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3名科學獎因引力波研究獲獎

2020-12-03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0月4日消息(記者韓萌 朱敏)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017年諾貝爾的開獎已經在10月2號正式拉開帷幕,北京時間昨天下午,201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正式公布,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該獎授予三位科學家,他們分別是雷納·韋斯,巴裡·巴裡什和基普·索恩,用以表彰他們在引力波研究方面的貢獻。引力波到底是什麼?諾貝爾獎為何青睞於它?對它的探測究竟有何意義?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點50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在引力波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他們分別為麻省理工學院的雷納·韋斯、加州理工學院的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

1991年,麻省理工學院與加州理工學院開始聯合建設「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英文縮寫LIGO,以此來探測引力波。2016年2月1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當時LIGO的執行總監如此激動。

總監:女士們,先生們,我們已經探測到了引力波。我們終於做到了。

雷納·韋斯發明的雷射幹涉引力波探測器是LIGO裝置的基礎。他首次分析了探測器的主要噪聲來源,並領導了LIGO儀器科學的研究,最終使LIGO達到了足夠的靈敏度,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所以,雷納·韋斯獲得了此次諾貝爾物理學獎,並享有諾獎一半的獎金。而基普·索恩奠定了引力波探測的理論基礎,並對LIGO儀器科學做出了重要貢獻。巴裡·巴裡什領導了LIGO建設及初期運行,建立了LIGO國際科學合作,最終使引力波探測成為可能。這兩位科學家將共享此次諾獎的另一半獎金。

引力波的探測成功印證了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100年前的預言,補上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中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

早在1915年,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引力波的存在。到底什麼是引力波,其實這個理論並不難理解:引力會使其周圍的時間和空間發生扭曲。假設我們把時間和空間想像成一張大橡膠模,在橡膠模上放一個鐵球,那麼橡膠模就會被鐵球的質量往下壓。如果放兩個鐵球,這兩個鐵球都會把橡膠模往下壓,最終兩個球會滾到一起。

在宇宙中的天體也像是鐵球,當兩個天體圍繞同一重心旋轉時,他們周圍的時間和空間就會像橡膠模一樣被往下壓,發生波動,這種時空的波動以光速傳播出去,就是引力波。引力波是極其微弱的,但是卻可以在宇宙中不帶任何衰減地傳播下去,因此,引力波可以作為窺探宇宙深處的工具。

由於引力波與地球上物質的作用非常微弱,提出引力波理論的愛因斯坦本人都認為它無法探測。而今天,三位諾貝爾獎得主通過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音:lāigo),完成了愛因斯坦尚未證實的事。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有一雙長達4公裡的測量臂,呈L型排列。上世紀90年代,科學家將兩個LIGO放在美國兩處地方,1000多名科學家日夜守候,幾十年如一日,觀察LIGO的變化。終於在美國東部時間2015年9月14號5點51分,兩個LIGO相隔7毫秒發出同樣的撞擊聲。

您聽!這美妙的聲音如同時空散開的漣漪撥動了LIGO的琴弦,發出對地球的問候。而它是來自外太空,由兩個黑洞不斷旋轉、靠近,最終相撞合併成一個黑洞之後產生,經過13億年才來到地球,並且還會向更遠處蕩開。

引力波首次被證實,科學界炸開了鍋。美國宇航局高級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約翰-馬瑟稱,這一發現意義重大。

約翰-馬瑟:這是特別重要的發現,告訴了我們很多此前不知道的事情,也就是雙重黑洞是有可能存在的。這是我們之前所不知道的,我們之前知道中子星可能是雙重的,但是我們不確定恆星所演變成的黑洞是否可以形成一對,並且最終合併在一起,釋放出如此巨大的引力波輻射。這對於天文學來說是巨大的發現。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進步,也不僅僅證明了愛因斯坦理論的正確,這是我們在天文學上發現的新東西。

