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用水的質量相當於德國的處理汙水?飲用水的6大謠言你別信

2020-11-24 騰訊網

出品 | 科學闢謠平臺

編輯 | 高佩雯

「中國飲用水的質量相當於德國的處理汙水?」「中國超八成地下水遭受汙染威脅,不能飲用?」「中國自來水中有避孕藥?」……

這些與「水」有關的流言,單從標題上看就使人膽戰心驚,極易誤導公眾,使老百姓不知使用什麼水才算安全,並對我國飲用水質量和水環境治理失去信心。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的高速發展和人們對飲水用水安全的關注,各種與「水」相關的資訊在社交平臺上常有出現,但其中不乏流言甚至是謠言。

這些流言為吸引眼球增加點擊率,大多會取一個「自帶流量」的名字或標題,使其在網絡上近乎病毒式的傳播,將公眾對水環境本已脆弱的心擊得粉碎,有時甚至會引起社會恐慌。

今天,我們就針對近年來六個傳播率較高且具代表性的流言進行深度剖析,讓流言止於科普。

01

流言一:中國因水汙染嚴重,其飲用水的質量相當於德國的處理汙水,長期喝這樣的水可能致癌。

剖析:此類流言藉助公眾對飲用水質量的高度關注,為吸引眼球,斷章取義,曲解原意,誤導公眾想像,製造社會恐慌,進而引發更廣泛的流言傳播。

該流言從字面上傳遞給老百姓的信息是:中國因水體汙染嚴重,人們所飲用的自來水水質等同於德國下水道裡排放的汙水水質。按這個字面意思進一步推理,公眾就認為自己每天飲用的是化糞池裡排出的水,飲水衛生和安全根本無法保證,感到十分恐懼,會認為中國自來水「有毒」,這一流言具有很強的煽動性。

真相是:中國自來水廠水源地的原水水質和德國汙水廠汙水處理後的排出水的水質類似!而該流言採用偷梁換柱的伎倆,模糊混淆了兩組不同的概念,其一是自來水廠水源地的(未經處理)原水不等同於用戶家中水龍頭放出的自來水,其二是汙水廠未經處理的原汙水不同於汙水廠處理後的排出水。

根據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衛生要求的規定,採用地表水為生活飲用水水源時,水源地水質要達到或優於地表水Ⅲ類標準,尤其需注意的是飲用水水源地的水進入自來水廠後,還會經過複雜而嚴苛的淨水工藝流程,達到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中規定的106項指標後,才能被輸送到千家萬戶。

同時,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水環境的越發重視,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不斷升級,各種新的水處理技術不斷被應用於汙水處理廠,當前很多汙水廠處理後的排出水已達到甚至優於地表水Ⅲ類標準

因此,中國飲用水的質量是達標合格的,是有安全保障的,長期飲用是不可能致癌的。

02

流言二:中國超八成地下水遭受汙染威脅,不能飲用。

剖析:此類流言本不是故意產生,但是由於在發布或傳播過程中,以偏概全而被誤讀,以至於發生傳播變異,「變臉」為真假難辨的流言。這種流言貌似有專業機構和科學數據為其「背書」,公眾對「水科學」知識一般又了解不多,極易導致社會整體焦慮。

該流言依據的是水利部於2016年1月公開的《地下水動態月報》(以下簡稱《月報》), 顯示2015年對分布於松遼平原、黃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區盆地和平原、江漢平原的2103眼地下水水井進行了監測,發現IV類水691個,佔32.9%;V類水994個,佔47.3%,兩者合計佔比為80.2%。

又根據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和《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中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衛生要求的規定,採用地下水為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時,水源地水質需達到或優於地下水Ⅲ類標準。

