨大的動力和利用空氣動力學,就能夠獲得升力,在空中翱翔。
  • 如果一位農民發現反重力原理會怎樣?科學並未完全堵死反重力之路
    反重力就是克服重力,反重力的原理就是產生一個和重力方向相反的力,有什麼好發現的呢?而在量子力學裡,假設的傳遞引力的基本粒子引力子同樣無法找到,既然連引力都還不知是怎麼回事,反重力自然更是難以研究了,所以主流科學家中並沒有去研究這個東西的。
  • 反重力飛行研究不可或缺的戰略制高點
    外星人究竟存在與否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對外星人的好奇心也促使著我們對外星飛船的好奇,飛碟為什麼能上下左右來去自如,飛行速度之快,靈活程度之高令我們地球人望塵莫及。好萊塢大片中也有過類似的鏡頭,從外星球到地球好像只是眨眼之間。我們在觀影之餘也會疑問,他們不受宇宙引力的作用嗎?他們在地球上不受重力的作用嗎?
  • 人類如果掌握了反重力技術,世界將會怎樣?
    唯一可能靠譜或者成功的,就是尼古拉·特斯拉還擁有一項《引力的動態理論》技術,據稱是一種類似飛碟的裝置,並且申請了專利,這種裝置更像直升機而不是宇宙飛船的裝置,有傳言說德國納粹曾經使用過這種裝置,但是這種裝置飛行的距離並不高,最後這項技術消失在美國人手中,所以民間有傳言說,美國其實早就有研究反重力飛行器的能力。
  • 反重力飛行器能造出來嗎?一起算一下
    想製造出反重力,我們首先了解下,什麼是重力,再分析有沒有這個可能,如果有,應如何克服相關障礙。1. 什麼是重力?人在地球上,會受到兩個力的作用,一個是萬有引力,另一個是離心力,重力就是這兩個力的合力。什麼是反重力?飛機是反重力裝置嗎?顯然不是的,飛機通過螺旋槳或噴氣產生的動力來平衡萬有引力,平衡萬有引力並不是反重力。人在太空會漂浮起來,這種情況是反重力現象嗎?依然不是,因為飛船繞地球旋轉,會產生一個向外的離心力,從而和地球對人的萬有引力產生了平衡。反重力是指通過某種科技手段,讓引力場消失,或者讓引力場不再作用於物體。
  • 反重力飛船可以造出來嗎?動動腦,一起來理論下
    作者:吳一千想製造出反重力,我們首先了解下,什麼是重力,再分析有沒有這個可能,如果有,應如何克服相關障礙。1. 什麼是重力?人在地球上,會受到兩個力的作用,一個是萬有引力,另一個是離心力,重力就是這兩個力的合力。
  • 中國領先世界的「反重力引擎」究竟有多科幻?7周就能送你上火星
    不過雖然聽上去挺科幻的,中國目前還真的在"反重力引擎"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甚至極有可能已經反超美國,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但不知為何,國外的科學家總是用「Anti-Gravity(反重力)」來形容這種有別於傳統噴射引擎的驅動模式,於是才有了「反重力引擎」這麼一個科幻的稱謂。既然是從英文翻譯成中文的,就說明它並不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技術——實際上,EmDrive的理論最初被提出於英國;最早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是美國;最後卻出人意料地被中國彎道超車了。
  • 反重力裝置發明成功,人類生活格局將改變
    中國科學家在這方面已經做了有價值的實驗和研究。        自從英國科幻小說作者威爾斯描述了「反重力」後,反重力已經成為人類一個多世紀的夢想。如果反重力是確實存在的,它必將改變整個世界。汽車、火車、輪船,所有你能想到的交通系統,都能通過從引力場中獲取的能量驅動。
  • 反重力飛船指日可待?有生之年能乘坐嗎?答案來了!
    想製造出反重力,我們首先了解下,什麼是重力,再分析有沒有這個可能,如果有,應如何克服相關障礙。
  • 反重力飛行器是什麼?如果存在能穿梭時空?有科學依據嗎?
