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原阻擊戰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激動人心的紀錄片,片名叫《鐵在燒》,它記錄的是抗美援朝時期朝鮮戰場上最殘酷的一場戰役,「鐵原阻擊戰」。
1951年5月,鐵原阻擊戰爆發。發動第五次戰役本質是為了能在國際上給美軍施加壓力,加快韓戰的結束,越過三八線,意圖殲滅敵方大量有生力量,逼迫美國和平談判。
此前,彭德懷指揮志願軍已經打贏了前面四次大規模的戰役,對拿下第5次戰役的勝利還是很有把握的,誰知道吃虧的美方反應過來了,不僅改變了戰術,還換了個指揮官,讓戰役一下變得非常難打。
儘管戰役最後勝了,但是戰況慘烈至極,連身經百戰的總司令彭德懷都忍不住落淚了。
彭德懷
美軍爭奪鐵原的原因
在這場戰役中,美方下令破壞我軍的補給線,不打近戰,在志願軍已三面圍城南朝鮮首都時,前方部隊推進過快,後勤補給線完全跟不上,美軍就是抓住這個機會對我軍發動了飛機包圍絞殺,我軍傷亡慘重。
好在彭德懷意識到了敵軍的包圍計劃,及時阻止了包圍圈合攏,使我軍主力退回到三八線進行防禦,拯救了10萬志願軍的生命,才讓志願軍3個主力兵團免於全軍覆沒的危險。
只是美軍行動更快,他不退反進。美軍的迅速反擊殺了志願軍一個措手不及,志願軍遭到了較大損失,傷亡最慘重的180師糧盡彈絕,被迫分散突圍,損失達到7000餘人。
只是美軍的野心不只是要擊退志願軍,還想要一舉吃掉其主力,為的是徹底扭轉戰局,當時志願軍北撤的道路主要有3條,其中威脅最大的是來自右翼的重要交通樞紐鐵原,美軍拿下它就可以徹底斷了志願軍北撤之路,還能讓志願軍的三個主力兵團陷入被圍殲的危險。
所以,鐵原阻擊戰,彭德懷總司令才會下達死命令,「就是把63軍打光,也要再堅守鐵原15至20天!」
鐵原阻擊戰
彭老總下達死命令,63軍不得不臨危受命
隨彭德懷入朝作戰的是楊得志、李志民率領的第十九兵團,這支部隊武力、戰鬥力相對精良且完整,雖然經過前幾個月的戰役,部隊傷亡不少,但還是得看下阻擊美軍奪鐵原的重任,彭德懷對他們下達的命令是「死守鐵原15至20天」。
接到任務時,64軍正在戰線最西與美軍纏鬥;65軍損失嚴重,狀況還不如64軍;實力相對完整的是傅崇碧的第63軍,這時能調動的兵力還有2.4萬多人。
但要用2.4萬多個血肉之軀去填一個寬達25公裡的大口子,面對敵軍的5萬多火力強大並佔據制空權的美軍,還要堅守半個月談何容易,於是,彭德懷得到了楊得志和李志民難以勝任的回電。
此番回絕並非推卸責任,而是實打實的困難。但鐵原之戰迫在眉睫,臨時調兵已來不及,彭德懷只能直接致電楊得志:「就是把63軍打光,也要再堅守鐵原15至20天!」
第63軍將士臨危受命,將領傅崇碧當時不過35歲,年輕熱血,接到命令的他激動不已,當場表態,就算是打剩最後一個人,也不讓美軍前進半步!