英國研究黑洞的著名科學家霍金表示,引力波提供了看待宇宙的嶄新方式,發現它們的能力,有可能使天文學起革命性的變化。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執行總監則將這一發現與伽利略的望遠鏡比肩。

總監:400年前,伽利略把望遠鏡指向星空,開啟了現代天文觀測的時代,今天,我們所做的重要性可以與之比肩。

科學界認為,這一評價沒有絲毫誇張之意。如果說伽利略的望遠鏡給了我們一雙觀測宇宙的「眼睛」,那麼引力波便是給了我們一對聆聽宇宙的「耳朵」。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楊宇光認為,未來如果能將這樣的「耳朵」移到太空去,我們可以聽得更清楚。

楊宇光:因為我們知道,在太空中接近真空的這個環境下,所存在的擾動要比地球上小很多,而且在太空中我們可以把探測儀器放在更遠的距離上這樣的話呢,儀器本身的靈敏度在相同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獲得更準確的探測結果。那麼就可以獲得更多更有利的證據。

引力波向人類發出探索宇宙起源的邀請,一扇新的大門開啟,揭開宇宙來龍去脈的神秘面紗將離我們越來越近……

從前兩年的「上帝粒子」和「拓撲相變」,到今年的引力波。諾貝爾物理學獎似乎如此的高冷和神秘。那諾貝爾物理學獎離我們的生活到底遠不遠?1908年,法國科學家李普曼因發明彩色照片的複製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我們得以拍照留下多彩的生活記憶;1956年,美國三位科學家因研究半導體和發明電晶體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讓我們有機會用上電腦和手機。

儘管生活中有很多和諾貝爾物理學獎成就相關的例子,但很多時候,獲獎的物理學理論聽起來都有點高深莫測,比如說「上帝粒子」和「拓撲相變」理論。而且得獎最多的物理學研究領域就是粒子物理學,該領域已有34人得獎。而諾貝爾獎設置的6個獎項中,有3個自然科學獎項都是偏重基礎研究,所以很多人不禁疑問,這高大上的諾貝爾獎離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多遠?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就要給大家一個極為明確的否定答案。這看似高大上的諾貝爾獎卻離咱們的日常生活非常之近。

比如,今天的我們已經非常依賴各種電子計算機,無論是臺式機、筆記本還是手機和平板。我們也把自己所處的時代稱作資訊時代,特徵就是電子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以及數位化信息的獲取、存儲和傳輸。而這些領域,都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的青睞。

如果你在手機上或者電腦上打開一篇文章,那麼就離集成電路很近了。200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傑克·基爾比,以表彰他在集成電路領域的開創性研究。當我們在電腦上存儲信息時,往往需要一塊硬碟。今天我們的硬碟之所以可以達到這麼大的存儲容量,則要歸功於德國和法國的兩位物理學家——他們在1988年發現了巨磁阻效應,讓硬碟可以大幅提高存儲密度。這兩位物理學家,是2007年的物理學獎得主。

而在信息傳輸中,也有諾貝爾獎的身影。無論是無線還是有線網絡,都要通過光纖連接到電信公司的機房、連接到另一個城市甚至另一個國家。華人科學家高錕是光纖理論的奠基人,並因此獲得了2009年的物理學獎。