於是網絡上很快就出現了以「中國超八成地下水遭受汙染威脅,不能飲用」為標題的文章和視頻。

真相是:當前我國有近70%的人口是以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水源的,該流言的大肆傳播,使得這些地區居民開始懷疑飲用水的安全性。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若對地下水的相關知識有所了解,就知道地下水是分為上層滯水、潛水和承壓水,水利部公布的監測數據是針對淺層地下水,即上層滯水和潛水的水質化驗結果,而我國採用地下水作為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時,大都是使用的深層地下水,即承壓水作為飲水水源。

承壓水是埋藏在上下兩個穩定隔水層(巖層)之間的地下水,因距離地表較遠且受到兩個隔水層的保護,不易受到人類地表活動的影響,承壓水水質達到或優於地下水Ⅲ類標準且相對穩定。所以《月報》中的數據是無法支撐該流言的,正確且嚴謹的表述應該是:

「中國超八成的淺層地下水遭受汙染威脅,不宜作為生活飲用水水源,但我國深層地下水水質穩定,均達到甚至優於地下水Ⅲ類標準,完全可用於生活飲用水水源。」

03

流言三:中國自來水中有避孕藥,難怪不孕不育越來越多!

剖析:此類流言利用近年來人們對飲水和食品安全健康問題的高度關注,忽略物質含量的比較直接得出結論,生搬硬套,言過其實,誇大了事物原有的影響程度。

該流言最初產生於網上一條微博:「中國是避孕藥消費第一大國,不僅人吃,且發明了水產養殖等新用途。避孕藥環境汙染可導致野生動物不育或降低再生能力。學者對飲水裡雌激素幹擾物研究發現,23個水源都有,長三角最高。另外,它們作為持久汙染物,一般水處理技術去不掉;人體積累,後果難料……」。

此條微博一出,該流言很快被炮製出來,立即在網上瘋傳,讓很多不明真相的大眾感到可怕。

真相是:該流言混淆了兩組完全不同的概念。

一是「水中檢測出微量雌激素成分」不等同於「水中就有避孕藥」,避孕藥中主要避孕的成分為乙炔雌二醇,每顆藥的含量在20~30微克之間。而自來水中其物質的含量一般在0-0.005微克/升,也就是說,一個人至少需要飲用4000升自來水才能夠達到一顆避孕藥的含量。

一個人一天的飲水量一般最多為2.5升,一個人要連續飲水160天才有可能攝入一顆避孕藥所含有的避孕成分的含量。在如此長的時間下,人體通過新陳代謝早就將其排出了,根本就不會對人體的生殖系統造成影響。

二是「水源水」不等同於「自來水」,水源水進入自來水廠後會經過常規處理和深度處理,包括各種氧化技術和吸附環節等,可使雌激素得到一定的降解,量會變得更少。

自來水出廠前需達到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要求自來水中兩種主要雌激素成分雙酚A含量不得超過0.01毫克/升,鄰苯二甲酸二丁酯不得超過0.003毫克/升。同時,水中的物質可能有幾千種乃至上萬種,微量雌激素在水中被檢出實屬正常,誠如古希臘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泰勒斯在《水本原說》中所述的「水生萬物,萬物終歸於水」。

因此,飲用合格達標的自來水絕對不會導致不孕不育,標準規定範圍內微量的雌激素也不會對身體有其他什麼影響。

04

流言四:「功能水」能治百病。

剖析:此類流言主要是炒作「水」方面的新概念和新科技,用貌似專業的「畫皮」招搖過市,具有很強的欺騙性。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公眾對健康的剛性需求明顯增加,五花八門的新概念「功能水」趁機粉墨登場,例如弱鹼性水、磁化水、臭氧水、水素水、富氧水、能量水、活化水等等。

該流言正是抓住這一點,借用一些大眾不了解的醫學詞彙,炒作所謂的新科技產品「功能水」,牽強附會,甚至邏輯混亂,以此蒙蔽普通百姓,誘導大家購買與「功能水」相關的產品。

真相是:首先,有一點是十分明確的,世間沒有能醫治百病的藥,那就更不會有能治百病的水;其次,這些「功能水」都會提及「優質健康水」的概念,再過渡到所謂營養保健功能等等神效。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關於何謂「健康水」國際上並沒有統一的定義和標準。中國有句俗話「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未來國際上關於「健康水」估計也難以出臺一部大家都認可的水質標準。