5月30日,第63軍進入陣地,開始了與美軍血戰廝殺最殘酷的13個日日夜夜。
鐵原阻擊戰
鐵原阻擊戰的慘烈狀況
為了突破鐵原,美軍費盡心思,空襲炮轟志願軍基地,森林等可遮擋的地幾乎都被燒毀了,還有凝固汽油彈引起的大火把地表燒焦。數裡之外看鐵原,半邊天空都籠罩在紅色火光裡。這番景象便是紀錄片《鐵在燒》還原的,講的就是第63軍的鐵原戰紀。
戰場上,大家幾乎沒有時間睡覺,好像一閉眼,下一秒又有敵人衝過來了,只能醒過來繼續打,為了防禦敵軍坦克,戰士們還要夜以繼日地在平川上挖掘出反坦克戰壕。
美軍白天就來破壞陣地,我軍就必須組織人馬在夜間修建回來,當時第63軍視死如歸的決心是「人在陣地在」,一線部隊全部上刺刀,每天都要上演白刃戰,只要陣地上還有一個戰士,美軍就別想拿下鐵原。
每天戰場損耗都很巨大, 63軍被迫不斷調整編制,從團縮到營,連,排,甚至是班,嚴重減員的幾個班還得合併起來,機關人員也不得已得補充到了連隊中,保證每個陣地的戰鬥力。
鐵原阻擊戰
在彭德懷總司令的指揮和傅崇碧的精密部署下,把不可能的任務變成了可能,鐵原阻擊戰持續了整整13天,63軍幾乎以一軍之力死死頂住了美軍第1軍指揮的4個主力師、長達13天的瘋狂進攻,給美軍造成了1.5萬多傷亡損失,成功將阻擋了美軍的前進,給志願軍撤到三八線和總部調整新的戰略部署爭取了寶貴時間,達成預定任務後,63軍才撤出陣地。
但同時,63軍也為之付出了巨大代價。作為第一梯隊的189師撤出陣地時折損大半,接防的188師同樣打得慘烈無比,1300多人的563團在撤下陣地時只剩下了266人。
彭德懷親自前往探望餘下歸來的戰士們,他代表祖國千千萬萬同胞們向他們致敬和感謝,一句感謝就讓他哽咽地無法說下去。63軍的軍長傅崇碧也身受重傷,抬下戰場時已經昏迷,經過4天手術才醒過來。他見到彭德懷總司令的第一句話是「我要兵!」
一語既出,在場的人無不淚如雨下。彭德懷堅定地告訴他:「給你兵,我給你補2萬。」1個星期後,2萬名新兵補充到了第六十三軍。此次戰役雖然成功讓朝鮮和美軍由對抗轉為相持,但是2萬多名將士傷亡幾近團滅,慘烈至極,付出的代價太慘重了。
鐵原阻擊戰
鐵原阻擊戰給我們的啟示
眨眼抗美援朝70周年過去了,隨著大家對重要歷史的紀念和對先驅的追悼,鐵原阻擊戰的重要意義也被不斷深入研究。
客觀來說,第五次戰役裡,志願軍被美軍抓住破綻,得歸咎於前面戰役的連勝,志願軍多少開始有點輕敵,而對手就卯著一股氣,等著我軍露出破綻,好打志願軍一個措手不及,從切斷我軍供給線開始,美軍就一步步暴露了自己的野心,「拿下鐵原,圍殲尚未北撤完畢的志願軍幾個主力兵團」,好在有30多年作戰指揮經驗的彭德懷敏銳把握到了,不然我軍犧牲就不止一個63軍了。
縱觀全局,63軍之所以會傷亡慘重,也是因為前面的戰役讓整個兵團元氣大傷,63軍人數只有敵軍的一半,想要在各方面佔優勢,怎麼看都是不現實的,所以楊得志司令員戰前接到彭老總死命令時會婉拒也是陳述一個事實。
志願軍劇照
但是志願軍們打出了奇蹟,打出了中國軍威。美軍也低估了中國人的錚錚鐵骨,戰前,美軍認為,只要切斷志願軍的補給線,且逼退志願軍全線,讓志願軍處於彈盡糧絕的環境下,就會逐漸喪失戰鬥力和戰鬥意志,在打到鐵原時,在各方面全面佔優的美軍也覺得穩操勝券了,誰知志願軍的骨頭不好啃,13天的戰鬥把局勢一下給扭轉了。
鐵原阻擊戰就是告誡美軍,中國人不是好欺負的,想啃中國人骨頭,沒門。同時也告誡我們自己,在戰場上任何時候都不能輕敵,還要眾志成城萬眾一心。
1950年發生的韓戰讓世界記住了一支威武之師的名字:中國人民志願軍。
70年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句口號響徹全中國,聲震鴨綠江,70年後,我們依然要銘記歷史,向先驅烈士致敬,有這些英雄的犧牲,才有我們現在和平安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