還有幫助人類更好繁衍後代的試管嬰兒技術,檢查身體的CT和核磁共振技術等等其背後都有諾貝爾獎的身影。我們今天的、未來的生活都依賴於一些極其重要的科學研究與發現。這正是諾貝爾獎的初衷:表彰那些對人類作出重要貢獻的研究者。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 2020-10-08 0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
    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俗稱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巴裡·巴裡什和基普·索恩,憑藉在發現引力波方面取得的成就獲獎。 2016年,三名科學家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麥可·科斯特利茨,憑藉在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方面的理論發現獲獎。這三名科學家均在英國出生,獲獎時均在美國的大學從事研究工作。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約翰|巴丁|...
    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俗稱諾貝爾經濟學獎。「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113次:1901年以來,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次。其中有六個年份沒有頒發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1916、1931、1934、1940、1941和1942年。
  •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因引力波研究獲獎
    引力波不負眾望斬獲本年諾獎!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當地時間10月3日中午11點50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3位科學家雷納維斯,巴裡巴裡什 基普索恩,用以表彰他們在引力波研究方面的貢獻,三人將共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38萬元)。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該獎項被授予3位科學家。 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獲獎理由:表彰他們在引力波探測研究方面的成就 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首次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甄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 | 鈦快訊
    鈦媒體快訊|10月6日消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正式揭曉兩位獲獎者通過使用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開發出測量方法,擴展了技術極限,製造了獨特的儀器並致力於長期研究。他們的開創性工作為人們提供了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今,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次,213人次獲獎。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名科學家因雷射物理獲獎
    2017年,基金財務狀況好轉,獎金改為900萬瑞典克朗。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獲獎者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2016年,三位英美科學家大衛·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麥可·科斯特利茨獲獎,理由是「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諾貝爾物理學獎」剛剛揭曉,又是天體物理獲獎!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共同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烈亞·蓋茲(Andrea Ghez)。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人因黑洞研究獲獎
    她也成為繼瑪麗·居裡(1903年)、瑪麗亞·格佩特-梅耶(1963年)和唐娜·斯特裡克蘭(2018年)之後,第四位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迄今為止,一共頒發過114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共有215名科學家獲得過該獎項,其中包含4名女性科學家。這些科學家用自己的智慧、堅持和不懈努力,為我們揭示了宇宙的奧秘,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人因黑洞研究獲獎
    她也成為繼瑪麗·居裡(1903年)、瑪麗亞·格佩特-梅耶(1963年)和唐娜·斯特裡克蘭(2018年)之後,第四位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迄今為止,一共頒發過114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共有215名科學家獲得過該獎項,其中包含4名女性科學家。這些科學家用自己的智慧、堅持和不懈努力,為我們揭示了宇宙的奧秘,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三位科學家獲獎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得主名單
    當地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Roger Penrose 、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摘得獎項。  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25歲,最年長者為96歲,此前歷屆得主中有三位女性。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德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德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6時許,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歷屆得主一覽
    中新網10月2日電 據外媒消息,北京時間2日下午,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Arthur Ashkin, 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因在雷射物理學領域的奠基性工作,獲得此獎項。作為根據諾貝爾遺囑設立的五大獎項之一,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百餘年的歷史上,有著諸多優秀的獲獎者。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法加三名科學家因雷射物理獲獎
    2017年,基金財務狀況好轉,獎金改為900萬瑞典克朗。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獲獎者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2016年,三位英美科學家大衛·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麥可·科斯特利茨獲獎,理由是「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
  • 剛剛,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突破共同獲獎
    關於諾貝爾物理獎 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今,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次,213人次獲獎。其中,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因電晶體效應和超導的BCS理論在1956年、1972年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研究黑洞獲獎
    196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1992年畢業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博士學位,1994年成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並開始研究黑洞,她的研究涉及使用高空間解析度成像技術,例如凱克望遠鏡的自適應光學系統,來研究恆星形成區域和銀河系中心被稱為射手座A *的超大質量黑洞。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一次頒獎是在1901年,迄今為止共有215位獲得該獎。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英德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6時許,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獲獎。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由於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有力預測」而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外媒:美國三位引力波學者獲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參考消息網10月4日報導外媒稱,諾貝爾獎主辦方3日稱,美國科學家雷納·魏斯、巴裡·巴裡什和基普·索恩因在引力波探測中發揮的先鋒作用而獲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據路透社10月3日報導,一個世紀前,愛因斯坦曾首次預言時空結構中的波動,即引力波。在去年初科學家宣布引力波被首次發現後,它引發了天體物理學的一場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