再次,水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不論怎麼處理都不可能具有特殊療效,除非添加其他物質。而添加了其他物質後,也就不再是單純的水了,該不該喝、怎么喝就都要因人而異了。

最後,還需特別說明的是,這些打著各種新技術旗號的「功能水」,為突出其所謂特效「功能」的噱頭,會對水進行部分電解、強氧化、調節酸鹼度等操作,導致由其製得的「功能水」偏離了飲用水安全指標範圍,長期飲用有可能對口腔及胃腸黏膜造成損傷,嚴重的甚至會影響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

05

流言五:大量超市停售淡水活魚,是因水體汙染導致的。

剖析:此類流言是利用某一時段大眾關注的焦點,因權威消息未及時發布,群眾心存疑慮,於是各種荒誕、奇葩的流言就「應運而生」了,很多時候從天而降的「鍋」就砸到了「水」的頭上。該流言正是其中的一個典型案例。

真相是:2016年11月17日,國家食藥監管總局發出十個城市水產品專項檢查通知,重點檢查水產品質量安全及其在經營環節違規使用違禁藥物情況,通知中還提到了具體的魚的種類及違禁藥物名稱。

部分超市經營者因心存疑慮,或是仍在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藥物,擔心被檢出,故擅自採取讓淡水活魚集體「失蹤」的伎倆躲避抽檢

於是,公眾在不了解詳情時很容易直觀地認為,是因水體汙染導致活魚被汙染而停售的,流言就抓住公眾這一直觀心理開始滿天飛,「鍋」就扎紮實實地砸在了「水」的身上。

06

流言六:暴雨導致水汙染,使得吃西瓜會感染SK5病毒,並致人死亡。

剖析:此類流言是利用SARS(非典)事件後,人們對流行性病毒十分敏感和恐懼的心理,杜撰出一些看似「高大上」而實際根本不存在的專業詞彙,再編造一段所謂的「突發新聞」,忽悠蒙蔽普通大眾,人為製造恐慌,影響社會穩定。