    ,其實最早記錄的研究反重力飛行器的國家是德國的軍隊。其實這個原型機並不能直接的投入使用,因為依靠現在的科學技術發展來看,想要製造出這樣的反重力飛行器都不現實,更何況是在二戰之後呢。即使有了完美的設計方案,反重力飛行器也是不可能會成為現實,因為除了對反重力核心基礎的要求之外,對於材料技術能源技術等等這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即使是放到現在,想要完成一臺反重力飛行器也是我們現在高科技無法解決的問題。
  • 競速遊戲《反重力賽車》發售 畫風科幻,玩法炫酷
    現在該做的國區售價80元,支持簡體中文... 近日,Iceberg Interactive和Cybernetic Walrus宣布,旗下曾斬獲多項大獎的競速遊戲《反重力賽車》現已登陸Steam和其他數字平臺。現在該做的國區售價80元,支持簡體中文版。
  • 波音承認正研究反重力裝置 或有改變世界潛能
    現在對引力波的研究方興未艾,反引力或稱反重力研究又提上了日程,這項研究可能獲得的成果或許將徹底實現人類實現恆星際航行的夢想,科學家值得為這項研究投入畢生的精力和才華。自從科幻小說作者威爾斯描述了「反重力」(能夠屏蔽重力影響,使宇宙飛船飛向月球)飛行器後,反重力已經成為人類一個多世紀的夢想。如果反重力是確實存在的,它必將改變整個世界。有句話說得好,科學是昨天的幻想,幻想是明天的科學。
  • 什麼是反重力?未來反重力應用的猜想
    當質反重力系統就是給物體一個反作用力。當這個反作用力大於物體的重力時,這個物體就可以脫離地球的引力。在一定重力與反重力之間達到平衡時。就可以懸浮在大氣層與地表之間。當然,我們同樣要考慮到大氣壓強的問題。只有作用與反作用力達到平衡時我們才能脫離 地球引力懸浮在空中。
  • 70年研究反重力技術,美國欲造UFO!相關技術未來30年內實現?
    他稱馬丁公司(洛馬公司前身)擔任航空和先進推進系統副總裁在1956年曾邀請他參加該公司的反重力研究項目。當時威頓博士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天方夜譚。但這位副總裁稱他有能展示反引力的鉍金屬巖石,並且反問威頓博士「你怎麼知道這是胡說八道?你怎麼知道沒有顯示出反重力的鉍同位素?你對此有什麼看法?」最後威頓博士接受了邀請,在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的一個實驗室進行反重力研究。
  • 科技前沿 | 人類製造了反重力技術,科學家給出答案
    如果你厭倦了擁擠不堪的城市生活,那麼「反重力」可能會很適合你。你想要在其他司機快被交通堵塞逼瘋的時候,輕輕鬆鬆就能飛躍塞車長龍嗎?那麼「反重力」或許能滿足你的需求!這項技術尚未被徹底完善,但如果我們做到了,它將會徹底改變我們的世界。如果我們能夠製造反重力會如何?
  • 對於反重力,科學家們一直試圖阻斷重力,或是產生反重力
    重力似乎對人們的作用並不大,人們即使傾斜走路也不會摔倒。同時兩個人站在屋內,你會發現相互呈現奇怪的傾角。在這些神奇現象的吸引下,很多遊客都慕名而來體驗「失重」的感覺。這裡是個典型的引力異常點。對於反重力,科學家們一直做著不懈的努力:試圖阻斷重力,或是產生反重力。歷史上不斷有人研究反重力裝置,但均已失敗告終。
  • 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揭開反重力之謎,反重力飛船或將有望問世!
    俗話說,世間萬物有陰必有陽,事物總是有正有反,一正一反構成和諧平衡的宇宙體系。因此,對反物質進行研究,是揭開宇宙奧秘的重要方面。
  • 現在的國際空間站為啥沒像科幻影視中那樣設置人工重力系統?
    我們一定要弄清,科幻不是科學研究,也不是現代科學技術,也不是科普,不要把這幾者混為一談。科幻是根據現有科學水平加上對未來科學發展趨勢的預測,大膽超前想像的產物,裡面雖有一些科學內核,但與嚴謹的科學研究成果和現實科技發展完全不是一碼事。
  • 反重力裝置什麼時候被研發出來?
    這些問題,在真正的科學和被批評的偽科學之間,其實就是一線之差。真要實現飛碟被傳說中的性能。先不說如何達到接近光速;最起碼需要飛碟內部,有一套成熟的反重力裝置。現在西方的很多大學和科研機構,一旦有人提出反重力的研究項目,就會立即被指責為和永動機、水變油一樣的純粹偽科學項目,立即成為過街老鼠。不但得不到研究經費,還要連學者的待遇都會被取消。實際上瀚海狼山認為,這就有點矯枉過正了。
  • 反重力裝置為什麼難研究?我們宇宙的科技樹很可能已經被帶歪了!
    人類目前為止,對重力的研究還處於最初級的階段。反重力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我們人類現在克服引力的辦法很少,火箭要用好多燃料才能克服地球引力,就是因為我們對引力認識還很初級。愛因斯坦後半輩子一直在找「萬物理論」,就是想將四種力統一起來,找到了這個理論,人類才能在引力研究問題上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