真相是:該流言中所謂的「SK5病毒」,醫學上根本不存在這種病毒名稱,也就更談不上吃西瓜會感染這種不存在的病毒了。

同時,即便是吃了受汙染的西瓜等食物,其所傳染的致病微生物通常為腸道傳染病,目前醫學上發現的腸道傳染病,還沒有出現過這麼嚴重直接導致死亡的病例情況。

最後,暴雨可能導致部分水體被汙染,但也不會馬上就使西瓜攜帶一些完全不存在的病毒。

……

綜上所述,為防止被與「水」相關的流言或謠言忽悠和欺騙,我們需擦亮慧眼,辨別真偽,更重要的是要不斷了解和學習「水科學」知識,同時需明辨是非,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自覺抵制謠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科學闢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廣東汙水處理設備-超濾膜飲用水處理工藝怎麼樣
    超濾膜技術是新一代的飲用水處理技術,可以有效去除傳統工藝難以處理的顆粒,細菌,病毒,藻類和其他汙染物。但是,超濾技術的核心-超濾膜組件和成套設備已在國外使用。大公司的控制導致了高價格,並且這種技術在我國尚未得到廣泛認可和大規模應用。
  • 超濾技術是飲用水深度處理的一場革命
    「超濾給飲用水帶來的革命一百年後的今天,我相信超濾給飲用水深度處理帶來的革命,可以和它相媲美的。」中荷水務投資集團副總裁王同春充滿信心地說。4月1日下午,在2008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中,他以「超濾膜組合工藝技術及其大規模飲用水處理應用案例」為主題進行了發言。王同春博士將超濾和一百年前的砂濾技術進行了對比,他認為超濾以及它的組合工藝對飲用水深度處理來說,會帶來一場的革命。
  •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汙染防治管理規定
    第八條 在飲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劃定一定的水域和陸域作為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區的水質標準不得低於國家規定的《GB3838—88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並須符合國家規定的《GB5749—8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第九條 在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外劃定一定水域和陸域作為飲用水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
  • 校園飲用水設備永州廠家如何處理水質
    校園飲用水設備永州廠家如何處理水質 ,「vpkgu」  校園飲用水設備永州廠家如何處理水質  本公司生產製作:淨水設備,反滲透設備,淨化水設備,電滲析設備,軟化水設備。  反滲透膜的結構,有非對稱膜和均相膜兩類。定期檢查水泵和高壓泵的運行情況,如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 疫情當前,飲用水和消毒的那些事兒(1)
    同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監管工作的通知》,旨在加強糞便和汙水消毒。在有公眾擔心病毒會不會進入水體的背景之下,本公號決定新開一個系列,講一講飲用水和消毒的故事。結尾有重點!01故事要從十九世紀說起。
  • 世界衛生組織:未對成人和兒童給出不同飲用水質量建議
    自來水礦物質缺乏,大分子團及PH值低,不利身體吸收。高礦化度礦泉水礦物質含量過多,硬度大,易損傷寶寶器髒。灣藍水天貓旗艦店:母嬰水鈉含量更低,幫助保護寶寶心臟;鈣鎂比例好,幫助寶寶生長發育;預防寶寶和媽咪便秘。
  • 我國水汙染現狀調查:3.6億人難尋安全飲用水
    今年3月底,我國政府通過《中國日報》正式發出了水資源汙染的警告。政府官員也首次表態稱,預計3.6億中國民眾缺乏安全的飲用水。另外,官方也承認全中國有70%的河流湖泊受到了汙染。據報導稱,有大約200萬人因為飲用含砷量很高的水而患病,其中包括癌症。最近的一次調查顯示,有95%的抽樣檢查都顯示出先兆汙染的情況,其中有些樣本還受到汙水汙染。
  • 比爾蓋茨飲「糞水」大讚味道好 原來是排洩物轉飲用水
    ,蓋茨飲過後還大讚水好喝。蓋茨介紹說,這種新型機器能夠處理10萬人的排洩物,每天能產生8.6萬公升飲用水並提供250千瓦特電力。事實:「便便變成飲用水」的原理是啥 將排洩物重新變成飲用水,是蓋茨基金會針對改善發展中國家衛生條件的其中一個項目。
  • 深度淨化——飲用水的革命
    第一階段:19世紀,歐美一些國家由於排出的汙水、糞便和垃圾等使地表和地下水源受到汙染,造成霍亂、痢疾、傷寒等水傳染病的多次大規模的爆發和蔓延,奪去成千上萬人的生命。這些慘痛教訓,促進了飲用水的第一階段革命。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60年代,飲用水的淨化主要是以除去原水中的濁度和殺滅水傳染病原菌為目的,其代表的處理流程是混凝沉澱→砂濾→投氯消毒,稱為普通淨水技術。
  • 清華大學王佔生教授:飲用水深度處理的必要性及最佳技術選擇
    飲用水水質衛生學、安全性和健康學標準的三階段又是怎麼一回事?飲用水是否有深度處理的必要性?納濾膜技術可否作為飲用水深度淨化的最佳選擇?日前,由中國膜工業協會工程與應用專業委員會、北京碧水源淨水科技有限公司、時代沃頓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聯合發起成立了我國首個納濾膜產業聯盟。隨之,在飲用水深度淨化領域掀起了一股納濾「黑科技」的旋風,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 總氮並非飲用水水質指標 千島湖水質沒問題
    浙江在線杭州6月16日訊(記者 梁國瑞 通訊員 黃渭)6月12日,有媒體援引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公布的2009年1月《全國地表水水質月報》,稱千島湖的水質在今年1月份已被列入第Ⅳ類。根據國家環保部的分類,文章更得出結論,稱「千島湖的水只適作工業用水」。
  • 生活飲用水中的微生物
    菌落總數測定是用來判定食品被細菌汙染的程度及衛生質量,它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以便對被檢樣品做出適當的衛生學評價,菌落總數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食品衛生質量的優劣。菌落總數包括致病菌和有益菌菌落總數超標也意味著致病菌超標的機會增大,增加危害人體健康的機率。
  • 飲用水淨化設備東莞購銷廠家設備處理方法
    飲用水淨化設備東莞購銷廠家設備處理方法   飲用水淨化設備東莞購銷廠家設備處理方法  主循環泵由於故障或檢修而停機時,此時,此時超濾加壓泵也必須停機,關閉泵的進出口閥,關閉超濾膜管漆液進出口閥和透過液閥。
  • 廣西欽州市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記者8月27日從環保部門了解到,《欽州市市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調整劃定方案》獲自治區政府批覆。
  • 飲用水的安全衛生隱患有哪些?
    2014年4月10日,蘭州發生自來水苯含量超標事件,4月12日苯超標原因查明:是蘭州石化管道洩漏所致,初步確認含油汙水是導致自來水苯超標的直接原因,而油汙主要來源於蘭州石化1987年和2002年的兩次爆炸事故,歷史上的這兩次爆炸事故使渣油洩漏滲入地下,並最終導致自來水苯含量超標事件的發生,如果不是偶然的檢測,不知道苯含量超標何時才能被發現,我們也無從知曉大家究竟喝了多長時間的苯超標水
  • 陽泉飲用水供水工程
    陽泉飲用水供水工程以鍛鍊為本,學會健康;以修進為本,學會求知;以道德為本,學會做人;以適應為本,學會生存。 來源:E20供水圈層 導讀:農村居民在供水方面應該享受與電力、通訊行業一樣的國民待遇,喝上放心的自來水,擁有健康的體魄,才是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前我們總結了農村供水在法律、機制、規劃、資金、運營、水價等六個方面的優化路徑(相關連結:農村供水不能不提的六個優化方面)。
  • 科學家提出了評估飲用水質量的新方法
    赴美看病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美國大多數飲用水消費者都知道,為了確保水的安全飲用,在處理過程中使用了化學物質。但他們可能不知道,使用其中一些化學物質,比如氯,也會導致產生不受監管的有毒副產品。
  • 李圭白院士:水源決定水質 確保飲用水安全
    在水汙染事件的影響下,我國飲用水形勢日趨嚴峻。3月22日,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和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共同主辦「2012 世界水日-中國飲用水高層論壇」上,《中國居民飲水指南》正式發布。3月24日,在由中國水網和清華大學主辦的「2012水業戰略論壇」期間,中國工程院李圭白院士就如何確保飲用水安全問題接受中國水網專訪。
  • 納濾膜技術在飲用水深度處理中的應用現狀
    NF膜對偏矽酸的截留率低,可以保留大部分偏矽酸,從飲用水的角度考慮可以保留有益的礦物質,膜系統的角度考慮,由於沒有矽結垢問題,所以系統回收率不受偏矽酸含量的影響;NF膜對碳酸氫根的截留率不高,從飲用水的角度考慮可以保留部分鹼度,從膜系統的角度考慮,碳酸鈣結構傾向小,系統回收率受LSI影響較小。
  • 養魚養豬加排汙 射洪復興飲用水水庫水質發黃 場鎮居民買水喝
    復興鎮大調解中心副主任楊仕權表示,復興鎮屬於傳統旱區,境內沒有河流,大龍山水庫是場鎮及周邊多個村唯一的飲用水水源地。大龍山水庫管理權限以前在武引管理局,武引工程是川東北部重要的水源工程,當年武引管理局與自來水廠籤訂了一份《武引大龍山水庫水質監測委託協議》,規定自來水廠負責打撈水庫漂浮物、監測水質;作為補償,允許水廠在水庫養魚,收益所得用以支付監測費用。